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interface) 與 抽象類(abstract class) 的區別
1.介面(interface),介面被用來建立類與類之間關聯的標準。
Java code ?
1 2 3 4 5 6 7 8 |
public interface ITest{
public void test();
}
public class TestImpl implements ITest{
public void test(){
System.out.println( "test" );
}
}
|
2.抽象類(abstract class),只要類中有一個抽象方法,此類就被標記為抽象類。實際上抽象類除了被繼承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區別
1.
介面是公開(public)的,裡面不能有私有的方法或變數,是用於讓別人使用的,實現介面的一定要實現接口裡定義的所有方法。
而抽象類是可以有私有方法或私有變數的,實現抽象類可以有選擇地重寫需要用到的方法,但是必須實現裡面所有的抽象方法。
2.
抽象類在 Java 語言中表示的是一種繼承關係,一個類只能使用一次繼承關係。
但是,一個類卻可以實現多個interface(java中實現多重繼承的方法之一)。
3.
抽象類中可以有自己的資料成員,也可以有非abstarct的成員方法。
而在介面中,只能夠有靜態的不能被修改的資料成員(也就是必須是 static final的,不過在 interface中一般不定義資料成員),而且所有的成員方法都是抽象的。
4.
抽象類和介面所反映出的設計理念不同。
其實abstract class表示的是"is-a"關係,interface表示的是"like-a"關係。(組合是"has a"關係)
5.
介面中定義的變數預設是public static final 型,且必須給其初值,所以實現類中不能重新定義,也不能改變其值。
抽象類中的變數預設是 friendly 型,其值可以在子類中重新定義,也可以重新賦值。
一般的應用裡,最頂級的是介面,然後是抽象類實現介面,最後才到具體類實現。不是很建議具體類直接實現介面的。還有一種設計模式是面向介面程式設計,而非面向實現程式設計。
其實介面是抽象類的延伸,可以將它看做是純粹的抽象類,就是說介面比抽象類還抽象,還有設計介面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C++中的多重繼承,不過java團隊設計的一樣更有趣的東西來實現這個功能,那就是內部類(inner class)。
內部類(inner class)
Java code ?
1 2 3 |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外部類
private class InnerClass{} //內部類
}
|
一.定義
放在一個類的內部的類我們就叫內部類。
二.作用
1.內部類可以很好的實現隱藏,也就是封裝性。一般的非內部類,是不允許有 private 與protected許可權的,但內部類可以
2.內部類擁有外圍類的所有元素的訪問許可權
3.可是實現多重繼承(這個特點非常重要,個人認為它是內部類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
4.可以避免修改介面而實現同一個類中兩種同名方法的呼叫
三.多重繼承的實現
類一
Java code ?
1 2 3 4 5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