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故事前言

前些日子和一位企業資訊部門負責人交流,他們用報表工具有5、6個年頭了,先後做了財務報表,營收分析、月營收報表,細分到200多家門店以及2000多名員工的財務資料彙總,為財務開發了多維度的查詢建立視窗,可以生成周期性的結算報表。

之後又用到業務層,做了OA流程分析、BOSS駕駛艙和經營視覺化大屏,可以說把FineReport的功能和場景用得很全了。而且帶來的效益也很明顯:

1、利用填報規範化各業務線的資料收集流程,利用帆軟主資料管理幫忙打通了業務系統,就主資料整理這塊,就節約了7個人力。

2、IT不再只是支撐,用人上一方面往專精技術發展,一方面主動為提升業務價值做創新。4個IT報表開發,之後分別去做了ETL和搭建資料倉庫模型。3個原本不斷和業務溝通需求為業務取數的,專做類似資料分析層面上的經營分析,以及給業務部門的分析培訓。

3、建立了商業分析經營模型,提升門店的運營能力,如根據客流及租賃系統進行資料清洗和整合,實現客流動態監測,更好的管理銷售業務;

4、對分公司(金融)進行了客戶畫像分析,將客戶交易數額、交易頻次等分級,建立VIP客戶陣隊,為公司拉來34個每月百萬級交易的客戶,直接帶來超1億的營收。

......

當初上FineReport,通過報表的中國式複雜報表、靈活引數查詢、豐富的圖表展示、自由的資料填報上報採集、企業級門戶管理等特性解決了企業資訊化的不少難題,業務的資料報表視覺化展示成果也是受到了領導的不斷好評。

可以說“IT+資料”,價值越發凸顯,盤子也越做越大。

但是任何事過一陣就會遇到上升的瓶頸,隨之而來的是銷售、門店、市場、人事的業務分析需求接踵而來,企業的各資料採集模組越來越豐富,即便是有報表系統,但報表需求也如井噴。最重要的是,業務的需求越發專業和個性化,需要IT對業務場景越發瞭解,這種需求很費時間,溝通稍有不慎之後就是不斷打回,要麼改需求要麼繼續優化,教業務取數做報表又不現實。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問題分析

基於以上種種企業資料應用的痛點,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思考。

首先,要肯定報表工具的功勞,它實實在在解決了很多資料填報上報錄入、日報月報、中國式複雜報表、以及企業資料報表管理的問題,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傳統企業下IT部門使用SQL+程式碼到SQL+報表工具直接出報表模式下的報表開發效率,功不可沒。

但報表只覆蓋了企業部分資料應用場景,且他的上手難度對多數人,尤其是業務人員有一定門檻。

對於一些資料工作走在前列的企業來講,有些資料問題還得靠BI來解決,比如:

  • 業務有很多分析需求,而且很多是一次性的、甚至個人的需求,溝通和配合效率很低
  • 取數分析涉及的資料量很龐大,百萬及千萬級以上;
  • 技術問題,需要對接hadoop之類的大資料平臺,甚至需要前端報表的資料實時響應;
  • 業務部門培養分析人員需要更容易上手的工具;

......

FineBI的存在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

1、FineReport+FineBI,兩者是互補的存在!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如果你所在企業也存在著如上所述問題,那麼核心問題就需要通過一款商業智慧工具以滿足業務人員或者企業領導的即席/自助資料分析需求。

首先FineReport作為一款報表工具,主要用於解決提升IT部門的常規/複雜報表開發效率問題;而FineBI作為一款商業智慧工具,在IT資訊部門分類準備好資料業務包的前提下,以滿足業務人員或者企業領導的即席/自助資料分析需求。通過FineReport+FineBI的完美結合互補,輕鬆搞定企業IT的複雜報表&業務即席分析需求!

2、報表FineReport和BI工具FineBI的區別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1、資料引擎方面,FineReport產品是直連資料庫,效能方面需要資料庫的支撐;FineBI產品包含FineIndex和FineDirect兩種資料引擎可供使用者使用,其中FineDirect也是直連資料庫,而FineIndex資料引擎是做大資料建模的,可以生成列式儲存的多維資料集對傳統的關係型資料庫進行加速;

2、FineReport在設計報表模板時屬於C/S架構,支援靈活定製各種中國式複雜報表;FineBI屬於B/S架構,主要提供自助式的OLAP多維資料分析模式;

3、FineReport可以用來出固定格式的週報、月報、適合作為正式彙報材料;FineBI的使用主要面向業務人員可以自己設計報表進行分析,向自主分析得出結果,輔助企業業務決策;

4、如果把FineReport和FineBI的最終資料分析結果都比喻為一場盛宴的話,FineReport可以比喻為一桌經過精心調理和準備的滿漢全席,而FineBI則可以比喻為一場可供使用者進行豐富自由選擇的自助餐;

5、報表系統和BI的使用物件和目的都不相同,報表系統更著重於短期的運作支援,而BI則關注長期的戰略決策,甚至更著重於商業趨勢和業務單元的聯絡而非具體的資料和精確度本身,BI並不是用來代替著眼於日常運做的報表系統的。

3、兩者如何配合?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1.FineBI中FineIndex列式儲存的多維資料庫可以在FineReport中進行讀取和使用,FineReport的拓展資料來源也可以通過伺服器資料集和FineBI進行共享;

2.FineReport製作的所有報表頁面都可以掛載在FineBI中進行檢視和使用;

3.FineBI和FineReport產品支援融合部署,所有功能都可以整合在同一個工程中進行使用(推薦FineReport整合到FineBI),同時移動端共用一個數據分析app。

典型案例

以某銀行為例,下轄13家省內分行、4家省外分行,營業網點541家,員工1.4萬人。全行的生產實際ODS總共的資料量20幾T,單表資料量最大1億3千萬。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在上FineBI產品之前,資訊科技部承擔著全行內日常的資料管理以及響應各部門的報表製作需求,譬如,營運客服中心需要定期對客戶進行跟蹤、電話回訪,資訊科技部通過sql將資料庫中的資料取出來,再展示成報表提供給營運客服中心的客戶人員進行查詢。

行內的其他業務部門,有計劃財務部,公司業務部,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風險管理部,營運部,對自己的業務資料有自助分析的需求,譬如計劃財務部要做經營分析、資金清算,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要做信用卡發放的覆蓋率、信用卡消費的分析,公司業務部要做增長的趨勢、增長速度的分析,風險管理部有對對標上市銀行的相關分析。

這些業務部門的資料指標的特性是變化快,不但要不斷增加新的指標,而且已有指標的計算方式也在變化,所以需要經常調整。資訊科技部並不知道哪些指標對這些於業務部門而言是重要的指標,資訊科技部按照業務部門提過來的需求來做好指標,也不能完全實現業務部門需求。

上了FineBI平臺之後,資訊科技部給計劃財務部,公司業務部,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風險管理部,營運部分別開設了分析編輯使用者。資訊科技部將這些部門相關的資料庫表載入到FineIndex資料引擎中,按照業務給每個部門的賬號分配資料許可權,每個業務部門可以自由地對自己的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新的模式為資訊科技部只需要維護底層資料表,業務部門的科技專案經理負責向資訊科技部申請需要的資料,普通的業務員可以對自己模組的資料進行自助分析,徹底改變了原有的模式。

目前全行各部門有效的分析模板300多張,各部門對自己的資料和分析模板有著絕對的自主性,同時也方便了彙報工作,譬如計財部總監給董事會彙報,以前都採用先查詢報表,然後將結果貼上到ppt彙報,現在直接使用FineBI平臺,邊彙報邊切換指標講解。

有了報表FineReport,為什麼還要上FineBI?

 

總行順利推進,近期各分行也正在積極推廣使用中。

寫在最後

資料本身的價值其實是潛在的,而工具的作用是幫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進行資料的統計和分析,但是在這之中資料的業務閉環才是最為重要的。

除了常規FineReport的中國式複雜報表之外,還需要通過FineBI不斷完善企業即席分析和資料多維視覺化建設,讓業務人員也能夠通過BI工具從單個核心指標出發,然後進行指標拆解,進而深層次多維分析,切片切塊,通過同型分析、趨勢分析、對比分析等資料分析方法定位到資料中的異常點,最終通過調整決策解決業務問題。

畢竟在當今這個大資料資訊化爆炸時代,只有堅持資料成為生產力的企業指導經營方針,讓全員都利用好企業的資料以分析引導業務決策,才能讓企業真正煥發生機,成為真正超越和引領同行業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