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政府場景應用《數字中國 大資料與政府管理決策》
首部大資料在我國政府管理場景中的應用實踐案例讀本
全面展示我國電子政務與數字化建設成果
深度理解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的重要意義
簡介
本書作者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大資料應用研究的實踐者之一,親歷了中國大資料的發展歷程、主要事件、應用案例以及行業變化。在本書中,作者將幫助讀者,尤其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認識和了解大資料的魅力和價值,直觀地理解大資料運用與分析,在大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政務管理並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提升組織和個人的資料素養。
各方讚譽
《數字中國》一書並沒有涉及專業計算技術或者資料分析相關知識,而是一些應用場景和作者親歷事件的串聯,像一則白話版資料資訊一樣。我衷心地希望這本有意義的書能夠給大家帶來新的人生價值。
——國務院參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石勇
《數字中國》旨在幫助人們直觀理解大資料應用、大資料分析,為基於大資料看問題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作者江青是我在新聞出版總署社長培訓班的同學。她一貫好學,孜孜以求。這本書就是她研究的成果,對於我們認識大資料很有借鑑意義。
——民革中央調研部副巡視員翟小純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發展需求,單靠經驗來執行龐大而複雜的決策系統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基於資料分析進行科學決策。同時,加強政府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能夠使用和管理大資料的公務員隊伍,提升公務人員大資料的應用水平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十三屆政協委員、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文化部副主任丁元竹
從幾年前對大資料概念的不理解,到具體工作中具體問題的大資料應用,大資料在我們的面前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好用。越來越多的公務人員意識到了大資料的魅力和價值,需要迅速地汲取知識,提升素養。《數字中國》一書的出版適逢其時,定會較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局長楊紅燦
《數字中國》是第一本結合我國經濟社會場景應用大資料實踐案例的讀本,作者在書中將其所親歷的大資料發展歷程、主要事件、應用案例以及行業發展的變化進行了闡述,從大資料的基本概念、特點到實踐解讀,通俗易懂,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的大資料書籍。
——廈門市政協常委、 副祕書長、 辦公廳主任徐文東
《數字中國》以大資料在中國政策方面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以大資料分析的具體行業應用例項為內容,以培養人們的資料情商為目的,是一本很好的大資料應用入門書。
——北京市“海聚工程” 人才專家、澳大利亞科廷大學( CurtinUniversity) 計算機系博導劉萬泉
《數字中國》可以幫助我們更具體地理解總書記關於大資料的講話精神,也能給我們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請大家翻開這本書吧,我願意將它推薦給大家,透過本書的文字理解大資料的價值,學會應用大資料。
——深圳市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劉麗萍
大資料是什麼
大資料的概念由來
1980 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 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Big Data”概念,但該概念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和廣泛傳播,直到 2011 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公開發布《大資料:下一個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前沿》研究報告,報告中正式提出“大資料時代”已經到來,“Big Data”才開始廣受關注。報告稱:“資料已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大資料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力增長和消費盈餘浪潮的到來。”此後,隨著高德納( Gartner)技術炒作曲線和 2012 年維克托· 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聯手著作的《大資料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的推廣,大資料( Big Data)概念才風靡全球。
2012 年初,《大資料,大影響》( Big Data, Big Impact)在瑞士達沃斯論壇釋出,報告稱:“資料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貨幣和黃金一樣。”這實際上是對傳統思維的一種顛覆。
同年 3 月,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釋出《大資料研究和發展計劃》(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並組建高規格的大資料指導小組,以協調和管理政府部門在大資料領域的 2 億多美元投資,這意味著美國把大資料提升到了國家層面,並形成了全體動員的國家戰略格局。當時的奧巴馬政府甚至以“未來的新石油”來定義大資料,認為一個國家擁有的資料規模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而對資料的擁有和管控將成為國家間、企業間競爭和爭奪的焦點。
此後,英國首相卡梅倫提出全新的“資料權”概念,再次強烈衝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
那麼,大資料究竟是什麼呢?
大多數人的第一感受是很多資料、很大規模的資料以及很難處理的資料。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大資料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大資料具有體量大、種類多和存取速度快等特點,涉及網際網路、經濟、生物、醫學、天文、氣象、物理等眾多領域,是從各種來源(如企業、政府、產業管理部門、網路、電子郵件、視訊、影象及社交媒體等)中收集到的海量資料資訊的總稱。全球 90% 的資料都是在過去幾年產生的,而絕大部分有價值的資料仍然沉澱在政府等相關部門,目前尚未全部有序地開放。
從 20 世紀 60 年代的資料處理,七八十年代的資訊應用, 90 年代的決策支援模型,發展到 21 世紀初的資料儲存和挖掘,直到今天才有大資料的說法。我國大部分與大資料相關的技術和分析應用則是從 2010 年左右才開始出現的,如今大資料在我國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什麼是大資料?我認為,大資料是綜合利用新的技術方法對多源、異構、動態的數字資源進行規模化整合和處理,通過構成新的、複雜的邏輯結構以幫助人們解決具體問題的資訊整合。大資料是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決策支援系統的演進,可以被看作統計插上了資訊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