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矽谷之謎-工程師的五個等級

矽谷之謎-工程師的五個等級

工程師的五個等級

讀《矽谷之謎》,取他人之長處,補己之不足。
本文主要內容摘自《矽谷之謎》,不算原創,只是書中的內容每次翻出來看,都有不同的感悟,心得似乎只可意會。因此此篇文章借吳軍博士的文段,作為我的一篇博文吧。

第五等的工程師

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能夠獨立設計和實現一項功能的人。這是對工程師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只是懂一點工程實現的手段,需要別人告訴他怎麼做,那最多算是助理工程師或者技工,不在我們討論的工程師之列。

第四等的工程師

第四等的工程師就需要有點產品頭腦了,也就是說他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知道所做出來的東西是否有用、易用,是否便於維護,是否效能穩定,等等。除了要具備產品設計方面的基本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領導才能,能在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從頭到尾將一個產品負責到底。這在很多矽谷的公司裡,基本上是一個高階工程師所應有的基本素質。對大部分工程師來講,這些素質不是一個工學院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需要在工業界實際鍛鍊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然,個別天賦很好的年輕人在學校裡就具備了這種素質,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第三等的工程師

第三等的工程師可以做出行業裡最好的產品。他們與第四等工程師有著質的差別,這不僅反映在技術水平、對市場的瞭解、對使用者心理的瞭解以及組織能力等諸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悟性的差異上。當然,這種悟性很多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但這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有些人從工作一開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經過多次失敗,不斷總結,終於在某個時間點豁然開朗。而另一些人可能非常幸運,在一開始就有幸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加上善於學習,五六年下來就能達到第三等的水平。在矽谷,有極少數工程師只花了五六年時間就達到了這個水平。但是,即使一個人再聰明,基礎再好,也需要在工程上花足夠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一個年輕人工作了四五年就開始做行政管理工作,基本上就和這個水平無緣了。

第二等的工程師

第二等的工程師是那些可以給世界帶來驚喜的人,比如實現第一臺實用化個人電腦的沃茲尼亞克、DSL之父約翰·西奧菲注7、iPhone和GoogleGlass的總設計師,以及前面提到的魯賓、狄恩和戈瑪瓦特等。他們與第三四五等工程師的差別在於其工作的原創性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當然,他們的工作不是科學研究,這一點和科學家畢竟不同注。

第一等的工程師

第一等的工程師是開創一個全新行業的人,歷史上有愛迪生、特斯拉、福特,二戰後有保時捷(FerdinandPorsche,1875—1951)博士、本田宗一郎(1906—1991)和矽谷的諾伊斯等人。這些工程師不僅在技術和產品等各個方向上與第二等的工程師有了質的差別,而且在經驗和管理上也是好手,他們通常也是企業家,並通過自己的產品改變了世界。這一類人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朗道列出的第一等物理學家只有個位數一樣,第一等的工程師也是如此。朗道認為每一等物理學家之間的貢獻相差十倍,每一等工程師的差距也是這麼大。當然,很多企業家都希望能遇到一些第二等,甚至第一等的工程師,但是這需要一個由工程師構建的完整金字塔:要想出幾個第一等的工程師,就需要有足夠數量的第二等工程師作為基礎;同樣,產生第二等工程師要靠大量的第三等工程師作為基礎。在一個產業裡,不可能指望在一大堆第五等工程師的基礎上,突然冒出一兩個第一或者第二等的工程師的。甚至有時,即使高薪聘請來一個第二等的工程師,如果沒有第三、第四等的工程師與之配合,他也很難直接依靠第五等的人做出一流產品。

在矽谷,人們能夠有幸接觸到第二等工程師,這些人有時決定了一個公司產品所能達到的高度。而在公司裡,真正幹活的主力是第三、第四等工程師,這一類人比較多。而在中國的IT企業裡,大家喜歡當官,因此在第五等工程師之上,會出現斷層,從而影響產品開發的質量和原創性。

矽谷工程師文化的第三個特點是全社會對工程師的認可。這種認可不僅包括對工程師的尊重,以及給予他們較高的社會地位,還包括允許不同等級的工程師在收入上有巨大差異。既然每一等工程師的貢獻可以相差十倍,為什麼他們的收入不能夠相差十倍?當然很多人會反對這種收入差距過大的做法,比如歐洲的社會黨人和美國的工會。但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果拉大收入差距能夠最大程度地發展生產力,而平均主義不能,那麼採用第一種分配方式的地區無疑會獲得更快的發展,矽谷則是這樣的地區。

在矽谷很多公司內部,不同層級、不同貢獻的工程師之間,工資和獎金的差異其實不大,但是期權起到了調節他們收入的主要作用。這使得第二等工程師的收入真的可以比第三等工程師多出一個數量級,而第三等和第四等之間,收入可能也有數量級之差。很多企業請我介紹一些Google的工程師,而且張口就要最好的,但我明確表示那些最好的工程師所要的薪酬包大部分公司可能都付不起,因為在大部分企業的想象中,不同的工程師之間收入差距在兩三倍就算是很多了,而在矽谷的明星企業,這種差距是數量級的。在金字塔尖的那些工程師的收入非常高,甚至高過高層管理人員,再加上社會對他們的認可,轉行政管理的慾望並不強烈。在矽谷的公司裡,工程師們有專門的上升通道,這才保證了矽谷的工程師文化得以很好的維持。

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對工程師本身還是很尊重和重視的,比如在法國要取得工程師的資格難度很大,需要在大學先讀預科,然後才能進入工學院獲得工程學位,併成為工程師。但是法國的工程師在收入上沒有很大的差異,第四等和第三等的工程師數量很多,但缺乏更高級別的工程師,因為大家努力向上走的意願並不強烈。畢竟,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需要經過很多年的努力。這也導致了歐洲很多國家的創新力不足。

很多時候國內的網際網路大環境似乎與矽谷的文化格格不入,但是我們的網際網路公司要走出過門,還是有很多地方要學習的,改變不是一個短暫的努力,是一個長期積累並最終實現質變的過程。

喜歡此書的人可以購買一本,細細品嚐。
點選購買-矽谷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