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電子支付,迷霧中高速向前

電子支付,迷霧中高速向前

 

2005年6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電子支付指引(徵求意見稿)》。

2005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頒佈《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對銀行從事電子支付活動提出了指導性要求。

2006年X月X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

面對已經和即將實施的政策,電子支付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而各支付廠商則暗流湧動。

2005年底,首信以250萬美元的價格出讓支付閘道器業務,首信集團持有 PayEase 公司25%股權。

2006年2月,網銀線上推出超級網商。

2006年3月,由環迅贊助的“環迅杯”第二屆中國電子商務大賽拉開帷幕,為期5個月。

2006年3月,YeePay 易寶併購西部支付,原西部支付公司作為 YeePay 易寶四川分公司。

2006年4月,雲網對旗下的線上支付平臺進行了最大一次的改版,突出體現面向企業提供服務。

2006年5月,快錢在推出email、手機支付後,聯手中國工商銀行推出電話支付業務。

2006年5月,支付寶聯手中國工商銀行,實現工行中國工商銀行簽發的個人網上銀行客戶證書U盾與支付寶數字證書共享,並委託工商銀行對客戶交易資金賬戶提供託管服務。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一系列的舉措,無疑是應對即將出臺的政策而採取的策略。中國電子支付市場就像是一條剛剛修建起來的高速公路,可以通往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而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正好似執行在這條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不明朗的政策、如何創新、如何盈利等等正像是團團迷霧,遮擋著人們的視線,。撥開迷霧,還高速公路以晴朗的天空,讓一輛輛嶄新的汽車跑得更快、跑得更遠,使大家的願景。

2006年度電子支付盛宴:《電子商務世界》掀起電子支付7月京城論劍
中國電子支付高層論壇:http://www.ebwang.com/2006pay/index.php

電子支付之惑

網際網路的誕生就是讓人們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讓一切都變得更加便捷。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線上聊天、音樂下載等等業務,均與電子支付有著密切的聯絡,2005年第三方支付廠商風起雲湧,2006年網上銀行業務不斷創新,都意味著電子支付將會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然而,在這即將到來的繁華背後,仍有很多困惑制約著這一產業的發展。

監管政策合理嗎

中國人民銀行釋出《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以下簡稱《一號指引》)至今已經有7個多月,當時,“除採用數字證書、電子簽名等安全認證方式外,單筆金額不應超過1000元人民幣,每日累計金額不應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限制一經出臺,便引起了多方質疑的聲音。過低的單筆交易根本無法實現高額商品的買賣!

《一號指引》直接影響了剛剛興起的電子客票業務。一家電子客票代理商負責人告訴記者:指引頒佈後,該網站的線上支付即下降了30%。為了保住使用者群,該網站除了鼓勵使用者使用數字證書外,還另闢了一條“新徑”——結盟銀行。

由於機票是實名制,購票人姓名、身份證號一應俱全,因此具有可追溯性。該網站便與某些銀行私下達成“默契”,只要是協議銀行的使用者在該網站購買電子客票,可以完全不受單筆金額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的限制。此舉卻也很快顯現弊端:有協議的銀行使用者數量沒有猛增,而那些沒有協議銀行的使用者卻嚴重下滑。

《一號指引》不是電子客票網站唯一的“痛”,對於即將出臺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該網站負責人更是憂心忡忡:“國內的銀行有近兩百家,我們不可能與每一家都達成協議,與第三方支付商合作也是重要手段。新辦法實行,勢必擡高門檻,減少第三方支付商數量,也大大縮小了我們與第三方支付商合作的範圍。” 一位參與該政策制定的業內人士透露,如果按目前參與制定政策的一些專家的意見,第三方支付廠商將面臨大洗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指出,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後,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的比例上限,將只在徵稅上有意義,而不再約束業務經營範圍。這意味著外資銀行經營範圍將與中資銀行相同,國外的網上銀行也將染指中國市場。看來,“內憂”未平,“外患”又起。

電子支付是一個新興產業,無論是廠商還是政府對於這個產業的理解都需要加以磨練,再加上中國的國情有別於國外,很多模式無法模仿。面對諸多因素,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至關重要。既要保護電子支付的蓬勃發展,又要清除潛在風險,對政府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

銀行、支付商的問題

《電子簽名法》明確規定,只有第三方認證的服務機構才有資質頒發數字證書,央行也希望通過一個統一標準的認證證書,規範網上銀行的安全。然而,利益的趨勢使各大商業銀行似乎無視法律的存在,一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仍在由自己的一個部門頒發數字證書,遵守《電子簽名法》的規定,依法開展業務的銀行微乎其微,這並不有利於整個電子支付產業的良性發展。

與銀行相比,網上支付公司由於前期未有政策束縛,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數量級提升迅猛,至今已有40多家。

2005年的一場價格戰,讓所有的網上支付公司記憶猶新,整個市場陷入無序狀態,正如一位支付公司負責人所言:“不夠聰明的混戰,不是在培養使用者,而是給自己剛剛起步的事業掘墓。” 短視的“跑馬圈地”,進一步擠壓了支付市場有限的盈利空間,帶來更多的資金風險。

進入2006年,《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即將出臺的風聲不經而走,這與價格戰相比,簡直就是生死令。根據徵求意見稿,設立全國性支付清算組織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設立區域性支付清算組織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設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組織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外資的股份更被控制在25%以內(有一種說法是49%),個人持股比例不能超過80%。此外,賬戶型支付商,有人指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合法性,一些企業的虛擬帳戶有的一年已經做到20多億,存在很大的社會風險與金融風險,處在法律邊緣,稍有不慎便會進入雷區。上述種種說法在支付公司之間傳遞著,遊走於央行已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不明朗的政策,不明確的資金限制,使他們感到身上揹負了一塊巨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支付商的市場定位與市場部署。

支付產業鏈主要由銀行、商戶與維繫兩者服務的第三方構成,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而部分以出售支付閘道器起家的支付公司,雖然有一定銀行支付網路體系,但受困於市場營銷、服務經驗與資金支援不足,導致在面臨突變的市場環境下,來不及向服務轉型。

 

盈利是一直困擾支付廠商的重要問題之一,在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單單靠收取1~2%服務費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因此,部分廠商開始涉足一些地下活動,遊離在法律的邊緣。

此外,制約電子支付普及的另一大因素是消費者對電子支付安全性的誤解以及舊有的消費習慣的改變。
隨著今年底金融業全面開放,《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估計最遲將會在今年秋季公佈,而2號指引也會進一步出臺。洗牌後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以及進一步規範的銀行體系,加上不斷的創新,才是構建電子支付產業的最大保證。

消費者的質疑

安全問題,對進行網上支付的使用者而言是首要考慮的。支付寶大力推行數字證書,並與工行達成協議實現數字證書共享,即工商銀行的數字證書(U盾)使用者無需另行申請支付寶的數字證書,使用工商銀行發行的U盾即可享受支付寶數字證書的全部功能,得到同樣的安全保障。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卻又對此種自發數字證書的方式產生了質疑。近日,她在工行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為了安全購買了U盾數字證書,回家後經過多次安裝才得以正常使用。因工作需要,他又辦理了華夏銀行的網上銀行,同樣出於安全的考慮,也買了一個數字證書,但是CFCA頒發的。她有些困惑了,如果一個人要開通多家的網上銀行,為了保證安全,按目前的情況就要購買數個不同的數字證書,還要在電腦中進行數次的反覆安裝與除錯,如果出差在外地,口袋裡是不是要裝上一堆U盤。

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網上銀行的初衷就是便利,對銀行而言是每一個網上銀行帳戶對應著一位使用者,但對於使用者而言,一個人將會面對數個網上銀行賬戶。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均在大力擴張,數字證書可以說是有一塊致富寶地,誰也不想把這塊資源拱手相讓。

但是假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規範數字證書,最終受到影響的還是使用者消費者,政府應該在後面的指引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來徹底理清這一市場,否則法律的效力很難得到保障。

電子支付的戰國策

2005年,由哈佛商學院出版、W.錢金著寫的《藍海戰略》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極大反響。著作中,作者指出,在目前過度擁擠的產業市場中,硬碰硬的競爭只能令企業陷入血雨腥風的“紅海”——即競爭激烈的已知市場空間,並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作者同時提出:要贏取明天,企業不能靠與對手競爭,而是要開創“藍海”——即蘊含龐大需求的新市場空間,以走上增長之路。
細看今天的電子支付格局恍然發現,這裡正上演的一幕幕藍海與紅海的戰爭。

網上銀行駛入藍海

雖然,央行出臺的《一號指引》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從積極方面看,數字證書在電子支付中的應用被給予了高度關注。也許是因為安全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2006年,銀行把它戲稱為“網上銀行”年,各家廣告牌隨處可見。在走訪了各家銀行後,記者發現,銀行界並不像第三方支付那樣章法混亂,而是在根據自己的特色,逐步駛入藍海。

網上基金風生水起

進入2006年,隨著股市的上揚,基金成為投資者高度關注的焦點,但由於基金交易和購買時間是交易所開市為準,即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這對投資者而言必須請假才可購買,便捷成了他們最迫切的需要。2006年4月,工商銀行與16家基金公司聯手推出網上基金一站式服務平臺並進行了首次大規模宣傳。儘管早在2003年工行就推出了網上基金業務,但此次規模之大,服務平臺覆蓋面之廣尚數首次。“以基金交易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切入點,工行將吸引更多的客戶開辦網上銀行賬戶,這將帶動網上銀行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部市場推廣處副處長周永林如是說。

而作為起步較晚,剛剛進入該業務的中國農業銀行一氣簽約了7家基金公司。只要是持有農行金穗卡持卡的使用者,便可通過各個基金公司的基金網上直銷業務平臺購買基金,並享受特別優惠。據早先簽約的國聯、鵬華基金公司反饋,該業務自開辦以來,投資者反響強烈,每天的新增開戶數量及交易額在穩步攀升。

網上基金,開戶、申購、贖回,統統都在滑鼠輕點間完成,如此便捷的理財手段,勢必會產生巨大的市場效益,這將會成為網上銀行的最大賣點之一。

電子客票四方雲動

據瞭解,從6月1日起,航空公司為了應對日益高漲的成本壓力,全國將試行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監製的電子機票行程單,作為旅客購買電子客票的付款、報銷憑證,這意味著電子客票將全面取代紙質機票。而中國最大的航空機票電子分銷運營商中國民航資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信”)更表示:中國將在2007年全面實現電子客票。

業界人士分析,電子客票的採用,可為航空公司節省數億元人民幣,而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一年可達1200億。

如此誘人的市場以及利好的訊息,使其成為網上銀行又一大關注點。

招商銀行推出“一網通航空電子客票”服務。深發展銀行推出“發展網航空電子客票”服務。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北京掌上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機票資訊、預訂服務由掌上通公司提供,線上支付服務由浦發銀行提供。而興業銀行也於今年4月與北京掌上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網上銀行“航空電子客票”業務,並在其網站首頁增加了“航空電子客票”欄目,客戶可點選此欄目自助申請註冊成為“興業-掌上通電子客票”會員,查詢和網上購買電子客票並推出為期三個月的“上興業網銀,賺免費里程”電子客票有獎促銷活動。

電子客票市場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銀行作為電子客票利益鏈上的重要一環,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中獲取更多的收益。

個人消費極具潛力

個人網上消費主要集中在C2C和B2C兩種模式的網站,隨著上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消費理念在悄然發生著轉變,網上支付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家常便飯。而C2C網站也由過去的兩家獨大向多家發展。而B2C市場,曾經一度不被人看好,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很難合理的控制,以至於目前B2C上銷售最多仍然是圖書、影碟等低價值產品。然而,這一切因eBay易趣、淘寶的突然殺入而改變了。網上購物將從此可以涉及大宗電器、傢俱等物品,而質量由於是廠家直銷更可百分百的放心,因此,這將是一個急劇增長潛力的市場。

一些銀行已經對個人消費表現了濃厚的興趣。2006年一季度,浦發銀行個人網上銀行簽約客戶數同比增長521%;交易筆數較2005年同期增長60%,交易金額較2005年同期增長576%,交易量穩步攀升。尤其是網上支付,呈直線增長態勢,一季度的交易筆數為2005年全年累計的1.64倍,交易金額為2005年全年累計的1.79倍。在 “淘寶網”上,浦發銀行網上支付交易筆數已經達到月均五萬多筆,交易金額月均1500多萬。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金運曾開玩笑地說道,“對我而言,聽到浦發能滿足百姓的需要,要比說浦發是最

傑出的銀行高興得多。”

個人網上消費市場將會隨著數字證書的普及而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而作為B2C商家的網上支付渠道,網上銀行未來將會比任何第三方支付更具實力。注重服務細節,注重使用者體驗將會是成功的根本。

B2B需強勢關注

提及電子商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網上購物,其實,B2B電子商務的應用才是我國電子商務持續發展的根基。據統計,2005年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較2004年增長了37.1%,達到6446億元,B2B交易額在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總額中佔據將近95%的比例。而在B2B電子商務市場中,賽迪顧問釋出的《2005-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研究年度報告》顯示:2005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766億元,同比增長56.7%,在中小企業2005年實現的交易額中,藉由第三方平臺實現的交易額達到2300億,同比2004年增長58.6%,佔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83.2%;相對而言,行業和地區電子商務平臺以及中小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較少,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應用的最主要途徑。

以阿里巴巴為例,其1300萬中小企業客戶目前仍只能在網上達成交易,網下完成交易,這大大降低了雙方交易的效率。

而5月23日,工行的介入,將有望改變這一局面,通過合作,阿里巴巴將可藉助工行網上銀行技術和服務,把企業的交易“資訊流”與“資金流”進行整合。對於企業,銀行是他們最信任的機構,而中國聚集著大量中小企業的行業網站又何止阿里巴巴一家,如果銀行能與這些行業網站達成某種共識,或者制定某種規則,這將會使整個中小企業市場向電子商務邁進一大步,而銀行也將會從中獲得更多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