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華為大資料平臺憑什麼成為行業領跑者?

華為大資料平臺憑什麼成為行業領跑者?

每一次研究機構的調研報告總是能爆出大新聞。這不,在最近一期IDC MarketScape的中國大資料管理平臺廠商評估中,將華為FusionInsight評為領導者象限第一名。這次評獎,簡直是對中國大資料管理平臺的整體掃描和嘉獎,當然也是對華為的肯定。

那麼問題來了,從這個報告中,我們能看出那些趨勢,華為為何領跑?

10家企業,評估的標準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IDC MarketScape中國大資料管理平臺市場評估報告

先上一張圖,這次評選的廠商有綜合類ICT廠商:華為、星環科技、新華三、浪潮、中興等;網際網路廠商:阿里雲、騰訊雲;資料商:Cloudera、Teradata,以及中國電信。

此次入選IDC評估廠商的標準是收入1000萬,有10個以上案例。IDC評估大資料管理平臺中涉及到的核心元件以及平臺安裝部署、運維管理等支援性功能元件,也評估平臺對於分析預測、認知工具的支援能力。

綜觀這些標準和權重數值,可看出IDC注重的是技術能力、戰略的長遠發展以及應用情況。這也不難理解。任何產品平臺都是在眾多技術中選擇、優化,考驗的是持續的研發能力、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產品能力和對客戶的理解能力;而戰略則是對客戶負責任,能否長期堅持投入,不斷明確自己的線路。應用則是落地能力、服務能力和對具體場景的理解能力。

在此報告中,華為FusionInsight成為領導者象限第一名,這意味著華為FusionInsight的技術能力和戰略能力領跑市場。不由想起在今年2月,華為的FusionInsight進入Gartner資料分析解決方案的特定領域者象限中。這份“Magic Quadrant for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Analytics”報告主要是針對資料管理,處理和分析的各類解決方案,包括傳統的資料倉庫,以及新的雲上大資料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華為的FusionInsight正是在領先技術、深刻行業理解力和完善生態佈局等的助推下,逐漸在行業中嶄露頭角,一步步走到了行業的前列。

技術領先性

華為FusionInsight是一套大資料管理平臺,由4個子產品FusionInsight HD/FusionInsight LibrA/FusionInsightMiner/FusionInsight Farmer和1個操作運維繫統FusionInsight Manager構成。這套解決方案是華為三四年前開始大力推廣的,隸屬IT產品線。

華為之所以能獲獎的第一個優勢在於,技術能做到極致。這個解決方案由4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在例如資料的收集、整理、脫敏、分析和管理、安全等都做到了極致,符合不同場景下的需求。而且,加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演算法和其他機器學習等)的應用,確保華為FusionInsight的領先性。

這種技術能力和一般性泛泛而做一個大資料平臺不同,而是在每一個功能中都突出,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搭建而成平臺。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技術中,華為率先利用了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

而且,僅僅是FusionInsight就有350+專利技術,其中還有多項業界領先和獨創技術,100%相容標準SQL;統一資料格式CarbonData、實時決策引擎RTD、圖分析引擎EYWA等、可以滿足企業傳統業務資料遷移、資料融合查詢、業務實時決策、快速多層次分析、海量結構化資料分析等需求。

舉一個例子。OCR看起來是一個細分的小市場,其實是資料收集和整理的一個重要入口,在醫療、海關、物流、金融、傳統制造業等領域廣泛應用。華為在OCR方面技術方面包括影象預處理、深度學習文字定位和文字識別引擎以及後處理糾錯模組三部分。在基於視覺注意力的深度學習文字識別技術中,採用視覺注意力模型(CNN+LSTM+Attention技術),該模型首先在影象上採用滑動視窗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積神經網路)的方法進行影象特徵提取;然後在CNN的頂部堆疊一個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長短期記憶網路)進行序列特徵提取;最後,使用注意力模型作為解碼器輸出最終的文字序列。

有了技術作為底蘊,這讓華為大資料管理平臺率先起跑的關鍵因素。

理解客戶和服務行業的能力

有了這些人工智慧能力的融入,能幫助華為在產品和解決方案中迅速勝出。但是,理解客戶,深入到各行各業中,才是至關重要的。

從資料來看,華為大資料解決方案被60%的中國Top10銀行,50%全球Top50的運營商和30%的政府平安城市專案所選擇,服務於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客戶, 擁有300多個商業合作伙伴,已廣泛應用於金融、運營商、政府、能源、醫療、製造、交通等多個領域。

再舉例,FusionInsight RTD 平臺推出後即受到國內某大型銀行的歡迎。其極低的學習成本使得業務人員經過兩天的培訓後,在一週之內寫出上百個業務規則。不僅如此,FusionInsight RTD完整的叢集管理方案,如主備,給系統維護任意留下靈活的操作空間。該行在零售平臺的短暫試用之後,很快擴充套件到信用卡等其他渠道,經過兩年的穩定執行,被該行定位為全行級明星專案,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高度好評。

除了在銀行領域,RTD在某千億級全球電商平臺承擔著保駕護航的關鍵角色,在短短的3個月內,該專案從調研到實施落地,每天經歷數十億次的實時風控決策請求。

可以稍微點一下客戶名稱:交科所綜合研判大資料平臺、西安城市大資料、深圳智慧龍崗、山西省交警大資料平臺、通州視訊雲大資料平臺、湖北氣象局等等。這基本都是傳統行業中,對大資料有求較高,和業務緊密相聯絡的一些政企使用者。能瞭解這些使用者的需求,證明華為對行業的理解能力和服務能力。

共同繁榮生態圈

在IDC的報告中,特意指出戰略能力的權重,認為這是確保平臺延續性的重要指標。在這個戰略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構建生態圈,也就是說如何基於自己的能力和行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既能確保技術賦能,還能確保生態圈共同繁榮。

以技術生態為例。華為一直秉承“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的理念,在Hadoop社群的貢獻排名全球第3,華為貢獻給Apache社群的開源專案CarbonData從Apache孵化器畢業,於2017年4月正式成為Apache頂級專案(TLP)。華為在全球多個地區設有OpenLab,支撐與客戶、合作伙伴在雲和大資料方面的聯合創新,確保方案的預研、開發和實際執行。

華為還找了各個行業頂尖的ISV,共同面對客戶聯合開發解決方案,在大資料領域持續研發,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繁榮的生態圈。

從這個趨勢看,華為領跑大資料市場,代表了整個大資料市場的進一步繁榮,這是站在雲、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成熟的基礎之上。而華為自身的技術底蘊,對單項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壓強式的投入(資金、人力等),確保技術領先性;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華為不斷深入行業,瞭解客戶需求,與合作伙伴共同聯合開發,順理成章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所以,讀懂華為大資料戰略,就懂得整個行業的趨勢。

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