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期末複習-(1)
教材: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五版 王珊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緒論
1、資料庫: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資料集合。
2、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主要功能:資料定義(DDL)、資料操縱(DML)、資料控制(DCL)、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等。
3、簡述檔案系統和資料庫系統的區別:檔案系統面向某一程式,共享性差,冗餘度大,資料獨立性差,整體無結構;資料庫系統面向現實世界,共享性高,冗餘度小,具有較高的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整體結構化,用資料模型描述。
4、資料庫系統的特點:資料結構化;資料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且易擴充;資料獨立性高;資料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和控制。
5、資料控制功能:資料的安全性保護;資料的完整性檢查;併發控制;資料庫恢復。
6、資料模型:1、概念模型 2、(1)邏輯模型 (2)物理模型
7、資料庫的三級模式結構:
模式: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模式。是資料庫模式結構的中間層。
外模式:也稱子模式或使用者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個數據庫可以有多個外模式。一個應用只能對應一個外模式,一個外模式可以被多個應用使用。
內模式:也稱儲存模式。一個數據只有一個內模式。它是資料物理結構和儲存方式的描述。
8、資料庫的二級映像和資料獨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證了資料的邏輯獨立性。
模式/內模式映像:保證了資料的物理獨立性。(唯一)
9、完整性約束條件: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
10、資料模型的三要素:資料結構、資料操作、資料的約束條件。
11、關係模型術語:
關係:一個關係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
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
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
碼:表中的某個屬性,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
域:域是具有相同資料型別的值得集合。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12、E-R圖表示方法:實體型(矩形),屬性(橢圓),聯絡(菱形)。
第二章:關係資料庫
1、關係模型的三個組成部分:關係資料結構、關係操作集合(查詢,插入、刪除、修改)、關係完整性約束(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使用者定義完整性)。
2、候選碼:能唯一標識一個元組而其子集不能的屬性組(可以有多個,選定其中一個為主碼)。候選碼的屬性為主屬性,不包含再候選碼中的屬性為非主屬性。
3、關係模式表示方法:關係名(屬性1,屬性2,…),簡記為R(U,D,DOM,F)。R關係名,U屬性名集合,D域,DOM屬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屬性間資料的依賴關係集合。
4、專門的關係運算:
選擇:在關係R中選擇滿足給定條件的諸元組。
投影:從R中選出若干屬性列組成新的關係。
連線:從兩個關係的笛卡爾積中選取屬性間滿足一定條件的元組。
除運算:設關係R除以關係S的結果為關係T,則T包含所有在R但不在S中的屬性及其值,且T的元組與S的元組的所有組合都在R中。
5、五種基本運算:並、差、笛卡兒積、選擇、投影。
6、關係資料語言的分類:
關係代數語言、關係演算語言、具有關係代數和關係演算雙重特點的語言(如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