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環境配置-雲伺服器jdk與tomcat配置

環境配置-雲伺服器jdk與tomcat配置

我所實踐的主機是麻花疼雲的主機,第一次試用30天,裝了個centos6.5,其實已經用商用專用映象配置好環境了,包括jdk、tomcat等常用的內容,但是我實在是找不到他們安裝在哪個目錄下了,我就自己重新裝了一個,剛好學習一下。
(有的操作需要使用vi命令去在Linux環境下編輯檔案內容,習慣於windows的初學者一定要先看看文章最後的第5部分,看看vi怎麼輸入和儲存退出)

0、幾張截圖
(1)這是沒有部署tomcat的情況,直接訪問ip
這裡寫圖片描述
(2)這是在主機中啟動tomcat的情況
啟動tomcat後主機情況
(3)這是部署後訪問ip:8080的情況。
這裡寫圖片描述

(4)這是直接訪問域名的情況,域名和主機ip繫結可以看買域名的站點的教程,這裡又涉及DNS解析等,不過域名站點都做好了服務的。
這裡寫圖片描述


(5)用工具看看協議包,真不容易,以前都是本地,直接local就能訪問,這次每個請求都是從遙遠的雲伺服器上傳過來的,還是挺好玩的。這裡響應頭中Server:”nginx/1.8.0”並不是tomcat,應該是我的centos6.5裡面裝了nginx,然後轉發了包裝一層才發給我的瀏覽器的。老鐵沒毛病。。。
這裡寫圖片描

1、安裝和配置Java
(1)jdk安裝

這裡有兩種辦法,第一種就是下面的自己下載,自己配置環境變數的方法。
第二種是我推薦的方法,ubuntu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apt工具安裝default jre環境包,自動配置好,還是1.8的版本,而且更新也方便。
rpm包:

 # rpm -ivh jdk-7u55-linux-x64.rpm
    tar.gz包:解壓縮
    # mkdir /usr/java
    # cd /usr/java
    # tar -zxvf /software/jdk-7u55-linux-x64.tar.gz
    生成連結以便版本升級
    # ln -s jdk1.7.0_55 latest
    # ln -s latest default
(2)配置環境變數
    # vi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usr/java/default
    export JAVA_BIN=$JAVA_HOME/bin
    export PATH=$PATH
:$JAVA_HOME/bin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export 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PATH
使配置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測試jdk.
    # java -version
    java version "1.7.0_55"
    Java(TM) 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7.0_55-b13)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build 24.55-b03, mixed mode)

2、Tomcat的安裝

    解壓縮
    # mkdir /usr/local/tomcat
    # cd /usr/local/tomcat
    # tar -zxvf /software/apache-tomcat-7.0.54.tar.gz
    生成連結以便版本升級
    # ln -s apache-tomcat-7.0.54 server
 啟動Tomcat
    # cd /usr/local/tomcat/server/bin
    # ./startup.sh
    Using CATALINA_BASE: /usr/local/tomcat/server
    Using CATALINA_HOME: /usr/local/tomcat/server
    Using CATALINA_TEMDIR: /usr/local/tomcat/server/temp
    Using JRE_HOME: /usr/java/default
    Using CLASS_PATH: /usr/local/tomcat/server/bin/bootstrap.jar:/usr/local/tomcat/server/bin/tomcat-juli.jar
    Tomcat started.

3、訪問驗證是否成功

如果你是在本地部署的,直接訪問localhost:8080就行,如果你是像我一樣部署在遠端的話,訪問IP:8080。
出現經典的tomcat介面就算是配好了。
注意中英文和埠是否設定好了,window下直接可以訪問8080埠,但是Linux下這個埠還需要設定。
埠設定
測試Tomcat:

    開啟防火牆,使外部能訪問
    #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80 -j ACCEPT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或直接修改檔案/etc/sysconfig/iptables.
    #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8080 -j ACCEPT
    #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記得用./startup.sh啟動tomcat)
在瀏覽器輸入: http://192.168.16.133:8080
如在本機可以輸入: http://localhost:8080
出現tomcat的頁面表示安裝成功.
這裡不建議直接修改檔案,稍有錯誤就會報fail,使用命令更準確。
這裡關於iptables工具並不是所有的系統都裝了這個工具的,有可能需要自己安裝,安裝完了後還不一定能使用iptables命令,非常坑爹。

4、引申其他模組(可選)
(1)配置web管理帳號
修改檔案conf/tomcat-users.xml,在元素中新增帳號密碼,需要指定角色.

 # vi /usr/local/tomcat/server/conf/tomcat-users.xml
     <tomcat-users>
       <user name="admin" password="admin" roles="admin-gui,manager-gui" />
     </tomcat-users>

(2)配置web訪問埠
可以修改conf目錄下的檔案server.xml,修改Connector元素(Tomcat的預設埠是8080),需要重新啟動Tomcat服務生效.

   # vi /usr/local/tomcat/server/conf/server.xml
   <Connector port="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 

(3)6.配置https安全連線(ssl加密連線)
https連線需要用到數字證書與數字簽名(MD5演算法)
網站https連線首先需要申請數字證書,配置加密聯結器,瀏覽器安裝證書.
·使用java的工具keytool產生數字證書
# keytool -genkey -alias tomcat -keyalg RSA
生成檔案.keystore
注意:CN為主機名稱,本機可用localhost
·將檔案.keystore放到Tomcat伺服器的conf目錄下

    # cp .keystore /usr/local/tomcat/server/conf/
   ·修改conf/server.xml檔案,修改加密聯結器,新增keystoreFile與keystorePass
    <Connector port="8443" protocol="HTTP/1.1" SSLEnabled="true"
               maxThreads="150" scheme="https" secure="true"
               clientAuth="false" sslProtocol="TLS" 
               keystoreFile="conf/.keystore" keystorePass="123456"/>    

·重新啟動tomcat.瀏覽器輸入https://localhost:8443訪問,並安裝證書.
(4)web應用首頁(welcome file)的配置
修改web應用的配置檔案: [webapp]/WEB-INF/web.xml

   <welcome-file-list>
       <welcome-file>index.html</welcome-file>
       <welcome-file>index.htm</welcome-file>
       <welcome-file>index.jsp</welcome-file>
    </welcome-file-list>

(5)新增應用,再次進行測試

在webapps目錄下放測試包(注意:webaapps目錄下面主要是放應用包的.war在tomcat重啟訪問後會自動解壓)

[root@master webapps]# pwd
/usr/local/tomcat/webapps

[root@master webapps]# tar -zxvf moni2.tar.gz

[root@master webapps]# ls
docs  examples  host-manager  manager  moni2  moni2.tar.gz  ROOT

[root@master webapps]# /usr/local/tomcat/bin/catalina.sh start(重啟tomcat)
Using CATALINA_BASE:   /usr/local/apache-tomcat-6.0.30/
Using CATALINA_HOME:   /usr/local/apache-tomcat-6.0.30/
Using CATALINA_TMPDIR: /usr/local/apache-tomcat-6.0.30//temp
Using JRE_HOME:        /usr/local/jdk1.6.0_05
Using CLASSPATH:       /usr/local/apache-tomcat-6.0.30//bin/bootstrap.jar

5、配置過程中vim/vi的使用。
(1)Vi是Unix及Linux系統下標準的編輯器,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ill Joy所創立[1] 。學會它後,您將在Linux的世界裡暢行無阻。基本上vi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命令模式、插入模式,和底行模式。
基本上vi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區分如下:
1)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螢幕游標的移動,字元、字或行的刪除,移動複製某區段及進入插入模式、底行模式下。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插入模式下,才可以做文字輸入,按ESC鍵可回到命令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將檔案儲存或退出vi,也可以設定編輯環境,如尋找字串、列出行號。
不過一般我們在使用時把vi簡化成兩個模式,就是將底行模式也算入命令模式。
(2)基本操作(這些命令會在配置的時候用到)
a) 進入vi
在系統提示符號輸入vi及檔名稱後,就進入vi全螢幕編輯畫面:
$ vi myfile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您進入vi之後,是處於命令列模式,您要切換到插入模式才能夠輸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會想先用上下左右鍵移動游標,結果電腦一直嗶嗶叫,把自己氣個半死,所以進入vi後,先不要亂動,轉換到插入模式再說吧!
b) 切換至插入模式編輯檔案
在命令模式下按一下字母 i 就可以進入插入模式,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輸入文字了。
c) 從插入模式切換至命令模式
處於插入模式時只能一直輸入文字,按下ESC鍵可轉到命令模式。
d) 退出vi及儲存檔案
(這裡在編輯完之後要按一下Esc才能按出冒號,最開始我在這折騰了好久)
在命令列模式下,按一下冒號鍵進入底行模式,例如:
:w (儲存當前檔案)
:w filename (將檔案以指定的檔名“filename”儲存)
:wq (儲存並退出vi)
:wq filename(將正在編輯的檔案儲存為“filename”檔案退出vi)
:q (退出vi)
:q! (不存檔強制退出vi)
:x (相當於 :wq 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