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禿頂程式設計師】那些一畢業就選擇華為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快,點關注!
一
“拍短視訊,開抖音號。一個半月100萬粉絲……”
表妹在一傢俬立醫院做牙科醫生。談到最近空降的新院長,根本停不下來。
新院長是從華為辭職出來的。據說一畢業就進了華為,做了十二年。
到醫院一上任就燒了三把火:調整組織架構、設定苛刻考核、嚴格目標導向、責任到人。
連續兩週,每晚都召開骨幹會議,制定策略到凌晨。
所有人被折騰得苦不堪言。沒出半月,就有五個醫生辭職。
但另一方面,新院長也確實有想法有能耐:他主導開了醫院的抖音號,又對接當地新媒體大咖造勢,再配合推出系列營銷活動。
第一個月,醫院業績翻了一番。
業績上去,院長毫不含糊,給所有人的獎金都加了倍。
“有錢了,現在沒人抱怨了,幹勁都足得很。”表妹好奇地看著我:
“哥,你們華為不是搞搞通訊啊手機什麼的,對醫療是純外行呀,他怎麼這麼厲害?”
或許,只是因為他一畢業就選擇了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吧。我說。
二
新人剛畢業,該首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我畢業時即入職外企,後來進華為,二者都是大公司。再後選擇創業,和朋友一起成立了家小公司。
職場選擇,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事實上,也確實各有利弊。
但即便以今天的立場,我仍會堅定地建議職場新人:
人生第一份工作,應儘可能去大公司。
這裡所說的“大公司”,並不單指體量龐大,而是指行業中領先。同時,凡事皆有特例,我想談的,是通常情況。
先說說我的前同事高哥的故事。
他就是一畢業就進了華為,做手機硬體測試,純技術宅。做了八年,從硬體工程師到部門主管,見證了華為手機由籍籍無名到能與蘋果抗衡。
後來,為體驗多元人生,他遞交辭呈,進入騰訊,帶領團隊做手遊開發。
開發手遊與手機硬體測試根本不搭界,騰訊為什麼會義無反顧給高哥發offer?
我人生第一個上司曾經多次說過:
招聘員工,我最看中的除了人品,就只有一點——學習能力。
考核應屆生,我們看他的專業課學得怎樣,能否靈活應用到複雜場景。
而高哥這樣的老將,八年閃亮的華為履歷,看到的,是他始終聚焦狹窄領域,沉穩深耕一門技能,死磕出紮實的技術功底。
他的學習力與專注力足夠為應聘背書。
事實也很快證明了新東家的眼光。
高哥入職前,就花費數天,專注研究手遊開發的細節與要素、團隊情況及各個干係人,列出所有風險點及AP(行動要點),逐一提前制定好應對策略。
入職第一天,大家都認為他要先熱身,他卻已經能成竹在胸地上道開跑。
之後,他和團隊陸續研發出了好幾個爆款遊戲,年薪很快突破百萬。
像高哥這種“螺絲釘”,我堅信,到哪都一定能快速又輕易地扎進去。
心理學上有弗洛斯法則:要築一堵牆,首先就要明晰築牆的範圍,把那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圈進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圈出去。
做事專注,就好像凸透鏡,將太陽光聚焦到一點,才能使物體燃燒。
大公司能保障“穩紮一點,心無旁騖”的專注,能持續鍛造個人學習力。
最重要,是規範有度,個人分工細緻,工作界限分明。
相比而言,小公司身兼多職,若再加上管理、流程不規範,最終帶來的,極易是浮於表面的“萬金油”。
看似什麼都會一點兒,卻又什麼都不精。
若畢業就身陷繁雜瑣事,等來日真上戰場,必然是會露怯的。
深耕來自專注,專注源於垂直。
做領域拔尖的螺絲釘,遠勝過野蠻生長的萬金油。
這,是第一份工作要選擇進大公司的第一個原因。
三
從“硬體測試”到“遊戲開發”,高哥似乎根本不需要過渡期。
他說:“現在的事跟我以前做的有根本區別麼?一樣的思維啊,換撥人換個產品而已。”
我深以為然。
進組第一天,他就能全面對接所有事項,展現出遊刃有餘。
究其原因,除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專注力,同樣重要的,是“遷移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曾在“概括遷移說”中指出:
理解了實際情況以後,利用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能迅速解決目前要分析和調整的新問題。
表妹的新院長之所以剛來就能力挽狂瀾,同樣也是掌握遷移思維。
他成功“遷移”了華為的績效管理方法、目標導向機制、狼性奮鬥精神,並融合醫院自身特點,最終實現突破。
有人會問,小公司員工身兼多職,什麼事都接觸一點兒,不是天然更具備這種遷移思維?
誠然,若僅僅只是搭個臺子,或許沒問題,差別在哪兒呢?
落地。
一件從沒幹過的事,要落地紮根並茁壯成長,你必須既有技術硬實力,又有靈活的遷移思維。
這才構成充分必要條件。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中說:
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專業的思維引領專業的態度。
遷移思維就是搭臺子,大公司之於小公司,正如萬丈高樓之於空中樓閣,一個根基紮實,一個縹緲無根。
在舊領域總是淺嘗輒止,遷移到了新領域,又如何做到紮根深土、穩穩落地?
建過30層樓與建過3層樓,分別登頂後,再建另一幢30層樓,哪個相對容易?
讓你站的高度,見的風景,一開始就為你的思維高度、行動速度加持。
這,是第一份工作選擇去大公司的第二個原因。
四
袁姐是我特別佩服的前華為人,和高哥一樣,她也是碩士畢業就進了華為。
在職十四年,售前、售後、銷售、管理都幹過。離職後,出於個人興趣,開了家影視公司。
對外,她對接投資人、導演和視訊網站;對內,她一手抓編劇、拍攝與後期製作。
“想要投資人決定投你,最難的,就是讓他相信專案能賺到錢。”
每一次,袁姐不僅做到讓投資人相信,還令投資人帶她進入圈子,介紹更多資源。
每位投資人提到她時,評價都是兩個字:靠譜。
袁姐感慨,能一路順風順水,最想感謝的,還是在華為的經歷。
“在這樣一家大公司,養成的不僅僅是職業素養。華為是大平臺,提供了大體量,讓我能有機會深度體驗不同崗位,獲得把握全域性的能力。”
客戶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如何對症下藥真正打動他?
做銷售培養出的敏銳,讓我第一時間就捕捉到關鍵。
參與者利益如何保障?如何讓每個人不遺餘力?
做過三年部門主管的我,很清楚要怎麼辦。
從提出到最後成型,中間環節需要考量多少步?風險點在哪?
我做專案經理積攢起來的經驗,開始發揮作用。
知乎上有道問答:如何培養一個人的全域性觀?
其中一個評論獲得高認同:儘可能多的去體驗,儘可能深的去思考。
小公司看似體驗很多,但崗位職責不甚明晰。所謂跨部門,有時可能只是老闆的一句話,既隨意又不繫統。陷入低水平忙碌,難以真正塑造綜合能力。
而大公司跨部門很嚴格。像華為,調崗需要原部門績效做背書。
這就意味著,你先前必須是一顆“好螺絲釘”,才有機會輪崗做“新螺絲釘”。
當一次又一次穩紮穩打後,“螺絲釘”最終能蛻變成萬能型的“優秀金鋼鑽”。
沉下心打磨成金鋼鑽,強於做隨波而安的浮萍。
這,是第一份工作就選擇進大公司的第三個原因。
五
從大公司離職後,我們常聽到一句話:
光環是公司的,你帶不走。公司還是那個500強,而你只是你。
這話沒錯。但今天我們反過來問,什麼是可以帶走的?
其一,財富。
以華為為例,員工的收入構成一般是三塊,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
待的年頭越長,後兩部分增長越多。
同時,只要是正常離職,還有額外N+1個月(N為華為工作年限)收入補償。
相比多數小公司,財富積累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其二,優質的人脈。
在大公司,無論是華為或是其他,身邊會有一群優秀的人,讓你見賢思齊,迎頭追趕。
即便離職,他們也極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潛在的合作伙伴。
其三,紮實的專業技能。
越是處在行業頭部的大公司,越強調目標導向。
令必行,行必果。
尤其在狼性文化盛行的華為,你想混日子偷懶?不存在的。
在嚴苛的績效考核下,就算是被迫,你也得逼自己專業和職業起來。
從大公司帶走的這“三大件”,對我們最大的意義,是多元選擇的可能——
離職後,你可先悠閒度個長假,也可細細謀劃。若想創業,也有相對充足的啟動資金;
優秀的朋友圈,會帶來更多合作可能性。我離職後加入了“華友會”,裡面都是前華為人。我現在不少專案,就是經由他們而來;
身具卓越的學習力與職業化思維,信心滿滿挑戰新領域。
職場上,像高哥、袁姐這樣的前華為人很多,文中的幾個故事僅僅只是縮影。
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很多,它們都和華為一樣,孕育了無數職場精英。
我的老東家愛立信,百年企業,無論專業性還是規範性,堪稱業界楷模。
我一畢業就進入,迄今工作能力的養成,都深受影響。
所以,若問在大公司歷練過的職場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剛畢業的白紙新人,不如先竭盡所能,選擇大公司。
因為,你進得去,你很優秀;你主動選擇出來,會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歡迎大家加入粉絲群:963944895,群內免費分享Spring框架、Mybatis框架SpringBoot框架、SpringMVC框架、SpringCloud微服務、Dubbo框架、Redis快取、RabbitMq訊息、JVM調優、Tomcat容器、MySQL資料庫教學視訊及架構學習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