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1、氣泡排序演算法思想及實現
這是最原始,也是眾所周知的最慢的演算法了。
基本思想:按待排序序列的先後順序,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後面(若二者是升序,則不作任何操作,否則交換兩個數即可)。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較第1個數和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面,大數放後面。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將小數放前面,大數放後面,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後兩個數,將小數放前面,大數放後面。至此第一趟排序結束,最大的數在最後的位置。在第二趟:仍從第一對數開始比較(因為可能由於第2個數和第3個數的交換,使得第1個數不再小於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面,大數放後面,一直比較到倒數第二個數(倒數第一的位置上已經是最大的), 第二趟結束,在倒數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個新的最大數(其實在整個數列中是第二大的數)。如此下去,重複以上過程,直至最終完成排序。由於在排序過程中總是小數往前放,大數往後放,相當於氣泡往上升,因此稱作氣泡排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_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 (int i = count - 1; i >0; i--) { for ( int j = 0; j < i; j++) { if (pData[j] > pData[j+1]) { iTemp = pData[j]; pData[j] = pData[j+1]; pData[j+1]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_sort(data,7); for (int i=0;i <7; i++) cout << data << " "; cout << "\n"; }
倒序(最糟情況)
第一輪:10,9,8,7,6,5,4->9,10,8,7,6,5,4->9,8,10,7,6,5,4->9,8,7,10,6,5,4->9,8,7,6,10,5,4->9,8,7,6,5,10,4->9,8,7,6,5,4,10(交換6次)
第二輪:9,8,7,6,5,4->8,9,7,6,5,4->8,7,9,6,5,4->8,7,6,9,5,4->8,7,6,5,9,4->8,7,6,5,4,9(交換5次)
第三輪:8,7,6,5,4->7,8,6,5,4->7,6,8,5,4->7,6,5,8,4->7,6,5,4,8(交換4次)
第四輪:7,6,5,4->6,7,5,4->6,5,7,4->6,5,4,7(交換3次)
第五輪:6,5,4->5,6,4->5,4,6(交換2次)
第六輪:5,4->4,5(交換1次)
迴圈次數:6次
交換次數:21次
上面我們給出了程式段,現在我們分析它:這裡,影響我們演算法效能的主要部分是迴圈和交換,
顯然,次數越多,效能就越差。從上面的程式我們可以看出迴圈的次數是固定的,為1 2 ... n-1。
寫成公式就是1/2*(n-1)*n。
現在注意,我們給出O方法的定義:
若存在一常量K和起點n0,使當n>=n0時,有f(n)<=K*g(n),則f(n) = O(g(n))。
現在我們來看1/2*(n-1)*n,當K=1/2,n0=1,g(n)=n*n時,1/2*(n-1)*n<=1/2*n*n=K*g(n)。所以f(n)
=O(g(n))=O(n*n)。所以我們程式迴圈的複雜度為O(n*n)。
[演算法思想]:將被排序的記錄陣列R[1..n]垂直排列,每個記錄R[i]看作是重量為 R[i].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陣列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覆進行,直到 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演算法]: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R(l..n)是待排序的檔案,採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做氣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誌
for(i=1;i<n;i++){ //最多做n-1趟排序
exchange=FALSE; //本趟排序開始前,交換標誌應為假
for(j=n-1;j>=i;j--) //對當前無序區R[i..n]自下向上掃描
if(R[j+1].key<R[j].key){//交換記錄
R[0]=R[j+1]; //R[0]不是哨兵,僅做暫存單元
R[j+1]=R[j];
R[j]=R[0];
exchange=TRUE; //發生了交換,故將交換標誌置為真
}
if(!exchange) return;//本趟排序未發生交換,提前終止演算法
} //endfor(外迴圈)
} //BubbleSort
[分析]:起泡排序的結束條件為:最後一趟沒有進行“交換”。從起泡排序的過程可 見,起泡排序是一個增加有序序列長度的過程,也是一個縮小無序序列長度的過程,每經過一趟起泡,無序序列的長度只縮小1。
2、快速排序演算法思想及實現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我們選擇一箇中間值middle(程式中我們可使用陣列中間值),把比中間值小的放在其左邊,比中間值大的放在其右邊。由於這個排序演算法較複雜,我們先給出其進行一次排序的程式框架(從各類資料結構教材中可得):
void QuickSort(int *p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i, j;
int middle, iTemp;
i = left;
j = right;
middle = pData[(left + right) / 2]; //求中間值
do
{
while ((pData[i] < middle) && (i < right)) //從左掃描大於中值的數
i++;
while ((pData[j] > middle) && (j > left)) //從右掃描小於中值的數
j--;
if (i <= j) //找到了一對值
{
//交換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 while (i <= j) ; //如果兩邊掃描的下標交錯,就停止(完成一次)
//當左邊部分有值(left<j),遞迴左半邊
if(left<j)
QuickSort (pData,left,j);
//當右邊部分有值(right>i),遞迴右半邊
if(right>i)
QuickSort (pData,i,right);
}
對於n個成員,快速排序法的比較次數大約為n*logn 次,交換次數大約為(n*logn)/6次。如果n為100,冒泡法需要進行4950 次比較,而快速排序法僅需要200 次,快速排序法的效率的確很高。快速排序法的效能與中間值的選定關係密切,如果每一次選擇的中間值都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該演算法的速度就會大大下降。快 速排序演算法最壞情況下的時間複雜度為O(n2),而平均時間複雜度為O(n*logn)。
【演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是C.R.A.Hoare於1962年提出的一種劃分交換排序。它採用了一種分治的策略,通常稱其為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Method)。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將原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規模更小但結構與原問題相似的子問題。遞迴地解這些子問題,然後將這些子問題的解組合為原問題的解。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
設當前待排序的無序區為R[low..high],利用分治法可將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描述為:
分解:在R[low..high]中任選一個記錄作為基準(Pivot),以此基準將當前無序區劃分為左、右兩個較小的子區間R[low..pivotpos-1)和R[pivotpos+1..high],並使左邊子區間中所有記錄的關鍵字均小於等於基準記錄(不妨記為pivot)的關鍵字pivot.key,右邊的子區間中所有記錄的關鍵字均大於等於pivot.key,而基準記錄pivot則位於正確的位置(pivotpos)上,它無須參加後續的排序。
注意:
劃分的關鍵是要求出基準記錄所在的位置pivotpos。劃分的結果可以簡單地表示為(注意pivot=R[pivotpos]):
R[low..pivotpos-1].keys≤R[pivotpos].key≤R[pivotpos+1..high].keys 其中low≤pivotpos≤high。
求解:通過遞迴呼叫快速排序對左、右子區間R[low..pivotpos-1]和R[pivotpos+1..high]快速排序。
組合:因為當"求解"步驟中的兩個遞迴呼叫結束時,其左、右兩個子區間已有序。對快速排序而言,"組合"步驟無須做什麼,可看作是空操作。
【快速排序演算法QuickSort】
void QuickSort(SeqList R,int low,int high)
{
//對R[low..high]快速排序
int pivotpos; //劃分後的基準記錄的位置
if(low<high)
{
//僅當區間長度大於1時才須排序
pivotpos=Partition(R,low,high); //對R[low..high]做劃分
QuickSort(R,low,pivotpos-1); //對左區間遞迴排序
QuickSort(R,pivotpos+1,high); //對右區間遞迴排序
}
} //QuickSort
注意:為排序整個檔案,只須呼叫QuickSort(R,1,n)即可完成對R[l..n]的排序。
【劃分演算法Partition】
①具體做法
第一步:(初始化)設定兩個指標i和j,它們的初值分別為區間的下界和上界,即i=low,i=high;選取無序區的第一個記錄R(即R[low])作為基準記錄,並將它儲存在變數pivot中;
第二步:令j自high起向左掃描,直到找到第1個關鍵字小於pivot.key的記錄R[j],將R[j])移至i所指的位置上,這相當於R[j]和基準R(即pivot)進行了交換,使關鍵字小於基準關鍵字pivot.key的記錄移到了基準的左邊,交換後R[j]中相當於是pivot;然後,令i指標自i+1位置開始向右掃描,直至找到第1個關鍵字大於pivot.key的記錄R,將R移到i所指的位置上,這相當於交換了R和基準R[j],使關鍵字大於基準關鍵字的記錄移到了基準的右邊,交換後R中又相當於存放了pivot;接著令指標j自位置j-1開始向左掃描,如此交替改變掃描方向,從兩端各自往中間靠攏,直至i=j時,i便是基準pivot最終的位置,將pivot放在此位置上就完成了一次劃分。②一次劃分過程
一次劃分過程中,具體變化情況【參見動畫演示】 ③劃分演算法:
int Partition(SeqList R,int i,int j)
{
//呼叫Partition(R,low,high)時,對R[low..high]做劃分,
//並返回基準記錄的位置
ReceType pivot=R[i]; //用區間的第1個記錄作為基準
while(i<j)
{
//從區間兩端交替向中間掃描,直至i=j為止
while(i<j&&R[j].key>=pivot.key) //pivot相當於在位置i上
j--; //從右向左掃描,查詢第1個關鍵字小於pivot.key的記錄R[j]
if(i<j) //表示找到的R[j]的關鍵字<pivot.key
R[i++]=R[j]; //相當於交換R[i]和R[j],交換後i指標加1
while(i<j&&R[i].key<=pivot.key) //pivot相當於在位置j上
i++; //從左向右掃描,查詢第1個關鍵字大於pivot.key的記錄R[i]
if(i<j) //表示找到了R[i],使R[i].key>pivot.key
R[j--]=R[i]; //相當於交換R[i]和R[j],交換後j指標減1
} //endwhile
R[i]=pivot; //基準記錄已被最後定位
return i;
} //partition
相關推薦
氣泡排序(優化版)和快速排序
$arr = array( array('id' => 0, 'name' => '123833'), array('id' => 0, 'name' => 'aaa'), array('id' => 0, 'name' => 'albabaabab
交換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1、氣泡排序演算法思想及實現 這是最原始,也是眾所周知的最慢的演算法了。 基本思想: 按待排序序列的先後順序,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後面(若二者是升序,則不作任何操作,否則交換兩個數即可)。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較第1個數和第2個
1.交換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兩兩比較關鍵字,當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進行交換,直到完成排序為止。 (1)氣泡排序 基本思想:相鄰關鍵字間的比較和位置的交換,使關鍵字最小的記錄如氣泡一般逐漸往上“漂浮”直至“水面
交換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1. 氣泡排序 (1)演算法思想:將序列中的第一個元素和第二個元素相比較,如前者大於後者,則交換,否則不交換;再將第二個元素和第三個元素比較,若前者大於後者,則交換兩個元素的位置,否則不交換,依次進行,直到最後一個元素,經過如此一輪,則n個元素中最大的一個被放在了最後。此後
交換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交換排序:根據序列中兩個元素關鍵字的比較結果來對換這兩個記錄在序列中的位置。 氣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假設待排序元素表長為size,從前往後(或從後往前)兩兩比較相鄰元素的值,若為逆序(即arr[j]>arr[j+1]),則交換他們,直至整個元素表有序。 // 氣
交換排序之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優秀 這就是 它的 效率比較 密碼 false 鏈接 特殊 應用 交換排序 所謂交換,就是根據序列中兩個記錄鍵值的比較結果來對換這兩個記錄在序列中的位置,交換排序的特點是:將鍵值較大的記錄向序列的尾部移動,鍵值較小的記錄向序列的前部移動。 排序入門之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java實現)
氣泡排序 Bubble Sort 在基於 “交換” 進行排序的方法中,氣泡排序是比較簡單的一種。 /** * 氣泡排序 * 時間複雜度為O(n^2),空間複雜度為O(1) */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排序演算法:氣泡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筆試中經常有排序的演算法題,關於氣泡排序,這裡就不再細講了,具體方法很多種,直接上程式碼: //氣泡排序 (個人實現方法)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dataArray) { &n
(面試必知)必知必會的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本博文介紹兩個最常被提起的排序演算法: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氣泡排序是入門排序演算法,思路比較常規,但確是最耗時的排序演算法,所以聽到氣泡排序笑一笑就好了,千萬不要拿來裝B。另一個是被譽為的面試必知演算法快速排序,以及針對陣列特徵進行優化的“隨機快排”和“平衡快排”。 氣泡排序 (一)概
視覺化的排序二:氣泡排序、雞尾酒排序和快速排序
氣泡排序 氣泡排序的視覺化圖: 氣泡排序的概念:氣泡排序是一種交換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相鄰記錄的關鍵字,如果反序則交換,直至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因為按照該演算法,每次比較會將當
比較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效能
1.取十組隨機數,每組共200000個數,分別用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法排序,分別記錄所化時間。 2.程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clude
排序——選擇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比較
一、選擇排序思路:1、以 int 型別為例2、拿第一個數與後面數相比較,如果比後面的數大則交換3、拿第二個數與後面的數比較,如果比後面的數大則交換4、直到比較到倒數第二個數,最後一個數不用比較5、兩個數比較可以用中間變數替換或者位運算6、利用位運算時需注意,如果兩個數相等則不能使用位運算7、函式程式碼如下:v
【python 資料結構 1:排序】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功能:用python實現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並且進行簡單測試。 <span style="font-size:18px;">#!/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 import random import datetim
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原理
氣泡排序:依次比較陣列中相鄰的兩個元素,如果兩個元素是正序的話不用動,如果兩個元素是次序的話調換兩個元素的位置,直到這個陣列排序完成即可。 真例項子: 首先要有一個數組: $arr = [1,3,7
js實現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氣泡排序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
漫步IOS--部分排序一:氣泡排序、選擇排序和快速排序
1 氣泡排序 氣泡排序的思路:從序列的一頭開始,每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大的往後移.當走到序列結尾的時候,最後一個即是最大的;然後再從頭開始比較,只是這次比較到倒數第二個就好,因為最後一個已經確定是最大了。如此往復,直到沒有需要比較的元素為止。個人表述有限,可參考維基百
排序演算法之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Java版)
轉自:http://www.cnblogs.com/0201zcr/p/4763806.html 作者:Whywin 1、氣泡排序 演算法如下(排序後,由小到大排列): /** * 氣泡排序 *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python的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def BubbleSort(l1): for i in range(0,len(l1)-1): is_swap=False #這裡判斷若j迴圈完成沒有發生交換則排序完成,初始化False for j in range(0,len(l1
【精華】排序演算法彙總——氣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日常說明: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另外本部落格所有的程式碼博主編寫後均除錯通過。重要提醒!!!!博主使用的是VS2017,如果有低版本的小夥伴最好新建空專案將此程式碼複製上去。 更多演算法請關注我的演算
python的氣泡排序法和快速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的核心在於:1.先從數列中取出一個數作為基準數。2.分割槽過程,將比這個數大的數全放到它的右邊,小於或等於它的數全放到它的左邊。3.再對左右區間重複第二步,直到各區間只有一個數。 #氣泡排序法 def bubling_sort(list): for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