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ios總結與基本配置模板
一、簡介:... 3
1、nagios的功能:... 3
2、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伺服器):. 3
3、被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客戶端):. 3
4、Nagios定義的監控狀態... 3
二、安裝軟體:... 3
①、nagios. 4
②、nagios-plugins(外掛)... 4
③、修改apache配置(vi httpd.conf)... 4
④、增加驗證使用者... 5
⑤、典型配置:... 5
1)預備知識... 5
2)修改配置檔案... 5
3)修改CGI指令碼控制檔案cgi.cfg. 6
4)定義監控時間段,建立配置檔案timeperiods.cfg. 6
5)定義聯絡人,建立配置檔案contacts.cfg. 7
6)下面就可以將多個聯絡人組成一個聯絡人組contactgroups.cfg. 8
7)定義被監控主機,建立檔案hosts.cfg. 8
8)與聯絡人可以組成聯絡人組一樣,多個主機也可以組成主機組. hostgrops.cfg. 9
9)定義監控的專案,也叫服務,services.cfg. 10
10)在執行nagios之前首先做測試... 10
11)作為守護程序後臺啟動nagios. 11
12)檢視網頁... 11
三. 使用命令和外掛監控更多資訊... 11
例... 13
1).監控nagios-server的ftp. 14
2).監控dbpi的ssh. 15
3).監控yahoon的IIS.. 15
4).監控nagios-sever的根分割槽的使用情況. 16
四. 使用NRPE監控LINUX上的”本地資訊”... 16
① 在被監控主機上... 18
1)增加使用者... 19
2)安裝nagios外掛... 19
3)安裝nrpe. 19
4)編輯這個指令碼... 20
5)編輯/etc/services檔案,增加NRPE服務... 20
6)重啟xinetd服務... 20
7)檢視NRPE是否已經啟動... 21
8)測試NRPE是否則正常工作... 21
9)檢視NRPE的監控命令... 21
10)安裝check_nrpe外掛... 22
11)測試:... 22
12)在commands.cfg中增加對check_nrpe的定義... 22
13)在被監控機上增加check_swap命令的定義... 24
14)在監控機上增加這個監控專案... 24
五、如何監控windows系統的”本地資訊”... 25
1)安裝NSClient. 26
①從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nscplus下載NSClient++-0.2.7.zip. 26
②軟體安裝... 26
2)在執行裡面輸入services.msc開啟”服務”... 27
3)編輯NSClient++下的NSC.ini檔案... 27
4)對監控主機的配置... 28
5)定義命令... 28
6)增加監控專案... 29
7)重啟nagios服務來生效,等一會就可以檢視頁面了... 30
附錄:. 33
1.重啟nagios的方法... 33
2.不以xinetd的方式執行nrpe. 33
3.有關於check_load的用法及意義... 34
總結
一、簡介:
1、nagios的功能:
監控服務和主機
2、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伺服器):
安裝了nagios軟體的機器,對監控的資料做處理,並且提供web介面檢視和管理.當然也可以對本機自身的資訊進行監控.
3、被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客戶端):
安裝了NRPE等客戶端,根據監控機的請求執行監控,然後將結果回傳給監控機.
4、Nagios定義的監控狀態
nagios定義了4中監控狀態,代表不同的嚴重級別,除了OK代表正常不用關心外,其餘3種都要引起重視.如下表
狀態 |
程式碼 |
顏色 |
正常 |
OK |
綠色, |
警告 |
WARNING |
黃色, |
嚴重 |
CRITICAL |
紅色, |
未知錯誤 |
UNKOWN |
深黃色 |
二、安裝軟體:
監控機:需安裝的軟體有nagios、nagios-plugins和apache(不做介紹)
①、nagios
./configure–prefix=/usr/local/nagios--enable-embedded-perl --with-httpd-conf=/usr/local/lamp/apache/conf/extra
(如果apache
make all
make install
make install-init
make install-config
make install-commandmode
make install-webconf
②、nagios-plugins(外掛)
./configure--prefix=/usr/local/nagios/--with-mysql=/usr/local/mysql --with-nagios-user=nagios --with-nagiosgroup=nagios--enable-libtap --enable-extra-opts --enable-perl-modules
make
make install
③、修改apache配置(vi httpd.conf)
ScriptAlias /nagios/cgi-bin /usr/local/nagios/sbin
<Directory "/usr/local/nagios/sbin">
Options ExecCGI
AllowOverride None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AuthName "Nagios Access"
AuthType Basic
AuthUserFile /usr/local/nagios/etc/htpasswd
//用於此目錄訪問身份驗證的檔案,htpasswd也可以是htpasswd.user
Require valid-user
</Directory>
Alias /nagios /usr/local/nagios/share
<Directory "/usr/local/nagios/share">
Options None
AllowOverride None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AuthName "Nagios Access"
AuthType Basic
AuthUserFile /usr/local/nagios/etc/htpasswd
//用於此目錄訪問身份驗證的檔案,htpasswd也可以是htpasswd.user
Require valid-user
</Directory>
④、增加驗證使用者
htpasswd -c /usr/local/nagios/etc/htpasswd 使用者名稱
⑤、典型配置:
1)預備知識
Nagios自己定義了一套規則用於配置檔案,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物件”----object.通俗的理解:假定我們首先定義了”性別”這個物件,它的值只可能是男,女,人妖等等,然後定義某人為一個物件,例如張三,定義張三的時候有”性別”這個屬性,它的值就必須來源了之前定義的性別這個物件,要麼是男是女,或者是人妖.
在Nagios裡面定義了一些基本的物件,一般用到的有:
聯絡人 |
contact |
出了問題像誰報告?一般當然是系統管理員了 |
監控時間段 |
timeperiod |
7X24小時不間斷還是週一至週五,或是自定義的其他時間段 |
被監控主機 |
host |
所需要監控的伺服器,當然可以是監控機自己 |
監控命令 |
command |
nagios發出的哪個指令來執行某個監控,這也是自己定義的 |
被監控的服務 |
service |
例如主機是否存活,80埠是否開,磁碟使用情況或者自定義的服務等 |
另外,多個被監控主機可以定義為一個主機組,多個聯絡人可以被定義為一個聯絡人組,多個服務還能定義成一個服務組呢.
回到上面的例子,定義張三需要之前定義的性別,我們定義一個被監控的服務,當然就要指定被監控的主機,需要監控的時間段,要用哪個命令來完成這個監控操作,出了問題向哪個聯絡人報告.
所有這些物件絕對多數都是需要我們手動定義的,這就是nagios的安裝顯得複雜的地方.其實瞭解了原理,做一遍之後餘下的工作就是複製貼上了.
2)修改配置檔案
vi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注意檔案的路徑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localhost.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host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hostgroup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service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ntact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ntactgroup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timeperiods.cfg
check_external_commands=1//允許在web介面下執行重啟nagios、停止主機/服務檢查等操作
command_check_interval=10s(根據自己的情況定這個命令檢查時間間隔,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
3)修改CGI指令碼控制檔案cgi.cfg
(確保use_authentication=1//驗證)
//多個使用者之間用逗號隔開(使用者名稱來自htpasswd,不要新增過多)
authorized_for_system_information=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configuration_information=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system_commands=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all_services=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all_hosts=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all_service_commands=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authorized_for_all_host_commands=nagiosadmin,使用者名稱
4)定義監控時間段,建立配置檔案timeperiods.cfg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timeperiod_name和別名就可以建立多個時間段了.
定義了一個監控時間段,它的名稱是24x7,監控的時間是每天全天24小時
define timeperiod{ timeperiod_name24x7//時間段的名稱,這個地方不要有空格 alias別名//24 Hours A Day,7Days A Week sunday00:00-24:00 monday00:00-24:00 tuesday00:00-24:00 wednesday00:00-24:00 thursday00:00-24:00 friday00:00-24:00 saturday00:00-24:00 } |
5)定義聯絡人,建立配置檔案contacts.cfg
(如出現Service notification command ’…’ specified for contact ‘使用者名稱’is not defined anywhere,請檢視’…’是否在commands.cfg中定義了)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使用者名稱和別名就可以建立多個聯絡人了.
define contact{ contact_name使用者名稱//聯絡人的名稱,這個地方不要有空格 alias別名 service_notification_period24x7 host_notification_period24x7 service_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host_notification_optionsd,u,r service_notification_commandsnotify- service -by-email host_notification_commandsnotify- host--by-email pager1338757xxxx address2555-555-5555 } |
service_notification_period24x7 服務出了狀況通知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就是上面在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
host_notification_period24x7 主機出了狀況通知的時間段, 這個時間段就是上面在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
service_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當服務出現w—報警(warning),u—未知(unkown),c—嚴重(critical),或者r—從異常情況恢復正常,在這四種情況下通知聯絡人. |
host_notification_optionsd,u,r 當主機出現d—當機(down),u—返回不可達(unreachable),r—從異常情況恢復正常,在這3種情況下通知聯絡人 |
service_notification_commandsnotify- service -by-email 服務出問題通知採用的命令notify-by-email,這個命令是在commands.cfg中定義的,作用是給聯絡人發郵件.至於commands.cfg之後將專門介紹 |
host_notification_commandshost-notify-by-email notify- host--by-email 同上,主機出問題時採用的也是發郵件的方式通知聯絡人 |
pager1338757xxxx 聯絡人的手機,如果支援簡訊的通知的話,這個就很有用了. |
alias是聯絡人別名,address是地址意義不大. |
6)下面就可以將多個聯絡人組成一個聯絡人組contactgroups.cfg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組名和別名就可以建立多個聯絡人組了.
define contactgroup{ contactgroup_name組名 //聯絡人組的名稱,同樣不能空格 alias別名//別名 members使用者名稱 //組的成員,來自於上面定義的contacts.cfg,如果有多個聯絡人則以逗號相隔 } |
7)定義被監控主機,建立檔案hosts.cfg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主機名、IP和別名就可以建立多個被監控主機了.
define host{ host_name主機名 //被監控主機的名稱,最好別帶空格nagios-server alias別名 //別名 addressIP //被監控主機的IP地址 check_commandcheck-host-alive //監控的命令check-host-alive,這個命令來自commands.cfg,用來監控主機是否存活 max_check_attempts5 //檢查失敗後重試的次數 check_period24x7 //檢查的時間段24x7,同樣來自於我們之前在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contact_groups組名 //聯絡人組,上面在contactgroups.cfg中定義的組名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提醒的間隔,每隔10秒提醒一次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提醒的週期, 24x7,同樣來自於我們之前在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notification_optionsd,u,r //指定什麼情況下提醒,具體含義見之前contacts.cfg部分的介紹 } |
8)與聯絡人可以組成聯絡人組一樣,多個主機也可以組成主機組. hostgrops.cfg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主機組名、IP和別名就可以建立多個主機組了.
define hostgroup{ hostgroup_name主機組名//主機組名稱 alias別名//別名 members主機名 //組的成員主機,多個主機以逗號相隔,必須是上面hosts.cfg中定義的 } |
下面是最關鍵的了,用nagios主要是監控一臺主機的各種資訊,包括本機資源,對外的服務等等.這些在nagios裡面都是被定義為一個個的專案(nagios稱之為服務,為了與主機提供的服務相區別,我這裡用專案這個詞),而實現每個監控專案,則需要通過commands.cfg檔案中定義的命令.
例如我們現在有一個監控專案是監控一臺機器的web服務是否正常, 我們需要哪些元素呢?最重要的有下面三點:首先是監控哪臺機,然後是這個監控要用什麼命令實現,最後就是出了問題的時候要通知哪個聯絡人?
9)定義監控的專案,也叫服務,services.cfg
按照下面的方式簡單的複製修改主機名、命令和組名就可以建立多個服務了.
#service definition define service{ host_name主機名 //被監控的主機,hosts.cfg中定義的 service_descriptioncheck-host-alive //這個監控專案的描述(也可以說是這個專案的名稱),可以空格,我們這裡定義的是監控這個主機是不是存活 check_commandcheck-host-alive //所用的命令,是commands.cfg中定義的 max_check_attempts5 normal_check_interval3 retry_check_interval2 check_period24x7 //監控的時間段,是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通知的時間段, ,是timeperiods.cfg中定義的 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在監控的結果是wucr時通知聯絡人,具體含義看前文. contact_groups組名 //聯絡人組,是contactgroups.cfg中定義的 } |
10)在執行nagios之前首先做測試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v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看到下面這些資訊就說明沒問題了
Total Warnings: 0 Total Errors:0 Things look okay - No serious problems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pre-flight check |
11)作為守護程序後臺啟動nagios
chkconfig nagios on
、etc/init.d/nagios restart
12)檢視網頁
三. 使用命令和外掛監控更多資訊
nagios本身並沒有監控的功能,所有的監控是由外掛完成的,外掛將監控的結果返回給nagios,nagios分析這些結果,以web的方式展現給我們,同時提供相應的報警功能(這個報警的功能也是由外掛完成的)
所有的這些外掛是一些實現特定功能的可執行程式,預設安裝的路徑是/usr/local/nagios/libexec,可以檢視
這些程式都是可以獨立執行的,使用方法可以通過”命令名 –h”來檢視
例如,我們檢視check_disk這個外掛的用法則可以使用check_disk –h,如下圖
[[email protected] libexec]# ./check_disk -h check_disk (nagios-plugins 1.4.9) 1.91 This plugin checks the amount of used disk space on a mounted file system and generates an alert if free space is less than one of the threshold values Usage: check_disk -w limit -c limit [-p path | -x device] [-t timeout][-m] [-e] [-W limit] [-K limit] [-v] [-q] [-E] Options: ……以下略 |
現在來獨立執行它,例如檢視根分割槽的使用情況,執行
[[email protected] libexec]# ./check_disk -w 10% -c 5% /
命令的含義是檢查分割槽/的使用情況,若剩餘10%以下,為警告狀態(warning),5%以下為嚴重狀態(critical),執行後我們會看到下面這條資訊
DISK WARNING - free space: / 487 MB (6% inode=78%);| /=7449MB;7524;7942;0;8361
說明當前是warning的狀態,空閒空間只有6%了.如果nagios收到這些狀態結果就會採取報警等措施了
我們在定義某個監控專案時,所用的監控命令都是來自commands.cfg的,這和這些外掛有什麼關係???想到了吧,commands.cfg中定義的監控命令就是使用的這些外掛.舉個例子,之前我們已經不止一次用到了check-host-alive這個命令,開啟commands.cfg就可以看到這個命令的定義,如下:
################################################################################ # # SAMPLE HOST CHECK COMMANDS # ################################################################################ # This command checks to see if a host is "alive" by pinging it # The check must result in a 100% packet loss or 5 second (5000ms) round trip # average time to produce a critical error. # Note: Only one ICMP echo packet is sent (determined by the '-p 1' argument) # 'check-host-alive' command definition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check-host-alive command_line$USER1$/check_ping -H $HOSTADDRESS$ -w 3000.0,80% -c 5000.0,100% -p 1 } |
command_namecheck-host-alive
這句話的意思是定義的命令名是check-host-alive,也就是我們在services.cfg中使用的名稱執行的操作是
$USER1$/check_ping -H $HOSTADDRESS$ -w 3000.0,80% -c 5000.0,100% -p 1
其中$USER1$是在resource.cfg檔案中定義的,代表外掛的安裝路徑.就如我們上面看到的那樣$USER1$=/usr/local/nagios/libexec,至於$HOSTADDRESS$,則預設被定義為監控主機的地址.
簡單的說,我們在services.cfg中定義了對dbpi執行check-host-alive命令,實際上就是執行了
/usr/local/nagios/libexec/ check_ping -H dbpi的ip地址 -w 3000.0,80% -c 5000.0,100% -p 1
實際上check-host-alive只是這一長串命令的簡稱而已,而在services.cfg中都是使用簡稱的.
在commands.cfg中定義了很多這樣的命令簡稱.基本上我們常用的監控專案都包含了,例如ftp,http,本地的磁碟,負載等等.
我們再看一個命令,check_local_disk定義如下
# 'check_local_disk' command definition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check_local_disk command_line$USER1$/check_disk -w $ARG1$ -c $ARG2$ -p $ARG3$ } |
check_local_disk實際上是執行的check_disk外掛.這裡的$ARG1$, $ARG2$, $ARG3$是什麼意思呢?在之前我們已經提到了這個check_disk這個外掛的用法,-w的引數指定磁碟剩了多少是警告狀態,-c的引數指定剩多少是嚴重狀態,-p用來指定監控路徑.
在使用check-host-alive的時候,只需要在services.cfg中直接寫上這個命令名check-host-alive.後面沒任何的引數.而使用check_local_disk則不同,在services.cfg中這要這麼寫
check_local_disk!10%!5%!/
在命令名後面用!分隔出了3個引數,10%是$ARG1$的值,5%是$ARG2$的值,/ 是$ARG3$的值,
我不知道講的是否清楚,頭暈的就在後面提問哈.簡單的一句話就是
services.cfg定義監控專案用某個命令 ↓ 這個命令必須在commands.cfg中定義 ↓ 定義這個命令時使用了libexec下的外掛 |
如果命令不帶$ARG1$就可以在services.cfg中直接使用,如果帶了使用時就帶上引數,以!將引數進行分隔
例
在上篇文章裡面,我們已經增加了三個監控專案,分別監控nagios-server,dbpi,yahoon這三臺主機是否存活.現在我對這三臺機器分別做了如下設定
開放nagios-server的ftp
開放dbpi的ssh
開放yahoon的IIS
這篇文章裡面所做的就是對這些服務進行監控,另外我們還要監控nagios-sever的根分割槽的使用情況.
1).監控nagios-server的ftp
編輯services.cfg 增加下面的內容,基本上就是copy上節我們定義監控主機存活的程式碼.略做修改.
define service{ host_namenagios-server 要監控的機器,給出機器名,注意必須是hosts.cfg中定義的 service_descriptioncheck ftp 給這個監控專案起個名字吧,任意起,你自己懂就行 check_commandcheck_ftp 所用的命令,當然必須是commands.cfg中定義了的 max_check_attempts5 normal_check_interval3 retry_check_interval2 check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contact_groupssagroup } |
2).監控dbpi的ssh
define service{ host_namedbpi 意義同上 service_descriptioncheck-ssh 意義同上 check_commandcheck_tcp!22 ssh所用的tcp的22號埠,我就用commands中定義的check_tcp命令.至於!22的意思不用我說了吧. max_check_attempts5 normal_check_interval3 retry_check_interval2 check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contact_groupssagroup } |
3).監控yahoon的IIS
define service{ host_nameyahoon service_descriptioncheck-http check_commandcheck_http max_check_attempts5 normal_check_interval3 retry_check_interval2 check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contact_groupssagroup } |
4).監控nagios-sever的根分割槽的使用情況.
define service{ host_namenagios-server service_descriptioncheck disk check_commandcheck_local_disk!10%!5%!/ max_check_attempts5 normal_check_interval3 retry_check_interval2 check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interval10 notification_period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w,u,c,r contact_groupssagroup } |
修改了配置檔案,當然就要重新啟動了,簡單的方法殺掉nagios程序,然後重新啟動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d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等幾分鐘,你會看到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我的nagios-seerver上磁碟空間已經不足了,是warning.
四. 使用NRPE監控LINUX上的”本地資訊”
本部分主要參考了NRPE的官方手冊
例
對系統為linux的主機dbpi進行如下監控:CPU負載,磁碟容量,登陸使用者數,總程序數,殭屍程序數,swap分割槽使用情況
書接前文,對於像磁碟容量,cpu負載這樣的”本地資訊”,nagios只能監測自己所在的主機,而對其他的機器則顯得有點無能為力.畢竟沒得到被控主機的適當許可權是不可能得到這些資訊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agios有這樣一個附加元件----NRPE.用它就可以完成對linux型別主機”本地資訊”的監控.
NRPE的原理如下圖
NRPE總共由兩部分組成:
– check_nrpe 外掛,位於在監控主機上
– NRPE daemon,執行在遠端的linux主機上(通常就是被監控機)
按照上圖,整個的監控過程如下:
當nagios需要監控某個遠端linux主機的服務或者資源情況時
1.nagios會執行check_nrpe這個外掛,告訴它要檢查什麼.
2.check_nrpe外掛會連線到遠端的NRPE daemon,所用的方式是SSL
3.NRPE daemon會執行相應的nagios外掛來執行檢查
4.NRPE daemon將檢查的結果返回給check_nrpe外掛,外掛將其遞交給nagios做處理.
注意:NRPE daemon需要nagios外掛安裝在遠端的linux主機上,否則,daemon不能做任何的監控.
通過NRPE的檢測分為兩種:
1).直接檢測:檢測的物件是執行NRPE的那臺linux主機的本地資源,原理如下圖
2).間接檢測:當執行nagios的監控主機無法訪問到某臺被監控機,但是執行NRPE的機器可以訪問到時,NRPE就可以充當一個代理,將監控請求傳送到被監控機
必須要說明的是,通常被監控機與監控機在同一網路內,所以這樣的情況很少.下面我講的都是直接檢測.所以我們按照圖示在監控主機(nagios-server)和被監控主機(dbpi,也就是圖中執行NRPE的remote linux host)上安裝相應的軟體
① 在被監控主機上
在被監控主機上
1)增加使用者
[
目錄
一、簡介:... 3
1、nagios的功能:... 3
2、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伺服器):. 3
3、被監控機(可想象為常見服務的客戶端):. 3
4、Nagios定義的監控狀態... 3
二、安裝 openldap ldap jira phpldapadmin lam 一、OpenLDAP簡介 OpenLDAP是輕型目錄訪問協議(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LDAP)的自由和開源實現,在其OpenLDAP許可證下發行,並已經被 使用 poll() 處理 nologin fec 隱藏 了解 情況下 chown 前言Squid(Squid cache,簡稱Squid)是Linux系統中最常用的一款開源代理服務軟件,可以很好地實現HTTP和FTP,以及DNS查詢、SSL等應用的緩存代理,功能十分強大。搭 企業 比例 請求 process 綜合 三層 多臺 nas 路由 前言: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LVS群集,在企業中應用非常廣泛,是為了實現負載均衡,提高服務器的工作效率,當其中有服務器發生故障的時候也不會影響客戶的訪問。 一、群集技術概述1、群集的含義來源於英文單詞‘Clus tro github 控制臺 str targe 5-0 技術 TP 開機
參看代碼 GitHub:
DeepIn(GNU/Linux) MySQL
一、安裝
二、控制臺登陸
三、基本編碼配置
四、服務操作
五、運行狀態基本查看
六、 ftp服務原理與基本配置ftp是一種文件傳輸協議,分為主動模式與被動模式主動模式基本原理:
主動:客戶端向服務器的FTP端口(默認是21)發送連接請求,服務器接受連接,建立一條命令鏈路。當需要傳送數據時,客戶端在命令鏈路上用PORT命令告訴服務器:“我打開了XXXX端口,你過來連接我”。於是服務器從20端口 web tor tag ogr 使用 sts 管理員 pin ini 索引:
開源Spring解決方案--lm.solution
參看代碼 GitHub:
rabbitmq.txt
一、Linux (DeepinOS) 環境
1 1.安裝:
2 su
webpack安裝與基本配置(一)
1.假設你已經有了一個需要打包的專案,那麼我們開始以下操作
2.在src目錄下新建一個webpack的配置檔案叫做webpack.config.js
說明:
這個檔名可以修改,但是跟
Jenkins是一個開源軟體專案,是基於Java開發的一種持續整合工具,用於監控持續重複的工作,旨在提供一個開放易用的軟體平臺,使軟體的持續整合變成可能。現在公司使用Gitlab做版本控制的,有一套完善的持續整合與部署工具,但是環境受限,所以在開發過程中為了提升效率決定使用Jenkins
一 Dubbo架構概述
dubbo 是阿里開源的一個SOA服務治理框架,從目前來看把它稱作是一個RCP遠端呼叫框架更為貼切。單從RPC框架來說,功能較完善,支援多種傳輸和序列化方案。其核心功能自然就是遠端呼叫。 dubbo架構圖示 dubbo執行流程:
Provider( 學習地址:[撩課-JavaWeb系列1之基礎語法-前端基礎](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5537028.htm)[撩課-JavaWeb系列2之XML](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59
**一:git 命令**
pwd 檢視當前所在檔案路徑
ls 檢視資料夾下檔案
mkdir 建立資料夾
touch 建立檔案
git s
1.kali的下載Kali Linux前身是BackTrack(基於ubuntu),是一款基於Debian的Linux發行版。由於該系統預裝了數百款安全工具,被廣泛應用於數字取證及滲透測試等領域,受到了
操作環境在宿主機10.10.200.227中通過kvm建立兩臺vm,通過這兩臺VM進行安裝配置drbd。宿主機:10.10.200.227Centos7/KVM/QEMU emulator version 1.5.3/libvirtd (libvirt) 3.9.0/brid
Linux的版本號是 Ubuntu 16.04 LTS
1.下載原始碼
httpd-2.4.23.tar.gz、apr-1.5.2.tar.gz、apr-util-1.5.4.tar.gz、pcre-8.39.tar.gz。
2.原始碼解包
將下載的安裝包複製到某一使用
1、什麼是DNS?
域名系統(英文:Domain Name System,DNS)是因特網的一項服務,它作為將域名和IP地址相互對映的一個分散式資料庫,能夠使人更方便的訪問網際網路。DNS 使用TCP和UDP埠53。當前,對於每一級域名長度的限制是63個字元,域名總長度則不
使用下面的命令進行更新yum源並安裝redis服務:
yuminstall -y redis
serviceredis start
chkconfigredis on
安裝好之後,我們發現一個比較
系列目錄
Sonarqube下載與安裝
Sonarqube下載地址是:https://www.sonarqube.org/downloads/下載版本有兩個,一個是長期支援版,另一個是最新版,此處安裝的是最新版,目前版本是7.3,下載的時候點選醒目的藍色按鈕即可(此時下載的是社群版),下面有三個無底色按鈕 負載均衡 f5 big 一、F5管理IP配置將F5虛擬機打開,F5CLI下面默認賬號為root密碼為default。利用root賬戶登陸後,輸入config命令輸入config命令後會出現如下提示,回車就行選擇yes,修改網絡配置配置IP地址,輸入你要配置的ip,按yes就OK了配置子網掩碼配置網 密碼 環境 rdb amp tro 啟動 nal margin alt MySQL數據庫簡介
MySQL是一個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由瑞典MySQL AB 公司開發,目前屬於 Oracle 旗下產品。MySQL 最流行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在 WEB 應用方面MySQL 相關推薦
nagios總結與基本配置模板
OpenLDAP的安裝與基本配置
Squid代理服務器的了解與基本配置(一)
LVS負載均衡群集的了解與基本配置(一)
Linux(DeepInOS) 下 mysql 的安裝與基本配置
ftp服務原理與基本配置
Linux & Windows 環境下 RabbitMQ 安裝與基本配置
webpack安裝與基本配置(一)
Jenkins安裝與基本配置
初識Dubbo架構與基本配置
06-碼蟻JavaWeb之Servlet生命週期與基本配置
大資料的一些基本指令與基本配置
第一講 Kali的安裝與基本配置
Centos6下drbd9安裝與基本配置
Apache2(httpd-2.4.23)的安裝與基本配置
DNS伺服器之一:DNS簡介及BIND安裝與基本配置
CentOS 6.9 redis安裝與基本配置(上)
.net持續整合sonarqube篇之sonarqube安裝與基本配置
【負載均衡】F5的激活與基本網絡配置
手動配置wamp環境(2)--MySQL安裝與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