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般)POJ-1328 區間貪心,幾何

(一般)POJ-1328 區間貪心,幾何

題目大意:以x軸為分界,y>0部分為海,y<0部分為陸地,給出一些島嶼座標(在海中),再給出雷達可達到範圍,雷達只可以安在陸地上,問最少多少雷達可以覆蓋所以島嶼。

分析:這裡首先說一下我一開始的思路(當然是錯的),因為發現許多人一開始跟我的想法一致,所以在這裡糾正這個錯誤。起先我是這麼做的:

對於一個雷達放置點的y座標,肯定是越往上越好,所以可以斷定所以雷達都放置在x軸上(當然這是正確的)。

然後來考慮最左邊的一個島嶼A,要用一個雷達去覆蓋它,又要使得之後的島嶼會盡可能的都在這個雷達的範圍裡,那麼雷達在覆蓋A的條件下越往左放置越好,即A剛好在雷達掃描的邊界上為最優,我們可以以此來求出雷達的座標,然後判斷繼A之後有哪些島嶼在剛剛放置的雷達範圍之中,若在便從佇列中除去,若不在便以此島嶼再次執行與A一樣的操作(即找下一個雷達的佈置位置)。

後來發現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放置第一個雷達時,在滿足覆蓋A的同時,並不是越往右放置越好,因為當雷達往右挪動時,會將不再覆蓋左側的一部分(如圖陰影部分),此時B點將需要另外新增一個雷達來覆蓋,故這種思路是錯誤的!


那麼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這樣想,既然我要用一個圓嘗試著(雷達範圍,半徑為r)去覆蓋島嶼,那為何不以島嶼為圓心r為半徑畫一個圓(記為圓O),於是只要雷達在這個圓裡那麼這個島嶼就能被覆蓋。而從前面的分析可知,雷達必然要佈置在x軸上,所以雷達肯定放在圓O與x軸的那段交線區間上,如圖:


所以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島嶼對應的這段區間記錄下來,然後以區間左界從小到大排序就行,之後從第一個區間開始,如果第二個區間與其有交集,就更新這個交集,並從佇列中除去區間1,2,如果第三個區間與這個交集又有交集,那麼便更新交集併除去區間3直到不滿足有交集為止。然後繼續模擬這個過程就行了,每模擬以此這個過程ANS++(即區間選點問題)

附上程式碼: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_pair
{
	double x, y;
	_pair(double a = 0, double b = 0){ x = a, y = b; }
	bool operator < (const _pair c)const { return x < c.x; }
}que[1000 + 5];
int head = 0, tail = 0;
int n, R, T, ans;
bool flag;
inline void _push(_pair v){ que[tail] = v; tail++; }
inline void _pop(){ head++; }
bool judge(_pair &t, _pair v)   //判斷是否有交集,如果有更新交集t
{
	if (!(t.x > v.y || t.y < v.x))
	{
		t.x = min(t.x, v.x);
		t.y = min(t.y, v.y);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int main()
{
	while (scanf("%d%d", &n, &R))
	{
		if (!n&&!R) break;
		T++;
		ans = flag = head = tail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a, b;
			scanf("%d%d", &a, &b);
			if (b > R) flag = 1;         //如果無法到覆蓋這個點令flag=1
			_push(_pair(a - sqrt((double)R*R - b*b), a + sqrt((double)R*R - b*b)));
		}
		if (flag) printf("Case %d: -1\n",T);
		else
		{
			sort(que, que + n);
			while (head != tail)
			{
				ans++;
				_pair t = que[head];    //交集初始化為第一個區間
				while (head != tail)
				{
					_pair v = que[head];
					if (judge(t, v)) _pop();   //有交集就出隊
					else break;     
				}
			}
			printf("Case %d: %d\n", T, ans);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