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倉庫--事實表和維度表
本文主要參考如下幾篇文章:
http://www.cnblogs.com/47613593/archive/2009/02/20/1394581.html
http://jackwxh.blog.51cto.com/2850597/827968
1.資料倉庫與操作型資料庫的區別
資料倉庫的物理模型與常見的操作型資料庫的物理模型有很大不同。最明顯的區別是:操作型資料庫主要是用來支撐即時操作,對資料庫的效能和質量要求都比較高,為了防止“garbage in,garbage out”,通常設計操作型資料庫的都要遵循幾個正規化的約束,除非少數情況下為了效能進行妥協,才可能出現冗餘;而資料倉庫的資料是來源於即時操作產生的資料,而不是直接來源於即時操作,所以它的資料質量是由操作型系統來保證的,而不是由幾個正規化來保證的。而且為了更好的跟蹤歷史資訊,以及更快的產生報表,資料倉庫的物理模型中存在著大量冗餘欄位。
2.事實表與維度表的基本概念
簡單的說維度表就是你觀察該事物的角度(維度);事實表就是你要關注的內容。
比如要分析產品銷售情況, 你可以選擇按產品類別來進行分析,或按時間來分析,這樣的按..分析就構成一個維度。這樣就有兩個維度:產品類別和時間。
下面是兩個維度表結構:
產品維度表:Prod_id, Product_Name, Category, Color, Size, Price
時間維度表:TimeKey, Season, Year, Month, Date
事實表是用來儲存主題的主幹內容的。以日常的工作量為例,工作量可能具有如下屬性:工作日期,人員,上班時長,加班時長,工作性質,是否外勤,工作內容,稽核人。那麼什麼才是主幹內容?很容易看出上班時長,加班時長是主幹,也就是工作量主題的基本內容,那麼工作日期,人員,工作性質,是否外勤,工作內容是否為主幹資訊呢?認真分析特徵會發現,日期,人員,性質,是否外勤都是可以被分類的,例如日期有年-月-日的層次,人員也有上下級關係,外勤和正常上班也是兩類上班考勤記錄,而上班時長和加班時長則不具有此類意義。所以一般把能夠分類的屬性單獨列出來,成為維度表,在事實表中維護事實與維度的引用關係。
總的來看,和其他建立主外來鍵關係的表也都一樣。但是維度表的建立是需要有層次的(雖然不是必須,但是也是典型特徵),而事實表的建立是針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的,是歷史資料的存檔,也就是說是不應該修改的。以測試部測試軟體的Bug為例。每個Bug都是一個事實。這個Bug的狀態在資料字典裡可能設計成新建,轉派,修復,拒絕等等。那麼在事實表中Bug表中有一個欄位為Status。當測試員或者開發人員改變了這個狀態的值,事實表中該如何更新呢?是直接更新Status還是什麼其他的方式?顯然,為了能夠追蹤這個Bug的歷史資訊,應該是重新插入一條新的記錄。那麼這和以往的資料庫設計有什麼區別呢?可以看出對於原始記錄和新插入的記錄,其他欄位全部是相同的,也就是全部冗餘的。如果以BugID作為主鍵,這時候會發現主鍵都是冗餘的(當然,插入之前只能刪除主鍵)。所以可以看出,事實表一般是沒有主鍵的。資料的質量完全由業務系統來把握。
維度表一般是有主鍵的,代表該類物質的一個單一個體,其他的欄位一般都是有層次關係的。例如2009年2月19日是主鍵,那麼它會有年--月--日這樣的層次,為了方便統計,年月日不會在做聚合的時候才計算出來,而是在維護記錄時已經計算出來。那麼這些欄位的冗餘是否值得呢?可以這樣解釋:維度表的資料一般是比較少的,這個少是指相對事實表來講的。因為事實表是與日俱增,而維度表則增長緩慢,所以絕對數字也不會太大。假如要做一個group by Year(TimeKey),那麼在事實表和維度表做連線查詢的時候,會產生與事實表一樣大的資料量;如果沒有這些維度表的分層,那麼其一是會增加計算(需要根據時間欄位去取出年份),其二是由於引入了計算,索引會失效。這個代價比引入冗餘欄位要大的多。
維度表的主鍵一般都取整型值的標誌列型別,這樣也是為了節省事實表的儲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