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SI七層模型為什麼分層以及各層的作用!

OSI七層模型為什麼分層以及各層的作用!

 分層的目的是利用層次結構可以把開放系統的資訊交換問題分解到一系列容易控制的軟硬體模組-層中,而各層可以根據需要獨立進行修改或擴充功能,同時,有利於個不同製造廠家的裝置互連,也有利於大家學習、理解資料通訊網路。
  OSI參考模型中不同層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層相互配合通過標準的介面進行通訊。
   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為特定型別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層確定程序之間通訊的性質,以滿足使用者的需要。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程序所需要的資訊交換和遠端操作,而且還要作為應用程序的使用者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資訊交換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檔案傳送訪問和管理FTAM、虛擬終端VT、事務處理TP、遠端資料庫訪問RDA、製造報文規範MMS、目錄服務DS等協議;應用層能與應用程式介面溝通,以達到展示給使用者的目的。 在此常見的協議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訊系統中交換資訊的表示方式。為上層使用者解決使用者資訊的語法問題。它包括資料格式交換、資料加密與解密、資料壓縮與終端型別的轉換。
  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連線。為端系統的應用程式之間提供了對話控制機制。此服務包括建立連線是以全雙工還是以半雙工的方式進行設定,儘管可以在層4中處理雙工方式 ;會話層管理登入和登出過程。它具體管理兩個使用者和程序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刻只允許一個使用者執行一項特定的操作,會話層協議就會管理這些操作,如阻止兩個使用者同時更新資料庫中的同一組資料。
  第4層傳輸層:—常規資料遞送-面向連線或無連線。為會話層使用者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資料傳輸服務機制。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把訊息分成若干個分組,並在接收端對它們進行重組。不同的分組可以通過不同的連線傳送到主機。這樣既能獲得較高的頻寬,又不影響會話層。在建立連線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該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誤位元速率、延遲量、安全性等引數,還可以實現基於端到端的
流量控制
功能。
  第3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線,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資料 ;除了選擇路由之外,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線,控制網路上的擁塞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生成計費資訊。常用裝置有交換機;
  第2層資料鏈路層:在此層將資料分幀,並處理流控制。遮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線,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線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資料傳輸(差錯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裝置有網絡卡、網橋、交換機;
  第1層物理層:處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資料鏈路層提供物理連線,以便透明的傳送位元流。常用裝置有(各種
物理裝置
)集線器、中繼器、調變解調器、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資料傳送時,從第七層傳到第一層,接收資料則相反。
  上三層總稱應用層,用來控制軟體方面。下四層總稱資料流層,用來管理硬體。除了物理層之外其他層都是用軟體實現的。
  資料在發至資料流層的時候將被拆分。
  在傳輸層的資料叫段,網路層叫包,資料鏈路層叫幀,物理層叫位元流,這樣的叫法叫PDU(協議資料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