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生活小記
阿新 • • 發佈:2019-02-11
這篇文章主要由這幾個部分組成:
- 書籍閱讀感想
- 世界的轉動--與優秀的人同行
書籍閱讀感想:
上個星期,好朋友從中山給我寄來了很多東西,其中有一本書叫《情書》,是一個日本作家寫的。封面非常乾淨簡潔,但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好感並不是很強。因為這種書我下意識地會對它進行分類,即:言情小說型別。而我遍歷了下自己整個大一到大三,看的書更多是宗教歷史與人文小說,沒有碰過一本言情小說。但朋友在書裡留下的字條是:這本書挺有趣的,你也可以讀一讀。於是,我用了一天晚上的時間讀完了,大致弄明白了劇情,不由得感慨作者在劇情上的安排。第二天晚上,我又讀了一遍,旨在去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變化。 整本書的主線是:主人公博子深愛的男朋友因登山事故而去世,因為思念而寫了一封原本不期待回信的信,然而卻收到了回信,在整個與這個陌生人來信回信的過程中,解開了男朋友隱藏多久的祕密。 兩個重名的藤井樹,一男一女,初中時懵懵懂懂的戀愛啟蒙,但因為那時的簡單純粹,一個羞於說出口,選擇用畫卡片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感情,後來還在大學時選擇了與她長得極為相像的博子談了戀愛;而另一個呢,個性古怪,甚至都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心悄然變化,被蒙在暗戀的鼓裡。而博子呢,則一直以為自己是男朋友無法替代的人,卻不曾想到自己是他初中戀人的代替品。而這些,在信的來往之間逐漸被揭曉。 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線有些複雜:玲美默默地愛著秋葉,然而秋葉愛著博子,博子卻愛著男朋友藤井樹,卻不料男朋友心中一直愛著他初中那時的初戀情人女藤井樹。博子一廂情願地把自己埋在盡是男朋友的記憶裡,一直不願醒來,一直固執地認為他還活著,只是活在自己的心裡。 如果要我把人物進行合併,我認為有三個人物是相似的:博子,女藤井樹的爺爺與男藤井樹。這三個人都對過去的時光念念不完,博子對過去曾經和男藤井樹的時光念念不忘,從而下意識地去抵觸男藤井樹去世的這個事實;爺爺對過去那個屬於他的年代念念不忘,因此才總是固執地不願意搬家;男藤井樹對過去初中的歲月念念不忘,所以他才對博子一見鍾情並和她談起了戀愛。 博子和女藤井樹的確有相似的地方,不僅是外表上,她們都是比較敏感的人,只不過博子可能表現得比古怪的女藤井樹明顯。博子雖然接受了秋葉的感情,卻不願意接受男藤井樹去世的事實,在談到男藤井樹上的一切事上,她都顯得非常敏感:不願意承認男藤井樹去世的事實,認為他只是去了很遠的地方;明明已經在信裡猜到了男朋友選擇自己的理由,卻又不甘心,繼續地詢問。而女藤井樹呢,雖然看似古怪,但卻不願意去醫院,因為父親曾經死在醫院裡,所以她一直抵觸去醫院,哪怕是生病。 最讓我心疼的莫過於是博子了,她似乎已經猜到男朋友選擇自己的理由,因此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這就是他選擇我的理由,我絕不原諒他。可到最後,知道了這一真相後,卻將所有有關於男朋友的信件寄回給女藤井樹,並真正地接受了他去世的事實,她在山上喊道:“你好嗎?我很好。你好嗎?我很好。”用這種方式選擇和過去的戀情分別。 整篇文章採用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即以不同的視角來還原事情的真相。文章細膩而又不造作,真實地顯現了一段美好的戀情。博子的堅持,男藤井樹的簡單純粹,還原了真實的愛情。 願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地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段乾淨純粹的愛情。世界的轉動--與優秀的人同行
第二種:大腦開始發展的人,開始對世界繁多知識敬畏的人。
第三種:專注於某一領域的人。
而我見過很多消極悲觀的人,都是第一種人。這是最原始的無知,不僅無知還自認為這就是世界的模樣的人,不願意嘗試做改變。 而一些謙虛的人,是在領略眾多世界之後對自己深深感到卑微而散發出來的人格品質,這種人也常常把自己認為是無知的人。正如蘇格拉底說的:我除了知道我無知這個事實之外一無所知。而所謂的學習,不過是去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無知。 既然要想從優秀人的身上獲得價值,那自己也必須提供價值。 與優秀的人同行,遠離自怨自艾的人,因為這本是世界之道:抱怨的人無法給人提供價值點,反而會侵蝕別人築好的世界。既然無法改變這種人,最好的態度就是:遠離。 老師的優秀能夠清清楚楚地體現在他的思維邏輯上與他在這種思維邏輯影響下所言所行。昨天去操場跑步,正好老師也在,他和我打了招呼就繼續跑步去了。他跑步的樣子讓我覺得像是一個青春活力的少年,就像阿遠一樣。而這種活力,是知識給他的,是很多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