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多執行緒——Thread類和Runable介面
阿新 • • 發佈:2019-01-24
在java中可有兩種方式實現多執行緒,一種是繼承Thread類,一種是實現Runnable介面;
Thread類是在java.lang包中定義的。一個類只要繼承了Thread類同時覆寫了本類中的
run()方法就可以實現多執行緒操作了,但是一個類只能繼承一個父類,這是此方法的侷限,
下面看例子:
但是,此時結果很有規律,先第一個物件執行,然後第二個物件執行,並沒有相互執行。在JDK的文件中可以發現,一旦呼叫start()方法,則會通過JVM找到run()方法。下面啟動start()方法啟動執行緒:
在JDK的安裝路徑下,src.zip是全部的java源程式,通過此程式碼找到Thread中的start()方法的定義,可以發現此方法中使用了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其中native關鍵字表示可以呼叫作業系統的底層函式,那麼這樣的技術稱為JNI技術(java Native Interface)
·Runnable介面
在實際開發中一個多執行緒的操作很少使用Thread類,而是通過Runnable介面完成。
但是在使用Runnable定義的子類中沒有start()方法,只有Thread類中才有。此時觀察Thread類,有一個構造方法: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r)
此構造方法接受Runnable的子類例項,也就是說可以通過Thread類來啟動Runnable實現的多執行緒。(start()可以協調系統的資源):
兩種實現方式的區別和聯絡:
在程式開發中只要是多執行緒肯定永遠以實現Runnable介面為主,因為實現Runnable介面相比
繼承Thread類有如下好處:
->避免點繼承的侷限,一個類可以繼承多個介面。
->適合於資源的共享
以賣票程式為例,通過Thread類完成:
雖然現在程式中有兩個個執行緒,但是一共賣了10張票,也就是說使用Runnable實現多執行緒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Runnable介面和Thread之間的聯絡:public class Thread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Runnable
容易看出Thread類是Runnable介面的子類。
Thread類是在java.lang包中定義的。一個類只要繼承了Thread類同時覆寫了本類中的
run()方法就可以實現多執行緒操作了,但是一個類只能繼承一個父類,這是此方法的侷限,
下面看例子:
package org.thread.demo;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super();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開始:"+this.name+",i="+i); } } } package org.thread.demo; public class Thread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t1=new MyThread("執行緒a"); MyThread mt2=new MyThread("執行緒b"); mt1.run(); mt2.run(); } }
但是,此時結果很有規律,先第一個物件執行,然後第二個物件執行,並沒有相互執行。在JDK的文件中可以發現,一旦呼叫start()方法,則會通過JVM找到run()方法。下面啟動start()方法啟動執行緒:
package org.thread.demo;
public class Thread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t1=new MyThread("執行緒a");
MyThread mt2=new MyThread("執行緒b");
mt1.start();
mt2.start();
}
這樣程式可以正常完成互動式執行。那麼為啥非要使用start();方法啟動多執行緒呢?在JDK的安裝路徑下,src.zip是全部的java源程式,通過此程式碼找到Thread中的start()方法的定義,可以發現此方法中使用了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其中native關鍵字表示可以呼叫作業系統的底層函式,那麼這樣的技術稱為JNI技術(java Native Interface)
·Runnable介面
在實際開發中一個多執行緒的操作很少使用Thread類,而是通過Runnable介面完成。
package org.runnable.demo;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0;i++){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開始:"+this.name+",i="+i); } } }
但是在使用Runnable定義的子類中沒有start()方法,只有Thread類中才有。此時觀察Thread類,有一個構造方法: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r)
此構造方法接受Runnable的子類例項,也就是說可以通過Thread類來啟動Runnable實現的多執行緒。(start()可以協調系統的資源):
package org.runnable.demo; import org.runnable.demo.MyThread; public class Thread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t1=new MyThread("執行緒a"); MyThread mt2=new MyThread("執行緒b"); new Thread(mt1).start(); new Thread(mt2).start(); } }
兩種實現方式的區別和聯絡:
在程式開發中只要是多執行緒肯定永遠以實現Runnable介面為主,因為實現Runnable介面相比
繼承Thread類有如下好處:
->避免點繼承的侷限,一個類可以繼承多個介面。
->適合於資源的共享
以賣票程式為例,通過Thread類完成:
//使用Thread實現執行緒不能實現資源共享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ticket=10;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i++){
if(ticket>0){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name+"賣票"+(ticket--));
}
}
}
}
public class ThreadTick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A = new MyThread("A");
MyThread B = new MyThread("B");
A.start();
B.start();
}
}
//使用Runnable實現執行緒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ticket=10;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1;i<=10;i++){
if(ticket>0){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name+"賣票"+(ticket--));
}
}
}
}
public class ThreadTick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A = new MyThread("A"); //例項化執行緒要執行的任務
Thread Ta = new Thread(A); //例項兩個執行緒物件,實際傳遞的是一個任務
Thread Tb = new Thread(A); //因為兩個執行緒執行的是一個任務,所以資源是共享的
Ta.start();
Tb.start();
}
}
雖然現在程式中有兩個個執行緒,但是一共賣了10張票,也就是說使用Runnable實現多執行緒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Runnable介面和Thread之間的聯絡:public class Thread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Runnable
容易看出Thread類是Runnable介面的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