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即服務已經過時 硬體即服務促成雲端計算
如果你詢問6個人關於如何來定義雲端計算的問題,你可能會得到至少一打數量的答案。而如果你詢問他們軟體 即服務(SaaS)和雲端計算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係時,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會更加多種多樣。
當前,那些使用軟體即服務的公司都通過基於訂購的價格模型來獲得應用軟體,這也被大家普遍意義上稱為按需軟體。這種應用一般在公司外部進行部署(和公司內部安裝的軟體相反)。這樣所獲得的結果就是獲得軟體和硬體 成本的減少,並且初始的成本比較低,或者極大地減少了隨之而來的維護成本。儘管軟體即服務方面的經典案例來自於Salesforce.com提供的CRM和銷售自動化軟體,但眾多的其它廠商也已經採用了這種銷售途徑。
軟體即服務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在90年代中期很多的應用服務提供商(ASP)都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他們提供了應用軟體的網際網路客戶訪問方式,而這些ASP則在遠端自己的資料中心上放置軟體。
公司可以使用雲技術來遠端訪問硬體計算資源,這包括計算機供電、儲存以及相關的虛擬化和所提供的功能。儘管很多使用者和廠商都認為這就是雲端計算的 本質,但它僅僅是雲端計算的一部分而已,我願意把這部分看作是硬體即服務(HaaS),這個詞彙我認為比起平臺即服務(PaaS)來講聽起來更加確切,因為 有一些廠商使用PaaS來包括他們遠端的按需軟體。
這一市場上的主導廠商是Amazon和Google。儘管雲幾乎被很多人認為是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的同義詞,它可以至少追述到70年代早期,那時候計算機的資源是可用的,通過撥號
雲端計算從廣義上講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個元件
針對服務(比如遠端會議以及其它協作的工作)所使用的雲技術看起來很像另外一類,但是這些服務是通過硬體和軟體服務組合而成的。軟體和硬體在按需的基礎上可以作為雲服務來使用。
很多的公司都使用硬體即服務來擴大它們自己的計算資源,尤其是針對那些高峰期計算機需求或者特殊的一次性工程;大多數使用軟體即服務應用的公司 都將它們的應用軟體放在外部。從使用者公司的角度來看,該軟體存在於雲中,儘管站點很有可能是廠商自己的資料中心或者第三方的站點,而軟體即服務的廠商使 用該站點,它們看起來好像擁有硬體即服務的廠商資源。我相信這對於使用者描述它們的雲端計算需求非常有幫助,而且廠商也可以更好地普及他們的雲端計算特性,通過 把這些資源歸為軟體即服務、硬體即服務還是兩者都有。
雲端計算吸引著不同規模大小的公司,它可以讓小公司和中型公司使用他們根本無法擔負並且維護的資源,僅僅依靠他們自己。甚至帶有大量資料中心的大型公司也把雲端計算看成是一種擴大它們已有資源的方式,來滿足新的使用者需求,它們是可操作的或者是可以分析的。很多的創業 者都看到了他們專案的推遲或者不能開始,僅僅是因為它需要其它的硬體或者軟體資源以及隨之的管理方面的工作,而這些並不能立即得到。而提供這些資源即使是在非常好的經濟環境下也需要多個參與者的同意,而基於按需的雲技術則可以讓他們非常容易地獲得這些資源。
而且,按需的雲服務實現起來也比較快速,比起那些獲得硬體和軟體然後再安裝的方式。從使用者的角度上來看,雲技術實際上就是一種介質,讓他們可以採用那些原來公司不可能使用的方案,至少以一個相關的架構使用。
雲端計算當前擴充套件地非常快速,使得更多的公司都使用雲服務來擴大它們公司內部的功能,而且在某些案例中已經取代了公司內部的資源。很多商業智慧 (BI)廠商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也開始把它們的觸角伸向了雲端計算這個領域。這其中包括SAP BusinessObjects,該公司在2007年首次釋出crystalreports.com——一個基於雲技術的按需水晶報告,另外還有商務智慧 OnDemand公司,該公司是一個數據倉庫提供商,可以通過BusinessObjects Web智慧來從salesforce.com分析資料。
資料庫 廠 商Kognitio提供了基於雲的資料倉庫,它的品牌名稱為“資料倉庫即服務”,而且資料倉庫應用的先驅者Netezza公司最近也和AppNexus一 起合作釋出了一個基於雲的資料倉庫服務,後者是一個硬體即服務雲端計算廠商。除此之外,IBM和微軟都已經在雲端計算方面採取了很多的手段。
雲端計算,無論是軟體即服務、硬體即服務還是兩者都有,無疑都不僅僅是一時興起的技術。使用者公司和廠商都必須要認清這一點:它已經作為公司未來整體計算架構不斷增長的一塊而存在。
轉自:http://dev.yesky.com/60/8754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