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整個世界的新發現,科學界的大騙局
全世界有3.14 %的人已經關注了
資料與演算法之美
布朗洛和N射線鬧劇
繼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洛宣佈他發現了N射線。法國科學院公佈了這一“驚人發現”之後,興起了一股研究N射線熱潮,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這些論文煞有介事地介紹N射線可以穿透紙、木頭、薄鐵、石英等光線穿不透的物質,只有水和岩鹽能阻擋這種射線的穿透力,還有論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經和腦也可以發出N射線。推薦閱讀《科學也反常》。
為了表彰布朗洛的“開創性”研究,法國科學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頒發了5萬法郎的獎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實驗,沒有一個科學家能發現N射線。英國物理學家伍德為了弄清真相,親自跑到法國,請布朗洛為他當面做實驗。
伍德就像著“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諱地講他看不見N射線,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但是人們迷信布朗洛的權威,不相信他會矇騙大眾。在伍德的建議下,《科學評論》編輯部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同樣的木盒中,一個裝有發射N射線的回火鋼片,一個裝有不會發射N射線的鉛片,兩盒外觀一樣,完全封閉。他們讓布朗洛判斷哪一個盒子會發射N射線。結果這難住了布朗洛,因為他根本不曾觀測到N射線。所謂的發現N射線不過是他的想像。這一發現N射線的鬧劇,成為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兩起精心製造的化石騙局
考古史上,有一個時期,“闢爾唐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段恥辱。
1911年,英國的陶遜律師聲稱,他在闢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破片和半個下頜骨,他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當時有名的人類史學家、大英博物館博士伍德華進行考證。伍德華接到陶遜的報告,來到闢爾唐,和陶遜一起在礫石坑中進行挖掘。
1913年,他們又在那裡發現了動物化石、石器以及人類的犬齒化石。如果他們如實地報告發掘結果,也許在考古和人類學史上不失為有一定的意義。然而他們被利慾所驅使,竟然宣佈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
由於伍德華的權威地位,他的宣佈就成為一時定論,他們的發現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闢爾唐人”。而這種“發現”又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一時陶遜由一個不出名的律師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偉大發現者。
科學必須經得住推敲。有的科學家對”闢爾唐人”那似近代人的頭骨、似猩猩的下頜表示了懷疑。這場爭論一直多年不休。1928年科學家採取了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從而查出“闢爾唐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乃是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密立根的“輝煌”與小動作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進行了一項世界知名的“滴油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菲爾德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
密立根實驗所得出的資料實在太漂亮了,任何一個從事過物理學實驗的人都有體會,理論上計算出的資料和實驗中測量出的資料,一般不會那樣近似。為此,埃倫菲爾德曾提出疑議,並由此而引發了物理學的一場論戰。 密立根在論戰中獲勝了, 還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獎賞——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密立根滴油實驗結構圖
事隔60年後,一個偶然的發現揭穿了密立根所謂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來自密立根的筆記和手稿,是一位史學家發現後公之於眾的。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 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
他將實驗的資料大動干戈,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資料為“我”所用,對於不利的資料則一概刪去,並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密立根的小動作和他給出的實驗結果一樣漂亮。
科學家由於受騙而成了大騙子
有些欺騙、作偽事件並不是科學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當。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佈他發明了鐵碳極乾電池。這種乾電池是分別以鐵和碳為兩個電極,以有機物為電解物。當電解物用盡後,可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
尤斯特聲稱此電池將帶來電學的一場新革命。尤斯特為當時有名的電學化學家,人們對他的宣告深信不疑。於是投資者想購買專利權,準備大量生產這種乾電池。一家公司派人與尤斯特洽談。
尤斯特很高興,他叫助手領客商到實驗裝置前參觀。客商十分讚賞,並要求靠近觀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開電極旁的土,突然發現鐵碳兩極連線著許多個乾電池。他再取小電池匣,發現底層為空室,也裝有若干電池。
客商發現大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個騙局,便不辭而別。
而尤斯特幾乎比客商更吃驚,他也是第一次才發現這種情況。原來他過分相信了助手,竟沒有像那個客商那樣親自動手檢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結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場大騙局的宣佈者。
權威的包庇---作弊者的保護傘
科學研究中欺騙作假行為是違背科學道德的,應受到公眾尤其是科學界的譴責,然而遺憾的是,一些科學家出於各種利益考慮,卻對這種作弊行為進行包庇,這從另一方面助長了作假的風氣。巴爾的摩事件則是著名的一例。
1986年4月,美國學術刊物《細胞》發表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論文,論文所闡述的新發現令許多生物學家感到不可思議。論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衛·巴爾的摩——1982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然而這一次,巴爾的摩卻翻了船。原來論文所依據的實驗是巴爾的摩最信任的合作者特里薩·嘉麗一手製造的騙局,而巴爾的摩完全被矇在鼓裡。
可悲的是,在長達 5年的調查過程中,巴爾的摩始終利用自己的聲望公開威脅調查者,反對外界的干預。巴爾的摩和嘉麗的所作所為在美國公眾面前造成極壞的影響,動搖了人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信賴。可惜在美國科學界不止一個巴爾的摩。
著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雷默奇尼有一個學生叫約翰·朗,負責對試管中的霍奇金氏病的腫瘤細胞進行培養。別人培養都未能成功,他卻一下子搞出了 4個永久性細胞系,成為了唯一成功地培養出永久性霍奇金細胞系的人。這是1970年的事,10年以後他的作假才被揭露出來。
原來他的 4個細胞系全和霍奇金病的腫瘤細胞無關。那麼為何10年後才發現約翰作假呢?原因就在於他的老師是他的保護傘。雷默奇尼雖然沒有像巴爾的摩那樣明顯地為自己的學生辯護,但是他對學生利用自己的聲望不嚴肅對待科學研究,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而本世紀最具影響的包庇作偽案,莫過於持續 8年之久的爭奪艾滋病發現權風波。艾滋病是當今最令人恐怖的不治之症,誰能在征服病魔的征途上取得重要性進展,無疑將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
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爾教授從一名患淋巴結病變的同性戀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種病毒,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的《科學》雜誌上,事隔一年,1984年 5月,《科學》雜誌上又發表了一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員蓋洛的文章。文章稱蓋洛等人首次從48名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出了大量的病毒,並強調他們是獨立發現的。
蒙特尼爾馬上發表宣告,認為蓋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樣是他寄給蓋洛的,並指責蓋洛剽竊他的科研成果。由此一場爭奪艾滋病發現權之戰拉開了序幕。
到了1987年,法美兩國科學家的爭論達到白熱化地步,兩國領導人也親自出馬參加斡旋。經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和法國總理希拉剋雙邊調停,達成兩國共享優先發現人體艾滋病毒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論壇報》進行了 3年的調查,證實蓋洛所發表的論文依據是法國送的血樣,但是蓋洛的作假行為卻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1991年 1月,美國國立衛生院和美國科學院聯合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但調查結果卻祕而不宣。
最終,《科學》雜誌不再保持沉默,宣佈蓋洛論文中照片顯然是法國蒙特尼爾所拍的照片。1991年,法國幾個研究所的聯合調查結果公佈:蓋洛的病毒樣品品種與蒙特尼爾送給蓋洛的病毒樣品是一模一樣的。蓋洛最終不得不向世人承認:他分離的文滋病病毒來自蒙特尼爾送給他進行辨認的病毒樣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發現權所屬才最終有了結果。
科學界的騙局,還時不時在上演。
嚴謹的科研圈,需要的是多一點認真與負責。
精品課程推薦:
選購數學科普正版讀物
資料與演算法之美
用資料解決不可能
長按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