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ID全域性唯一識別符號
阿新 • • 發佈:2019-02-13
UUID 是通用唯一識別碼(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縮寫,是一種軟體建構的標準,亦為開放軟體基金會組織在分散式計算環境領域的一部分。
UUID 的目的是讓分散式系統中的所有元素,都能有唯一的辨識資訊,而不需要透過中央控制端來做辨識資訊的指定。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建立不與其它人衝突的
UUID。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需考慮資料庫建立時的名稱重複問題。
目前最廣泛應用的 UUID,即是微軟的 Microsoft's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s (GUIDs),而其他重要的應用,則有 Linux ext2/ext3 檔案系統、LUKS 加密分割區、GNOME、KDE、Mac OS X 等等。
UUID是指在一臺機器上生成的數字,它保證對在同一時空中的所有機器都是唯一的。通常平臺會提供生成的API。按照開放軟體基金會(OSF)制定的標準計算,用到了乙太網卡地址、納秒級時間、晶片ID碼和許多可能的數字
UUID由以下幾部分的組合:
(1)當前日期和時間,UUID的第一個部分與時間有關,如果你在生成一個UUID之後,過幾秒又生成一個UUID,則第一個部分不同,其餘相同。
(2)時鐘序列。
(3)全域性唯一的IEEE機器識別號,如果有網絡卡,從網絡卡MAC地址獲得,沒有網絡卡以其他方式獲得。
標準的UUID格式如下:
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
xxxxxxxx-xxxx-Mxxx-Nxxx-xxxxxxxxxxxx
除連字元-外,上面每個字元都是一個十六進位制的數字,共有5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8個,第二部分4個,第三部分4個,第四部分4個,第五部分12個,8-4-4-4-12,一共32個十六進位制字元,因此一共是128位,該結構中包含版本(Version)、變體 (Variant)、時間(Time)、時鐘序列(Clock Sequence)、節點(Note)資訊(以無符號整型值表示)。其中,M表示UUID的版本,N表示UUID的變體。
變體:
為了能相容過去的UUID,以及應對未來的變化,因此有了變體(Variants)這一概念。目前已知的變體有如下幾種:
variant 0:N的格式為0xxx。為了向後相容預留。
variant 1:10xx。當前正在使用的。
variant 2:11xx。為早期微軟GUID預留。
variant 3:111x。為將來擴充套件預留。目前暫未使用。
版本:
版本用於定義UUID的形成方法,UUID的生成有時間、名稱、隨機數三種策略,以第9位元組(VersionAndTimeHigh)的最高4位表示,目前uuid定義有5個版本:
Version 1:基於時間和MAC地址。由於使用了MAC地址,因此能夠確保全球唯一性,但是同時也暴露了MAC地址,私密性不夠好。
Version 2:DCE安全的UUID。DCE(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安全的UUID和基於時間的UUID演算法相同,但會把時間戳的前4位置換為POSIX的UID或GID。這個版本的UUID在實際中較少用到。
Version 3 :基於名字空間(MD5)。通過計算名字和名字空間的MD5雜湊值生成UUID。相同名字空間中不同名字生成的UUID的唯一性;不同名字空間中的UUID的唯一性;相同名字空間中相同名字的UUID重複生成是相同的。
Version 4 :基於隨機數或者偽隨機數。雖然是基於隨機數,但是重複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因此該版本也是被經常使用的版本。
Version 5 : 基於名字空間(SHA1)。跟Version 3類似,但是雜湊函式使用了SHA1演算法。
從UUID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Version 1/2適合應用於分散式計算環境下,具有高度的唯一性;Version 3/5適合於一定範圍內名字唯一,且需要或可能會重複生成UUID的環境下;至於Version 4,最好不用
時間戳:
時間是一個60位的整型值(除4位版本號外的前8位元組),對應UTC(格林尼治時間1582年10月15日午夜始)的100ns時間間隔計數。
對於ver 4和5,該值分別對應一個隨機數和一個全域性唯一的名稱。
時鐘序列:
對基於時間的UUID版本,時間序列用於避免因時間向後設定或節點值改變可能造成的UUID重複,對基於名稱或隨機數的版本同樣有用:目的都是為了防止UUID重複。如果前一時鐘序列已知,通過自增實現時鐘序列值的改變;否則,通過密碼學(偽)隨機數設定新的時鐘序列值。
節點:
對基於時間的UUID版本,節點由48位的單播MAC地址構成。對於沒有MAC地址的系統,節點值為一個密碼學(偽)隨機數(為防止與MAC地址發生碰撞,需設定多播位)。
這些欄位對應於版本1和2基於時間的UUIDs,但是相同的8-4-4-12表示用於所有的UUIDs,甚至對於構造不同的UUIDs也是如此。
微軟的guid有時會用周圍的括號來表示:
{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
這種格式不應該與“登錄檔格式”混淆,“登錄檔格式”指的是花括號內的格式。
RFC 4122為UUIDs定義了一個統一的資源名稱(URN)名稱空間。
urn:uuid: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
UUIDs的二進位制編碼在系統之間有所不同。許多系統完全以big-endian格式對UUID進行編碼。
例如,00112233-4455-6677-8899-aabbccddeeff被編碼為位元組,以位元組為單位,以位元組為單位,以位元組為單位,以位元組為單位。
其他系統,特別是微軟在他們的COM/OLE庫中對UUIDs進行編組,使用了一個混合的endian格式,其中前三個元件都是little-endian,最後兩個是big-endian。
例如,00112233-4455-6677-8899-aabbccddeeff被編碼為位元組33 22 11 00 5547,688-8899。
UUID是由一組32位數的16進位制數字所構成,是故UUID理論上的總數為16^32=2^128,約等於3.4 x 10^38。也就是說若每納秒產生1兆個UUID,要花100億年才會將所有UUID用完。
UUID的標準型式包含32個16進位制數字,以連字號分為五段,形式為8-4-4-4-12的32個字元。示例:
與被隕石擊中的機率比較的話,已知一個人每年被隕石擊中的機率估計為170億分之1,也就是說機率大約是0.00000000006 (6 x 10^-11),等同於在一年內建立數十兆筆GUID併發生一次重複。換句話說,每秒產生10億筆UUID,100年後只產生一次重複的機率是50%。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各有6億筆GUID,發生一次重複的機率是50%。
產生重複GUID並造成錯誤的情況非常低,是故大可不必考慮此問題。
機率也與隨機數產生器的質量有關。若要避免重複機率提高,必須要使用基於密碼學上的假隨機數產生器來生成值才行。
- 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