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ICO專案100%都會歸零!STO證券型代幣才是區塊鏈融資正確開啟方式
文章首發於微訊號,2100BIT區塊鏈
作者:星辰
導讀:
中國工信部電子標準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
ICO讓一群與技術無關的人蔘與到區塊鏈技術和交易中,給政府監管帶來了很多挑戰。
所謂入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經歷了一波牛熊轉換之後,我們也重新開始認識到,所謂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其實就是變相的證券投資。
而這個新生的“資本市場”,由於金錢誘惑和監管漏洞,危機四伏,讓初出茅廬的千禧一代投資小白們受盡折磨。特別是萬惡之源的ICO發幣,讓不少黑心商人通過此渠道詐騙大量資產。
1、ICO亂象下的投資現狀
去年的ICO熱讓很多第一批進入市場的人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體驗了一夜暴富的滋味。可隨著牛熊轉換,更多的人被套在大量ICO融資下的韭菜幣上。
為什麼會套住?說的好聽是相信專案,價值投資,團隊在做事。說難聽點就是,專案本身就是傳銷產品。
1、做專案的都在想什麼呢?
還能想什麼?專案融資方只需要要高位套現走人就行了,目的達到了,之後的幣價漲跌跟專案本身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
唯一有聯絡的就是,他們可能這個階段的資金用完了,那麼就發幾個利好訊息,重新拉一下盤口,準備下一次的套現。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政府始終不願意支援ICO和交易所發展的原因,這麼搞最後賺錢的人只有那1%,剩下來的人都是需要承擔歸零風險的。
當然也不是100%歸零,畢竟有些人始終不肯割肉。其次再加上一些專案有投資團隊的參與,操盤手們會用從股票中學會的知識運用在虛擬幣市場中,從而為自己的公司和客戶牟利。
所以熊市的競爭,實際上是各個量化團隊和操盤高手們團隊之間的競爭。散戶不懂投資技術知識,不懂得分析買入和賣出訊號,進去就是被套的主。
2、沒有監管,沒有抵押背書=不靠譜!
我們知道,傳統金融和區塊鏈金融的唯一區別是,傳統的金融專案,都是有融資方資產抵押和擔保,加上銀行託管,各種背景的信用背書。
這些檔案一般都是一式多份,在機構中有備案,能夠查得到的。每份合同檔案上蓋有公章,發生風險有份參與的公司都要附上責任,承擔相應的風險和損失。
但是數字貨幣卻不同,融資方沒有任何的風險成本,甚至可能就沒下成本。他們只需要找幾個文章寫得稍微漂亮一點的投資專家潤色一下文字,就可以隨時發個專案出來。
比如最近的熱點事件USDT泰達幣,泰達幣一直被作為美元穩定幣的定位宣傳,從出來到現在一直維持足夠的傳播熱度。這隻幣為什麼這麼火,歸根結底是1:1的概念打的響。
市場上沒有幾個人敢打這個概念,敢打這個概念的宣傳文案又沒我寫的好。所以,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餘地,那麼只能選擇你了。
但事實上,泰達幣的信用風險一直存在,因為其聲稱的嚴格遵守1:1託管在Noble Bank的準備保證金壓根沒有有效的第三方做驗證。美金是受其公司Tether Liminted直接保管,說是定期審計,但使用者又無法查詢得到。
所以說,你覺得是在投資,其實投資的不過是一個餅子,或者說是其背後高寫作水平的金融財經作者。文章寫得好,餅畫的夠圓,讓讀者看得爽,他們也就覺得這個專案肯定非常靠譜,結果一股腦把錢都投進去了。
為什麼寫一份白皮書的工作能炒到月薪10w價格
結果賺錢還是虧錢就各安天命,運氣好牛市賺點錢,運氣不好剛好迎來熊市,就只能自我安慰了。
從最初的“拿住,技術性調整”到後面的暴裂無聲,每個人的心理都經歷了一次次的過山車之行。直到最後終於低下頭承認,原來我也不過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韭菜而已。
接下來的結果也很明顯了,要麼割肉退出幣圈,要麼就是拿起一本本“股票投資聖經”,刻苦鑽研投資知識,以期在未來的日子把虧掉的錢重新賺回來。
但是,哪裡有那麼容易呢?隨著一個個韭菜幣的歸零,即使你真正煉成投資聖手,想從一個毫無成交量的假幣裡重新賺到錢,那可能性幾乎是負值。
所以最後的投資者們都會開始進場比特幣、以太坊、EOS、瑞波幣這些有著有高市值和高交易量的幣種,因為這些幣種是有著真正的“區塊鏈共識”的數字價值幣。
然而萬萬沒想到,這些幣種也恰巧是目前量化機器人和操盤高手們集中的區域,這意味著你一個投資小白,面對的敵人竟然是高你N個級別的大佬,這讓人家怎麼玩嘛?
市值排名前幾位的“價值幣”
可以很明確的說,一切想要逃避監管或公佈專案重要資訊,同時又想通過ICO等方式集資的專案都是耍流氓。因為沒有監管,就意味著人家不需要負責,他們只需要用各種營銷手段從你手中賺到錢就行了。履不履約一切看緣分良心和專案進度了。
所以說數字貨幣這個市場做不做的起來,有沒有大前途,最根源的問題還是在監管,在專案方和投資者之間的資訊對稱上。1CO的融資方式已經被證明了並不靠譜,所以被淘汰也是時間上的問題。
美國參議院數字貨幣監管聽證會
2、STO能拯救區塊鏈世界嗎?
那麼,受監管的區塊鏈專案融資會是怎麼樣的?目前最受關注的當屬STO證券化代幣發行方式了。
1、STO是什麼?STO和IPO的區別
STO是英文Security Token Offer 的縮寫,意思指證券型的通證發行。證券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發行STO,讓數字貨幣其能在合法合規的監管體系下,正式公開進行TOKEN通證的募資。同時,也意味著對過去ICO的“髒亂差”徹底說拜拜。
一般來說,ST(Security Token,證券型通證)會對應著現實中的某種金融資產或權益。比如公司股權、債權、黃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保險或者區塊鏈資產系統中的分紅權等等。
如果從傳統金融視角來看,STO實際上就是IPO在區塊鏈時代的升級版,可以理解為IPO 2.0。
IPO1.0通過可信證券化的股權投資,獲取上市公司的分紅,而作為IPO2.0的STO通過發行數字化的通證代幣,投資者通過持有通證同樣獲取公司的經營分紅。而不再只像過去一樣看行情和新聞的臉色行事,只能作為一種投機賭博的手段。
分紅機制會成為STO代幣機制的核心賣點。持有通證能持續不斷獲取公司專案和產品經營中產生的收益,而不是僅僅依靠專案投機和新聞熱點產生的資產流動性來投機,從而獲取風險收益。
你可以想象,如果你持有很多數字貨幣,這些貨幣就像房子一樣,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會給你收益分紅。
它的收益分紅源源不斷的產生,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證明了專案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為除非具有成熟的投資閉環和盈利模式,專案是不會一直產生收益的。
所以,當你的“房子”不能產生收益時,你也會開始懷疑經營ST的公司實體背後發生了什麼問題。它會給你最及時的內幕訊息和資訊反饋。
所以,除了少數高風險高收益偏好者,喜歡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就不會輕易出售手中的代幣,而STO發行的通證代幣也能維持穩定的市值,更利於STO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這樣看來,STO與傳統金融市場的股票IPO似乎一模一樣了。
2、IPO+區塊鏈合併=STO?
然而作為區塊鏈技術支援下的證券型產品,其肯定有獨特而且創新的賣點。實際上的創新點就是,STO將會把IPO籌資流程做上區塊鏈。
STO將利用區塊鏈分散式儲存、智慧合約、通證系統等技術下的資訊溯源,自動化合約執行等,再結合傳統IPO的資產抵押和信用背書,讓STO融資真正超越1CO,實現專案方和投資者更透明化,資訊對稱的融資環境。
舉個例子,比如一些公司在上市時會需要通過資產稽核和財務審計流程,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智慧合約把審計結果部署到區塊鏈。只要在鏈下收集好資料傳到智慧合約中,很多報表就可以自動生成,讓投資者可以實時公開地查詢到企業財務狀況。
這樣,我們在尋找和選擇投資幣種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合理的評判標準,而不會無腦跟著專案方營銷性質的文章。例如所謂的“白皮書”所吹的“枕邊風”來投資專案了。
另外,與傳統證券不同的是,ST在上市交易後可以做到實時交割。即一旦在交易所交易完成並提現到自己錢包後,ST就已經完成交割了。而傳統證券完成交易後還需要通過清算中心操作進行清結算,耗時可能需要幾天。
其實,ST相比傳統證券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ST作為一種數字化的通證型代幣,是可程式設計的。所以對比上市企業的傳統證券具備更多優秀功能。
比如將ST應用到股東大會、董事局投票,企業再也不需要組織線下會議了,只需通過投票智慧合約就能直接在鏈上投票。這些新的可程式設計特性使得傳統證券變成了智慧證券,STO具備了取代IPO的技術優勢。
跟開會說一聲拜拜!
而且,區塊鏈通證和智慧合約的程式碼一直在更新迭代,我相信未來ST發行後除了能完成資訊溯源、分散式賬本,自動執行,點對點交易等舊的區塊鏈技術以外,ST證券產品會隨著區塊鏈一起迭代進化。而這些都是傳統證券無法做到的。
3、STO發行的監管現狀
最後,說說STO發行下的代幣最重要的特點,也就是監管層面,這同樣也是STO發行最大的風險點。
監管層面的事務能決定金融市場的投資產品是否發展還是隕落,ICO失敗案例就是個深刻的例子。
目前的STO監管現狀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的金融監管層面,另一部分是主權國家自身的金融監管政策。中國暫且不談,一直以來對區塊鏈公開融資方面還是保持反對態度。我們可以談談歐洲和美國等地區的監管層面資訊。
歐洲地區對數字貨幣監管層面比較靠前,歐盟央行雖然稱其無權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但也明確表示禁止歐元區國家發行並使用自己的加密貨幣。所以目前看來,歐洲央行對加密數字貨幣,還是保持著比較中立的態度的。
但是所謂中立其實即代表間接的支援,因為歐盟裡有個國家已經成為數字貨幣發達國家,這個國家就是馬耳他。馬耳他開放的數字貨幣金融政策,成為世界各國數字貨幣交易所和專案方為規避本國政策風險而成為熱門的加密公司註冊使用地。
汪洋中“一枝獨秀”的馬耳他
不過就STO發行方面的話可能預期性不強,至少做領頭羊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歐洲一向重視技術和監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強國。
而美國就相對比較厲害了。因為STO發行後,必須要有實體資產支援,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有價資產,如房地產業,股票債券等。所以,持有token就相當於變相持有這些有價資產。假設公司破產,也可以通過資產抵債償還TOKEN損失。
目前,美國地區已經有Securitize,Polymath和Harbour等公司作為傳統資產代幣化運動領導者,還出現了像Spice VC和Blockchain Capital這樣的代幣化基金。
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為STO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雖然曾多次拒絕比特幣ETF申請只因不承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證券,因為比特幣目前的定位更像是一種商品。
但反過來想,只要存在資產證券化發行,有合理的資產抵押和審計的數字代幣通證,美國SEC就不得不加持其監管政策了。而且,市場上也確實已經出現證券型通證代幣和ST交易所了。在美國特拉華州,企業已經可以合法地通過STO發行代幣。
ST必須受到美國證監會SEC的監管,此類代幣也必須在STO交易所交易流通。比如全球首個接受SEC監管的證券代幣交易所TZERO,在TZERO之上進行ST代幣的銷售是符合美國證券法的。
因為有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其他監管機構對證券化代幣的監管,投資者可以更放心的投資專案代幣。
3、尾聲
站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風口來看,STO這種順應政府監管政策的融資新方式將在未來成為數字貨幣轉型的新風向。目前,雖然有關STO交易的東西都處於起步階段,各國相關法律法規也未出臺。
但從大趨勢來看,隨著1CO的沒落,而區塊鏈專案方和傳統企業急需解決資金鍊斷層問題,那麼勢必轉型發展STO證券化通證。而這種融資方式因為具有充分的企業審計和資產抵押,以及信用背書,不僅吸引幣圈投資者,更吸引傳統金融投資機構和不懂區塊鏈的普通人。
像目前主流金融市場上的納斯達克、紐交所、倫交所等證券交易所都將因為數字貨幣轉型為證券而加入競爭,所以未來的金融市場會非常精彩。
看在未來,STO與真實資產相掛鉤,將創造更加大型的潛在金融市場。各類數字通證token和ST交易所也將順應跟隨潮流,等待轉型,變得更加正規化。
所以,STO正式上市將意味著所有ICO專案100%會歸零!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將老的通證轉移到新通證上,製作基於ST市場的數字貨幣。至於怎麼轉移,就靠做通證經濟的專家們繼續研究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2100BIT區塊鏈
@2100BIT區塊鏈
微博:2100BIT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