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暗時間》經典(二)

《暗時間》經典(二)

《暗時間》第二篇講的主要是人的思維對人的影響,人的思維都是有盲點的,同時人的思維也有很多的定勢。這些定勢是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大多是時候對人是有利的,但有時候人們也是為其所累。

人們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我們看到的世界早已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思維加了濾鏡之後的效果,多少失去了原本的樣子。就拿對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來說吧,人們通常會將失敗歸因於外界因素,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耐。

要想作出相對正確的判斷,就要訓練理性的思維,可以說人有兩個大腦,一個是情緒大腦,一個是理性大腦,這兩個小人經常打架,一旦失去了理智,情緒大腦常常然我們做出後悔的事情。所以我們要讓理性大腦更加強大,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壓制住情緒大腦,不至於作出錯事。

通常我們對事情的思考深度是不夠的,所以並不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得到教訓,所以經常犯別人犯過的錯誤。要記住,我們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在腦中總結反思,我們在大腦中走的越遠,在現實中走的就越穩,在大腦中失敗的越多,在現實中失敗的就越少。

我們經常會有認知偏差,例如一些經典的錯覺實驗都可以證明這一點。這都是因為我們知識的侷限性而產生的,有時候我們打破這種偏見的唯一方式就是開闊視野,多積累知識,並和不同背景知識的人討論。

作者對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針對三種情況作了解釋:

1) 偏見:不同的人戴著不同的有色眼鏡,對同一現象產生不同的理解或解釋。是平凡的解釋還是陰謀論的解釋?存乎一心。

2) 立場:例如對於“生活的意義”沒有統一的標準公理,因此每種生活都是合理的,各人可以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優化不同的目標函式。

3) 選擇性關注: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關注的點不一樣,象有四腿,各摸一條。

關於本篇作者所寫的東西,並不瞭解多少,但作者激發起了本人對此領域的興趣,有時間一定多加研究。

可以說,人的一生應該是一直進步的,也是就不斷改變自己思維的過程,更新自己知識的過程,不斷成熟的過程,讓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