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GC原理---對象可達判斷

GC原理---對象可達判斷

本地方法棧 失效 虛擬 線程 ots 總結 tin 分析算法 -c

對象可達判斷

引用計數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 給對象中添加一個引用計數器,每當有一個地方引用它時,計數器值加1;當引用失效時,計數器減1;任何時刻計數器都為0的對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 引用計數算法的實現簡單,判斷效率也很高,在大部分情況下它都是一個不錯的算法。
  • 但是Java語言中沒有選用引用計數算法來管理內存,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很難解決對象之間相互循環引用的問題。

    GC Roots Analysis:主流用這個判斷
  • 基本思路就是通過一系列名為"GC Roots"的對象作為起始點,從這些節點開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過的路徑稱為引用鏈(Reference Chain),當一個對象到GC Roots沒有任何引用鏈相連時,則證明此對象是不可用的
  • 即使在可達性分析算法中不可達的對象,也並非是“非死不可”的,這時候它們暫時處於“緩刑”階段,要真正宣告一個對象死亡,至少要經歷兩次標記過程:如果對象在進行可達性分析後發現沒有與GC Roots相連接的引用鏈,那它將會被第一次標記並且進行一次篩選,篩選的條件是此對象是否有必要執行finalize()方法。當對象沒有覆蓋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經被虛擬機調用過,虛擬機將這兩種情況都視為“沒有必要執行”。(即意味著直接回收)
  • 如果這個對象被判定為有必要執行finalize()方法,那麽這個對象將會放置在一個叫做F-Queue的隊列之中,並在稍後由一個由虛擬機自動建立的、低優先級的Finalizer線程去執行它。
  • GC Root 引用點
    • 虛擬機棧(棧幀中的本地變量表)中引用的對象;
    • 方法區中類靜態屬性引用的對象;
    • 方法區中常量引用的對象;
    • 本地方法棧中JNI(即一般說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對象;
  • 總結就是,方法運行時,方法中引用的對象;類的靜態變量引用的對象;類中常量引用的對象;Native方法中引用的對象。

GC原理---對象可達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