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完整的http請求會經過哪些步驟

完整的http請求會經過哪些步驟

  1. Http的header會給我們的請求包裝,比如在請求設定中的Accept(xml,text,xhtml,html)
  2. 域名解析,根據域名找到伺服器的IP
  3. 發起TCP的三次握手
  4. 建立TCP連線後發起http請求
  5. 伺服器響應http請求,瀏覽器得到html程式碼
  6. 瀏覽器解析html程式碼,並請求html程式碼中的資源(如js,css,.jpg等)
  7. 瀏覽器對頁面進行渲染呈現給使用者
客戶端的應用層(http協議)-->客戶端的傳輸層(tcp和udp協議)-->客戶端的網路層(IP協議)-->客戶端的鏈路層(網絡卡,路由器等)-->經過dns解析穿越多個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移動,聯通,電信等),各種資料交換,找到了伺服器,經過伺服器的鏈路層-->伺服器的網路層-->伺服器的傳輸層-->伺服器的應用層。請求完成

HTTP Request

Header資訊

1HTTP請求方式

如下表:

GET

Web伺服器請求一個檔案

POST

Web伺服器傳送資料讓Web伺服器進行處理

PUT

Web伺服器傳送資料並存儲在Web伺服器內部

HEAD

檢查一個物件是否存在

DELETE

Web伺服器上刪除一個檔案

CONNECT

對通道提供支援

TRACE

跟蹤到伺服器的路徑

OPTIONS

查詢Web伺服器的效能

說明:

主要使用到“GET”“POST”

例項:

POST /test/tupian/cm HTTP/1.1

分成三部分:

1POSTHTTP請求方式

2/test/tupian/cm:請求Web伺服器的目錄地址(或者指令)

3HTTP/1.1: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統一資源識別符號)及其版本

備註:

Ajax中,對應method屬性設定。

2Host

說明:

請求的web伺服器域名地址

例項:

Host就為zjm-forum-test10.zjm.baidu.com:8088

3User-Agent

說明:

HTTP客戶端執行的瀏覽器型別的詳細資訊。通過該頭部資訊,web伺服器可以判斷到當前HTTP請求的客戶端瀏覽器類別。

例項: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11) Gecko/20071127 Firefox/2.0.0.11

4Accept

說明:

指定客戶端能夠接收的內容型別,內容型別中的先後次序表示客戶端接收的先後次序。

例項:

例如:

Accept:text/xml,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xhtml+xml,text/html;q=0.9,text/plain;q=0.8,image/png,*/*;q=0.5

備註:

Prototyp1.5)的Ajax程式碼封裝中,將Accept預設設定為“text/javascript, text/html, application/xml, text/xml, */*”。這是因為Ajax預設獲取伺服器返回的Json資料模式。

Ajax程式碼中,可以使用XMLHttpRequest 物件中setRequestHeader函式方法來動態設定這些Header資訊。

5Accept-Language

說明:

指定HTTP客戶端瀏覽器用來展示返回資訊所優先選擇的語言。

例項:

Accept-Language: zh-cn,zh;q=0.5

這裡預設為中文。

6Accept-Encoding

說明:

指定客戶端瀏覽器可以支援的web伺服器返回內容壓縮編碼型別。表示允許伺服器在將輸出內容傳送到客戶端以前進行壓縮,以節約頻寬。而這裡設定的就是客戶端瀏覽器所能夠支援的返回壓縮格式。

例項: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備註:

其實在百度很多產品線中,apache在給客戶端返回頁面資料之前,將資料以gzip格式進行壓縮。

另外有關deflate壓縮介紹:

7Accept-Charset

說明:

瀏覽器可以接受的字元編碼集。

例項:

         Accept-Charset: gb2312,utf-8;q=0.7,*;q=0.7

8Content-Type

說明:

顯示此HTTP請求提交的內容型別。一般只有post提交時才需要設定該屬性。

例項: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有關Content-Type屬性值可以如下兩種編碼型別:

1“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表單資料向伺服器提交時所採用的編碼型別,預設的預設值就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然而,在向伺服器傳送大量的文字、包含非ASCII字元的文字或二進位制資料時這種編碼方式效率很低。

2“multipart/form-data”在檔案上載時,所使用的編碼型別應當是“multipart/form-data”,它既可以傳送文字資料,也支援二進位制資料上載。

當提交為單單資料時,可以使用“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當提交的是檔案時,就需要使用“multipart/form-data”編碼型別。

Content-Type屬性當中還是指定提交內容的charset字元編碼。一般不進行設定,它只是告訴web伺服器post提交的資料採用的何種字元編碼。

一般在開發過程,是由前端工程與後端UI工程師商量好使用什麼字元編碼格式來post提交的,然後後端ui工程師按照固定的字元編碼來解析提交的資料。所以這裡設定的charset沒有多大作用。

9Connection

說明:

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線。如果web伺服器端看到這裡的值為Keep-Alive”,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預設進行持久連線),它就可以利用持久連線的優點,當頁面包含多個元素時(例如Applet,圖片),顯著地減少下載所需要的時間。要實現這一點, web伺服器需要在返回給客戶端HTTP頭資訊中傳送一個Content-Length(返回資訊正文的長度)頭,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先把內容寫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後在正式寫出內容之前計算它的大小。

例項:

Connection: keep-alive

10Keep-Alive

說明:

顯示此HTTP連線的Keep-Alive時間。使客戶端到伺服器端的連線持續有效,當出現對伺服器的後繼請求時,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連線。

以前HTTP請求是一站式連線,從HTTP/1.1協議之後,就有了長連線,即在規定的Keep-Alive時間內,連線是不會斷開的。

例項:

Keep-Alive: 300

11cookie

說明:

         HTTP請求傳送時,會把儲存在該請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傳送給web伺服器。

12Referer

說明:

包含一個URL,使用者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訪問當前請求的頁面

伺服器端返回HTTP頭部資訊

1Content-Length

說明:

表示web伺服器返回訊息正文的長度

2Content-Type:

說明:

返回資料的型別(例如text/html文字型別)和字元編碼格式。

例項: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3Date

說明:

顯示當前的時間

1xx: 資訊性狀態碼

    100, 101

2xx: 成功狀態碼

    200:OK

3xx: 重定向狀態碼

    301: 永久重定向, Location響應首部的值仍為當前URL,因此為隱藏重定向;

    302: 臨時重定向,顯式重定向, Location響應首部的值為新的URL

    304:Not Modified  未修改,比如本地快取的資原始檔和伺服器上比較時,發現並沒有修改,伺服器返回一個304狀態碼,

                        告訴瀏覽器,你不用請求該資源,直接使用本地的資源即可。

4xx: 客戶端錯誤狀態碼

    404: Not Found  請求的URL資源並不存在

5xx: 伺服器端錯誤狀態碼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伺服器內部錯誤

    502: Bad Gateway  前面代理伺服器聯絡不到後端的伺服器時出現

    504:Gateway Timeout  這個是代理能聯絡到後端的伺服器,但是後端的伺服器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給代理伺服器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