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開發教程之startActivityForResult使用方法
最近做的一個小東西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從一個頁面MainActivity修改一些內容,需要跳轉到一個新的EditActivity去做修改操作,修改完成後就回到之前的MainActivity,因為資訊被修改了,最好還是從伺服器上重新獲取一下,那麼就要在MainActivity裡重新獲取,假如把重新獲取資料的操作放在MainActivity的onStart()方法裡,那麼MainActivity跳轉到其它的地方再回來不需要請求資料的,它也必然會又請求一次,這樣就白白的增大了伺服器的壓力。
也就是說,要能有一個東西能判斷,是從哪裡跳轉回到MainActivity的,這樣就能判斷是否需要重新進行網路請求了。
這裡就要介紹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了。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int)
第一個引數Intent,和普通的startActivity()裡的Intent一樣,裡面放要請求的Activity和可能需要放的資料。
第二個引數int,是一個請求程式碼,整型的,這個可以自己隨便定義,但這個數要大於等於0才行。因為MainActivity有可能會跳轉到多個頁面,如果這幾個頁面使用完之後,都需要返回一些資訊,那麼就必須要有個識別符號來表示返回來過的是哪個頁面的資訊。
第二個方法:
setResult(int),setResult(int, Intent)
第一個引數int,是一個返回程式碼,整型的,這個也是自己隨便定義,用來表示這個頁面執行之後是個什麼情況,是成功還是失敗了,還是其它什麼的,反正返回一個整型數,自己知道它的含義就行了。
第二個可選引數是一個Intent,可以用來存放資料。
第三個方法:
onActivityForResult(int, int, Intent)
這個方法是請求的Activity完成任務被finish()之後,會呼叫這個,前提是,你啟動那個Activity是通過startActivityForResult()來啟動的。
第一個引數int,是請求程式碼,就是startActivityForResult()裡面的請求程式碼。
第二個引數int,是返回程式碼,就是setResult()方法裡面的設定的引數。
第三個引數Intent,就是setResult(int, Intent)裡面的放置資料的Intent。
詳細使用請看下面的demo。
首先是MainActivity.java檔案,裡面有兩個按鈕,分別跳轉兩個Activity。
複製程式碼程式碼如下: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QUEST_A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QUEST_B = 2;
private Button btnA = null;
private Button btnB = null;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findViewById()云云
//A按鈕的監聽器
btnA.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arg0) {
//跳轉到ActivityA頁面
Intent i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ActivityA.class);
//傳送請求程式碼REQUEST_A
startActivityForResult(i, REQUEST_A);
}
});
//B按鈕的監聽器
btnB.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跳轉到ActivityB頁面
Intent i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ActivityB.class);
//傳送請求程式碼REQUEST_B
startActivityForResult(i, REQUEST_B);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data) {
//先判斷是哪個頁面返回過來的
switch (requestCode) {
case REQUEST_A:
//再判斷返回過來的情況,是成功還是失敗還是其它的什麼……
switch (resultCode) {
case ActivityA.RESULT_SUCCESS:
//成功了
break;
case ActivityA.RESULT_FAILED:
//失敗了
break;
}
break;
case REQUEST_B:
//同上……
break;
}
}
}
接下來是ActivityA.java,這個類裡面具體處理一件事情。然後成功失敗,把結果返回到MainActivity裡面就行了。
複製程式碼程式碼如下:public class ActivityA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SUCCESS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FAILED = 1;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找控制元件各種……
//我正在幹些事情,修改資料啊,各種啊。
//假設資料提交失敗了
boolean result = false;
//設定返回的結果,常量上面都定義好了
if (result) {
setResult(RESULT_SUCCESS);
} else {
setResult(RESULT_FAILED);
}
//結束,返回到MainActivity了
fin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