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地址空間的概念
首先要釐清三種地址(即程式或程序的虛擬和邏輯地址;CPU的線性地址;實際實體地址)
a. 虛擬地址:是指同程式產生的,由段選擇符和段內偏移地址兩個部分組成的地址(對於X86系列就16位的段識別符號;32位段內偏移)
因為這兩部分組成的地址並沒有直接用來訪問實體記憶體,而是需要通過分段地址變換機制處理或對映後才對應到實體記憶體地址上,因此
稱此地址為虛擬地址。
邏輯地址: 是指由程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應用程式設計師公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頁和分段機制對其是完全透明,僅由系統程式設計人員涉及。
不過有些資料不區分邏輯與虛擬地址
b. 線性地址: 是虛擬地址到物理學地址變換之間的中間層,是處理器可定址的記憶體空間(稱為線性地址空間)中地址。程式程式碼會產生邏輯地址,或者說是段中的偏移地址,加上相應段的基地址就生成一個線性地址。
c. 實體地址: 是指出現在CPU處部地址總線上的定址實體記憶體的地址訊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線性地址就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實體地址。如果沒啟用分頁機制,則線性地址即是實體地址。
相關推薦
記憶體地址空間的概念
首先要釐清三種地址(即程式或程序的虛擬和邏輯地址;CPU的線性地址;實際實體地址) a. 虛擬地址:是指同程式產生的,由段選擇符和段內偏移地址兩個部分組成的地址(對於X86系列就16位的段識別符號;32位段內偏移) 因為這兩部分組成的地址並沒有直接用來訪問實體記憶體,而是
1.15記憶體地址空間
上述的那些儲存器,在物理上是獨立的器件,但是在以下兩點上相同: (1)都和CPU的匯流排相連。 (2)CPU對它們進行讀或寫的時候,都通過控制線發出記憶體讀寫命令。 這也就是說,CPU在操控它們的時候,把它們都當做記憶體來對待,把它們總的看做一個
ArrayList 呼叫clear()後記憶體地址空間釋放問題
之前想清空集合的元素,直接呼叫api clear()函式,突然想如果clear後只是把元素刪除了,而沒有釋放記憶體地址空間,因為ArrayList是動態的分配記憶體,以後越來越多,會不會導致記憶體溢位。檢視clear()函式原始碼: /** * Removes al
記憶體地址空間佈局
在多工作業系統中的每一個程序都執行在一個屬於它自己的記憶體沙盤中。這個沙盤就是虛擬地址空間(virtual address space)。 1 32位虛擬記憶體佈局 在32位模式下虛擬地址空間總是一個4GB的記憶體地址塊。這些虛擬地址通過頁表(page table)對
記憶體地址空間與分配
在32計算機中,它的最大記憶體容量是2^32次方(4個GB大小)。它是由無符號整形從0~4GB順序構成。0地址對應一個儲存單元(8bit),1地址也對應一個儲存單元(8bit),以此類推。如果一個數據對應的地址是0~3地址,那麼它佔3個儲存單元,也就是3個位元組。 由於3
關於記憶體地址和記憶體空間的理解。
VIPler 關於記憶體地址和記憶體空間的理解。 1.記憶體地址用4位16進位制和8位16進製表示的區別。例如經常可以看到某些書籍上寫的記憶體地址0x0001,在另外一
Linux程序地址空間 程序記憶體佈局
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淺析實體記憶體、虛擬記憶體和程序的地址空間
●在一個系統中,程序是和其他程序共享CPU和主存資源。但是共享資源會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由於儲存器不夠而 程序無法執行,亦或是儲存器被外來的惡意程序破壞等。 早期的記憶體管理機制: 分派方式
Linux程序地址空間 && 程序記憶體佈局
轉載自:https://blog.csdn.net/yusiguyuan/article/details/45155035 一 程序空間分佈概述 對於一個程序,其空間分佈如下圖所示:
名詞解釋:arm記憶體空間、arm地址空間與arm實體記憶體
看過了一些資料,感覺這三個名詞容易混淆,以下是我自己的理解。 arm與powerpc兩種處理器跟x86不同,arm與powerpc一樣,它們的外設I/O埠是統一編址的,即與實體記憶體等外設統一編址在4GB的地址空間中(32為處理器)。而x86是將記憶體單獨編址在一個地址空間,外設I/O埠在另外的
CPU地址空間,IO埠和IO記憶體
1)實體地址:CPU地址匯流排傳來的地址,由硬體 電路控制其具體含義。實體地址中很大一部分是留給記憶體條中的記憶體的,但也常被對映到其他儲存器上(如視訊記憶體、BIOS等)。在程式指令中的虛擬地址經過段映 射和頁面對映後,就生成了實體地址,這個實體地址被放到CPU的地址線
Linux程序地址空間 && 程序記憶體佈局
一 程序空間分佈概述 對於一個程序,其空間分佈如下圖所示: 程式段(Text):程式程式碼在記憶體中的對映,存放函式體的二進位制程式碼。 初始化過的資料(Data):在程式執
一次外場宕機引發對linux記憶體管理的進一步思考--Linux虛擬地址空間如何分佈
0x01 緣由 外場一次伺服器宕機,一群人baba的上去圍觀,分析問題,大部分是猜測,通過回退版本後只解決了問題表象,內在的真實原因沒確定。伺服器上執行著JAVA程式和C程式,到底是什麼導致這次宕機事故。通過分析日誌發現有類似如下錯誤: test_me
Linux下的程序1——程序概念,程序切換,上下文切換,虛擬地址空間
程序概述 當一個可執行程式在現代系統上執行時,作業系統會提供一種假象——好像系統上只有這個程式在執行,看上去只有這個程式在使用處理器,主存和IO裝置。 處理器看上去就像在不間斷的一條接一條的執行程式中的指令,即改程式的程式碼和資料是系統儲存器中唯一的
作業系統 記憶體地址(邏輯地址、線性地址、實體地址)概念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標程式設計中,可以讀取指標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程序資料段的地址,不和絕對實體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真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實體地址相等(因為真實
記憶體空間 邏輯地址空間 相對地址 絕對地址
記憶體空間(物理空間或絕對空間):由一系列儲存單元所限定 的地址範圍。 邏輯地址空間(地址空間):由程式中邏輯地址組成的地址範圍。 相對地址(邏輯地址):使用者程式經編譯後每個目標木塊都以0為基地址順
編譯後的程式是如何在作業系統(linux)中執行的,虛擬地址空間到實際實體記憶體的訪問
Linux中,每個程序通過一個task_struct結構體描述,每個程序地址虛擬空間通過一個mm_struct描述,c語言中每個段空間通過vm_area_struct描述,關係如下, 當執行
如何在32位程式中突破地址空間限制使用超過4G的記憶體
眾所周知,所有的32位應用程式都有4GB的程序地址空間,因為32位地址最多可以對映4GB的記憶體(對於虛擬地址空間概念不太熟悉的朋友建議去看一下《Windows核心程式設計》這本書)。對於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可以訪問2GB的程序地址空間
Linux程序地址空間 程序記憶體佈局
一 程序空間分佈概述 對於一個程序,其空間分佈如下圖所示: 程式段(Text):程式程式碼在記憶體中的對映,存放函式體的二進位制程式碼。初始化過的資料(Data):在程式執行初已經對變數進行初始化的資
記憶體虛擬地址空間的劃分空間
當我們編碼的時候我們的源程式一般都放在硬碟上,然後當我們使用這個程式時電腦就會在記憶體上執行這個程式,然而電腦記憶體資源是十分緊缺的,一般電腦記憶體都是4g,8g,2g。。所以當我們執行程式時並不是直接在記憶體上執行,而是在記憶體產生的虛擬地址空間上先進行,該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