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前言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印度電影,社會反響很大,豆瓣評分高達9.2,其實他在中國市場已經上映有段時間了,到今天去看,它依舊是滿座,足矣從側面證明這部影片的質量及口碑都是上乘的。
實際的觀影感受也證明了這一點。
整個影片幾乎是一氣呵成,沒有任何的累贅,幽默與感動並存,全程都充滿了正能量。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來自印度小村莊的前國家隊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一直夢想著能為國家爭得一塊金牌。但是由於生活所迫,最終放棄了摔跤,但為國家爭得一塊金牌的夢想卻深深在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因此退役後,他便把這個夢想寄託在了自己老婆身上,希望她能生下一個兒子,將來好繼承自己的事業,為國爭光,實現爭奪金牌的夢想。
可是造化弄人,馬哈維亞的妻子接連三胎都是女兒(在印度,女性是很受歧視的),至此,堅強的馬哈維亞也徹底心灰意冷了,可是,就在他準備認命,準備滅了心中的夢想之火的時候,他卻意外的發現了自己兩個女兒摔跤的天賦,這讓他喜出望外:“誰說冠軍只能是男孩拿?誰說女孩不能摔跤?”
接著馬哈維亞魔鬼般的訓練著吉塔與巴比塔,僅管女孩們對自己一直看抱怨,他還是一直心狠手辣的訓練著她們,終於兩人都獲得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印度國家體育學院,代表國家參加世界級比賽,最終吉塔成功獲得金牌,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摔跤運動員冠軍的故事。

感受

觀看影片過程中,有好幾個感動我的地方:

一、自我成長

當吉塔與巴比塔在抱怨為什麼爸爸對自己這麼殘忍,不像是親爸爸的時候,同村的另一個女孩不贊成她們的說法,相反她為姐妹倆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羨慕,要知道,在印度女孩是被歧視的,在14歲之前都是在家與鍋碗瓢盆打交道,14歲之後就被嫁給自己未曾見過面的男人……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過自我覺悟的經歷吧,即一直被動的接受到突然醒悟,變成主動去接受,去改變。

二、青春叛逆

隨著年齡的成長以及環境的變化,吉塔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她現在不再認為父親的偉大,相反她覺得父親身上已然沒有優點,所有之前教給自己的東西都已過時……這大大的傷了爸爸的心,可是由於女兒已經長大,他也不再罵她,而是強忍心中的淚水,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回頭是岸。此時爸爸的內心應該是酸楚的,畢竟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細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多次這樣傷過父母的心?又何嘗不是像吉塔一樣,在青春叛逆期,去挑戰父母的權威呢?

三、回頭是岸

經過多次比賽失敗後,吉塔終於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終於撥通了電話,吉塔的一聲:“對不起,爸爸”,她早已泣不成聲,電話這頭的滿頭白髮的老父親也是淚眼婆娑,至此,一個電話,一聲對不起,吉塔與爸爸之間封塵許久的心靈之門終於開啟。

 就像巴比塔對吉塔說的,當認識到自己錯了,像爸媽道歉,說聲對不起,爸媽對我們再壞又能壞到哪去呢?
 是啊,又有誰家的父母為記恨自己的孩子呢?然後我當年也是像吉塔一樣,一言不合,就長時間不往家裡打電話,聯絡家人。

四、鷹的重生

終於,吉塔再次換回了短髮,重新找回了當初的自己,在總決賽的時候,吉塔看到爸爸沒有看臺上看自己比賽時,她心裡是沒底的,心慌了,後面她想起了爸爸小時候訓練她們時說的一句話:我不可能一直救你們,你們得靠自己。

    是啊,人生苦短,我們在長大,父母就在慢慢老去,我們不能一直把父母作為依靠,而是應該帶著父母的精神上路,排除萬難,自我成長。

馬哈維亞顯然是偉大的,他能站在周圍環境之外,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能夠清醒的看清方向,最終能夠一直的堅持。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排除他異,不管別人怎麼看,才能有他改變自己孩子的命運傳奇。

                                      2017年05月29日
                                         於深圳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