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內部類的訪問與呼叫
幾種內部類的共性:
A、內部類仍然是一個獨立的類,在編譯之後會內部類會被編譯成獨立的.class檔案,但是前面冠以外部類的類命和$符號。
B、內部類不能用普通的方式訪問。內部類是外部類的一個成員,因此內部類可以自由地訪問外部類的成員變數,無論是否是private的。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編譯上述程式碼會產生兩個檔案: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
成員內部類內不允許有任何靜態宣告!下面程式碼不能通過編譯。
class Inner{
static int a = 10;
}
能夠訪問成員內部類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外部類的物件!
A、從外部類的非靜態方法中例項化內部類物件。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makeInner(){
Inner in = new Inner();
in.seeOuter();
}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i);
}
}
}
表面上,我們並沒有建立外部類的物件就例項化了內部類物件,和上面的話矛盾。事實上,如果不建立外部類物件也就不可能呼叫makeInner()方法,所以到頭來還是要建立外部類物件的。
你可能試圖把makeInner()方法修飾為靜態方法,即static public void makeInner()。這樣不建立外部類就可以例項化外部類了!但是在一個靜態方法裡能訪問非靜態成員和方法嗎?顯然不能。它沒有this引用。沒能跳出那條規則!但是如果在這個靜態方法中例項化一個外部類物件,再用這個物件例項化外部類呢?完全可以!也就是下一條的內容。
B、從外部類的靜態方法中例項化內部類物件。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 = 10;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 = out.new Inner();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in.seeOuter();
}
}
被註釋掉的那行是它上面兩行的合併形式,一條簡潔的語句。
對比一下:在外部類的非靜態方法中例項化內部類物件是普通的new方式:Inner in = new Inner();
在外部類的靜態方法中例項化內部類物件,必須先建立外部類物件: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C、內部類的this引用。
普通的類可以用this引用當前的物件,內部類也是如此。但是假若內部類想引用外部類當前的物件呢?用“外部類名”.this;的形式,如下例的Outer.this。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ln(this);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
}
}
}
D、成員內部類的修飾符。
對於普通的類,可用的修飾符有final、abstract、strictfp、public和預設的包訪問。
但是成員內部類更像一個成員變數和方法。
可用的修飾符有:final、abstract、public、private、protected、strictfp和static。
一旦用static修飾內部類,它就變成靜態內部類了。
2、方法內部類。
顧名思義,把類放在方法內。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
}
}
}
A、方法內部類只能在定義該內部類的方法內例項化,不可以在此方法外對其例項化。
B、方法內部類物件不能使用該內部類所在方法的非final區域性變數。
因為方法的區域性變數位於棧上,只存在於該方法的生命期內。當一個方法結束,其棧結構被刪除,區域性變數成為歷史。但是該方法結束之後,在方法內建立的內部類物件可能仍然存在於堆中!例如,如果對它的引用被傳遞到其他某些程式碼,並存儲在一個成員變數內。正因為不能保證區域性變數的存活期和方法內部類物件的一樣長,所以內部類物件不能使用它們。
下面是完整的例子: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final int a =10;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ln(a);
}
}
Inner in = new Inner();
in.see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doSomething();
}
}
C、方法內部類的修飾符。
與成員內部類不同,方法內部類更像一個區域性變數。
可以用於修飾方法內部類的只有final和abstract。
D、靜態方法內的方法內部類。
靜態方法是沒有this引用的,因此在靜態方法內的內部類遭受同樣的待遇,即:只能訪問外部類的靜態成員。
3、匿名內部類。
顧名思義,沒有名字的內部類。表面上看起來它們似乎有名字,實際那不是它們的名字。
A、繼承式的匿名內部類。
class Car {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Car(){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nother car!");
}
};
car.drive();
}
}
結果輸出了:Driving another car! Car引用變數不是引用Car物件,而是Car匿名子類的物件。
建立匿名內部類的關鍵點是重寫父類的一個或多個方法。再強調一下,是重寫父類的方法,而不是建立新的方法。因為用父類的引用不可能呼叫父類本身沒有的方法!建立新的方法是多餘的。簡言之,參考多型。
B、介面式的匿名內部類。
interface Vehicle {
public void drive();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 v = new Vehicle(){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v.drive();
}
}
上面的程式碼很怪,好像是在例項化一個介面。事實並非如此,介面式的匿名內部類是實現了一個介面的匿名類。而且只能實現一個介面。
C、引數式的匿名內部類。
class Bar{
void doStuff(Foo f){}
}
interface Foo{
void foo();
}
class Test{
static void goo(){
Bar b = new Bar();
b.doStuff(new Foo(){
public void foo(){
System.out.println("foofy");
}
});
}
}
4、靜態巢狀類。
從技術上講,靜態巢狀類不屬於內部類。因為內部類與外部類共享一種特殊關係,更確切地說是對例項的共享關係。而靜態巢狀類則沒有上述關係。它只是位置在另一個類的內部,因此也被稱為頂級巢狀類。
靜態的含義是該內部類可以像其他靜態成員一樣,沒有外部類物件時,也能夠訪問它。靜態巢狀類不能訪問外部類的成員和方法。
class Outer{
static class Inner{}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Inner n = new Outer.In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