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管理的常識》第一章讀書筆記一

《管理的常識》第一章讀書筆記一

        今天在傑總髮的朋友圈上看到陳春華教授的《管理的常識》的圖片,百度了一下,發現評價很好,於是下載了個電子版,試讀了一章。

        書果然寫的很棒,邊讀邊結合自己的經歷、見聞進行思考,受益良多。

        好書一定要慢慢讀,計劃本週每天一章,每天讀完寫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思考,能真正的把這本好書讀好,讀透。

         本書第一章《什麼是管理》,主要談了以下五個問題:

         一、管理的理解

                管理實際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而管理,就是確保人與物結合後,能做出最有效的事來,管理就是每一層管理者確定下一層管理者所要明確做的事情。

                1、管理要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管理者所做的決定要明確,要確保下屬能理解正確。

                     悟性、領會、揣摩,是評價下屬糟糕的詞,意味著管理者的不合格。 管理者需要分析下屬職位的職責,對工作進行合理安排,而不是僅靠員工自己的理解去執行。

                     判斷企業的決策是否合格,只需要瞭解兩個相鄰的上下級崗位對下級崗位重要事情的界定是否一致。

                     PS:未來自己的重要任務就是告訴業務團隊成員要做什麼,什麼標準,這是2015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管理的基本規律-管理不談對錯,只談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管理的思維方式,是遇到問題馬上解決,而不是先尋找原因和責任,要形成馬上解決問題的管理思維。

                   不同的企業有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GE是內部提拔CEO,而HP採用空降CEO;美的採用授權獨立的文化,而遠大采用苛刻管理制度,這些管理方式大相徑庭,但都解決了企業的問題,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PS:自己的管理思維方式要改進,對於問題要提倡馬上解決。只有對於頻繁出現的問題,再考慮原因和流程化改進。否則,容易陷入流程化過度的問題。另外,少爭論,多用事實說話,也是要改進的地方。關鍵是解決問題。這兩天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也有同感,要多解放思想,少爭論,多用實踐說話,結果最具有說服力。

                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明確的事情可以被管理,從日本企業的5S:整頓、整理、整潔、清掃、素養,到聯想的三個一(一雙拖鞋、一塊抹布,一張地毯),一個服務效果追蹤電話,都是切實可執行的事,才保障了產品和服務品質。      

               而人很難被管理,人更希望得到的是尊重,是自我實現,管理者界定下屬要做的事情和標準,這才是重要的。

               PS:聯想到林帥的六大戰術原則:一點兩面、四快一慢等,都是明確的可被執行的事,林帥指揮千軍萬馬,其實也是通過管理具體的事。

                       軟體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其實更重視自我實現,用明確的事情和標準引導更重要。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合二為一

              要考慮不同的階段,如何讓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統一的問題, 忠誠應當是員工對於組織目標的貢獻來衡量,而非情感。

              PS:目前已經碰到了幾個這方面的問題,這方面要多溝通,多關注個人目標,多合理安排和引導,將兩個目標統一。

              5、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可以使用的資源

              PS:之前對秀才他們授權有不夠的地方,這個要改進。

         二、管理觀-對績效負責

                有清晰的管理觀,才會有清晰的管理行為,也才會有合適的管理標準。

                1、 管理只對績效負責

                功勞才會產生績效,苦勞不會。能力才會產生績效,態度只有轉化為能力才會產生績效;才幹產生績效,品德只有轉化為才幹才會產生績效。

               從經濟學和行為學來看,管理面對的人是自私的、貪婪的、懶惰的,人都會犯錯誤,我們不能在品德上下賭注,管理所做的就是讓人沒有機會犯錯。

               招聘和提拔的時候,需要考慮品德,而日常考核和管理中,應該更多考慮才幹。                   

                2、 管理是一種分配,是權力、利益、責任等分

               權力、利益、責任是等三角形,基於責任和利益所做的權力和利益分配,就是合適的管理行為。只有責任分下去,人才會真正被培養起來。

                3、 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經營能力就是選擇正確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正確的做事。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經營水平,要有好的節奏。

         三、管理解決的三個效率

                管理就是為了提高效率,提升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

                提升勞動效率,需要劃分工作元素,對員工進行選擇、培訓和開發。

                提升組織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專業水平和等級制度。權力需要專業能力、需要承擔職責,沒有職責的權力是不存在的。美的的組織管理狀態:職位明確、責任明確、激勵明確的組織管理體系。等級制度更多的是分責、分權。

               提升個人效率,個人的激勵要多考慮團隊精神導向,把員工的需求和組織目標(短期、長期目標)聯絡、進行統一,平衡這些目標和衝突,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合二為一就是最好的個人激勵。

              另外,三個效率提升要有節奏,先是勞動效率的獲得,然後是組織效率的獲得、最後才是個人效率,只有獲得勞動效率,才有支付能力,從而去提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

              創業公司的激勵,採用獎金—分紅—股權三步走的方式更合理。

       四、如何能管理有效

              有效管理者:具備時間管理;能系統思考;會培養人。

       五、企業組織的管理內容

             企業組織管理分為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文化管理,實施上要循序漸進,要先進行基礎的計劃、流程、組織管理,再進行更高層面的戰略和文化管理。

       1、計劃管理

             目標、資源,以及兩者之間的匹配關係。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基準,資源是計劃管理的物件,目標和資源兩者之間的匹配關係式計劃管理的結果,也是衡量計劃管理的好壞標準。

             PS:以前自己不考慮資源和目標的匹配關係,放了不少大炮,空炮,以後要切實做好真正的計劃管理

       2、流程管理

             解決人與事匹配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流程管理需要打破職能習慣、培養系統思維習慣、形成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

       3、組織管理

            解決權力和責任匹配問題,專業化和分權是組織管理的兩個條件。分權不是授權,分權之後,分配者就不再具備這個權力。

      4、戰略管理:

            為得到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做的獨特的管理努力。包括有利於學習和創新的組織管理機制,創造充滿活力的創新激勵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價值追求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既開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環境。

           PS: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價值追求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這個可以先行,其他要放一放,15年後再說。

      5、文化管理:

            解決企業持續經營的管理,企業的文化發展通常經歷企業家個性魅力(企業家文化)--團隊個性魅力(團隊文化)--企業個性魅力(企業文化)--社會個性魅力(競爭性文化)。企業文化需要回答企業為什麼或者追求什麼樣的目標,肩負何種使命,有什麼樣的價值標準。

      PS:從任正非先生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看,華為抓企業文化,實質上是從97年後,在人大教授的幫助下,制定華為基本法開始。所以這項事情,觀止也不是很著急,15年無需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