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第七版謝希仁知識點總結

計算機網路第七版謝希仁知識點總結

1.專有名詞: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網際網路交換點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都會網路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
個人區域網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使用者資料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協議資料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點對點協議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網路控制協議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鏈路控制協議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
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CSMA/CD協議(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迴圈冗餘校驗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幀校驗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外部閘道器協議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內部閘道器協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非對稱數字使用者線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地址解析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入侵檢測系統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第一章概述

1.三網融合:電信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
2.Internet 是人類自印刷術發明以來在儲存和交換資訊的領域中的最大變革
3.網際網路的兩個重要基本特點:連通性和共享性(指資源共享)
4.計算機網路由若干結點和連線這些結點的鏈路組成(有線/無線)
5.互連網是“網路的網路”。
6.網際網路基礎結構發展的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是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連網發展的過程。
②第二階段的特點是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三級計算機網路: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或企業網)。
③第三階段的特點是逐漸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的網際網路。

7.internet(互連網),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路互連而成的計算機網路。
8.Internet 指當前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眾多網路相互連線而成的特定網際網路,它採用TCP/IP協議作為通訊的規則,且前身是美國的ARPANET。

9.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等公司都是我國最有名的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10.網際網路交換點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11.網際網路交換點IXP的主要作用就是允許兩個網路直接相連並交換分組,而不需要再通過第三個網路來轉發分組。
12.邊緣部分:由所有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訊(傳送資料、音訊或視訊)和資源共享。
13.核心部分:由大量網路和連線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鏈路)和交換(轉發資料))
14.計算機之間通訊:主機A的某個程序和主機B上的另一個程序進行通訊。
15.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之間的通訊方式可劃分為兩大類:客戶-伺服器方式(C/S方式)和對等方式(P2P方式)。
16.客戶程式: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複雜的作業系統。
17.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8.當使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資料時,其線路的傳輸效率往往很低。這是因為計算機資料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因此線路上真正用來傳輸資料的時間往往不到10%甚至1%。
19.分組交換採用儲存轉發技術。
20.分組又稱為“包”,而分組的首部也可稱為“包頭”。
21.三種交換的優缺點:

如果要連續傳送大量的資料,且傳輸時間遠大於連線建立時間,則電路交換的傳輸速率較快。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需要預先分配傳輸頻寬,在傳送突發資料時可提高整個網路的通道利用率。由於一個分組的長度往往小於整個報文長度,因此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同時也具有更好的靈活性。

22.按照網路的作用範圍進行分類: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都會網路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個人區域網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23.接入網是從某個使用者端系統到網際網路中的第一個路由器(也稱為邊緣路由器)之間的一種網路。
24.速率(bit/s或b/s或bps 位元每秒):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的實際資料量。
時延:
傳送時延 = 資料幀長度(bit)/傳送速率(bit/s)(最好的情況下為頻寬)
傳播時延 = 通道長度(m)/電信波在通道上的傳播速率(m/s)

應用層:互動的資料單元稱為報文。
運輸層:兩種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使用者資料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網路層:負責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訊服務。網路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使用者資料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分組叫做IP資料報,或簡稱資料報。
資料鏈路層:資料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的IP資料報組裝成幀。
物理層:在物理層上所傳資料的單位是位元。
29.OSI參考模型把對等層次之間傳送的資料單位稱為該層的協議資料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30.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或多個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的集合。協議的語法方面的規則定義了所交換的資訊格式,而協議的語義方面的規則就定義了傳送者和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

課後作業題:







第二章 物理層

1.物理層: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過程特性
2.訊號可分為兩大類:模擬訊號(連續訊號)、數字訊號(或離散訊號)
3.從通訊的雙方資訊互動的方式來看,有三種基本方式:單向通訊(單工通訊)、雙向交替通訊(半雙工通訊)、雙向同時通訊(全雙工通訊)
4.來自源的訊號常稱為基帶訊號。
5.經過載波調製後的訊號稱為帶通訊號(即僅在一段頻率範圍內能夠通過通道),而使用載波的調製稱為帶通調製。

曼徹斯特編碼:位週期中心的向上跳變代表0,位週期中心的向下跳變代表1。但也可以反過來定義。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在每一位的中心處始終都有跳變。位開始邊界有跳變代表0,而位開始邊界沒有跳變代表1。

7.最基本的帶通調製法:調幅(AM)、調頻(FM)、調相(PM)
8.早在1924年,奈奎斯特就推匯出了著名的奈氏準則。在任何通道中,碼元傳輸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端對碼元的判決(即識別)成為不可能。
9.夏農公式:通道的極限資訊傳輸速率C(有上限)是
C = Wlog2 ( 1+ S / N ) (bit/s) (log以2為底 此時S/N是信噪比,無單位)
信噪比(dB)= 10
log10(S/N)(dB)
W為通道頻寬(以Hz為單位);S為通道內所傳訊號的平均功率;N為通道內部的高斯噪聲功率
夏農公式表明:通道的頻寬或通道中的信噪比越大,資訊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10.傳輸媒體可分為兩大類:導引型傳輸媒體、非導引型傳輸媒體。在導引型傳輸媒體中,電磁波被導引沿著固體媒體(銅線或光纖)傳播,而在非導引型傳輸媒體中電磁波的傳輸常稱為無線傳輸。
11.導引型傳輸媒體(價格越高,效能越高):雙絞線(用的最廣)、同軸電纜、光纜。
12.單模光纖比多模光纖效能好。
13.利用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就可較快地實現多種通訊。
14.光纖通訊中長用的三個波段的中心分別位於850nm,1300nm,1550nm,都具有25000-30000GHz的頻寬,可見光纖的通訊容量非常大。
15.光纖優點:
①傳輸損失小,中繼距離長。
②抗雷電和電磁干擾效能好。
③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
④體積小,重量輕。
16.傳統的微波通訊主要有兩種方式:地面微波接力通訊和衛星通訊。
17.為什麼要使用通道複用技術?常用的通道複用技術有哪些?
為了通過共享通道、最大限度提高通道利用率;常用的通道複用技術有:頻分、時分、碼分、波分。
18.通道複用技術(常用):頻分複用、時分複用、碼分複用(分碼多重進接CDMA(更常用)) P57
19.頻分複用FDM的所有使用者在同樣的時間佔用不同的頻寬資源。
20.時分複用TDM的所有使用者是在不同的時間佔用同樣的頻頻寬度。
21.統計時分複用STDM是一種改進的時分複用,他能明顯地提高通道利用率。
22.波分複用WDM就是光的頻分複用。
23.頻分複用特點:使用者在分配到一定的頻帶後,在通訊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佔用這個頻帶。
24.非對稱數字使用者線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技術是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使用者進行改造。

課後作業題:





第三章 資料鏈路層

1.資料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有兩種型別:①點對點通道(使用PPP協議) ②廣播通道(使用CSMA/CD協議)
2.鏈路:鏈路就是從一個節點到相鄰節點的一段物理線路(有線/無線),而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交換節點。鏈路只是一條路徑的組成部分。
3.資料鏈路:資料鏈路則是另一個概念。這是因為當需要在一條線路上傳輸資料時,除了必須有一條物理線路外,還必須有一些必要的通訊協議來控制這些資料傳輸。
4.資料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IP資料)、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5.封裝成幀的四種方法:位元組計數法、字元填充法、位元填充法、違例編碼法。
6.CRC是一種常用的檢錯方法,而FCS是新增在資料後面的冗餘碼。
7.運輸層是可靠的,資料鏈路層是不可靠的。
8.凡是接收端資料鏈路層接受的幀均無差錯。
9.點對點協議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得最廣泛的資料鏈路層協議。
10.點對點協議:P76-79
11.零位元填充:PPP協議用在SONET/SDH鏈路時,使用同步傳輸(一連串的位元連續傳送)而不是非同步傳輸(逐個字元地傳送)。在這種情況下,PPP協議採用零位元填充方法來實現透明傳輸。(協議規定採用硬體來完成位元填充)
12.零位元的填充與刪除 P80
13.PPP協議狀態圖 P81
14.PPP協議的三個組成部分:
①一個將IP資料報封裝到序列鏈路的方法。
②一個用來建立、配置和測試資料鏈路連線的鏈路控制協議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③一套網路控制協議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15.當PPP使用非同步傳輸時,它把轉義符定義為0x7D(即01111101),並使用位元組填充。
16.PPP協議的幾個狀態說明:從裝置之間無鏈路開始的,到先建立物理鏈路,再建立鏈路控制協議LCP鏈路。經過鑑別後再建立網路控制協議NCP鏈路,然後才能交換資料。由此可見,PPP協議已不是純粹的資料鏈路層的協議,它還包含了物理層和網路層的內容。
17.區域網最主要的特點是:網路為一個單位所擁有,且地理範圍和站點數目均有限。
18.區域網的主要優點:
①具有廣播功能,從一個站點可很方便地訪問全網。區域網上的主機可共享連線在區域網上的各種硬體和軟體資源。
②便於系統的擴充套件和逐漸演變,各裝置的位置可靈活調整和改變。
③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9.共享通道解決眾多使用者能夠合理而方便地共享通訊媒體資源的技術上的兩種方法:靜態劃分通道、動態媒體接入控制(又稱多點接入,特點:隨機接入、受控接入)
20.DIX Ethernet V2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區域網產品的規約。
21.第一個IEEE的乙太網標準IEEE 802.3[W-IEEE802.3],資料率為10Mbit/s。
22.IEEE 802 委員會把區域網的資料鏈路層拆成兩個子層,即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層和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層。
23.乙太網傳送的資料都使用曼徹斯特編碼訊號。
24.CSMA/CD協議要點:多點接入、載波監聽、碰撞檢測。
25.介面卡的作用:①進行資料序列傳輸和並行傳輸轉換 ②對資料進行快取 ③要把管理該介面卡的裝置驅動程式安裝在計算機作業系統中 ④能實現乙太網協議
26.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協議:最早的乙太網是將刴計算機都連線到一根總線上。
匯流排特點:當一臺計算機發送資料時,總線上所有的計算機都能檢測到這個資料,這種就是廣播通訊方式。
當資料幀中的目的地址與介面卡ROM中存放的硬體地址一致時,該介面卡才能接收這個資料幀。介面卡對不是傳送給自己的資料幀就丟棄。
27.乙太網提供的服務是盡最大努力的交付,即不可靠的交付。
28.碰撞檢測(也就是邊傳送邊監聽):在傳送中檢測通道,是為了即使發現有沒有其他站的傳送和本站傳送的碰撞。
29.乙太網規定了一個最短幀長64位元組,即512bit。
30.凡長度小於64位元組的幀都是由衝突而異常終止的無效幀。
31.一個集線器有許多介面。
32.乙太網單程端到時延t 與幀的傳送時間T之比:a = t/T。
33.IEEE規定地址欄位的第一位元組的最低位為I/G位。I/G表示Individual(單播)/Group(多播地址或組播)。
34.IEEE 802標準為區域網規定了一種48位的全球地址(簡稱為“地址”)是指區域網上的每一臺計算機中固化在介面卡的ROM中的地址。
35.MAC幀的三種幀:單播幀(一對一)、廣播幀(一對全體)、多播幀(一對多)。
36.乙太網介面卡還可設定一種特殊的工作方式,即混雜方式。工作在混雜方式的介面卡只要“聽到”有幀在乙太網上傳輸就悄悄地接收下來,而不管這些幀發往那個站。
37.乙太網V2 的MAC幀格式 。

38.虛擬區域網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由一些區域網網段構成的與物理位置無關的邏輯組,每一個VLAN的幀都有一個明確的識別符號。虛擬區域網其實只是區域網給使用者提供的一種服務。
39.虛擬區域網協議允許在乙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一個4位元組的識別符號,稱為VIAN標記,得出的幀稱為802.1Q幀。
40.區域網可按網路拓撲進行分類:星型網、環形網、匯流排網、樹形網

課後作業題:








關鍵點:集線器是共享頻寬,交換機獨享

第四章

2.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無連線的網路服務(資料報服務,不可靠)、面向連線的網路服務(需電路服務,可靠)。

  1. 4.用面向連線的通訊方式,使電信網路能夠向用戶(實際上就是電話機)提供可靠傳輸服務。
    5.網際網路設計思路:網路層向上只提供簡單靈活的、無連線、盡最大努力交付的資料報服務。
    6.虛電路服務與資料報服務的區別:
    虛電路服務:面向連線可靠的虛電路服務
    資料報服務:無連線,不可靠

7.與IP協議配套使用的還有三個協議:地址解析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網路控制報文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8.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的中間裝置:
①物理層使用的中間裝置叫轉發器。(集線器)
②資料鏈路層使用的中間裝置叫做網橋或橋接器。(交換機)
③網路層使用的中間裝置叫做路由器。
④在網路層以上(傳輸層、應用層)使用的中間裝置叫做閘道器。用閘道器連線這兩個不相容的系統需要在高層進行協議的轉換。
9.IP地址的編址方法共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
①分類的IP地址
②子網劃分
③構成超網


  1. 網路地址:網路號+主機號全為0;廣播地址:網路號+主機號全為1;
    11.地址解析協議ARP:已知主機和路由器的的IP地址,找出相應的硬體地址。
  2. IP資料報格式:

    總長度欄位為16位,因此資料報的最大長度為(2^16 )-1=65535位元組。
    最常用的乙太網就規定其MTU值是1500位元組。
    標誌(佔3位,目前只有兩位有意義 X _ _):
    ①標誌欄位中的最低位記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後面“還有分片”的資料報,MF=0 代表最後一片或沒分片。
    ②標誌欄位中間一位記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DF=1時禁止分片,只有當DF=0時才允許分片。
    13.二級IP地址:網路號+主機號;三級IP地址:網路號+子網號+主機號(不能全0全1)
    14.子網掩碼:網路號對應的位是全1,主機號對應的位是全0。
    15.17.在變長子網掩碼VLSM的基礎上又研究出了無分類編址方法,即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其主要特點有兩個:
    ①CIDR消除了傳統的A類、B類和C類地址以及劃分子網的概念。IP地址=網路字首+主機號,CIDR還是用“斜線記法”(CIDR記法),即在IP地址後面加上斜線“/”,然後寫上網路字首所佔的位數。
    ②CIDR把網路字首相同的連續的IP地址組成一個“CIDR地址快”。
    16.網路控制報文協議ICMP:ICMP允許主機或路由器報告差錯情況和提供有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17.ICMP報文的兩種型別:ICMP差錯報告報文、ICMP詢問報文。
    18.PING使用了ICMP回答請求與回送回答請求。
    19.路由選擇協議的兩大類:
    ①內部閘道器協議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一個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如RIP和OSPF協議。
    ②外部閘道器協議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目前使用的協議就是BGP。
    20.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也叫域間路由選擇,而在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叫域內路由選擇。

21.OSPF協議和RIP不一樣:①向本自治系統中所有路由器傳送資訊。②傳送的資訊就是與本路由器相鄰的所有路由器的鏈路狀態,但是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資訊。所謂“鏈路狀態”就是說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鄰,以及該鏈路的“度量”。③路由器之間都要定期交換路由表資訊。
22.由於各路由器之間頻繁地交換鏈路狀態資訊,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終都能建立一個鏈路狀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實際上就是全網的拓撲結構圖。這個拓撲結構圖在全網範圍內是一致的(這稱為鏈路狀態資料庫同步)。
23.OSPF的更新過程收斂得快。
24.IPv6把地址從IPv4的32位增大到4倍,即增大到128位。
25.外部閘道器協議BGP:邊界閘道器協議BGP只能算是力求尋找一條能夠到達目的網路且比較好的路由,而並非要尋找一條最佳路由。
26.解決IP地址耗盡的根本措施就是採用具有更大地址空間的新版本的IP,即IPv6(128位).
27.IPv6的基本三種基本型別之一:①單播 ②多播 ③任播
28.冒號十六進位制記法可以允許零壓縮,即一連串的零可以為一對冒號所取代。例如:
FF05:0:0:0:0:0:0:B3 可壓縮為: FF05::B3

課後作業:
4-19主機A傳送IP資料報給主機B,途中經過了5個路由器。試問在IP資料報的傳送過程中總共使用了幾次ARP?   
答:6次,主機用一次,每個路由器各使用一次。


試計算其下一跳。






第五章運輸層

1.兩臺主機進行通訊就是兩臺主機中的應用程序互相通訊。
2.網路層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訊,而運輸層為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訊。
3.UDP在傳送資料之前不需要建立連線。(無連線,不可靠)
4.TCP提供面向連線的服務(面向連線,可靠),不提供廣播或多播服務。由於TCP要提供這些服務,這不僅使協議資料單元的首部增大很多,還要佔用許多的處理機資源。
5.運輸層的埠號分為:伺服器端使用的埠號、客戶端使用的埠號
6.伺服器端使用的埠號分為兩類:系統埠號(數值為0-1023)、登記埠號(1024-49151)
7.UDP主要特點:
①UDP是無連線的
②UDP使用盡最大努力交付(不可靠交付)
③UDP是面向報文的
④UDP沒有擁塞控制
⑤UDP支援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的互動通訊
⑥UDP首部開銷小
8.UDP的首部由四個欄位組成,每個欄位的長度都是兩個位元組:源埠、目的埠、長度、檢驗和。
9.TCP最主要的特點:
①TCP是面向連線的運輸層協議。
②TCP連線是點對點的。
③TCP提供可靠交付。
④TCp提供全雙工通訊。
⑤面向位元組流。
10.TCP連線的端點叫做套接字或插口。
11.每一條TCP連線唯一地被通訊兩端的兩個端點(即兩個套接字)所確定。
12.TCP報文段的首部格式:

13.TCP的擁塞控制演算法有四種:慢開始、擁塞避免、快重傳、快恢復。

課後作業題:

5-22 主機A向主機B傳送一個很長的檔案,其序號為L位元組。假定TCP使用的MSS為1460位元組。
(1)在TCP的序號不重複使用的條件下,L的最大值是多少?
(2)假定使用上面計算出的檔案長度,而運輸層、網路層和資料鏈路層所用的首部開銷共66位元組,鏈路的資料率為10Mb/s,試求這個檔案所需的最短髮送時間。
答:
(1) L 的最大值是 2^ 32=4GB=4294967296 位元組
(2)每次傳送的報文段為 1460 位元組。因此必須分4294967296/1460 取整為2941758,因為有餘數,所以29417598+1即 2941759 個報文段。(而不是2941758)傳送的總位元組數是 2941759*66+4294967296=4489123390 位元組。
傳送 4489123390 位元組需時間為 4489123390 × 8 ÷10Mb/s=3591.3 秒≈ 59.85 分≈ 1 小時。

第六章網路安全

1.域名系統DNS(Domain Name System)是網際網路使用的命名系統。
2.mail.cctv.com(三級域名.二級域名.頂級域名)
3.頂級域名共分為三類:
①國家頂級域名nTLD:cn表示中國、us表示美國、uk表示英國。
②通用頂級域名gTLD:com(公司企業)、net(非營利性組織)等。
③基礎結構域名:這種頂級域名只有一個,即arpa,用於反向域名解析,因此又稱為反向域名。
4.域名伺服器四種不同的型別:
①根域名伺服器 ②頂級域名伺服器 ③許可權域名伺服器 ④本地域名伺服器
5.統一資源定位符URL是用來表示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的資源位置和訪問這些資源的方法。
6.HTTP是面向事務的應用層協議。
7.網際網路現在廣泛使用的是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自動獲取IP地址)
8.當DHCP中繼代理收到主機A以廣播形式傳送的發現報文後,就以單播方式向DHCP伺服器轉發此報文。

課後作業題:

第七章網路安全

1.計算機網路面臨的兩大威脅:被動攻擊(截獲)和主動攻擊。
2.資料加密模型大致如下:(A向B傳送明文X k金鑰,E加密演算法,D解密演算法)
A明文X -> 計算密文Y=Ek(X) -> Internet -> 解密明文X=Dk(Y) -> B獲取明文X
3.兩類密碼體制:對稱金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使用不同的加密金鑰與解密金鑰)
對稱金鑰密碼體制,即加密金鑰與解密金鑰是使用相同的密碼體制。
資料加密標準DES屬於對稱金鑰密碼體制。DES的保密性僅取決於對金鑰的保密,而演算法是公開的。
4.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訪問控制技術。由於防火牆不可能阻止所有入侵行為,作為系統的第二道防線,入侵檢測系統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通過對進入網路的分組進行深度分析與檢測發現疑似入侵行為的網路活動,並進行報警以便進一步採取相應措施。

第八章網際網路上的音訊/視訊服務

1.多媒體資訊(包括聲音和影象資訊)與不包括聲音和影象資訊的資料資訊有很大差別,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點如下:
①多媒體資訊的資訊量往往很大。
②在傳輸多媒體資料時,對時延和時延抖動均有較高的要求。

2.網際網路提供的音訊/視訊服務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流式儲存音訊/視訊
②流式實況音訊/視訊
③互動式音訊/視訊

第九章無線網路和行動網路

1.802.11標準規定無線區域網的最小構建是基本服務集BSS(Basic Service Set)。一個基本服務集包括一個基站和若干個移動站,一個站無論要和本BSS的站進行通訊,還是要和其他BSS的站進行通訊,都必須通過BSS的基站。
2.另一類無線區域網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區域網,他又叫做自組網路。
3.802.11區域網使用CSMA/CA協議。CA表示Collision Avoidance,是碰撞避免的意思,或者說,協議的設計是要儘量減少碰撞發生的概率。
4.802.11區域網在使用CSMA/CA協議的同時,還使用停止等待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