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如何更清楚的購買自己需要的電腦——配置篇

如何更清楚的購買自己需要的電腦——配置篇

  時光荏苒,轉眼三年。回想起三年前現在的自己,還沒從離別的傷感和畢業的喜悅中回過神來,就匆匆背上行囊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三年的大學有喜悅也有傷感,有孤獨也有陪伴,眼前匆匆過往的人越來越多,唯獨沒有變的也就只有手頭的這一臺電腦了,所以謹以此文,獻給我的A神(我的電腦名字~),獻給我的學弟學妹們—–如何購置一款自己心儀的膝上型電腦。
  
  (不想看那麼長部落格的童鞋可以直接看結尾,結尾處有總結)
  
  好,我們來到了商場(淘寶),這裡的電腦琳琅滿目。不管是導購員和我們介紹還是說我們自己在網上查詢,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電腦的外觀,但是我們最最關心的卻是電腦的配置。所以,我們就先來聊聊如何選擇電腦配置吧。

CPU

  電腦屬性
  這是我們最普通的電腦屬性,處理器便是我們所說的CPU了。
  很多人喜歡單單用CPU的高低來判斷電腦的價格,認為intel的就比AMD的要好,i3就比i5好,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AMD

這裡寫圖片描述
  Intel的單核處理效能可能比AMD的要好,但在這麼一個CPU多核時代,其良好的超頻效能使他在執行影象處理或者資料計算時的速度不亞於intel的同價位產品,又因為其低廉的價格,非常受發燒友們的喜愛。但是如果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對於CPU而言,我並不太建議大家購買AMD的CPU,除了相關專業或者是電腦硬體發燒友的大部分同學而言,穩定才是電腦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intel的產品素以穩定著稱,雖然價格貴了些,但是用著舒坦。

intel

同代之間比較

數字

  再者就是我們常說的i3,i5,i7,並不是說這個數字越高越好,其實intel的CPU效能關鍵是看iX後面的數字,而很多奸商則利用大家對這一點的盲目,對大家進行欺騙。

  這裡寫圖片描述

  注意 i5後面的數字  4210H
  第一位代表第4代CPU,一般越大,架構更優。i7-4770K>i7-3770K
  第二位代表處理器等級,數字越大,效能越好。i7-4810mq>i7-4710mq
  第三位代表核顯,可忽略不比。
  第四位代表功耗可忽略不比。
  
  今年intel最新使用的是第六代架構,也就是6XXX,而現在比較常用的也只是第五代或者是第四代。

字尾

   H,M,U,表示功耗,字母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所以後綴:H>M>U。比如:i5-5350H>i7-4610m,i5-4330m>i7-4558U
  H:i7少見,i5的比較多
  M:筆記本專用,M前的數字代表電壓高低。
  U:筆記本專用低電壓,多用於超極本,效能比M差,遊戲愛好者或需要處理大量資料者不推薦

  QM(MQ):筆記本專用,Q代表quad,即四核CPU。其前的數字代表功耗,數字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 比如3630qm>3635qm
  HQ:HQ與MQ的區別在於封裝方式不一樣,MQ可拆卸,而HQ不可拆卸。HQ效能略好於MQ。比如:i7-4710hq>i7-4710mq
  XM(MX):旗艦級CPU。

  此外帶有MQ,HQ,XM的通常要比帶有H,M,U的效能要好很多!

  還有一些CPU後面只跟了一個字母X,K,S,T的。
  X代表頂級至尊版(6核12執行緒),而K,S,T代表功耗,字母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另外K還表示可超頻,效能大大的上升。比如:i7-4770K>i7-4790S
  
  對於輕度遊戲者而言,沒事打個LOL,CF或者是守望先鋒的童鞋沒必要太糾結於CPU的選擇,只要不是字尾帶U的CPU基本都能勝任你的要求。

不同代之間進行比較

  同產品不型號之間的CPU可以這樣相互比較,但是不同產品的CPU比較就比較麻煩,i7CPU比大多數i5CPU效能更好,但是又有一部分新架構i5比老架構的i7處理器更快,這就給了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機,所以在部落格的最後我會附上CPU的天梯圖,效能從上往下依次減弱,供大家參考。
  CPU天梯圖:http://itianti.sinaapp.com/index.php/cpu

最最重要

  現如今,制約電腦效能的其實並不是CPU。電腦是由各個外設組成的,鍵盤,滑鼠,硬碟等等。可以說,絕大多數情況下,CPU是處在一個資源浪費的狀態,而真正制約電腦效能的是顯示卡,硬碟等等這些外設,所以對於輕度使用者而言,i3已經綽綽有餘,而對於中度使用者或者遊戲者而言i5也已經足夠了,所以沒有必要去太過於要求CPU效能,夠用就好。

顯示卡

  遊戲黨們,這才是你們最應該關注的地方!
  一般使用者而言實在沒必要太糾結於是否要獨立顯示卡,因為現在Intel的HD4000核顯玩CF,LOL中畫質基本已經無壓力,執行word,電影之類的對於顯示卡的要求也不高,即便是你下載一個10G的4K電影來看,一般的核顯都可以勝任。而對於獨立顯示卡要求較高的除了3D建模,視訊處理外就是廣大遊戲黨們了。但是,雖然很多人玩了一輩子游戲,也知道顯示卡對於遊戲的重要性,但是對於顯示卡的認識還停留在視訊記憶體越大顯示卡越好的層面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決定顯示卡效能的三要素

  視訊記憶體容量越大並不一定意味著顯示卡的效能就越高,因為決定顯示卡效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採用的顯示晶片,其次是視訊記憶體頻寬,最後才是視訊記憶體容量。(博主說的啥啊,聽不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顯示晶片就是車,視訊記憶體容量是路,視訊記憶體頻寬就是路的寬度,而你執行的遊戲就是車裡面裝的貨物。貨物要跑起來,首先車的好壞是關鍵,其次路的寬度決定你一次能形勢多少倆車,最後才是路的長度。
  一款顯示卡究竟應該配備多大的視訊記憶體容量才合適是由其所採用的顯示晶片所決定的,也就是說視訊記憶體容量應該與顯示核心的效能相匹配才合理,顯示晶片效能越高由於其處理能力越高所配備的視訊記憶體容量相應也應該越大,而低效能的顯示晶片配備大容量視訊記憶體對其效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視訊記憶體只是增大容量,對顯示卡的效能不會有影響,也就是說在同一款顯示卡,大視訊記憶體的效能不會比小視訊記憶體的效能好。就是說1G的9800GT和512M的9800GT的效能是一樣的。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顯示卡呢!
  還是看名字~

A卡和N卡

  A卡就是ATI顯示卡晶片的顯示卡,N卡就是使用NVIDIA顯示卡晶片的顯示卡。怎麼說呢~其實並沒有什麼A卡適合家用,N(NVIDIA)卡適合專業使用這一說。ATI和NVIDIA的關係感覺就跟AMD和intel的關係差不多,都是同行業領軍,而且互相競爭的關係,N卡注重3D效能和速度,A卡注重2D平面畫質。所以就遊戲而言,N卡執行速度要比A卡快,而A卡的色彩渲染方面確實比N卡要好,好吧,你可以理解為A卡看電影顏色更豔麗一點~~~
  平面,3D
       平面2D渲染~         3D效果~

A卡

  A卡命名規則和intelCPU的命名規則相似:
  第一位數字:如4850和5850,4和5是代表他們是第幾代產品。
  第二位數字:8和9定位是高階,6和7是中端,4,5是低端產品。如4890,5890,5870都是第四、第五代的高階產品(夢中奢華物),而4650,4670,5750,5770是第四、第五代產品的中端(理想高配置),然後4450,4350,5470都是低端產品(普通實用品)。
  第三位數字:如5850,5870,5890,前兩位說明是第五代的高階產品,後面的50,70,90 就是在高階裡面的低、中、高階。5850就是58系列的低端,5870就是58系列的中端,5890就是58系列的高階。
   注:普通使用者看到第二位即可,但對於那些遊戲發燒友而言,可以比到第三位。

N卡

  我們據遇見的N卡大多數分兩種,一種是GT開頭,一種是GTX開頭,在這裡你可以將GT理解為普通版,GTX理解為加強版。其實其中的端倪依然體現在後面的數字裡面。
  一般N卡數字有三位(現在已經發展到四位),例如GTX960,GT940。同intel類似:
  第一位數字:如GTX960,GTX1080,9,10代表著是第九代和第十代產品。同級別的不同代產品的效能差距大概在10%左右。
  第二位數字:如GT940,GTX950,這裡的4和5代表著顯示卡的級別,而N卡又將5或5代以上的顯示卡的數字前加字母X,這個X其實就代表性能強進的意思,而遊戲愛好者們絕大多數就需要GTX的顯示卡。
  第三個數字:如GTX755m,這最後一個5其實代表著他是750m的改良版。
  m:如GTX860m,這裡的m其實就是筆記本用顯示卡的意思,一般筆記本顯示卡都會有此標誌。
  
  說實話,顯示卡是一個很坑的東西,具體的東西有很多,包括什麼公版,非公版等等概念需要了解,這裡就給大家推薦幾個很好的帖子供大家學習吧。

記憶體

  在下只有一句話:記憶體白菜價,不夠自己加~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到底需不需要,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非常需要,特別是win10的使用使用者而言。因為就我本人來說,我是一個5400轉的機械硬碟,開機用一段時間之後電腦就開始卡頓。開啟資源管理器,磁碟使用飆升到100%,別說開看視訊,開個網頁都卡。所以現在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制約電腦效能的其實是機械硬碟,硬碟讀取資料過慢,所以CPU才一直處於閒置狀態。但是自從更換固態硬碟以後,不僅磁碟使用的問題得到解決,而且那種word秒開,網頁秒開,守望先鋒地圖秒開的感覺,真的特別贊!!!
  我接觸固態硬碟的時間也不太長,也就從今年才開始真正瞭解。固態硬碟專業性東西更多,需要顧及到的地方更多,主控,顆粒等等,而且因為其特殊的工作模式,不僅僅要看重硬碟本身,還要顧及到質保,售後等等各個方面,所以這裡我也不再多講(寫煩了~~),給大家準備了幾個比較不錯的帖子,供大家學習。
  http://tieba.baidu.com/p/4337359595
  看完帖子之後我只給大家建議兩點:
  1,關於TLC,MLC,SLC的選擇問題,這個問題其實看你主觀傾向比較多,TLC價格便宜(三星除外)但是耐用性不強,MLC穩定耐用價格一般,SLC穩定放心但是價格偏高。按理說,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固態硬碟的發展,在消費級別來講,TLC已經夠用,三四年來說一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就我個人傾向來說,我還是推薦購買MLC顆粒的固態硬碟,畢竟耐操,不容易壞。而我買MLC顆粒的固態硬碟的原因就是,我使用的時間可能更久,因為我現在是固態+機械的雙硬碟模式,等將來固態硬碟繼續發展之後我會將機械硬碟換成固態硬碟,而這一塊固態硬碟會繼續保留下去。
  2,關於容量選擇問題,如今固態硬碟降價也比較快,當年一塊64G的固態硬碟動不動都上百上千,但是現在一塊128G的固態硬碟價格也就在200-300之間,一塊256的固態硬碟價格最多也不會超過700,差一點的在450左右,好一點的,像MX200,M6S這一種一線廠家生產的固態硬碟也就在650左右。所以如果你是輕度使用者,我推薦你購買128G的固態硬碟,將系統和主要軟體裝到固態硬盤裡基本上就足夠了。而如果你是遊戲愛好者或者是重度使用者來說,我建議你購買256G或以上容量的固態硬碟,64G空間太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儲存需要,所以這裡不推薦使用。

總結

  對於電腦配置方面的選擇,歸根結底還是看自己的需求,主要就是看準CPU和顯示卡的型號。不盲目追求高配置,也別盲目聽出奸商的妖言,購買所謂的高CPU高視訊記憶體的低價高配筆記本,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一款值5000快的筆記本商家也不可能會自己降價到3000,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能用5000塊錢或者5200塊錢買到他,做到這一點其實就是不虧的。

尾語

  原本想著把筆記本的外觀方面如何選擇也做一下分享的。其實買筆記本就像買車,發動機是一個方面,車的外觀,空間,配飾在某種程度上比發動機還要重要。對於筆記本而言,我們用眼看到的是螢幕,手裡用的是鍵盤,這些東西的設計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比CPU,顯示卡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更加直接,但這往往會被我們忽視,所以更加值得我們注意。但是由於本人時間問題(就是因為懶),這裡就不多說什麼,以後可能會出一個螢幕篇、鍵盤篇什麼的,到時候大家再繼續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