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程式設計4-5章(V5.0)
阿新 • • 發佈:2019-02-09
第四章 基本語法
4.1賦值語句
賦值是改變一個變數的值和改變表域的最基本的方法。
a = "hello" .. "world"
t.n = t.n + 1
Lua 可以對多個變數同時賦值,變數列表和值列表的各個元素用逗號分開,賦值語
句右邊的值會依次賦給左邊的變數。
a, b = 10, 2*x <--> a=10; b=2*x
遇到賦值語句 Lua 會先計算右邊所有的值然後再執行賦值操作,所以我們可以這樣
進行交換變數的值:
x, y = y, x -- swap 'x' for 'y'
a[i], a[j] = a[j], a[i] -- swap 'a[i]' for 'a[i]'
當變數個數和值的個數不一致時,Lua 會一直以變數個數為基礎採取以下策略:
a. 變數個數>值的個數 按變數個數補足 nil
b. 變數個數<值的個數 多餘的值會被忽略
例如:
a, b, c = 0, 1
print(a,b,c) --> 0 1 nil
a, b = a+1, b+1, b+2 -- value of b+2 is ignored
print(a,b) --> 1 2
a, b, c = 0
print(a,b,c) --> 0 nil nil
上面最後一個例子是一個常見的錯誤情況,注意:如果要對多個變數賦值必須依次
對每個變數賦值。
a, b, c = 0, 0, 0
print(a,b,c) --> 0 0 0
多值賦值經常用來交換變數,或將函式呼叫返回給變數:
a, b = f()
f()返回兩個值,第一個賦給 a,第二個賦給 b。
4.2區域性變數與程式碼塊(block)
使用 local 建立一個區域性變數,與全域性變數不同,區域性變數只在被宣告的那個程式碼塊
內有效。程式碼塊:指一個控制結構內,一個函式體,或者一個 chunk(變數被宣告的那
個檔案或者文字串)。
x = 10
local i = 1 -- local to the chunk
while i<=x do
local x = i*2 -- local to the while body
print(x) --> 2, 4, 6, 8, ...
i = i + 1
end
if i > 20 then
local x -- local to the "then" body
x = 20
print(x + 2)
else
print(x) --> 10 (the global one)
end
print(x) --> 10 (the global one)
注意,如果在互動模式下上面的例子可能不能輸出期望的結果,因為第二句 local i=1
是一個完整的 chunk,在互動模式下執行完這一句後,Lua 將開始一個新的 chunk,這樣
第二句的 i 已經超出了他的有效範圍。可以將這段程式碼放在 do..end(相當於 c/c++的{})
塊中。
應該儘可能的使用區域性變數,有兩個好處:
1. 避免命名衝突
2. 訪問區域性變數的速度比全域性變數更快.
我們給 block 劃定一個明確的界限:do..end 內的部分。當你想更好的控制區域性變數
的作用範圍的時候這是很有用的。
do
local a2 = 2*a
local d = sqrt(b^2 - 4*a*c)
x1 = (-b + d)/a2
x2 = (-b - d)/a2
end -- scope of 'a2' and 'd' ends here
print(x1, x2)
4.3控制結構語句
控制結構的條件表示式結果可以是任何值,Lua認為 false 和nil 為假,其他值為真。
if語句,有三種形式: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nd;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lse
else-part
end;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lseif conditions then
elseif-part
.. --->多個 elseif
else
else-part
end;
while 語句:
while condition do
statements;
end;
repeat-until語句:
repeat
statements;
until conditions;
for語句有兩大類:
第一,數值 for迴圈:
for var=exp1,exp2,exp3 do
loop-part
end
for 將用 exp3 作為 step 從 exp1(初始值)到 exp2(終止值),執行 loop-part。其中
exp3 可以省略,預設 step=1
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三個表示式只會被計算一次,並且是在迴圈開始前。
for i=1,f(x) do
print(i)
end
for i=10,1,-1 do
print(i)
end
第一個例子 f(x)只會在迴圈前被呼叫一次。
2.控制變數var是區域性變數自動被宣告,並且只在迴圈內有效
for i=1,10 do
print(i)
end
max = i -- probably wrong! 'i' here is global
如果需要保留控制變數的值,需要在迴圈中將其儲存
-- find a value in a list
local found = nil
for i=1,a.n do
if a[i] == value then
found = i -- save value of 'i'
break
end
end
print(found)
3. 迴圈過程中不要改變控制變數的值,那樣做的結果是不可預知的。如果要退出循
環,使用 break 語句。
第二,範型 for迴圈:
前面已經見過一個例子:
-- print all values of array 'a'
for i,v in ipairs(a) do print(v) end
範型 for遍歷迭代子函式返回的每一個值。
再看一個遍歷表 key的例子:
-- print all keys of table 't'
for k in pairs(t) do print(k)
end
範型 for和數值 for有兩點相同:
1. 控制變數是區域性變數
2. 不要修改控制變數的值
再看一個例子,假定有一個表:
days =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revDays = {["Sunday"]=1, ["Monday"]=2, ["Tuesday"]=3, ["Wednesday"]=4, ["Thursday"]=5, ["Friday"]=6, ["Saturday"]=7}
x = "Tuesday"
print(revDays[x])
我們不需要手工,可以自動構造反向表
revDays = {}
for i, v in ipairs(days) do
revDays[v] = i
end
如果你對範型 for還有些不清楚在後面的章節我們會繼續來學習。
4.4 break 和return語句
break 語句用來退出當前迴圈(for,repeat,while)。在迴圈外部不可以使用。
return 用來從函式返回結果,當一個函式自然結束結尾會有一個預設的 return。(這
種函式類似 pascal 的過程)
Lua 語法要求 break 和 return 只能出現在 block 的結尾一句(也就是說:作為 chunk
的最後一句,或者在 end 之前,或者 else 前,或者 until 前),例如:
local i = 1
while a[i] do
if a[i] == v then break end
i = i + 1
end
有時候為了除錯或者其他目的需要在 block 的中間使用 return 或者break,可以顯式
的使用 do..end 來實現:
function foo ()
return --<< SYNTAX ERROR
-- 'return' is the last statement in the next block
do return end -- OK
... -- statements not reached
end
第五章 函式
函式有兩種用途:1.完成指定的任務,這種情況下函式作為呼叫語句使用;2.計算並
返回值,這種情況下函式作為賦值語句的表示式使用。
語法:
function func_name (arguments-list)
statements-list;
end;
呼叫函式的時候,如果引數列表為空,必須使用()表明是函式呼叫。
print(8*9, 9/8)
a = math.sin(3) + math.cos(10)
print(os.date())
上述規則有一個例外,當函式只有一個引數並且這個引數是字串或者表構造的時
候,()是可選的:
print "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dofile 'a.lua' <--> dofile ('a.lua')
print [[a multi-line <--> print([[a multi-line
message]] message]])
f{x=10, y=20} <--> f({x=10, y=20})
type{} <--> type({})
Lua 也提供了面向物件方式呼叫函式的語法,比如 o:foo(x)與o.foo(o, x)是等價的,
後面的章節會詳細介紹面向物件內容。
Lua 使用的函式可以是 Lua 編寫也可以是其他語言編寫,對於 Lua 程式設計師來說用什
麼語言實現的函式使用起來都一樣。
Lua 函式實參和形參的匹配與賦值語句類似,多餘部分被忽略,缺少部分用 nil 補足。
function f(a, b) return a or b end
CALL PARAMETERS
f(3) a=3, b=nil
f(3, 4) a=3, b=4
f(3, 4, 5) a=3, b=4 (5 is discarded)
5.1返回多個結果值
Lua 函式可以返回多個結果值,比如 string.find,其返回匹配串“開始和結束的下標”
(如果不存在匹配串返回 nil)。
s, e = string.find("hello Lua users", "Lua")
print(s, e) --> 7 9
Lua函式中,在return後列出要返回的值得列表即可返回多值,如:
function maximum (a)
local mi = 1
local m = a[mi]
for i, val in ipairs(a) do
if val > m then
mi = i
m = val
end
end
end
print(maximum({8, 10, 23, 12, 5}))-->23 3
Lua總是調整函式返回值的個數去適用呼叫環境,當作為一個語句呼叫函式時,所有返回值被忽略。假設有如下三個函式:
function foo0 () end -- returns no results
function foo1 () return 'a' end -- returns 1 result
function foo2 () return 'a','b' end -- returns 2 results
第一,當作為表示式呼叫函式時,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當呼叫作為表示式最後一個引數或者僅有一個引數時,根據變數個數函式儘可能
多地返回多個值,不足補 nil,超出捨去。
2. 其他情況下,函式呼叫僅返回第一個值(如果沒有返回值為 nil)
x,y = foo2() -- x='a', y='b'
x = foo2() -- x='a', 'b' is discarded
x,y,z = 10,foo2() -- x=10, y='a', z='b'
x,y = foo0() -- x=nil, y=nil
x,y = foo1() -- x='a', y=nil
x,y,z = foo2() -- x='a', y='b', z=nil
end
x,y = foo2(), 20 -- x='a', y=20
x,y = foo0(), 20, 30 -- x='nil', y=20, 30 is discarded
第二,函式呼叫作為函式引數被呼叫時,和多值賦值是相同。
print(foo0()) -->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2(), 1) --> a 1
print(foo2() .. "x") --> ax
第三,函式呼叫在表建構函式中初始化時,和多值賦值時相同。
a = {foo0()} -- a = {} (an empty table)
a = {foo1()} -- a = {'a'}
a = {foo2()} -- a = {'a', 'b'}
a = {foo0(), foo2(), 4} -- a[1] = nil, a[2] = 'a', a[3] = 4
另外,return f()這種型別的返回 f()返回的所有值
function foo (i)
if i == 0 then return foo0()
elseif i == 1 then return foo1()
elseif i == 2 then return foo2()
end
end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0)) -- (no results)
print(foo(3)) -- (no results)
可以使用圓括號強制使呼叫返回一個值。
print((foo0())) --> nil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一個 return語句如果使用圓括號將返回值括起來也將導致返回一個值。
函式多值返回的特殊函式 unpack,接受一個數組作為輸入引數,返回陣列的所有元
素。unpack被用來實現範型呼叫機制,在 C 語言中可以使用函式指標呼叫可變的函式,
可以宣告引數可變的函式,但不能兩者同時可變。在 Lua中如果你想呼叫可變引數的可
變函式只需要這樣:
f(unpack(a))
unpack 返回a 所有的元素作為 f()的引數
f = string.find
a = {"hello", "ll"}
print(f(unpack(a))) --> 3 4
預定義的 unpack 函式是用 C 語言實現的,我們也可以用 Lua 來完成:
function unpack(t, i)
i = i or 1
if t[i] then
return t[i], unpack(t, i + 1)
end
end
5.2可變引數
Lua 函式可以接受可變數目的引數,和 C 語言類似在函式引數列表中使用三點(...)
表示函式有可變的引數。Lua 將函式的引數放在一個叫 arg 的表中,除了引數以外,arg
表中還有一個域 n 表示引數的個數。
例如,我們可以重寫 print 函式:
printResult = ""
function print(...)
for i,v in ipairs(arg) do
printResult = printResult .. tostring(v) .. "\t"
end
printResult = printResult .. "\n"
end
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幾個固定引數加上可變引數
function g(a, b, ...) end
call parameters
g(3)a = 3, b = nil, arg={n=0}
g{3, 4}a = 3, b = 4, arg = {n = 0}
g{3, 4, 8, 5} a = 3, b = 4, arg = {5, 8 ,n = 2}
如上面所示,Lua 會將前面的實參傳給函式的固定引數,後面的實參放在 arg 表中。
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我們只想要 string.find 返回的第二個值:
一個典型的方法是使用虛變數(下劃線)
local _, x = string.find(s, p)
-- now use `x'
...
還可以利用可變引數宣告一個select函式:
function select (n, ...)
return arg[n]
end
print(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6 9
print(select(1, 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6
print(select(2, 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9
有時候需要將函式的可變引數傳遞給另外的函式呼叫,可以使用前面我們說過的
unpack(arg)返回 arg 表所有的可變引數,Lua 提供了一個文字格式化的函式 string.format
(類似 C 語言的 sprintf函式):
function fwrite(fmt, ...)
return io.write(string.format(fmt, unpack(arg)))
end
這個例子將文字格式化操作和寫操作組合為一個函式。
5.3命名引數
Lua 的函式引數是和位置相關的,呼叫時實參會按順序依次傳給形參。有時候用名
字指定引數是很有用的,比如 rename 函式用來給一個檔案重新命名,有時候我們我們記不
清命名前後兩個引數的順序了:
-- invalid code
rename(old="temp.lua", new="temp1.lua")
上面這段程式碼是無效的,Lua 可以通過將所有的引數放在一個表中,把表作為函式
的唯一引數來實現上面這段虛擬碼的功能。因為 Lua 語法支援函式呼叫時實參可以是表
的構造。
rename{old="temp.lua", new="temp1.lua"}
根據這個想法我們重定義了 rename:
function rename (arg)
{
return os.rename(arg.old, arg.new)
}
當函式的引數很多的時候,這種函式引數的傳遞方式很方便的。例如 GUI 庫中建立
窗體的函式有很多引數並且大部分引數是可選的,可以用下面這種方式:
w = Window {
x=0, y=0, width=300, height=200,
title = "Lua", background="blue",
border = true
}
function Window (options)
-- check mandatory options
if type(options.title) ~= "string" then
error("no title")
elseif type(options.width) ~= "number" then
error("no width")
elseif type(options.height) ~= "number" then
error("no height")
end
-- everything else is optional
_Window(options.title,
options.x or 0, -- default value
options.y or 0, -- default value
options.width, options.height,
options.background or "white", -- default
options.border -- default is false (nil)
)
end
4.1賦值語句
賦值是改變一個變數的值和改變表域的最基本的方法。
a = "hello" .. "world"
t.n = t.n + 1
Lua 可以對多個變數同時賦值,變數列表和值列表的各個元素用逗號分開,賦值語
句右邊的值會依次賦給左邊的變數。
a, b = 10, 2*x <--> a=10; b=2*x
遇到賦值語句 Lua 會先計算右邊所有的值然後再執行賦值操作,所以我們可以這樣
進行交換變數的值:
x, y = y, x -- swap 'x' for 'y'
a[i], a[j] = a[j], a[i] -- swap 'a[i]' for 'a[i]'
當變數個數和值的個數不一致時,Lua 會一直以變數個數為基礎採取以下策略:
a. 變數個數>值的個數 按變數個數補足 nil
b. 變數個數<值的個數 多餘的值會被忽略
例如:
a, b, c = 0, 1
print(a,b,c) --> 0 1 nil
a, b = a+1, b+1, b+2 -- value of b+2 is ignored
print(a,b) --> 1 2
a, b, c = 0
print(a,b,c) --> 0 nil nil
上面最後一個例子是一個常見的錯誤情況,注意:如果要對多個變數賦值必須依次
對每個變數賦值。
a, b, c = 0, 0, 0
print(a,b,c) --> 0 0 0
多值賦值經常用來交換變數,或將函式呼叫返回給變數:
a, b = f()
f()返回兩個值,第一個賦給 a,第二個賦給 b。
4.2區域性變數與程式碼塊(block)
使用 local 建立一個區域性變數,與全域性變數不同,區域性變數只在被宣告的那個程式碼塊
內有效。程式碼塊:指一個控制結構內,一個函式體,或者一個 chunk(變數被宣告的那
個檔案或者文字串)。
x = 10
local i = 1 -- local to the chunk
while i<=x do
local x = i*2 -- local to the while body
print(x) --> 2, 4, 6, 8, ...
i = i + 1
end
if i > 20 then
local x -- local to the "then" body
x = 20
print(x + 2)
else
print(x) --> 10 (the global one)
end
print(x) --> 10 (the global one)
注意,如果在互動模式下上面的例子可能不能輸出期望的結果,因為第二句 local i=1
是一個完整的 chunk,在互動模式下執行完這一句後,Lua 將開始一個新的 chunk,這樣
第二句的 i 已經超出了他的有效範圍。可以將這段程式碼放在 do..end(相當於 c/c++的{})
塊中。
應該儘可能的使用區域性變數,有兩個好處:
1. 避免命名衝突
2. 訪問區域性變數的速度比全域性變數更快.
我們給 block 劃定一個明確的界限:do..end 內的部分。當你想更好的控制區域性變數
的作用範圍的時候這是很有用的。
do
local a2 = 2*a
local d = sqrt(b^2 - 4*a*c)
x1 = (-b + d)/a2
x2 = (-b - d)/a2
end -- scope of 'a2' and 'd' ends here
print(x1, x2)
4.3控制結構語句
控制結構的條件表示式結果可以是任何值,Lua認為 false 和nil 為假,其他值為真。
if語句,有三種形式: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nd;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lse
else-part
end;
if conditions then
then-part
elseif conditions then
elseif-part
.. --->多個 elseif
else
else-part
end;
while 語句:
while condition do
statements;
end;
repeat-until語句:
repeat
statements;
until conditions;
for語句有兩大類:
第一,數值 for迴圈:
for var=exp1,exp2,exp3 do
loop-part
end
for 將用 exp3 作為 step 從 exp1(初始值)到 exp2(終止值),執行 loop-part。其中
exp3 可以省略,預設 step=1
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三個表示式只會被計算一次,並且是在迴圈開始前。
for i=1,f(x) do
print(i)
end
for i=10,1,-1 do
print(i)
end
第一個例子 f(x)只會在迴圈前被呼叫一次。
2.控制變數var是區域性變數自動被宣告,並且只在迴圈內有效
for i=1,10 do
print(i)
end
max = i -- probably wrong! 'i' here is global
如果需要保留控制變數的值,需要在迴圈中將其儲存
-- find a value in a list
local found = nil
for i=1,a.n do
if a[i] == value then
found = i -- save value of 'i'
break
end
end
print(found)
3. 迴圈過程中不要改變控制變數的值,那樣做的結果是不可預知的。如果要退出循
環,使用 break 語句。
第二,範型 for迴圈:
前面已經見過一個例子:
-- print all values of array 'a'
for i,v in ipairs(a) do print(v) end
範型 for遍歷迭代子函式返回的每一個值。
再看一個遍歷表 key的例子:
-- print all keys of table 't'
for k in pairs(t) do print(k)
end
範型 for和數值 for有兩點相同:
1. 控制變數是區域性變數
2. 不要修改控制變數的值
再看一個例子,假定有一個表:
days =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revDays = {["Sunday"]=1, ["Monday"]=2, ["Tuesday"]=3, ["Wednesday"]=4, ["Thursday"]=5, ["Friday"]=6, ["Saturday"]=7}
x = "Tuesday"
print(revDays[x])
我們不需要手工,可以自動構造反向表
revDays = {}
for i, v in ipairs(days) do
revDays[v] = i
end
如果你對範型 for還有些不清楚在後面的章節我們會繼續來學習。
4.4 break 和return語句
break 語句用來退出當前迴圈(for,repeat,while)。在迴圈外部不可以使用。
return 用來從函式返回結果,當一個函式自然結束結尾會有一個預設的 return。(這
種函式類似 pascal 的過程)
Lua 語法要求 break 和 return 只能出現在 block 的結尾一句(也就是說:作為 chunk
的最後一句,或者在 end 之前,或者 else 前,或者 until 前),例如:
local i = 1
while a[i] do
if a[i] == v then break end
i = i + 1
end
有時候為了除錯或者其他目的需要在 block 的中間使用 return 或者break,可以顯式
的使用 do..end 來實現:
function foo ()
return --<< SYNTAX ERROR
-- 'return' is the last statement in the next block
do return end -- OK
... -- statements not reached
end
第五章 函式
函式有兩種用途:1.完成指定的任務,這種情況下函式作為呼叫語句使用;2.計算並
返回值,這種情況下函式作為賦值語句的表示式使用。
語法:
function func_name (arguments-list)
statements-list;
end;
呼叫函式的時候,如果引數列表為空,必須使用()表明是函式呼叫。
print(8*9, 9/8)
a = math.sin(3) + math.cos(10)
print(os.date())
上述規則有一個例外,當函式只有一個引數並且這個引數是字串或者表構造的時
候,()是可選的:
print "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dofile 'a.lua' <--> dofile ('a.lua')
print [[a multi-line <--> print([[a multi-line
message]] message]])
f{x=10, y=20} <--> f({x=10, y=20})
type{} <--> type({})
Lua 也提供了面向物件方式呼叫函式的語法,比如 o:foo(x)與o.foo(o, x)是等價的,
後面的章節會詳細介紹面向物件內容。
Lua 使用的函式可以是 Lua 編寫也可以是其他語言編寫,對於 Lua 程式設計師來說用什
麼語言實現的函式使用起來都一樣。
Lua 函式實參和形參的匹配與賦值語句類似,多餘部分被忽略,缺少部分用 nil 補足。
function f(a, b) return a or b end
CALL PARAMETERS
f(3) a=3, b=nil
f(3, 4) a=3, b=4
f(3, 4, 5) a=3, b=4 (5 is discarded)
5.1返回多個結果值
Lua 函式可以返回多個結果值,比如 string.find,其返回匹配串“開始和結束的下標”
(如果不存在匹配串返回 nil)。
s, e = string.find("hello Lua users", "Lua")
print(s, e) --> 7 9
Lua函式中,在return後列出要返回的值得列表即可返回多值,如:
function maximum (a)
local mi = 1
local m = a[mi]
for i, val in ipairs(a) do
if val > m then
mi = i
m = val
end
end
end
print(maximum({8, 10, 23, 12, 5}))-->23 3
Lua總是調整函式返回值的個數去適用呼叫環境,當作為一個語句呼叫函式時,所有返回值被忽略。假設有如下三個函式:
function foo0 () end -- returns no results
function foo1 () return 'a' end -- returns 1 result
function foo2 () return 'a','b' end -- returns 2 results
第一,當作為表示式呼叫函式時,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當呼叫作為表示式最後一個引數或者僅有一個引數時,根據變數個數函式儘可能
多地返回多個值,不足補 nil,超出捨去。
2. 其他情況下,函式呼叫僅返回第一個值(如果沒有返回值為 nil)
x,y = foo2() -- x='a', y='b'
x = foo2() -- x='a', 'b' is discarded
x,y,z = 10,foo2() -- x=10, y='a', z='b'
x,y = foo0() -- x=nil, y=nil
x,y = foo1() -- x='a', y=nil
x,y,z = foo2() -- x='a', y='b', z=nil
end
x,y = foo2(), 20 -- x='a', y=20
x,y = foo0(), 20, 30 -- x='nil', y=20, 30 is discarded
第二,函式呼叫作為函式引數被呼叫時,和多值賦值是相同。
print(foo0()) -->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2(), 1) --> a 1
print(foo2() .. "x") --> ax
第三,函式呼叫在表建構函式中初始化時,和多值賦值時相同。
a = {foo0()} -- a = {} (an empty table)
a = {foo1()} -- a = {'a'}
a = {foo2()} -- a = {'a', 'b'}
a = {foo0(), foo2(), 4} -- a[1] = nil, a[2] = 'a', a[3] = 4
另外,return f()這種型別的返回 f()返回的所有值
function foo (i)
if i == 0 then return foo0()
elseif i == 1 then return foo1()
elseif i == 2 then return foo2()
end
end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0)) -- (no results)
print(foo(3)) -- (no results)
可以使用圓括號強制使呼叫返回一個值。
print((foo0())) --> nil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一個 return語句如果使用圓括號將返回值括起來也將導致返回一個值。
函式多值返回的特殊函式 unpack,接受一個數組作為輸入引數,返回陣列的所有元
素。unpack被用來實現範型呼叫機制,在 C 語言中可以使用函式指標呼叫可變的函式,
可以宣告引數可變的函式,但不能兩者同時可變。在 Lua中如果你想呼叫可變引數的可
變函式只需要這樣:
f(unpack(a))
unpack 返回a 所有的元素作為 f()的引數
f = string.find
a = {"hello", "ll"}
print(f(unpack(a))) --> 3 4
預定義的 unpack 函式是用 C 語言實現的,我們也可以用 Lua 來完成:
function unpack(t, i)
i = i or 1
if t[i] then
return t[i], unpack(t, i + 1)
end
end
5.2可變引數
Lua 函式可以接受可變數目的引數,和 C 語言類似在函式引數列表中使用三點(...)
表示函式有可變的引數。Lua 將函式的引數放在一個叫 arg 的表中,除了引數以外,arg
表中還有一個域 n 表示引數的個數。
例如,我們可以重寫 print 函式:
printResult = ""
function print(...)
for i,v in ipairs(arg) do
printResult = printResult .. tostring(v) .. "\t"
end
printResult = printResult .. "\n"
end
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幾個固定引數加上可變引數
function g(a, b, ...) end
call parameters
g(3)a = 3, b = nil, arg={n=0}
g{3, 4}a = 3, b = 4, arg = {n = 0}
g{3, 4, 8, 5} a = 3, b = 4, arg = {5, 8 ,n = 2}
如上面所示,Lua 會將前面的實參傳給函式的固定引數,後面的實參放在 arg 表中。
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我們只想要 string.find 返回的第二個值:
一個典型的方法是使用虛變數(下劃線)
local _, x = string.find(s, p)
-- now use `x'
...
還可以利用可變引數宣告一個select函式:
function select (n, ...)
return arg[n]
end
print(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6 9
print(select(1, 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6
print(select(2, string.find("hello hello", " hel"))) --> 9
有時候需要將函式的可變引數傳遞給另外的函式呼叫,可以使用前面我們說過的
unpack(arg)返回 arg 表所有的可變引數,Lua 提供了一個文字格式化的函式 string.format
(類似 C 語言的 sprintf函式):
function fwrite(fmt, ...)
return io.write(string.format(fmt, unpack(arg)))
end
這個例子將文字格式化操作和寫操作組合為一個函式。
5.3命名引數
Lua 的函式引數是和位置相關的,呼叫時實參會按順序依次傳給形參。有時候用名
字指定引數是很有用的,比如 rename 函式用來給一個檔案重新命名,有時候我們我們記不
清命名前後兩個引數的順序了:
-- invalid code
rename(old="temp.lua", new="temp1.lua")
上面這段程式碼是無效的,Lua 可以通過將所有的引數放在一個表中,把表作為函式
的唯一引數來實現上面這段虛擬碼的功能。因為 Lua 語法支援函式呼叫時實參可以是表
的構造。
rename{old="temp.lua", new="temp1.lua"}
根據這個想法我們重定義了 rename:
function rename (arg)
{
return os.rename(arg.old, arg.new)
}
當函式的引數很多的時候,這種函式引數的傳遞方式很方便的。例如 GUI 庫中建立
窗體的函式有很多引數並且大部分引數是可選的,可以用下面這種方式:
w = Window {
x=0, y=0, width=300, height=200,
title = "Lua", background="blue",
border = true
}
function Window (options)
-- check mandatory options
if type(options.title) ~= "string" then
error("no title")
elseif type(options.width) ~= "number" then
error("no width")
elseif type(options.height) ~= "number" then
error("no height")
end
-- everything else is optional
_Window(options.title,
options.x or 0, -- default value
options.y or 0, -- default value
options.width, options.height,
options.background or "white", -- default
options.border -- default is false (nil)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