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Unity3D 光照系統(一)

Unity3D 光照系統(一)

光照系統

unity3D光照系統Lighting選單中,一共有6個選項,分別為Directional Light(平行光),Point Light(點光源),Spotlight(聚光燈),Area Light(區域光),Reflection Probe(反射探頭),Light Probe Group(光照探頭組)Light選單 
其中前四個為unity中的燈光,後兩個會實現一些特殊的效果,後邊會講到。

Directional Light(平行光)

平行光是unity中最常見的一種燈光,其原理與太陽光近似,不受position與scale的影響,Rotation會影響到光線照射的方向。下圖顯示出了平行光的照射方向。平行光 
除了transform元件,所有的Light還有Light元件Light元件

 
Type(種類):在此項中可以對燈光的種類進行設定,方便快捷,如果建立燈光出錯,可以在這裡進行修改。

Baking(烘焙模式):有Realtime(實時烘焙),Baked(僅對靜態物體烘焙),Mixed(對靜態非靜態物體都進行烘焙)。 
Color(顏色):選擇燈光的顏色,包含RGBA四種屬性,後邊的小筆 
可以進行取色。

Intensity(強度):光照的強度,數值在0~8之間。 
Bounce Intensity(反射光強度):光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去的強度,數值在0~8之間。

Shadow Type(陰影種類):包含三個選項,分別是No Shadow(無陰影),Hard Shadow(低質量陰影),Soft Shadow(高質量陰影)。Hard Shadow和No Shadow對效能消耗的比較小。選擇伊寧之後,會出現新的小選單。Strength代表陰影的強度,數值在0~1之間,1時陰影最明顯,0時無陰影。Resolution代表陰影的解析度,Use Quality Setting表示在遊戲開始時根據玩家的選擇來設定陰影質量,其他四個依次代表從低解析度到高解析度。剩餘的三個屬性我目前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具體的作用是什麼,如果有哪位大神指導,請指教~

Cookie(具體不知道該咋翻譯,總不能翻譯成蛋糕吧,手動滑稽~):通過設定具有Alpha通道的圖片,使陰影出現相對應的圖案。 
Cookie

Draw Halo(光暈):勾選之後,燈光周圍會出現一圈光暈。 
美麗的光暈

Flare(耀斑):按照Asset→Import Package→Effect依次匯入,再點選Flare後的小圓圈,會有三個選項出現,這三個選項都比較接近真實的物理光照,達到逼真的效果。這裡要注意,Directional Light的Flare設定,是對天空盒上的太陽進行修改,其他三個Light則是對場景中的燈光元件進行更改 
這裡寫圖片描述 
Render Mode:這個我暫時也不知道,哭臉~~

Culling Mask(剔除遮罩):通過設定物體的Layer層,使得該層的物體接受(或不接受光照)。 
這裡寫圖片描述


這裡在紅色箭頭指示的位置添加了No Light層,並將場景中球的Layer設定為No Light。在Directional Light的Culling Mask中,把No Light勾選掉,場景中的小球就不再接受光照。

Point Light(點光源)

點光源顧名思義,就是從一個點向四周發散光線,和蠟燭的光線類似。點光源
其Light元件與Directional Light基本相同,用法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點光源多了一個Range(範圍),在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線條組成的一個圓,即點光源的範圍。

Spotlight(聚光燈)

聚光燈是由一個點沿一個方向發射的束狀光線,與生活中的手電筒類似。其Light元件與Directional Light基本相同,不同在與,他多了Range,與Spot Angle兩個屬性。Range代表照射光線的遠近,Spot Angle代表照射的範圍。 
這裡寫圖片描述

Area Light(區域光)

區域光是這四種燈光中最奇特的一種,選擇區域光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在Type後,有Baked Only這個提示,這種燈光僅限於烘焙使用。它只能作用於靜態物體,通過烘焙來生成光照貼圖,從而極大的減少了效能的開銷。這裡的Plane設定成了靜態
區域光沒有陰影選項
區域光沒有陰影選項,且極大的節省的效能的消耗,一般可以用在房屋壁燈或者顯示器等光照效果中。

反射探頭(Reflection Probe)在後邊的材質(Material)中會講到,光照探頭(Light Probe Group)我會放在下一篇講。

以上屬個人見解,如有錯誤,請指出,會及時修改,如果有大神能幫忙補充,感激不盡!!

此文章轉載於@研究者18        https://blog.csdn.net/qq_30687901/article/details/53792155

感謝這位作者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