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綜合(03)_map檔案全解析
相關標題:Keil map檔案 記憶體分佈檔案
0、寫在前面
相信有較大專案開發經驗的朋友都曾遇到記憶體溢位的問題,那麼大家都是如何分析這類問題的呢?大家遇到HardFault_Handler 有對map分析過嗎?
首先講述一下關於map在MDK-ARM中的配置。其實,在MDK-ARM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不同配置),在map檔案中輸出對應(我們需要)的內容。預設情況下,輸出所有資訊。
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 -> Listing:會看到如下配置介面:
看到上圖,相信都應該明白map檔案大概有哪些內容了吧?
map檔案裡面內容大致分為五大類(按照map檔案分類的順序):
1.Section Cross References:模組、段(入口)交叉引用;
2.Removing Unused input sections from the image:移除未使用的模組;
3.Image Symbol Table:對映符號表;
4.Memory Map of the image:記憶體(對映)分佈;
5.Image component sizes:儲存組成大小。
下面章節就針對MDK-ARM詳細講述一下map檔案裡面的幾大內容。
Ⅰ、Section Cross References:模組、段(入口)交叉引用
配置中需勾選上:Cross Reference
Section Cross References
比如:
main.o(i.System_Initializes) refers to bsp.o(i.BSP_Initializes) for BSP_Initializes
意思是:
main模組(main.o)中的System_Initializes函式(i.System_Initializes),引用(或者說呼叫)了bsp模組(bsp.o)中的BSP_Initializes函式。
提示:
main.o是main.c原始檔生成的目標檔案模組;
I.System_Initializes是System_Initializes
Ⅱ、Removing Unused input sections from the image:移除未使用的模組
配置中需勾選上:Unuaed Sections Info
這一選項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工程程式碼中,沒有被呼叫的模組。
最後還有一個統計資訊:
52 unused section(s) (total 2356 bytes) removed from the image.
1.總共有52段沒有被呼叫;
2.沒有被呼叫的大小為2356 位元組;
Ⅲ、Image Symbol Table:對映符號表
配置中需勾選上:Symbols
Image Symbol Table:對映符號表,也就是各個段所儲存對應地址的表(這一項比較重要)。
Symbols分為兩大類
1.Local Symbols區域性
2.Global Symbols全域性
內容要點
1.Symbol Name:符號名稱
2.Value:儲存對應的地址;
大家會發現有0x0800xxxx、0x2000xxxx這樣的地址。
0x0800xxxx指儲存在FLASH裡面的程式碼、變數等。
0x2000xxxx指儲存在記憶體RAM中的變數Data等。
3.Ov Type:符號對應的型別
符號型別大概有幾種:Number、Section、Thumb Code、Data等;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全域性、靜態變數等位於0x2000xxxx的記憶體RAM中。
4.Size:儲存大小
這個容易理解,我們懷疑記憶體溢位,可以檢視程式碼儲存大小來分析。
5.Object(Section):段目標
這裡一般指所在模組(所在原始檔)。
Ⅳ、Memory Map of the image:記憶體(對映)分佈
配置中需勾選上:Memory Map
Memory Map of the image:記憶體(對映)分佈,內容相對較多,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項。
Image Entry point : 0x08000131:指對映入口地址。
Load Region LR_IROM1 (Base: 0x08000000, Size: 0x000004cc, Max: 0x00080000, ABSOLUTE):
指載入區域位於LR_IROM1開始地址0x08000000,大小有0x000004cc,這塊區域最大為0x00080000.
執行區域:
Execution Region ER_IROM1
Execution Region RW_IRAM1
這個區域,其實就是對應我們目標配置中的區域,如下如:
內容要點
1.Base Addr:儲存地址
0x0800xxxxFLASH地址和0x2000xxxx記憶體RAM地址。
2.Size:儲存大小
3.Type:型別
Data:資料型別
Code:程式碼型別
Zero:未初始化變數型別
PAD:這個型別在map檔案中放在這個位置,其實它不能算這裡的型別。要翻譯的話,只能說的“補充型別”。
ARM處理器是32位的,如果定義一個8位或者16位變數就會剩餘一部分,這裡就是指的“補充”的那部分,會發現後面的其他幾個選項都沒有對應的值。
4.Attr:屬性
RO:儲存與ROM中的段
RW:儲存與RAM中的段
5.Section Name:段名
這裡也可以說為入口分類名,與第一章節“Section Cross References”指的模組、段一樣。
大概包含:RESET、.ARM、 .text、 i、 .data、 .bss、 HEAP、 STACK等。
6.Object:目標
Ⅴ、Image component sizes:儲存組成大小
配置中需勾選上:Size Info
Image component sizes:儲存組成大小,其實主要就是對模組進行彙總儲存大小資訊。
這一章節內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編譯工程後,在編譯視窗一般會看到類似如下一段資訊:
Program Size: Code=908 RO-data=320 RW-data=0 ZI-data=1024
Code:指程式碼的大小;
Ro-data:指除了內聯資料(inline data)之外的常量資料;
RW-data:指可讀寫(RW)、已初始化的變數資料;
ZI-data:指未初始化(ZI)的變數資料;
Code、Ro-data:位於FLASH中;
RW-data、ZI-data:位於RAM中;
提醒:RW-data已初始化的資料會儲存在Flash中,上電會從FLASH搬移至RAM中。
關係如下:
RO Size = Code + RO Data
RW Size = RW Data + ZI Data
ROM Size = Code + RO Data + RW Data
上面資訊是比較全面的彙總,如果不想看那些模組的詳細,只看彙總統計的資訊可以在配置中只勾選“Totals Info”,對比資訊:
Ⅵ、最後
微信搜尋“EmbeddDeveloper” 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在我的底部選單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為方便大家閱讀,本文內容已經整理成PDF檔案:
作者:strongerHuang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用於其它商業用途!!!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