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目標管理體系:OKR

目標管理體系:OKR

一、什麼是OKR體系?

OKR體系的全稱是Objectives &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所謂OKR,O = Objective 可以理解為企業目標,KR =Key Results 可以理解為關鍵結果。濃縮在一起就是“為確保達成企業目標的關鍵結果分解與實施”

okr

OKR是企業進行目標管理的一個簡單有效的系統,能夠將目標管理自上而下貫穿到基層。對一個專案來說,設定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決定了如何去做,以及能做到何種程度。

  1. OKR 首先是溝通工具: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寫 OKR,所有這些OKR都會放在一個文件裡。任何員工都可以看到每個人在這個季度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團隊這個季度的目標是什麼。
  2. OKR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標:OKR代表你到底要去哪裡,而不是你要去的地方具體在哪裡。
  3. OKR必須可量化(時間&數量)。比如健身時設定鍛鍊目標,如果只是定義成「我們要努力提高身體素質」,肯定不是一個好的 OKR,因為無法衡量,好的OKR是「今年的跑步時間較去年增加一倍」。
  4. 目標必須一致:制定者和執行者目標一致、團隊和個人的目標一致。首先,制定公司的OKR;其次,每個團隊定自己的 OKR;第三,每個工程師或設計師寫各自的OKR。這三步各自獨立完成,然後對照協調這三者的OKR。OKR跟個人績效沒有關係,因為OKR 系統的結果和每個人並不直接掛鉤。
  5. 目標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戰的,有些讓你不舒服的。一般來說,“最佳”的 OKR 分數在0.6-0.7之間,如果某人只拿到1分,那麼他 OKR 訂的目標顯然是野心不夠的。但是低分數的人也不應該受到指責,而是應通過看他工作上的資料,幫助他改進下一季度的 OKR 目標。
  6. 通過月度會議Review ,時時跟進OKR: 在月度會議上需要確定如何去達到目標,是一個幫助達到目標的過程。
  7. 通過季度會議Review ,及時調整OKR:網際網路的變化非常快,每季度有一個OKR 的 review,調整的原則是目標(Objectives)不變,只允許調整關鍵成果(Key Results)。

為了更好的理解如何制定OKR體系,我們看個例子:

目標(Objectives):為OKRs組織測評系統建立一個可實施的模型

關鍵成果(Key Results):

  • 按時完成介紹OKR的presentation
  • 完成一個三個月的OKRs的案例
  • 讓管理部門同意並制定一個3個月的測試機制

二、OKR與KPI的區別

OKR表示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一套定義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KPI表示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關鍵績效指標,是一種可量化的、被事先認可的、用來反映組織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指標體系,也是企業績效管理過程中一個實用而且有效的工具,更是績效管理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KPI的本質是一種管理工具,它主要是從結果上來考察績效,不關注過程,一切用指標來說話。

OKR 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率的完成目標任務,並且依據專案進展來考核的一種方法。它的主要流程是這樣的一個迴圈。

  1. 明確專案目標。
  2. 對關鍵性結果進行可量化的定義,並且明確達成目標的/未完成目標的措施。
  3. 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4. 根據專案進展進行評估。

而對於國內來說,更熟悉的其實是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而 KPI 的流程則是這樣的。

  1. 進行人事組織。
  2. 確定影響結果的關鍵性因素,並且確立 KPI 。
  3. 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檢測,並且進行實時監督。
  4. 對有錯誤行為的人進行監督,更甚者開除。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到,OKR 主要強調的是對於專案的推進,而 KPI 主要強調的是對人事的高效組織,前者要求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一個有野心的專案,而後者則強調的是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預定目標。OKR相對於KPI而言,不是一個考核工具,而是一個更具有指導性的工具,說白了,是一個PLAN-DO-REVIEW的cycle。他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某個團隊或者員工,而是時刻提醒每一個人當前的任務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OKR,每個團隊有團隊的OKR,無論級別高低,團隊大小,都需要制訂和服從OKR。這個OKR在每個季度結束之後要做一個評分。評分高低並不直接決定一個員工的晉升和待遇,而更多的是提醒員工,這個季度工作完成的怎麼樣,未完成的工作為什麼沒有完成,下一階段的工作重心是什麼。

KPI 理論上是必須嚴格按照 SMART 標準制訂的,是否達到甚至達到比例多少(小於 100% 還是大於 100%)都是要能測量的。但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有些事情值得去做,但在做出來一部分之前無法測量因此無法制訂目標,這時候就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KPI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為了完成可測量的目標,有可能實際執行手段與該目標要達到的願景正好相反。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希望使用者更喜歡使用我們的產品,因為喜歡無法測量,所以把 PV 寫進了 KPI 裡面。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們可以把使用者原本在一個頁面上就能完成的事情分到幾個頁面上來完成,結果 PV 達到了 KPI 指定的目標,但使用者其實更討厭我們的產品了。大家如此應付 KPI 是因為 KPI 跟績效考核掛鉤。如果 KPI 達不到那就會影響獎金,所以就算違背公司利益,違背使用者利益,也要把自己的 KPI 完成了,把部門的 KPI 完成了。

KPI存在的缺陷:

  1. 沒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每個人只對自己的過程負責。
  2. 人的主觀能動性被壓抑。
  3. 結果高度依賴機器和管理者的指令。

OKR 解決了 KPI 的這些缺陷。首先它和績效考核分離,把績效考核交給 peer review(相當於中國公司的 360 度評價)來做。然後它強調 Key Result 必須服從 Objective,所以如果你在 Objective 上寫了要讓使用者喜歡我們的產品,但你實際執行 Key Result 的手段違反了這一點的話,誰都能看得出來。既然 Key Result 只是用來服務於 Objective 的,那就沒必要像 KPI 那樣一早制訂好然後強制執行了。你可以在做的過程中隨意更改 Key Result,只要它們還是服務於原本的 Objective 就行。

OKR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你「stay focus」,「stay focus」又能幫助你「make impact」。總的來說,績效考核的核心都是 impact(Google的impact文化。衡量的是員工為Google做出了多大的impact,而不是員工是不是很努力地幹了很多活,也不是員工是不是聽老闆的話完成了老闆佈置的任務。,而測量的手段都是 peer review。其實在沒有 OKR 的情況下,這套績效考核機制還是完全能操作的,但參與者就可以因為缺乏引導而沒辦法實現他們能實現的最大 impact。OKR 就是讓你在每個季度開始之前想一想,有哪些事情從 impact 的角度來說是值得做的,有哪些事情是你想做的,然後取個交集,再列舉若干有一定概率(通常建議是 2/3)能達成目標的手段。除了 make impact,OKR 還能用來引導你 stay focus 在別的事情上。

如果要說 OKR 和 KPI 的區別,區別就在於 KPI 只能讓驢使勁走,而 OKR 用於保證驢頭朝正確的方向。有些驢拼命想往前走,不希望落後於別人,這時候 OKR 用於幫助驢少走曲線。有些驢本來就不想走,這時候就需要 KPI 充當鞭子了。一家公司能不能用 OKR,首先要看有沒有正確的驢。

ORK-KPI

OKR考核:“我要做的事”,KPI考核:“要我做的事”,理解不同,但二者都強調有目標,同時也需要有執行力。OKR的思路是先制定目標,然後明確目標的結果,再對結果進行量化,最後考核完成情況。KPI 的思路也是先確定組織目標,然後對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直到個人目標,然後對個人目標進行量化。

kpi-ork

OKR 和 KPI 兩者誰都無法真正的替代對方,因此誰取代誰並不重要,找到適合的績效評估方法,這才是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對於銷售來講,它更在意的是如何保持持續穩定的收入,因此就需要的是更硬性的標準來約束銷售人員能夠完成任務,所以其需要的是 KPI 而不是 OKR 。而對於營銷團隊來講,他們最需要的是如何將影響最大化,而過於刻板的 KPI 就限制了營銷團隊的靈活性,因此其更適合的是 OKR ,而不是 KPI 。

三、如何實施OKR?

okr-flow

基本的要求:

  1. 最多5個O,每個O最多4個KRs。
  2. 百分之六十的O最初來源於底層。下面的人的聲音應該被聽到,這樣大家工作會更有動力。
  3. 所有人都必須協同,不能出現任何命令形式。
  4. 一頁寫完最好,兩頁是最大限值了。
  5. OKRs並不是績效評估的工具。對個人來說,它起到很好的回顧作用。能快速明瞭地讓自己看到我做了什麼,成績是怎麼樣。
  6. 分數0.6-0.7是不錯的表現,因此0.6-0.7將是你的目標。如果分數低於0.4,你就該思考,那個專案究竟是不是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要注意,0.4以下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明確什麼東西不重要及發現問題的方式。分數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除了是作為一個直接的引導作用。OKR不是績效考核的武器!每個季度末對關鍵結果進行考核,完成60-70%就算好,如果100%完成,說明你的目標設定過於簡單。
  7. 只有在KRs仍然很重要的情況下,才持續為它而努力。
  8. 有個聯合會組織來保證每個人都向同樣的目標行進。(事實上OKRs實施過程中,你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和幫助,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基本的流程:

1、設定目標。(從戰略開始確定年度目標,季度目標)

目標務必是具體的、可衡量的,例如不能說籠統地說“我想讓我的網站更好”,而是要提出諸如“讓網站速度加快30%”或者“融入度提升15%”之類的具體目標;不能說“使gmail達到成功”而是“在9月上線gmail並在11月有100萬用戶”。

目標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戰的,有些讓你不舒服的。一般來說,1為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是較好的了,這樣你才會不斷為你的目標而奮鬥,而不會出現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標的情況。員工通常每季度會制定4到6個目標,目標太多也會令人焦頭爛額。

目標必須達成共識,目標必須是在管理者與員工直接充分溝通後的共識。沒有達成共識的目標不能算作目標,目標的設定以達成共識為終點。

實施的關鍵流程:從上至下,目標的設立順序應該是公司到部門到組到個人。個人自己想做什麼,和管理者想他做什麼一般來說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過先查閱上層的目標,在自己想做的事情範圍內找到能對公司目標有利的部分,將他拿出來和自己的管理者進行討論,做權衡取捨。某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這個自己想做的東西,會變成公司今後改變的發展方向。

2、明確每個目標的KRs(從季度目標到“關鍵結果”的分解)

所謂的KR就是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做什麼? KR是必須具備以下特點的行動:

  • 必須是能直接實現目標的;
  • 必須具有進取心、敢創新的可以不是常規的;
  • 必須是以產出或者結果為基礎的、可衡量的,設定評分標準;
  • 不能太多,一般每個目標的KR不超過4個;
  • 必須是和時間相聯絡的。

目標既要有年度KRs,也有季度KRs:年度KRs統領全年,但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及時調整,調整要經過批准;季度KRs則是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的。在這裡要切記可以調整的是KRs,而不是目標。目標不能調整,措施和方法(KRs)可以不斷完善。同樣KRs的設定也必須是管理者與員工直接充分溝通後的共識。

3、推進執行(從關鍵結果到“行動計劃“)

當有了關鍵結果(期望的結果)後,就要圍繞這個具體的目標來分解任務了。所以,每項關鍵結果就會派生出一系列的任務,交給不同的同事負責。關鍵結果負責人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專案經理,來組織協調大夥。因此,關鍵結果的專案經理應當是團隊非常重要的成員,他們能夠排程和影響企業資源,如果他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就把這個權力給他。至少,專案經理和企業決策者之間應當保持絕對通暢的溝通。

3、定期回顧。

每個季度做回顧。到了季度末,員工需要給自己的KRs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打分——這個打分過程只需花費幾分鐘時間,分數的範圍在0到1分之間,而最理想的得分是在0.6到0.7之間。如果達到1分,說明目標定得太低;如果低於0.4分,則說明可能存在問題。

每個員工在每個季度初需要確定自己本季度的 OKR,在一個季度結束後需要根據自己這個季度的工作完成情況給 OKR 打分。每半年公司會進行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主要是 review 員工過去半年的績效,並根據 Performance Review 的結果變更 Job Ladder(業務職級)和薪酬。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個人Performance Review 的成就內容及級別都是全公司共享公開的。這個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一方面可以做到更為公平和透明,另一方面也給每位同事提供了更好學習和成長自己的樣本,激勵大家在產品研發中更高質量的挑戰和要求自己。

執行的關鍵:

  1. 每個季度和年度都有OKRs,並保持這樣一個節奏的。每個季度都打分。年度的OKRs不是一下就敲定了的。比如你在12月設了下季度和年度的OKRs,往後集中精力在實施季度OKRs上,畢竟這是眼前的目標。而過了一段時間,你可以驗證年度OKRs是不是正確的,並不斷修訂它。年度的OKRs是指導性的,並不是約束。
  2. 可量化的。O和KR的不同:O要是有挑戰性的,如果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是不夠的;KRs能很好的支援O的完成,是要明顯可量化的,便於評分的
  3. 個人、組、公司層面上均有,個人、組、公司OKRs的不同:個人OKRs是你個人展現你將會做什麼;組的OKRs不是個人打包,是組優先做的事情;公司OKRs是高層對整個公司的展望

最後總結下OKR的好處有哪些?

  1. 規範思維,核心目標突出;
  2. 溝通更精準,讓每個人都很清楚什麼對他們是最重要的;
  3. 建立測量過程的指標,時刻了解我們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4. 使組織的努力更聚焦。

四、內在動機與OKR?

心理學家Deci 等,將不由外部力量驅使,根植於人內心的自然需求,稱為內在動機。

Deci指出,人的這幾種自然需求包括:

自主需求(Autonomy):希望對自己所做的事有選擇自由,而非被迫。

勝任感(Competence):希望自己能掌控環境,勝任工作。

趣味性(Interesting):事情本身要充滿樂趣(Joy),好玩(fun)。

這幾種自然需求構成了內在動機的核心要素,驅動著人不停地探索未知世界,展現出無窮的創造性。

內在動機到底有什麼用?

為了更好地理解內在動機,我們先來看看外在動機的作用。

外在動機是指以獲取諸如金錢、獎品、食物等物質類激勵作為行動目標的動機。比如,每天搬1000塊磚,如果是為了獲得100元酬勞,那麼這100元錢就是外在動機。

當目標非常明確時,外在動機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它能非常精準地激發員工為之而努力。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外在動機在針對創造性工作時,就顯得特別的無能為力。

科學研究表明:

1、內在動機有利於激發個體的創造性內在動機驅動的人,其創造性強於外在動機驅動的人。事實上,外在激勵會削弱人們的內在動機。

2、內在動機能很好地激發個體更深層地理解事物的本質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兩組學生學習多篇文章,然後讓他們進行復述,同時告訴其中一組學生,他們每複述一篇文章會得到1美元。實驗結果表明,有金錢激勵組學生記憶的內容要多於沒有金錢激勵組,但他們對文章理解的深度遠不如沒有金錢激勵組學生。這充分說明:外在激勵可以增強機械記憶,卻減弱了他們對事物本質的追求。3、內在動機能讓人更有恆心和毅力基於內在動機工作的員工,在一項工作上堅持的時間會更長;與之相反,基於外在激勵工作的員工,當外在激勵存在時,他們工作很努力,但一旦外在激勵撤銷,員工的工作興趣會立馬減退。4、內在動機能激發個體的挑戰意識研究表明,當工作是員工自主選擇時,員工的承諾意識更強,也更願意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去挑戰自我。心理學家為此也做過一個實驗,讓兩組學生去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去完成,並給其中一組學生一定額度的金錢激勵。實驗結果表明,金錢激勵組學生更傾向於選擇容易的任務去完成,而沒有金錢激勵組學生則更傾向於選擇超出他們當前能力的任務去挑戰自我。5、內在動機能增強個體的幸福感Schulz 通過一個研究發現,處於內在動機狀態下的人,患疾病的概率更低,死亡率也更低。

綜合起來,內在動機讓人們跟隨興趣、自主選擇、並積極地去挑戰自我,因而從長遠來看,他們更富有創造性,更有毅力,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身心也更健康。

內在動機和OKR之間是什麼關係?

Google的OKR能很好地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正是因為Google的OKR體現了內在動機的核心理念,如果用一張圖來描述OKR和內在動機的關係,就是下圖這樣:

clip_image001

1、OKR強調自下而上制定,讓員工有基於自己興趣和特長選擇工作的自由,這正好體現了內在動機裡的“自主”要素;

2、OKR的目標不用於考核,是為了避免“外在激勵”對內在動機的影響

3、OKR強調目標要有野心,是為了讓員工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感受到“勝任感”

4、OKR強調目標要全員公開,也是為了激發員工在社會比較中的“勝任感”

哪些因素影響內在動機發揮作用?

1外在激勵會削弱內在動機

Edward Deci 在《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一書中用大量研究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在其中一項研究中,他把“索瑪立方”難題交給兩個單獨的小組完成,並在附近擺放了一些雜誌:

clip_image002

第1組為參與組員提供現金獎勵。第2組無現金獎勵,只是告訴組員,他想觀察他們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一段時間以後,Deci博士告訴每個小組,測試已經結束,他將在10分鐘內回來做調查。事實上,他在各組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觀察,結果:

有現金獎勵的參與者更有可能放下拼圖,開始閱讀雜誌。而沒有獎勵的參與者則更有可能繼續嘗試解決難題。

這項研究表明:外在激勵會削弱人們的內在感知,把一件本來很有趣的事變成了一件為了獲得外在激勵而不得不做的事,因而,當外在激勵撤銷時,事情本身對他們也就毫無吸引力了。

《Succeed》一書作者Heidi Grant Hallorson也曾舉過一個這樣一個例子:

她的一位侄子原本非常喜歡讀書,常常是一讀就好幾個小時。後來,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強制要求所有學生每天在學校必須閱讀至少30分鐘。自那以後,作者發現,她的侄子每次在閱讀時都會頻繁的看錶,以確信是否達到“30分鐘”目標。

這就是一個外在激勵削弱了內在動機的典型案例。

2控制會削弱內在動機

如果你將完成A作為獲得B的先決條件,那麼A就變成了一種控制手段。比如,你只有發表一篇文章,才會給你一筆稿費。“發表文章”這個動作本身就處於一種“控制”條件下。

內在動機的核心是“自主”,即讓個體感知到“選擇自由”。控制會讓個體失去“選擇”感,“被迫”去做一件事。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學生分別繪製兩組圖畫:

第1組(實驗組)如果他們完成了第1組中的2幅圖畫,他們就有資格繪製第2組中的圖畫。第2組(控制組)簡單的將兩組圖畫按順序分發給學生。

幾星期後,心理學家發現,第1組(實驗組)學生中,還願意花時間繪製第1組圖畫的人明顯少於第2組(控制組)。

這個實驗說明,控制本身會削弱個體的內在動機。

心理學家還發現,如果人們一直處於被“剝奪自主”狀態,久而久之,他們恢復自主的動機也會慢慢減弱,然後逐漸處於一種麻木的”無動機“狀態。所以,對那些長期處於管制狀態下的人們,即使給他們自主,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點燃他們的內在激情。

3正向反饋促進內在動機

正向反饋是指諸如表揚、肯定、認可一類的反饋,它有別於像批評、指責這類負向反饋。

前文已經說過,內在動機的另一核心要素是勝任感。正向反饋有利於增強個體勝任感,從而促進內在動機。

OKR很好地體現了內在動機四大核心理念:自主、勝任感、對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外在動機會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它能很好地培育員工的創新意識,這正是OKR能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如果你的團隊看重的是創新,而非執行,那麼,你應當努力地培育員工的內在動機,不要花錢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