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職場上應避免"懶驢效應"

職場上應避免"懶驢效應"

作者:JackZhai

"兩頭驢一起拉車,後邊的驢偷懶少出力,主人看到一頭驢也能夠拉車,就讓後邊的驢留在家裡幹零活。前邊的驢多幹了一頭驢的工作,吃得還是那些草料;後邊的驢不用再幹重活,生活愜意,'待遇'也沒有降低,當然後邊的驢覺得很得意。轉眼來到年底,主人家準備過年招待客人,發現肉不足了,主人看到'閒逛'的那頭驢,就把它殺了,變成美味犒勞了客人。那頭拉車的驢,雖然累但還能繼續活著。"

這裡出現了兩個名詞:懶驢、快驢。

很多老闆願意用這個故事勸誡企業的員工:加班、拼命工作不僅是奉獻,也是保住飯碗、避免被淘汰的必需途徑之一;你承擔的工作越少,對企業的貢獻就越小,企業養你甚至是"虧本"的,那麼需要緊縮編制的時候,首先淘汰的就是你。

在職場競爭慘烈的今天,做一名"快驢"已經是員工沒有選擇的選擇了(對於那些沒有背景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即便是爭取到做"快驢"的這個機會都不容易),因為已經有很多的"驢"在排隊等著你的位置,老闆恨不能讓一頭"驢"拉兩輛車,而只用給半份草料。

因此,員工常在抱怨老闆太黑心,老闆還在抱怨員工不敬業……

其實,"懶驢效應"還告訴我們兩件事:

對於老闆來說:懶驢是企業中的"寄生蟲",自然應該受到懲戒。但對於"快驢"的鼓勵更不應漠視,及時提高待遇或給予榮譽是鼓勵快驢保持熱情的唯一法門。"快驢"幹了幾份工作,卻只得到一份待遇;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情逐漸消退,快驢很快就發現自己的付出與獲得是多麼的不對等,並且時間長了,周圍的"抱不平"者也會不斷地提醒他。

忽視了"快驢"感受的後果將是致命的。即使"快驢"開始是自己心甘情願的,或者是沒有辦法的,但位置穩定後,人就開始關注自己的未來生活,要麼自己獨立當老闆,要麼被對手挖走。等到人要走時,才想起來"快驢"的重要性就晚了。

一些企業常年徘徊在一個水平上,死不掉也難發展,常常被稱為"培訓基地
",多數是由於老闆用人採用的"鞭打快驢"政策。


對於員工來說,做"快驢"要在自己的能力所及範圍內。為了討好領導什麼工作都接,為了不得罪同事什麼忙都幫,把自己忙得四腳朝天,而自己對時間的安排又不是很得當,結果多接的工作完成得不理想,幫的忙讓人很皺眉。到後來,"快驢"沒選上,卻給大家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熱情很高,能力不足。雖然沒有被劃入"懶驢"行列,但一樣是淘汰的命運。職場上有句話:學會說"不"。因為你說了不,別人才會重視這件事,重視你的工作難度,否則別人很自然地認為你很容易,道聲謝也純屬禮貌用語。

也有一種例外的場景,就是官場。這地方很特殊,你承擔的任務越多,出錯的機會自然就多。錯誤正是評價你的重點,而是否有過人的業績則是次要的。大家奉行的是無錯就是功
,人員管理方式是"只上不下"(即使沒了官職,待遇也不會降低)。只要不是觸犯眾怒,或者是觸了"紅線",即使你被歸為"懶驢"行列,領導不喜歡你,也只能"晾著你"。等到新領導一來,或者再換個地方做官,你又有機會"大展巨集圖"。在這種地方,提升依賴於"關係業績",所以"懶驢效應"不適用。

"懶驢效應"是勸誡那些沒有"雄心壯志"的體制外從業者,其實大多自強不息的員工更怕的是"溫水青蛙":煮青蛙的時候它是活著的,用熱水它會立馬蹦出來,而用溫水,青蛙很舒服,沒有危機感,等到水溫逐漸上升,青蛙感到不妙時,它已經沒有力氣蹦了。

"溫水青蛙"方式是環境抹平你"稜角"的常用方式。

這種方法也常被企業拿來對待那些"快驢":開始給一個"不錯"的待遇,劃一個"很大"的餡餅,讓你覺得還可以,先踏實地成為"快驢"。每發現你有不滿的情緒時,就提高一點待遇(一定不能多),再用情感打動你。人都有懶惰與戀舊的心理,生活就是"常懷平常心"嘛,於是你繼續當"快驢";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不滿幾次提升,幾次被同樣的辦法安撫,直到你的"創業"熱情消磨殆盡。然後即使發現你的待遇還不如新來的年輕人,你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無論是懶驢效應,還是溫水青蛙效應,其結果都是為了讓打工者變得更加"職業"。

無論何種狀態下,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內心志向,自己謀算自己的去留,不因暫時的地位、待遇誘惑而放棄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是打工還是創業,是甘願做"快驢"還是跳巢做"主人",這取決於你自個的野心,而不是外部誘惑。

走自己的路,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動用自己的大腦,則永遠只能是被選擇
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