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時間管理(個人覺得不錯)

時間管理(個人覺得不錯)

導讀

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小時候吹過的牛逼現在都實現了嗎?長大了遇見一個全身心喜歡上的人,卻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沒能留住對方嗎?工作了遇到很多優秀的人,可他們比我們還要努力,是這樣的嗎?夜晚常常帶著一絲傷感入睡,回想那時的壯志滿懷,總會因為虛度年華,碌碌無為而感到愧疚,時間總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中悄悄流走。你可曾知道人的一生其實只有900個月,而這其中最美好的年華 “青春” 也不過10年, 20年的時光,平凡的我們,夢想著不平凡,你能忍受在這人生最美的年華 “青春”裡,卻只有渾渾噩噩的蒼白嗎?不,當然不,青春?什麼是青春?青春是生命還有著豐富可能,併為了這可能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

   誠然,現實有很多無奈,背景和天賦我們都無法控制,然而“努力”卻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廣州凌晨4點的樣子,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行人很少”。結合自己的事實,下面談一談我的時間管理與方法論。

時間管理的核心

時間管理有很多種方法,而GTD(全稱:Getting Things Done)就是其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現在最受歡迎的方法。Getting Things Done翻譯成中文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 “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事情移出來,然後整理安排自己去執行”。帶著一些自己的理解,下面談一談我對GTD的理解以及方法論,GTD的核心步驟為五步:收集、處理、管理、執行、回顧。


1.收集——收集記錄

人的大腦能儲存很多東西,但有限,不要相信某事情發生後過了一段時間你還能記得,釋放大腦的儲存負載,讓大腦著重於去思考,平時有什麼資訊、任務和靈感要在忘記之前用工具記錄下來,使用的工具要儘可能的方便,易用,便捷。

2.處理——處理分類

只有及時處理資訊,對資訊及時做出決定和歸納成類,你才能避免資訊的堆積和碎片化,處理資訊時採用二分鐘法則和四象限法則,二分鐘方法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兩分鐘內能解決的事情,無論是何種事情,馬上著手解決掉,如果不能再進行分類。分類則採用四象限法則,四象限法則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劃分成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3.計劃——計劃安排  除了既有的日程安排外,可以設定每日,每週,每月,每年你需要完成的重大事件,把他們排進日程表。每天要做的事件採用三隻青蛙理論,前天晚上睡覺前設定第二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起床後就可以開始著手這三件事了(同理可用於每月的“三隻青蛙”, 每季度的“三隻青蛙”,每年的“三隻青蛙”)。每週要做的事採用習慣21天效應,一件事只要堅持21天就能習慣成自然,成為一種習慣。每月要做的事採用日曆行程表的方法,將每月要做的事排進日程表。每年要做的事採用原望清單法,讓自己每年都有收穫和進步。



4.執行——堅決執行  執行是Getting Things Done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要言行一致,制定了計劃就一定得做到,這能很好地提升你的自我認同感。執行時你應當在不分心的情境下,一次只執行一件事,既不要多線工作,也不要讓你的工作突然中斷。採用番茄工作法,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短暫休息5分鐘繼續番茄時鐘,每4個番茄時段可多休息一會兒。番茄工作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5.回顧——回顧檢查  目前我採用的是一週回顧一次,採用PDCA迴圈法對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進行回顧,對工作和其它事情進行回顧,看看哪裡做的不好,需要改進,重新做出調整計劃。這樣能使得計劃更有效地進行,更加合乎工作程式的邏輯。

我認為的時間管理  我認為任何工作都應該要有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使得工作有條不紊,循序漸進。有計劃的生活能讓你的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很多時候的壓力來自於我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幹些什麼。GTD時間管理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安排時間,高效地提升工作效率,正確地應對工作,讓我們成為時間的主人。但是,時間管理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在短時間之內做更多的事,讓人機器人般工作。高效率和嚴謹地按計劃行事固然好,但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話,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缺失的美好,我們應該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我們的工作帶有創造性。
   所以,我認為的時間管理的是讓生活「慢」一點,讓你「沒有壓力」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讓你的「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

 收集——處理——計劃——執行——回顧
  傾盡所有無以回報你,唯有許你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