[轉帖]“寒冬”已至,年薪百萬的程式設計師淪為流浪漢
“寒冬”已至,年薪百萬的程式設計師淪為流浪漢
沒有任何預兆。對於網際網路行業而言,2018 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從沒有一個冬天,像今年這般寒冷刺骨。
- http://news.51cto.com/art/201812/589549.htm
沒有任何預兆。對於網際網路行業而言,2018 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從沒有一個冬天,像今年這般寒冷刺骨。
2018 年 10 月中旬以來,網易、京東、知乎、去哪兒網、美團點評、摩拜單車等網際網路企業先後被曝出大規模“人員優化”(cai yuan)的訊息,但官方迴應都只是“正常業務調整”。
下圖為網友“IT獵頭 fancyfrees”網曝網際網路公司裁員一覽表:
據一些員工爆料,上午還在辦公室改 Bug,下午就被通知,你不用來上班了......強制離職,有的還沒有賠償......
僅僅只是網際網路行業如此嗎?知名的房企、移動裝置、電子商務公司、證券公司很多都出現在了名單上,比例也很高。
不僅僅只有國內是這樣。2018 年或許真的有毒。國外的公司縮減數量可能比國內還要狠.....
就連美股的動盪也不遑多讓,五大科技股 FAANG (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 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市值較今年最高點已累計蒸發超一萬億美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一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 2000 年,一大批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流血上市,敲鐘的風光過後就是破發。
巨頭引領科技股集體暴跌,市值蒸發的單位以萬億計;併購、倒閉、裁員、資金鍊斷裂,像雪崩一樣滾滾而來……
窮則思變,無論是騰訊、阿里和百度三巨頭,還是第二梯隊的小米、美團、滴滴和京東,都在 2018 年最後一個季度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這不是巧合。
長篇小說《偉大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在其自傳性隨筆集《崩潰》中寫道:
我必須在“努力無用”和“務必奮鬥”這兩種感覺間保持平衡,明明相信失敗在所難免,卻又決心非“成功”不可。假如做到這點我需要經歷那些司空見慣的煩惱:家裡的,職業的,個人的……那麼“自我”就會像一支箭一樣,不停地從虛無射向虛無,這股力量如此之大,唯有重力才能讓它最終落地。
這位歐美“黃金 20 年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寫下了這段充滿“崩潰”味道的文字,放在 21 世紀的今天,也同樣適用。
現在也許你已經能很明顯的感覺到這股寒冬(股市、樓市、實業、網際網路等),而技術部門相對於其他部分成本還是比較高,很多公司為了縮減開支,首當其衝要作為人員縮減(cai yuan)的第一站。
原因如下:
- 網際網路紅利時代已過,各個行業已相對成熟,電商、雲服務有阿里,IM 、遊戲有騰訊,百度是國內搜尋獨角獸,很多領域都已經被巨頭佔坑了,創業公司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 經濟不景氣,融資困難,沒有穩定的資金鍊很難保證公司的運轉,只能裁員。
- 很多公司業務成熟後,已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況且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優化人員結構,留下專案核心的幾個員工就可以節省很大的開支。
“寒冬”下,程式設計師猶如草原上奔跑的鹿,而不遠處就隱藏著隨時會發起攻擊的黑天鵝與垂涎三尺的灰犀牛......
新技術爆發背後的黑天鵝
幾乎沒有人可以預測十年,乃至十五年後最 IN 的技術是什麼,從預測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然而,“黑天鵝”一旦出現,就會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甚至顛覆人生。
在一篇名為《What happens to older developers?》的文章裡,一個老程式設計師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45 歲前的他可以掙到 100 萬美元,55 歲的他擁有讓所有人都稱讚的簡歷,可是如此優秀的簡歷卻並沒有讓他獲得一份稍微“體面”的工作。
去應聘行政助理,卻因為“沒有經驗”而被拒絕,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一份工作,但還不夠付燃氣費。
終於,他淪為了一個流浪漢,沒有醫療保險,看不起牙醫,身體不是很好。你當然也可以說,都怪他自己要拒絕那些收入微薄的工作。可是別忘記,十年前,他就是那個可以掙到 100 萬美元的人。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這般極致的顛覆。但,黑天鵝始終存在,因為總有新技術出現。
由於缺少新技術支援,諾基亞塞班系統長達 14 年的霸主地位沒落,在其宣佈謝幕的那一刻,對於未來市場而言,其價值就歸為了 0。塞班系統的程式設計師,是去學習新的作業系統,還是和塞班一起告別舞臺?
新技術的到來,對程式設計師而言,是不得不面臨的危機,也是機會與可能。
灰犀牛:階段的陷阱
一位程式設計師從初級升為高階,甚至管理層的過程中,除了自身技術實力的提高,還需要規避一些“灰犀牛”。
2016 年,國外一位 40 歲“老”程式設計師在一次演講——Reflections of an 'Old Programmer' (“老程式設計師”的思考)中提到了技術人員不得不面臨的一些“灰犀牛”。
首先他將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做了如下的階段劃分:
階段一:熱切的學徒階段
這一階段的程式設計師,因為年輕又沒有太多需要履行的義務,所以積累知識是比較容易的,比如花幾個晚上和週末來學習新的語言和框架都不算是什麼難搞定的事情。
階段二:自給自足開發者階段
進入這一階段的程式設計師,先前在學習中的投資已經有了回報,開始贏得客戶與同行、管理者的尊重,以及更高的頭銜、更多的薪水和更大的機會。
階段三:“衰落和流失”的階段
作為最後一階段的程式設計師,知道自己知識淵博並富有成就,但也明白自己所掌握的仍可稱為“有用”的東西事實上不如前面階段多了。
在程式設計師職業生涯中不同階段,都分佈有大小不一的“坑”。這些坑公開而透明,人們習以為常,乃至掉以輕心。這或許就是程式設計師身旁始終存在的“灰犀牛”。
階段一陷阱:在知識積累期沒有慾望和熱情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一書,今年席捲了中國市場。不少學者和媒體發聲,認為當今中國社會的年輕人有著同樣的情況——低欲。
很多程式設計師雖在第一階段就已經入坑,對生活或者理想沒有足夠的慾望,也就難有足夠熱切的學習行動。
階段二陷阱:居功自滿
第一階段完成出色的程式設計師,進入第二階段後或許會面臨“滿了”的陷阱。這個階段的程式設計師充滿知識,並且依然年輕,於是很容易忘記程式設計師世界不變的法則——不進則退。一旦鬆懈,就可能面臨“萬丈深淵”。
階段三陷阱:忽視新經驗
這一階段充滿困惑,如何選擇接下來的路?很多人開始轉向管理、銷售、測試或農業。當然,程式設計師和其他任何行業的人一樣,都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而對於那些想要繼續在技術領域持續發展的“老”程式設計師而言,需要意識到保持水平和熟練度的重要性,否則隨著時間的流逝,情況會更加糟糕。
儘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可依然會有不少人入坑,就像其他任何行業的一些“老人”那樣,頑固地捍衛著自己已構建好的“世界”。
就像一個孩子知道好好學習很重要,可是 Ta 們仍然沒有好好學習,這勢必是在為未來的某個遺憾積累著素材。
只有那些真正看到問題,並有所行動的程式設計師,方可躲過此劫。
雙重夾擊下,程式設計師何去何從?
面臨黑天鵝和灰犀牛,深處險境的程式設計師們應該如何逆流而上,逆風翻盤呢?
上面提到的兩位“老”程式設計師提供的一些建議,或許會讓你得到啟發:
- 採取長遠的眼光。不要過度壓榨自己,儘可能去獲得新經驗,在某些情況下,短期內賺更少的錢(有更好的僱主),會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賺到更多的錢並且擁有更穩定的狀態。
然而,那些只能獲得豐厚報酬卻沒有機會接觸新興事物的工作,會讓程式設計師們漸漸明白,薪酬與實際價值已相去甚遠。
- 對於第三階段的程式設計師而言,時間有限,所以嘗試去學習那些耐用的知識。也就是說,把精力投入在那些有更長的衰減期的知識上,比如,演算法邏輯、應用安全、效能優化和架構。
- 雖然保持足夠寬的技術面很重要,但是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更重要,這樣你才不會被淘汰。
- 建立並擴大交際圈。
- 投資多樣化,工作時醫療保險一定要交,因為一旦你沒了工作,沒了錢,醫療保險也沒有,將會面臨嚴重問題。
- 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流的技術,還需要有長遠的目光、對新事物的敏銳和理性的分析與取捨,方可在“寒冬”下游刃有餘。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最後小編給大家分享知乎上比較火的一篇對網際網路行業人員流動性的一些看法。
對網際網路行業人員流動性的一些看法
最近大環境不好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行業里人心惶惶,老員工擔心裁員、不敢跳槽,年輕人找不到就業機會,近期和不少朋友、小同學聊過,分享下自己的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不要輕易跳槽。今年大廠縮招明顯,級別也卡的很緊,身在大廠的朋友儘量穩住,此時跳槽要麼平級跳、要麼跳進比較邊緣的崗位,來來回回機會成本高達百萬。
2.實習履歷含金量大於一切。還在學校想畢業後進大廠的同學們,抓緊一切時間尋找好的實習機會,越早實習越好。
實習期把自己當成正式員工玩命幹,別怕吃苦,多參與核心專案,畢業時你比別人多一年工作經驗就是質的區別。
3.定期更新自己的簡歷。不管找不找工作,都要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每個月的成長在哪裡,結果在哪裡。
任何工作一定要有明確的資料結果產出,沒有具體結果的任務只是體力勞動,無論工作量多大都是白做,不構成有效經驗。
4.好好寫週報。大多數人都是厭煩寫週報的,很多時候把它當成應付領導的作業,但實際上,週報是你的階段性成功產出,相當於你 1/52 的年度簡歷。
如果你發現自己一週忙來忙去,最終在週報上沒啥可寫的東西,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一定要找出原因在哪。
5.多數人長期無法晉升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更高級別的差距在哪。
多數人的努力方向是尋求「線性增長」,即磨練自己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從而工作量更大、速度更快、犯錯更少、相容性更好——這本質上是熟練度的增加。沒有任何搬磚工人是因為搬了更多的磚而一路晉升的。
6.想知道自己和更高級別的差距在哪裡,有兩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去找比你高至少兩個段位的同行請教。
對比下自己哪裡不如人家(別找比你好一點點的,他們有時候還不如你;如果你能找到業界標杆性質的大牛更好,但坦誠說他們不太有興趣搭理無名之輩)。去嘗試面試更高階的職位,看看人家在挑選人才時看重哪些方面。
7.埋頭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多關注外面的行情,一方面可以客觀的看待自己目前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推演未來的人才需求方向。多和高水平的同行保持聯絡,互換資訊,有助於讓你更全面的瞭解行業趨勢。
和同行交流前,一定要總結記錄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這樣才能在交流中言之有物,不然慢慢的高水平的同行不願意搭理你,願意理你的要麼是酒肉朋友要麼是喜歡八卦抱怨的人。
8.網際網路行業財閥化趨勢明顯,巨頭壟斷了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快速崛起的獨角獸背後都有各巨頭的身影;更可怕的是,不但草根創業者的創業機會再減少,草根打工者的就業機會也在減少。
任何健康發展有一定前景公司的背後,其核心都由各巨頭前員工組成,求職招聘都在這些派系的小圈子內流轉,外人要進入極難。
網際網路一、二線大廠,沒有 985/211 的學歷已經很難進入了,社招沒有內部朋友推薦,可能連面試機會都得不到。
我記得之前有個朋友寫過要警惕網際網路投行化,其實在泡沫時期這種趨勢就已經很明顯了。
我們常說,IT 是平民靠打工賺錢的最優賽道,但現在,那個轉行當碼農就可以過得很好的時代已落下帷幕。
9.即使這樣說非常政治不正確,但目前網際網路行業的趨勢就是,年齡歧視極度嚴重。
同樣水平企業會優先僱傭更年輕的員工,因為他們更能加班、個人事務少、學習速度快、與新時代的使用者代溝更少。
技術類從業者面對寫不動程式碼、適應不了新架構而發愁;營銷類從業者面對越來越不熟悉的新生代使用者、過往營銷方式失靈而發愁。
網上你能看到的年紀大了成功轉型的案例或多或少都是倖存者偏差,他們雲淡風輕的背後是無數失敗者的默默無聞。
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年薪百萬的職位全國加起來能有多少?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有多少?算算這個比例你就知道了。
10.正因為網際網路從業者的時間成本巨大,務必要注意自己的工作年限是否與能力相匹配,在大廠眼裡,一個實際水平低於工作年限應有水平的人,還不如更年輕的員工值得培養。
絕大多數從業者最後會被篩選掉,被迫選擇中小型公司或離開一線城市。如果你立志成為少數人,就必須在多思考,把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儘可能發揮你的優勢,積累資源。
11.任何的人才都需要大量的資源去培養,有潛力的人很多,但資源是有限的,就註定成功者是少數。
國內從業者芸芸,能成為大廠架構師的有多少?成為產品經理或高階運營的有多少?沒有足夠多的資源去訓練、試錯、探索、驗證,怎麼可能成為身經百戰的高手?
有些以前和你級別相同,甚至還不如你的人,趕上好機會,可能短短兩三年,他的能力增長速度就會超越你一大截。
12.沒辦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怎麼辦?學習與訓練。一是大量輸入工作領域涉及學科資訊,例如各類程式語言、機器學習原理、人工智慧基礎;例如經濟學、概率統計、歷史、心理學等等社會、自然科學。
這些東西看似基礎,但無論哪個分支,縱深進入都足以讓你在業內能有立足之地。
網際網路發展過於快速,大多數從業者的知識儲備其實是跟不上的,有些人靠天賦彌補,有些人靠專案彌補,你可以靠理論去彌補。
二是高強度的訓練,你想出人頭地就別指望歲月靜好,工作即生活,搞清楚你的前進之路需要哪些技能,然後把這些技能訓練到極致,做到這點你可以超越業內 90% 以上的同行。
例如阿里的 P 序列含金量就有過較多放水,早年 P7 級別算得上高手,現在也就是較為優秀,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業務線擴充後,面對大量的人員需求,阿里沒辦法招到那麼多高水平的人,要知道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近 1700 萬人啊(2017 年網路資料)。
13.職業發展的順利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影響力(側面反映了業界對你的認可度)。
因為大多數人其實沒有正確評估你水平的能力,他們需要輔助你的名氣、過往履歷、專案經驗,猜測你大概率是個靠譜的人。
所以行業內影響力的建構非常重要,大廠 P8、T3.5 級別對人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出眾那麼簡單了。影響力的建立說來話長,懂得自然懂,不懂的自己多想想,就當提個醒。
14.影響力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當他人認為你是(將成為)該領域的重要成員,他們才會願意給予你機會或是資源。
網際網路行業人員流動性很大,往往今天對接的人明天離職就不知所蹤了,這樣的情況沒有人願意付出太多精力和時間關注你的成長,更不可能給予你實際性的機會。
讓別人意識到,你會長久的呆在網際網路行業,成為核心成員只是時間問題,大家就不會輕視你,並願意在早期對你進行投資。
15.找工作和談戀愛很像,充滿各種玄學,你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不一定是你不夠優秀,也不意味著你以後沒有更好的發展。
我看很多人因為工作機會焦慮,其實沒沒必要,工作是雙向選擇,那些不認可你的地方,就算勉強去了也不一定適合你,白白浪費時間。
找工作時不要總覺得自己有求於人就矮半頭,企業招聘是在人才市場上融資,你要像投資人一樣去審視這家公司值不值得你投資,不合適就是不合適,不要因此否定自己。
16.寒冬的一個隱性好處是,因資本收縮,在進行投融資時,資本更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非使用者規模,以篩選營收能力更強的公司。
所以多關注此時獲得融資的企業,往往是比較靠譜的,不容易因招聘時的吹噓而不小心進入火坑。
17.想自我提升、充電,不要盲目報培訓課程或是什麼知識付費,業界沒有任何一個大師是從培訓班裡誕生的,它們能解決的只是你的焦慮。
先提升自己對世界的系統認知(社科、自然科學的權威著作),再根據需要去強化自己的必備技能。
18.通常一個不合常理的商業案例存續三年,就足以讓大多數人動搖自己的認知,然而當你把眼光放長遠,從百年、五十年、十年的角度去看待,你會發現很多「顛覆」、「重新定義」都是過眼雲煙。所以,一定要多讀歷史。
19.拼事業拼到最後就是拼體力,見過太多人因為身體原因遺憾退出,自己年齡大了,明顯感覺記憶力、精力都在下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定要好好注意身體。
20.讀黨史的一點感悟: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被迫進行長征。一年後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8 萬多人只剩下 7000 餘人,很多國外媒體甚至在報道紅軍全軍覆滅的訊息。
可以說這算是我黨歷史上非常絕望的一段時期。但也正是經過了這次艱苦卓絕的考驗,那些濫竽充數、能力不足、投機取巧的人從紅軍隊伍中消失了。
堅持到最後的,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我黨在後期之所以湧現無數傳奇人物,戰鬥力逆天,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被「剩下」的。
寒冬固然難熬,但它和長征一樣都是對自身的嚴酷考驗,如果你下定決心做個老兵,那它並不會把你淘汰出去。
網際網路泡沫的一次次破裂,一次次崩潰,其實也只是科技網際網路史上再正常不過的興衰更迭。
2018 是「崩潰」的一年,也是優勝劣汰更加殘酷的一年,但這也會倒逼科技公司去孕育更加可持續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可能在下一個 10 年再次改變我們的生活。
美團創始人王興不久前在飯否分享了這樣一個段子:2019 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 2018 年的崩潰能給網際網路甚至整個社會帶來「The Next Big Thing」,這句話似乎也顯得不那麼喪了。
參考來源:bennorthrop,外刊 IT 評論,@藍灰_q,看雪學院,愛範兒知乎專欄,王鹽知乎專欄,小灰灰知乎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