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與kernel的flash分割槽
1. 我們可以在uboot中修改flash分割槽。
2.我們也可以在kernel中修改Flash分割槽,但是需要與uboot中的分割槽表一致。
3.我們可以通過uboot用引數傳給kernel分割槽資訊,這樣只需要維護uboot的分割槽表即可。
這要對bootloader對核心重新分割槽:這需要重新設定一下bootloader環境引數,就可以同步更新核心分割槽資訊
如: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console=ttySAC0 root=/dev/mtdblock3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
核心配置時選上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 (MTD) support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在設定了mtdparts變數之後,就可以在nand read/write/erase命令中直接使用分割槽的名字而不必指定分割槽的偏移位置.而這需要核心MTD最好沒有規劃分割槽。
a 。如果你是通過uboot的核心命令列給MTD層傳遞MTD分割槽資訊,這種情況下,核心讀取到的分割槽資訊始終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推薦的做法)
b 。如果你是把分割槽資訊寫在核心原始碼MTD裡定義好的方法,那最好保證它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即同步修改uboot及核心的相關部分。
2:
核心通過bootargs找到檔案系統,bootargs中的mtdblockx即代表分割槽,block1,2,3代表哪個分割槽。
事實上,bootargs中的"root=/dev/mtdblockx"只是告訴核心,root fs從第x個(x=0,1,2...)MTD分割槽掛載,mtdblock0對應第一個分割槽,mtdblock1對應第二個分割槽,以此類推.
相關推薦
uboot與kernel的flash分割槽
1. 我們可以在uboot中修改flash分割槽。 2.我們也可以在kernel中修改Flash分割槽,但是需要與uboot中的分割槽表一致。 3.我們可以通過uboot用引數傳給kernel分割槽資訊,這樣只需要維護uboot的分割槽表即可。 這要對bootload
centos磁碟安裝與磁碟分割槽方案詳解
安裝前須知: 前幾天自己研究了下幾個linux系統,還是覺著centos要好一些。相對穩定點,起碼桌面系統還是比 ubuntu 強 安裝centos並不難,安裝方法多得是,像硬碟安裝,U盤安裝,最簡單方便得當然是光碟安裝,而且燒錄一張管盤僅僅需要10分鐘,比硬碟安裝和U盤安裝需要仔細研究大量得說明
Hive的靜態分割槽與動態分割槽 應用場景
採用靜態分割槽:根據資料到來的頻率,新資料的到來 採用動態分割槽:進行資料轉換、重新組合,根據已有資料進行動態分割槽 ———————————————————————————— 好程式設計師大資料培訓:Hive的靜態分割槽與動態分割槽 2018-05-03 12:01
hive中的靜態分割槽與動態分割槽
hive中建立分割槽表沒有什麼複雜的分割槽型別(範圍分割槽、列表分割槽、hash分割槽、混合分割槽等)。分割槽列也不是表中的一個實際的欄位,而是一個或者多個偽列。意思是說在表的資料檔案中實際上並不儲存分割槽列的資訊與資料。 下面的語句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分割槽表: create table pa
認識硬體裝置與硬碟分割槽
各硬體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SATA介面的硬碟的檔名稱即為/dev/sd[a-d],其中, 括號內的字母為a-d當中的任意一個, 亦即有/dev/sda, /dev/sdb, /dev/sdc, 及 /dev/sdd這四個檔案的意思。 MSDOS(MBR
imx6 uboot的mtd分割槽總結(rootfs為ubi檔案系統)
轉載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29729577/article/details/51130209 此文章基於U-Boot 2014.04版本,燒寫工具為mfgtool,開發環境為yocto 前言: JFFS2、YAFFS2等專用檔案系統存在著一些技術瓶頸,如
Linux學習之路(Linux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在Linux系統中,每個裝置都被當做一個檔案來對待,例如在Linux系統中,幾乎所有的硬體裝置檔案都在/dev這個目錄下,所以你會看到/dev/hda,/dev/fd0等的檔名。 對硬碟的分割槽方式有兩種,MBR和GPT兩種方式,傳統的就是MBR,相容性最好,但它有2.2T的限制,大於這個
GPT_MBR與GPT分割槽掃盲,希捷2T、3T硬碟測評(多圖殺貓)。申精!
原地址: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15657192.html 前言—— 運氣不好,兩隻1T硬碟先後出現異常(2010年最先降到¥399的日立HDS721010CLA
Linux 磁碟與磁碟分割槽
Linux 系統中所有的硬體裝置都是通過檔案的方式來表現和使用的,我們將這些檔案稱為裝置檔案,硬碟對應的裝置檔案一般被稱為塊裝置檔案。本文介紹磁碟裝置在 Linux 系統中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建立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類 比較常見的磁碟型別有伺服器中使用的 SCSI 硬碟和消費類市場中的 SATA 硬碟,當然
linux物理分割槽與邏輯分割槽
前言 當有一塊新的硬碟新增至Linux後需要在Linux下進行一定的操作後才能正常時候,其大概流程為: 先對磁碟進行分割槽(或者不進行),再將分割槽設定為物理卷,將設定好的物理卷新增到現有某一卷組下或建立一個新卷組,再將卷組內的多餘空間分配至原有的邏輯卷內或者建
uboot與linux核心間的引數傳遞過程分析
轉載於:uboot與linux核心間的引數傳遞過程分析(ChinaUnix上的文章,不能收藏過來,只好轉載了) U-boot會給Linux Kernel傳遞很多引數,如:串列埠,RAM,videofb、MAC地址等。而Linux kernel也會讀取和處理這些引數。兩者之間通過struct ta
hive動態分割槽與靜態分割槽
HIVE分割槽,實際上是通過一個路徑來標識的,而不是在物理資料中。比如每天的資料,可能分割槽是pt=20121023這樣,那麼路徑中它就會變成:/hdfs/path/pt=20121023/data_files。通過路徑來標識的好處是,如果我們需要取特定分割槽的資料,只需要
hive中簡單介紹分割槽表(partition table),含動態分割槽(dynamic partition)與靜態分割槽(static partition)
hive> insert overwrite table partition_test partition(stat_date='20110527',province='liaoning') select member_id,name from partition_test_input; WARNING
鳥哥的linux私房菜——第3章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各硬體在Linux中的檔名(/dev): IDE硬碟:/dev/hd[a-d] SCSI/SATA/USB硬碟:/dev/sd[a-p] U盤:/dev/sd[a-p] (與SATA相同) 軟碟機:/dev/df[0-1] 印表機:/dev/lp[0-2](25針)、/dev/usb/
Oracle 11g表分割槽與索引分割槽(《Oracle從入門到精通》讀書筆記4)
一、概述 分割槽表的用途和優點: 1. 降低故障引起的損失; 2. 均衡I/O,減少競爭; 3. 提高查詢速度,這一點在資料倉庫的TP查詢特別有用; *TP查詢:Transaction Processing,事務處理查詢?這點不太清楚、網上資料也少,沒查到 二、建立表分
一文搞定hive之insert into 和 insert overwrite與資料分割槽
資料分割槽 資料庫分割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特定的SQL操作中減少資料讀寫的總量以縮減響應時間,主要包括兩種分割槽形式:水平分割槽與垂直分割槽。水平分割槽是對錶進行行分割槽。而垂直分割槽是對列進行分割槽,一般是通過對錶的垂直劃分來減少目標表的寬度
uboot和核心分割槽的修改
隨著核心的更新,核心越來越大,uboot給nand的kernel分割槽預設是2M的 device nand0 <nandflash0>, # parts = 4 #: name size
Spark PairRDD 行動與資料分割槽
package com.fei.simple_projec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uboot 與 kernel移植遇到的問題
問題1:核心只引導到"Starting Kernel...",然後串列埠終端就沒有輸出了.原因:核心配置列印串列埠錯誤,選擇正確的串列埠問題2:核心只引導到""booting the kernel",然
Uboot與kernel移植總結
設定uimage入口:由於一個可執行的Image必須有一個入口點,並且只能有一個全域性入口,通常這個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須通知編譯器以使其知道這個入口,該工作可通過修改聯結器指令碼來完成。要理解程式的入口地址,自然想到的是連線檔案,首先看看開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