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投資感悟:不折騰

投資感悟:不折騰

與友人晤談,自己侵淫股市十餘年,如果說有點體會的話,那就是三個字:不折騰!

    記得2001年5月,受了別人的感染,自己跌跌撞撞地闖入股市,買的第一支股票是朋友推薦的戴夢得,記得當時朋友說,你剛入市還是找個處於底部的、安全點的,結果是看著別的股票上漲,而它總是不漲,自己心急得了不的,於是自己加強學習,等“獨立”之後,就一路折騰來折騰去的,一點點小錢先後買入過蘭州鋁業、廣州藥業、武漢控股,至於到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自己更是操作頻頻,先後買入過六國化工、武鋼股份、龍淨環保、銀座股份、興業銀行、中國石化、宜華木業、蘇寧電器、振華港機等等等等,後來還買過一些啥股票至今自己都已忘記名字了!粗略統計,自己曾買入過的股票估計有三十隻上下吧!

    如果將自己的投資分成階段的話,自己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稀裡糊塗階段。但這個階段好奇、刺激、興奮,雖然有賠有賺,但更多的是好玩,有時看著K線的漲跌甚至讓人不思茶飯!

    其實後來看,自己入市之初已處於那輪牛市的末期,自己新來人不摸門,結果漫漫長熊來了,自然是深度套牢,於是就“扔”在股市不管它們了。——記得當時自己是投入5萬餘錢呢,那在當時那種物價水平下對自己來講也是個不少的數目呢,但是套住了除了心疼死又有什麼辦法呢,只好不管它了。幸運的是2007年大牛之時解套,甚至如蘭州鋁業(重組成為中國鋁業),曾讓自己大賺一筆呢(自己當時正鑽研技術書籍,還真幸運地賣在了高點,當時很自鳴得意呢,呵呵)!

    第二階段是自己以為“有點本事”之時(此時投入的資金量也加大了不少),此階段主要是迷戀醉心於技術階段。

    其實那是恰處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期間,自己懷揣著賺快錢的夢想不斷地追逐熱點,當是時,鋁業熱了就買中國鋁業,銀行熱了就買興業銀行,商業熱了就買銀座股份,總是有什麼熱點就追逐什麼熱點,忙得是不亦樂乎,真可謂一路折騰。還別說,身處瘋牛時期原來是個傻瓜都能夠賺錢的美好日子,自己還真是撈得浮盈多多(更加強化了自己真有本事的認知傾向),後來2008年瘋熊來臨之時,畢竟自己有過第一次熊市深度套牢的教訓,於是自己被嚇得全賣了出去,雖然有不少浮盈損失,但畢竟還是保住了相當勝利果實。起初自己還自鳴得意,現在來看其實還主要是取決於運氣。

    第三階段是自己向價值投資學習、實踐的階段。牛市讓人瘋狂,熊市讓人思考。2008年巨熊來臨之後自己又感覺到“學不足”,先是學習了彼得林奇的兩本經典之作,於是恍有所悟,似驚醒夢中人一般,於是費雪、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等投資大師的書進一步讀了些,於是堅定不移地皈依在價值投資旗下。大師們的投資哲學、投資理念讓自己慢慢安靜下來,於是進入了不折騰階段。

    如自己的投資組合自2008年7月建倉以後,幾年下來主要就是“拴”在張裕、雲南白藥、東阿阿膠、格力電器、天士力、貴州茅臺等幾支票票上(其間僅進行過一次換股操作,茅臺在今年年初廣受輿論詬病之後下跌時用後續資金買入),股票池中觀察的也不過十隻左右股票,而對於其它的股票則“對不住”,任憑你漲至天上去也視而不見了。其中最要說是的那三支藥股:東阿阿膠、雲南白藥、天士力調整已足足二十個月,但是自己就是不折騰,不為之所動,依然堅守著,且不信春風喚不回!呵呵!

    為何自己不折騰呢?想來其實還是源自於以下簡單邏緝:

    1、買股票就是買生意,買股權。如果把自己所投的公司真從內心當成自己的生意,自家的股權,自己還會倒來倒去地折騰嗎?

    2、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超級明星企業長期持有,這一巴式投資邏緝經過自己研究與觀察,在中國股市同樣成立。

    3、市場終將反映一家優秀企業的內在價值。短期來講,市場可能是愚蠢的,無效的,但長期來講,市場又是聰明的,有效的。所謂短期市場是一臺投票機,長期是一臺稱重機。經過自己研究觀察,這個邏緝在中國股市同樣成立。

    4、從超長期眼光來看,自己投資收益的增長還是應該拜託優秀的企業複利增長。

    15%的年複合增長怎樣?這怕是許多人不屑的目標,但是“複利”這一世界第八大奇蹟理論卻告訴我們:假如現在投資50萬元,以年15%的增長目標計算(五年收入會翻一倍),一道簡單的算術題:20年之後它就是818.5萬元!我想盡管將來一定還會有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但是如果20年之後你擁有這樣一筆財富,不算是走向財富自由,怕也是生活比較富裕的了!。其實說老實話,讀過西格爾《投資者的未來》這本書的人都知道“西格爾常量”,即美國股市200年以來的股票長期收益率剔除通脹的因素影響,實際收益率僅為6.5-7%。所以,如果真的能達到年複合收益15%的增長目標,雖然不能同巴菲特等投資大師比肩,但也應當也是一個投資高手了!

    此外,不折騰還源於以下邏緝:

    1、自己僅僅是個業餘投資者,而作為業餘投資者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閒時間,用閒錢作投資,所以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急(有許多業餘投資者總是著急,其實如果你是一個有著一份正常工作的投資者著得哪家子急啊?!),換句話說,就是待在幾家子優秀企業裡“熬”著就可以啦。

    2、儘管上市公司眾多,但是真正的優秀企業卻是稀少的,而自己真正能夠讀懂一些的優秀企業更是少之又少的。經過自己長時間的研究與觀察,自己認為投資應該站在全球化視野下,投則投那些有著中國國粹、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禮儀保護的在行業內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藥、酒們,以及具有“中國創造”潛質、有望走向世界的壟斷寡頭(強週期性行業企業一般情況下除外)。這就是自己的投資行業觀。再進一步說一點,它們應該具有這樣的顯著的經濟特徵:要麼具有經濟特許權(核心是定價權,這在自己看來是一流的投資標的),要麼就是在充分競爭行業中勝出的壟斷寡頭(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優秀,這是次之的投資標的)。如果說能力圈的話,這就是自己的拓展能力圈吧。

    3、雖然真正優秀偉大的企業是稀少的,但是自己始終認為作為業餘投資者總能夠找到三五家的(完全沒有必要如職業投資者那樣研究許多行業企業啊),而且這些優秀偉大企業常常就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彼得林奇不是告訴我們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股嗎?如果再不行,就到中央電視臺廣告中去找線索吧(自己先前寫過博文的)!所以自己選擇的投資標的,一般情況下其產品或者服務自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觸控得到,否則,你媒體、廣告說得再好自己也不投。或許,這樣會錯失一些大牛,但是我們的古人不是早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智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總之,自己現在原則上就是不折騰了。

    行文至此,想到芒格的話:

    “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錢投在我們不用再另作決策的地方。”

    芒格稱之為坐等投資法。自己這種不折騰,是不是與大師的方法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呢?呵呵,當然自己是不敢與大師相提並論的,但自己高山仰止,心向望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