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國之重器 華為雲正為“數字中國”戰略提供哪些有力支撐?
說到國之重器,你會想到什麼?傳說中的“九鼎”,還是“傳國玉璽”?這些都已經是老黃曆了。最近,關於國之重器又有了新說法: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核心技術是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作為保障,再大的數字經濟規模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何況,現在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比重達到32.9%。
如此大的數字經濟總量也在倒逼中國必須儘快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擺脫被人“卡脖子”的境況。在眾多的中國企業中,華為無疑是在核心底層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2017年更是憑藉897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投入排名全球企業前列。
正是有如此高的研發投入做保障,即便是華為去年剛剛成立的雲BU,也在鎖定多個核心技術領域。這不僅給華為在雲端計算領域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將為“數字中國”戰略的推進提供強大動力。
發揮專家智庫作用
助力數字中國戰略發展
日前,國家資訊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華為不僅與國家資訊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以常務副理事長單位的身份參與組建數字中國研究院。在這樣一個定位於打造數字中國領域最權威、最高階、最前沿的綜合性智庫平臺中,華為也將發揮自己的專長,為數字中國研究院貢獻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這些年華為一直在為數字中國的建設積極儲備著。以華為云為例,2017年,華為宣佈下大力氣戰略投入公有云服務。作為華為投資ICT基礎設施面向客戶的一種線上模式,以及華為公司長期以及未來長遠要投資的業務,
而今年年初,華為雲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品牌口號: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這完全可以看作是對華為雲的最佳詮釋:所謂有技術,就是華為雲可以提供全堆疊雲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最實用的技術;所謂有未來,就是華為不僅會長期戰略投入雲服務,也會支撐客戶和夥伴有未來;所謂值得信賴,就是華為雲會堅守三不政策(不碰資料、不碰應用、不做股權投資),以及多年來的口碑和信任積累,為使用者和夥伴提供安全可信、穩定可靠的雲服務。
華為雲喊出這樣的口號並非全無依據,來自業界權威的標準委員會、第三方分析機構等都給出了有力佐證:3月,PCI安全標準委員會宣佈華為雲全平臺、全業務、全節點通過PCI DSS安全認證;4月,Gartner最新報告《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出爐,華為雲入選並憑藉全棧技術能力成為Cloud IaaS的第一梯隊“Hyperscale”雲廠商;同樣是在4月,全球頂級開源社群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正式宣佈了基金會的技術監督委員會(Technical Oversight Committee)席位改選結果,華為和Google進入TOC。
瞄準核心技術研發
激發商業模式變革和創新
作為一家在技術研發投入上排名全球前列的公司,華為對於數字化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判斷無疑是有一定權威的。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華為雲展區
就在幾天前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華為董事長樑華分享了華為對於當下數字技術發展的看法:數字化正在進入新階段,數字技術從以前的支撐系統,變成生產系統和決策系統,以5G、IoT、雲端計算、AI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越來越重要,成為構建萬物互聯智慧世界的關鍵,並給所有產業帶來進一步的繁榮,能夠同時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
在技術研發上,華為正在做的,就是依託“晶片設計、數學演算法、基於電子資訊科技的架構設計”等核心能力,構建端、網、雲協同的ICT基礎設施平臺,建立各行各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創新黑土地。
過去,網際網路業務的雲基礎設施1.0以計算、儲存、網路等資源型服務為主;如今,在新型網際網路業務的推動下,網際網路業務雲基礎設施已經進入2.0時代,雲端計算服務商必須廣泛提供容器、AI、大資料、DevOps等能力型服務,實現從資源服務向能力服務轉型。
作為華為ICT基礎設施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為雲基於公司30年來的技術積澱和積累,也在致力於用技術創新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用技術和服務變現;同時開放這種技術和能力積累,讓應用開發更簡單、讓應用上雲更簡單。其中,在IT硬體、IOT、AI、雲OS、晶片、軟體開發等開源微服務框架、自動化流水線、SDK等領域,華為雲都擁有業界領先的技術。
以人工智慧為例,華為所打造的企業智慧EI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慧平臺型服務,豐富細顆粒的API,適配多樣化行業領域的豐富演算法,以及異構計算基礎設施,使大家能夠用各種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如此,華為雲在雲原生應用領域,也具備絕對優勢。源自早期對開源社群的投入與積極貢獻,華為已獲得開源社群的肯定,獲得K8S社群首屆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席位、並進入CNCF技術監督委員會,參與到雲原生技術領域的最高決策。華為雲全球首推K8S無伺服器容器,通過CCI服務,使用者無需管理和維護叢集與伺服器,即可快速建立原生支援Kubernetes的容器應用,盡享容器化帶來的極致體驗;國內首發Windows容器,幫助使用者提升雲上執行效率,減少資源消耗;華為雲CSE,為使用者提供高效能的微服務框架和一站式的服務註冊、服務治理、動態配置和分散式事務管理,幫助傳統架構真正實現微服務應用的快速開發和高可用運維。
同時,華為雲底層基礎設施資源最強計算產品系列(通用計算C3雲伺服器、專屬計算BMS裸金屬伺服器、異構計算P1雲伺服器),除了可以提供穩定高效能的計算能力之外,還可以滿足使用者在影象渲染,工業設計,科學計算,生物工程等業務場景裡,對GPU、FPGA的高效能運算業務訴求。另外,軟體開發雲DevCloud、區塊鏈、安全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在業界也擁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不得不佩服華為雲的在技術領域的前沿戰略眼光。
從華為自身角度出發,華為雲之所以能夠滿足如此多行業和領域的數字化轉型訴求,一方面得益於華為過去三十年一直服務全球企業的經驗積累,比別人更加熟悉企業的治理架構,熟悉企業的應用,更懂企業資料治理等;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華為雲擁有全球非常強大的線上和線下服務團隊,可以支撐企業和政府邁向數字化轉型。未來,華為雲期望攜手眾多夥伴,共同構成加速中國數字經濟的“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