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淺談java記憶體分配

淺談java記憶體分配

直接入正題,看看一下幾個例子,注意比較分析和理解:

String a = “a1″;   

String b = “a” + 1;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String a = “atrue”;   

String b = “a”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String a = “a3.4″;   

String b = “a” + 3.4;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JVM對於字串常量的”+”號連線,將程式編譯期,JVM就將常量字串的”+”連線優化為連線後的值,拿”a” + 1來說,經編譯器優化後在class中就已經是a1。在編譯期其字串常量的值就確定下來,故上面程式最終的結果都為true。             String a = “ab”

;   

String bb = “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分析:JVM對於字串引用,由於在字串的”+”連線中,有字串引用存在,而引用的值在程式編譯期是無法確定的,即”a” + bb無法被編譯器優化,只有在程式執行期來動態分配並將連線後的新地址賦給b。所以上面程式的結果也就為false。

String a = “ab”;   

final String bb = “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和[3]中唯一不同的是bb字串加了final修飾,對於final修飾的變數,它在編譯時被解析為常量值的一個本地拷貝儲存到自己的常量池中或嵌入到它的位元組碼流中。所以此時的”a” + bb和”a” + “b”效果是一樣的。故上面程式的結果為true。

String a = “ab”;   

final String bb = getB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BB() {  

return “b”;   

  分析:JVM對於字串引用bb,它的值在編譯期無法確定,只有在程式執行期呼叫方法後,將方法的返回值和”a”來動態連線並分配地址為b,故上面程式的結果為false。

  通過上面4個例子可以得出得知:

  String  s  =  “a” + “b” + “c”; 
  就等價於String s = “abc”;  
  String  a  =  “a”;  
  String  b  =  “b”;  
  String  c  =  “c”;  
  String  s  =   a  +  b  +  c; 

  這個就不一樣了,最終結果等於: 
 

StringBuffer temp = new StringBuffer();     

temp.append(a).append(b).append(c);     

String s = temp.toString(); 

  由上面的分析結果,可就不難推斷出String 採用連線運算子(+)效率低下原因分析,形如這樣的程式碼: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null;  

for(int i = 0; i < 100; i++) {  

s += “a”;  

}  }  } 

  每做一次 + 就產生個StringBuilder物件,然後append後就扔掉。下次迴圈再到達時重新產生個StringBuilder物件,然後 append 字串,如此迴圈直至結束。如果我們直接採用 StringBuilder 物件進行 append 的話,我們可以節省 N – 1 次建立和銷燬物件的時間。所以對於在迴圈中要進行字串連線的應用,一般都是用StringBuffer或StringBulider物件來進行 append操作。

  String物件的intern方法理解和分析:

public class Test4 {  

private static String a = “a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b”;  

String s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 == a);//false  

System.out.println(s.intern() == a);//true    

}  } 

  這裡用到JAVA裡面是一個常量池的問題。對於s1+s2操作,其實是在堆裡面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物件,s儲存的是這個新物件在堆空間的的內容,所以s與a的值是不相等的。而當呼叫s.intern()方法,卻可以返回s在常量池中的地址值,因為a的值儲存在常量池中,故s.intern和a的值相等。

 總結

 棧中用來存放一些原始資料型別的區域性變數資料和物件的引用(String,陣列.物件等等)但不存放物件內容

 堆中存放使用new關鍵字建立的物件.

 字串是一個特殊包裝類,其引用是存放在棧裡的,而物件內容必須根據建立方式不同定(常量池和堆).有的是編譯期就已經建立好,存放在字串常量池中,而有的是執行時才被建立.使用new關鍵字,存放在堆中。

String是一個特殊的包裝類資料。可以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 = “abc”;  

兩種的形式來建立,第一種是用new()來新建物件的,它會在存放於堆中。每呼叫一次就會建立一個新的物件。而第二種是先在棧中建立一個對String類的物件引用變數str,然後通過符號引用去字串常量池裡找有沒有”abc”,如果沒有,則將”abc”存放進字串常量池 ,並令str指向”abc”,如果已經有”abc” 則直接令str指向“abc”。

比較類裡面的數值是否相等時,用equals()方法;當測試兩個包裝類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個物件時,用==,下面用例子說明上面的理論。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可以看出str1和str2是指向同一個物件的。

String str1 =new String (“abc”);   

String str2 =new String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 false  

用new的方式是生成不同的物件。每一次生成一個。

因此用第二種方式建立多個”abc”字串,在記憶體中其實只存在一個物件而已. 這種寫法有利與節省記憶體空間. 同時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式的執行速度,因為JVM會自動根據棧中資料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建立新物件。而對於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程式碼,則一概在堆中建立新物件,而不管其字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建立新物件,從而加重了程式的負擔。

另 一方面, 要注意: 我們在使用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義類時,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建立了String類的物件str。擔心陷阱!物件可能並沒有被建立!而可能只是指向一個先前已經建立的物件。只有通過new()方法才能保證每次都建立一個新的物件。
 
  由於String類的immutable性質,當String變數需要經常變換其值時,應該考慮使用StringBuffer類,以提高程式效率。
 
1. 首先String不屬於8種基本資料型別,String是一個物件。因為物件的預設值是null,所以String的預設值也是null;但它又是一種特殊的物件,有其它物件沒有的一些特性。

2. new String()和new String(””)都是申明一個新的空字串,是空串不是null;

3. String str=”kvill”;String str=new String (”kvill”)的區別

示例: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kvill”;   

String s2=“kv” + “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true
  true

首先,我們要知結果為道JAVA 會確保一個字串常量只有一個拷貝。

因為例子中的 s0和s1中的”kvill”都是字串常量,它們在編譯期就被確定了,所以s0==s1為true;而”kv”和”ill”也都是字串常量,當一個字串由多個字串常量連線而成時,它自己肯定也是字串常量,所以s2也同樣在編譯期就被解析為一個字串常量,所以s2也是常量池中” kvill”的一個引用。所以我們得出s0==s1==s2;用new String() 建立的字串不是常量,不能在編譯期就確定,所以new String() 建立的字串不放入常量池中,它們有自己的地址空間。

示例: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kv” + new String(“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System.out.println( s1==s2 );  

結果為:

  false
  false
  false

例2中s0還是常量池中”kvill”的應用,s1因為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是執行時建立的新物件”kvill”的引用,s2因為有後半部分 new String(”ill”)所以也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也是一個新建立物件”kvill”的應用;明白了這些也就知道為何得出此結果了。

4. String.intern():

再補充介紹一點:存在於.class檔案中的常量池,在執行期被JVM裝載,並且可以擴充。String的 intern()方法就是擴充常量池的 一個方法;當一個String例項str呼叫intern()方法時,Java 查詢常量池中是否有相同Unicode的字串常量,如果有,則返回其的引用,如果沒有,則在常量池中增加一個Unicode等於str的字串並返回它的引用;看示例就清楚了

示例:

String s0= “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new String(“kv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 );   

s1.intern();   

s2=s2.intern(); //把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賦給s2   

System.out.println( s0==s1);   

System.out.println( s0==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false
  false //雖然執行了s1.intern(),但它的返回值沒有賦給s1
  true //說明s1.intern()返回的是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
  true

最後我再破除一個錯誤的理解:有人說,“使用 String.intern() 方法則可以將一個 String 類的儲存到一個全域性 String 表中 ,如果具有相同值的 Unicode 字串已經在這個表中,那麼該方法返回表中已有字串的地址,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串,則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表中”如果我把他說的這個全域性的 String 表理解為常量池的話,他的最後一句話,”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串,則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表中”是錯的:

示例: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 s1==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1+“ ”+s2 );   

System.out.println( s2==s1.intern() );  

結果:

  false
  kvill kvill
  true

在這個類中我們沒有聲名一個”kvill”常量,所以常量池中一開始是沒有”kvill”的,當我們呼叫s1.intern()後就在常量池中新添加了一個”kvill”常量,原來的不在常量池中的”kvill”仍然存在,也就不是“將自己的地址註冊到常量池中”了。

s1==s1.intern() 為false說明原來的”kvill”仍然存在;s2現在為常量池中”kvill”的地址,所以有s2==s1.intern()為true。

5. 關於equals()和==:

這個對於String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兩字串的Unicode序列是否相當,如果相等返回true;而==是比較兩字串的地址是否相同,也就是是否是同一個字串的引用。

6. 關於String是不可變的

這一說又要說很多,大家只要知道String的例項一旦生成就不會再改變了,比如說:String str=”kv”+”ill”+” “+”ans”; 就是有4個字串常量,首先”kv”和”ill”生成了”kvill”存在記憶體中,然後”kvill”又和” ” 生成 “kvill “存在記憶體中,最後又和生成了”kvill ans”;並把這個字串的地址賦給了str,就是因為String的”不可變”產生了很多臨時變數,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用StringBuffer的原因了,因為StringBuffer是可改變的。

下面是一些String相關的常見問題:

String中的final用法和理解

  final StringBuffer a = new StringBuffer(“111″);
  final StringBuffer b = new StringBuffer(“222″);
  a=b;//此句編譯不通過
  final StringBuffer a = new StringBuffer(“111″);
  a.append(“222″);// 編譯通過

可見,final只對引用的”值”(即記憶體地址)有效,它迫使引用只能指向初始指向的那個物件,改變它的指向會導致編譯期錯誤。至於它所指向的物件的變化,final是不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