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BigData(一)前序
Thinking in BigData
前序
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弗格森
BigData這一名詞,第一次蹦出腦袋應該是13年3月份,一次地鐵悄然而遇。自此11個月之後至今,它可能儼然成為這個時代階段性的代言詞。也在你的思維與軌跡中產生深遠的影響,以至於你的生活與生存方式也將為此改變。這之中,它蘊含著什麼資訊、又蘊含著什麼。乃至整個圈子都在討論,都在揣測,它到底是什麼?到底帶來的什麼?
在過去的半年中,我學到了什麼?是從短淺的眼前看到了日後,是從一個城市到達了另一個城市,還是從一種思維、一種視野到達另一種思維、另一種視野。每當和同伴討論,這半年我學到了什麼?我總是給自己一個理由,等空閒、放假的時候,在沒有人的時候,一個人好好地想想。我想,一個階段的人生,自會有一個階段的思考。一個階段的理解,定會產生一個階段的價值。當你還揣著腦袋中不是很明確的想法時,你所遇到的一切就是一把試金石,它會讓你明確,你要找的金子到底在哪兒。就像資料探勘最根本的定義:找到那塊金子。需要你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直在尋找,不斷的尋找。
去年3月份的一次地鐵,站在車門口,聽著看似學生的兩個人,在討論Coding(碼農代名詞)。說道:未來軟體行業,Coding將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以前一群人乾的事情,以後可能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搞定,而之後,資料會改變整個圈子乃至整個時代。可能就是上面這句話,讓我注意了兩人的談話,以及其中一人手中的那本書《大資料時代》。可能由於有買書的癖好,等到了公司,第一時間,那本書已在書單,第二天,它就到手了。而之後的變化,大家都沒有預測,它會帶來什麼改變。人總是會想法設法去證實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哪怕它們根本不存在或可能存在,但我們也總會想法冠之合法的權益,來說明我們的堅持是正確的。而這樣的結局只有兩種結果:一、存在,之後會有一些說辭,意思就是我早就這麼認為;二、不存在,之後也會有一些說辭,證明不存在是假的。看似毫無邏輯,其實仔細想想,他們就是我們自己。
在幾期百度技術沙龍的講座中,你看到這個他們所說的圈子。在籍海樓後,3W和車庫,已成為這個圈子的集結地。從一開始,只是為了長點見識,到開始關注,再到後來主動為別人推薦。在這裡,不要想,哪天會一個VC找到你,你這個不錯,怎樣,想繼續做下去嗎?因為在這個圈子裡,無論你在哪兒,當到一定程度,自會有人找你。在這之前,你能做的,就是積累,不斷的積累。從EB到百度技術沙龍到July北理工的講座,到BUAA,到阿里薛貴榮老師授課團隊,到百度林仕鼎老師授課團隊,到2013中國大資料技術大會,到百度夏粉計算機廣告學,再到中科院陳世敏老師。這只是聚焦點下的一次偶遇,只能說是偶遇,一次淺淺的交集。而之後,它會帶來什麼樣的邊際效應,是否會像那隻小蝴蝶的預示,他日會產生整個風暴。這之中,我們錯過了什麼,我們是否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過去之後,你的是否思考它是為什麼。前兩天,在微信上關注一條《那三屆--77、1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中讀到張亞勤。對於他早不那麼陌生,他母親曾告訴他:日後,你要學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你的一技之長。記得大二,一次同學聚會,和班裡同學說過這句時時在耳畔想起的話。在這本書中提到張亞勤:從“少年班”到微軟。
“2013年2月9日,農曆除夕。身邊的同事都已休假回家,只我一個人在偌大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寫郵件、清理之前堆積的繁瑣事務、上微博看網友對蛇年新春的憧憬與祝福……沒有演講,沒有干擾,周圍沒有一個人,難得的清淨與平和。我的本心從未改變,和多年前獨自行走在山路上的那個少年並無不同。在內心深處,仍是那個信奉“人沉靜時智慧升起”的思想者。”
又是一年,我想他與去年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這一年,我們處在他當年的少年,經歷著他少年經歷的事情。我們又遇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買書、熬夜、不回宿舍,以及11點半、12點、1點後的那條匆忙的小路。這讓我想到那天, 下午,騎著花80塊在北郵買的永久牌自行車,從北航騎到北體。路過中關村,北大,清華,圓明園,回來錯了轉彎路口,到了人大、北理工。那時,我想起了,二十年多年前的他們,也曾經騎著輛破自行車,穿梭在這車水馬龍,而現在你也在這裡,他們依然也都在。每到年末,總是提醒自己等你有時間細細想想,能留下什麼。人生中兩個最大的財富:你的才華和你的時間。當你的才華越來越多,但是時間越來越少,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如果一天天過去了,我們的時間少了,而才華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了時光。這就像一個警鐘,時時的提醒。可能這就是2與8的區別。當你把8的時間用於忙碌,只留下2的時間去思考,其實已走入誤區,而真正決定你的人生就只是那2。我們也總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去安撫我們浪費那8的時間,看上去很有說辭,其實都是自欺欺人。23歲,我們總是在經歷以前不曾經歷的事件,考驗著自己的價值與價值觀,那本質的東西,一直伴隨,與當年的少年並無不同。
結課後的一段時間,開始新的任務,大資料分析調研,相比之前清閒許多。也就在上週,把以前看到一半的書看完《痛並快樂著》——白巖鬆。而首頁採訪國醫關幼波的一次對話:“1”是健康,婚姻,事業,金錢就是後面的一個又一個“0”,健康這個“1”在的時候,後面的“0”越多,你的人生越豐富,而前面這個健康的“1”一旦不在了,你後面的“0”再多,人生也只是一個“0”;在我們這個年紀,可能很難理解上面的一段話,而只有,親身經歷過一次病理的折磨與痛苦的時候,才會明白,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一直在騙他們自圓其說。其實,這可能是我們的悲哀,也可能就是讀書的樂趣。當你讀到與之共鳴處,才會明白那些深人發省的簡單道理,來的是那麼真實。在後來的幾天,我給同伴說,早回去,不要熬夜,不再熬夜。當你,開始思考單位時間產生的價值的時候,你會明白,大部分的時間你是浪費了,而才華並未增加。而這半年,和同伴們,一直在拷問自己的一個結果,大家都不知道的結果。我們總是選擇不停的走,而路途卻有兩個,你可能就錯了方向。我不知道多少次,在和同伴在聊,多少晚上睡不著覺,可能就是在你眼前的場景,讓你無處下手,找不到一個適合的點,而這也是,多少次興奮的討論,然後執行,到最後是有結果或失敗。我清楚的記得,那天實踐課答辯,任務沒有完成,一場答辯,竟變成我們自我反省課。我們把遇到的問題列出來,後來老師,說了很多,為什麼會導致這個結果的產生。答辯結束,我們收拾包就走了。後來,我們反省到,如果我們有第一次搜尋引擎課的拼勁,這任務早就完成了。而其中真正的根由我想是它缺乏第一次的吸引。也許,我們就帶著這種希望與迷茫從大學走出,再進入校園,已不再是大學。當自己,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時候,就拼命的讀書,瘋狂的跑步,讀想讀的書,跑到筋疲力盡。這也是曾經和一個朋友分享的一個方法,當你不知道如何抉擇的時候,那就讀書吧,瘋狂的跑吧!那自會告訴你一切。也是在南行的路上,在大陸沿岸最南端的海灘,一場馬拉松的出發點似乎預示著人生的馬拉松已悄然而始。而你越讀越跑越是發現你讀的越少跑的越少越是不足,而能做的就是繼續讀繼續跑。而你能跑多遠,能到多遠,需要的不是一匹馬的耐力,而是甘心做一匹駱駝的寂寞。我想隨著那不斷的加深,心會漸漸的明瞭。
我們從未設想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堅信未來會發生什麼。而這個過程會比你想象的慢,但規模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珍惜現在每一天,那一切自會不期而遇。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對過去的時間,有自己的一份總結。而總結的結果是什麼,已不那麼重要。既然我們選擇,面對明天的太陽,就不要留戀昨天的瞬間。大家都在走,走在一條不斷思考的路上。
2014年1月23日
寫於北京
Copyright©B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