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量化交易策略師的自白

一個量化交易策略師的自白

        我之前在全球top5券商工作時也主要以CTA研究為主,每天都在不停的進行各種回測和開發。彼時,部門的CTA交易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貨的日內投機上,基本市場上能蒐集到的各種書籍和報告我都瀏覽過。不過,從實際運用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技術分析方法,指標類切線類也好,形態類波浪類也罷,無論其歷史背景和基本原理如何,其實質都是基於證券交易過程中量價時空等歷史資料基礎上的統計、分析和計算。

       由於可供交易的期貨標的只有滬深300股指期貨,雖然所在部門同時跑了多個日內交易模型,但基本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為關鍵的是,一般趨勢跟蹤系統的獲勝概率都低於40%,真正幅度大的單次盈利都是好不容易才熬來的,這說明大部分交易其實都是瞎折騰,當賬戶資金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回撤的時候,很容易對自己的模型失去信心,繼而陷入反覆優化的怪圈。要知道,部門的考核都是以年為單位的,如果一年下來賺不到什麼錢甚至虧錢,後果你懂的。

        我在讀研究生期間,有過一段奇妙的際遇,至於這段際遇是如何而來,至今想想都覺得傳奇。當時,我作為一個博士一年級的學生,曾幫一私募大佬全權管理了一隻3000萬的CTA量化基金,為期一年,金字塔決策交易系統全自動下單,偶爾也人工干預。就是這段經歷,讓我在畢業求職時的簡歷比同齡人豐富了不少。也正是這段交易經歷,讓我知道了趨勢交易就是一種煎熬,因為趨勢交易是反!人!性!的:幾乎總在最高點開多,最低點開空,所以每次下單都是如履薄冰。最致命的是,由於日內單邊走勢的下單滑點一般都比較大,如果你因為限價單沒能成交,基本這千年等一回的機會就和你說拜拜了;而如果你不顧一切去追單,則很大可能剛成交一會就觸發了止損命令,實際虧損是理論虧損的2倍還多。

       正因為知道了交易執行的艱難,畢業後進入全球top5券商後,對於交易下單和盯盤,一開始我就是拒絕的。部門的交易一直都是另一海歸博士GG在做,而我只負責模型的研發和維護。他每日的工作流程就是,每天早上開啟電腦,檢查資料流是否正常,然後開啟模型,讓程式自動執行,盤中各種糾結,盤後各種悔恨。而這,基本就是一天的生活。

      盤中糾結:由於資金量巨大,股指期貨隨便一個波動,就是幾十萬的盈虧。落袋為安(干預模型)還是讓堅決執行模型?這是個問題。畢竟一切浮盈皆是虛妄。

盤後悔恨:今天曾浮盈過百萬,最後居然止損出局,唉;今天要是不干預的話,本!可!以!盈利數百萬的,結果少賺了近一半,唉,唉。

      別問我為啥總想幹預模型。事實上,任何一個趨勢跟蹤系統都是很難堅持的,因為它們都是以捕捉相對罕見的大趨勢為基礎的,而大趨勢通常難得一見。在漫長的等待中,交易者很容易對自己的系統產生懷疑,轉而相信自己能夠戰勝概率。

別問我一年下來賺了多少。事實上,CTA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相比於部門的中介業務動輒上億的利潤,CTA的盈利基本可以忽略。雖然後來我們又把趨勢交易拓展到了商品期貨上,同時交易了十幾個品種,但隨後很多商品期貨都開啟了夜盤模式,遂逐步放棄。

       因為選擇了CTA,導致我每天都在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懷疑,直到後來我跳槽到陽光私募開始管理對衝產品,開始了股票alpha模型的盈利模式。

此是後話,有時間慢慢表來。

在中國的股票、期貨市場,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多多少少都懂點技術分析,什麼MA、MACD、KDJ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至於自己所理解的技術指標能否盈利,另當別論。

      由於量化投資的門檻實在太低,大凡交易過商品期貨的朋友(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畢業後想進入金融機構以此為職業的),基本都在用自己編譯的模型進行程式化自動下單,或按模型提示的訊號進行手擼。至於所交易的品種,究竟是橡膠、螺紋鋼,還是豆粕、焦炭(股指期貨的開戶門檻太高,在校生一般玩不起),則不是他所要關心的。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有朋友邀請你去打麻將或鬥地主,而你卻不怎麼會玩,你多半會拒絕。但期貨市場不同,對於一個自己幾乎一無所知的品種,卻也敢用真金白銀去交易。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交易者用自己所構建的模型對該產品的歷史資料進行過回測,每個月均實現了正收益。這TM不就是傳說中的印!鈔!機!麼!

       然而,只有真正交易過的人才知道,要想在期貨市場憑自己所理解的技術分析去賺錢,太難!太難!要寫一個回測結果很好的趨勢跟蹤模型,對於熟手來說,基本就是分分鐘的事。但如果你把測試和實盤等同,我只能說你too young too simple。因為歷史測試充其量只是對未來的粗略估計,它或許誇大了系統的內在優勢本來是純隨機的現象,結果導致一個在歷史回測中看似有效或曾經有效的系統不再有效。並且,很多初入期市的朋友,在寫模型時或多或少都犯了過度優化的毛病,對於歷史上那些模型本沒抓住的單邊走勢,改個引數就抓住了;對於那些模型反覆開倉的震盪走勢,加個限制就避免了。可惜的是,要是可以交易歷史資料的話,這個市場上還有虧貨麼?

       更為致命的是,即便你寫的模型確實符合邏輯,也沒有過度擬合,你以為就可以一勞永逸,躺著數錢了嗎?那是因為你忘了,測試時,你可以把幾年的模擬交易集中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即使有幾個月的回撤期,你也不覺得有啥,因為你知道了淨值曲線的未來走勢。但實盤交易時,分分鐘都是煎熬,盤中每一個波動都會刺激你的神經。此外,模型測試時,你關注的全是盈利帶來的喜悅;而實盤交易時,你感受到的全是虧損帶來的痛楚。

       在實盤交易中,交易者的行為是複雜多變的,很多模型都由於與歷史的吻合度太高,市場行為的一個輕微變化就會造成效果的明顯惡化。再加上投資者某些情緒化和草率的出入場,承擔了一些本沒有必要承擔的風險,再加上佣金和滑點,如此,根據市場的實際結構來說,大部分投機者註定就應該發生虧損。

      事實上,真正在市場上賺大錢的人,大都是悲觀者和幸運者。說悲觀,是因為他們都曾有過虧得睡不著覺的經歷,知道賺錢的艱難;說幸運,是因為他們起起伏伏,但最終都活下來了。

還記得,當年部門年會時,領導讓我作為新人代表發言,我balabala,洋洋灑灑上千言,直聽得他們無不擊掌。但作為結尾,我話鋒一轉,說了下面的話:

       要想在期貨市場上用技術分析賺到大錢,無它,兩個字而已,靠命!

週末去了一趟王府井書店,沒想到這年頭到實體店買書的人還挺多。在裡面轉悠了一圈,來到股票板塊,那傢伙,各種分析、戰法,直叫人應接不暇。我隨意挑了幾本翻閱了一下,看完後甚是惆悵,原來自己這麼多年的書都白唸了,這麼多年的交易體驗都白瞎了,因為所有的書都給人一種感覺:“炒股太簡單啦!”“股市就是提款機!”“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回家路上,我對老婆說:“要不咱別做交易了,怪辛苦的,改寫書吧?”

      “我看你有這個潛質。”

        在期貨市場,散戶憑藉技術分析是能賺錢的,但前提是你能夠戰勝自己的內心。但即便你戰勝了自己的內心,要指望大賺特賺,基本還得靠命。

------------------------------------------------------------------------------------------------------------------------------------

推薦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