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編譯環境優化等級說明
option -> c/c++ -> language/code genderation -> optimization選項下的優化等級
優化級別說明(僅供參考):
則其中的 Code Optimization 欄就是用來設定C51的優化級別。共有9個優化級別(書上這麼寫的),高優化級別中包含了前面所有的優化級別。現將各個級別說明如下:
0級優化:
1、 常數摺疊:只要有可能,編譯器就執行將表示式化為常數數字的計算,其中包括執行地址的計算。
2、 簡單訪問優化:對8051系統的內部資料和位地址進行訪問優化。
3、 跳轉優化:編譯器總是將跳轉延至最終目標上,因此跳轉到跳轉之間的命令被刪除。
1級優化:
1、 死碼消除:無用的程式碼段被消除。
2、 跳轉否決:根據一個測試回溯,條件跳轉被仔細檢查,以決定是否能夠簡化或刪除。
2級優化:
1、 資料覆蓋:適於靜態覆蓋的資料和位段被鑑別並標記出來。連線定位器BL51通過對全域性資料流的分析,選擇可靜態覆蓋的段。
3級優化:
1、“窺孔”優化:將冗餘的MOV命令去掉,包括不必要的從儲存器裝入物件及裝入常數的操作。另外如果能節省儲存空間或者程式執行時間,複雜操作將由簡單操作所代替。
4級優化:
1、 暫存器變數:使自動變數和函式引數儘可能位於工作暫存器中,只要有可能,將不為這些變數保留資料儲存器空間。
2、擴充套件訪問優化:來自IDATA、XDATA、PDATA和CODE區域的變數直接包含在操作之中,因此大多數時候沒有必要將其裝入中間暫存器。
3、區域性公共子式消除:如果表示式中有一個重複執行的計算,第一次計算的結果被儲存,只要有可能,將被用作後續的計算,因此可從程式碼中消除繁雜的計算。
4、 CASE/SWITCH語句優化:將CASE/SWITCH語句作為跳轉表或跳轉串優化。
5級優化:
1、 全域性公共子式消除:只要有可能,函式內部相同的子表示式只計算一次。中間結果存入一個暫存器以代替新的計算。
2、 簡單迴圈優化:以常量佔據一段記憶體的迴圈再執行時被優化。
6級優化:
1、 迴路迴圈:如果程式程式碼能更快更有效地執行,程式迴路將進行迴圈。
7級優化:
1、 擴充套件入口優化:在適合時對暫存器變數使用DPTR資料指標,指標和陣列訪問被優化以減小程式程式碼和提高執行速度。
8級優化:
1、 公共尾部合併:對同一個函式有多處呼叫時,一些設定程式碼可被重複使用,從而減小程式程式碼長度。
9級優化:
1、 公共子程式塊:檢測重複使用的指令序列,並將它們轉換為子程式。C51甚至會重新安排程式碼以獲得更多的重複使用指令序列。
當然,優化級別並非越高越好,應該根據具體要求適當選擇。
Keil C51匯流排外設操作問題的深入分析
閱讀了《微控制器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5年第10期雜誌《經驗交流》欄目的一篇文章《Keil C51對同一埠的連續讀取方法》(原文)後,筆者認為該文並未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準確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兩種解決方法並不直接和簡單。筆者認為這並非是Keil C51中不能處理對一個埠進行連續讀寫的問題,而是對Kei1 C51的使用不夠熟悉和設計不夠細緻的問題,因此特撰寫本文。
本文中對原文提到的問題,提出了三種不同於原文的解決方法。每種方法都比原文中提到的方法更直接和簡單,設計也更規範。(無意批評,請原文作者見諒)
1 問題回顧和分析
原文中提到: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對同一埠反覆連續讀取,Keil C51編譯並未達到預期的結果。原文作者對C編譯出來的彙編程式進行分析發現,對同一埠的第二次讀取語句並未被編譯。但可惜原文作者並未分析沒有被編譯的原因,而是匆忙地採用一些不太規範的方法試驗出了兩種解決辦法。
對此問題,翻閱Keil C51的手冊很容易發現:KeilC51的編譯器有一個優化設定,不同的優化設定,會產生不同的編譯結果。一般情況預設編譯優化設定被設定為8級優化,實際最高可設定為9級優化:
1. Dead code elimination。
2.Data overlaying。
3.Peephole optimization。
4.Register variables。
5.Common subexpression elimination。
6.Loop rotation。
7.Extended Index Access Optimizing。
8.Reuse Common Entry Code。
9.Common Block Subroutines。
而以上的問題,正是由於Keil C51編譯優化產生的。因為在原文程式中將外設地址直接按如下定義:
unsigned char xdata MAX197 _at_ 0x8000
採用_at_將變數MAX197定義到外部擴充套件RAM 指定地址0x8000。因此,Keil C51優化編譯理所當然認為重複讀第二次是沒有用的,直接用第一次讀取的結果就可以了,因此編譯器跳過了第二條讀取語句。至此,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2 解決方法
由以上分析很容易就能提出很好的解決辦法。
2.1 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
程式一點都不用修改,將Keil C51的編譯優化選擇設定為0(不優化)就可以了。選擇project視窗的Target,然後開啟“Options for Target”設定對話方塊,選擇“C51”選項卡,將“Code Optimiztaion”中的“Level”選擇為“0:Costant folding”。再次編譯後,大家會發現編譯結果為:
CLR MAXHBEN
MOV DPTR,#MAX197
MOVX A,@DPTR
MOV R7,A
MOV down8,R7
SETB MAXHBEN
MOV DPTR,#MAX197
MOVX A,@DPTR
MOV R7,A
MOV up4,R7
兩次讀取操作都被編譯出來了。
2.2 最好的方法
告訴Keil C51,這個地址不是一般的擴充套件RAM,而是連線的裝置,具有“揮發”特性,每次讀取都是有意義的。可以修改變數定義,增加“volatile”關鍵字說明其特徵:
unsigned char volatile xdata MAX197 _at_ 0x8000;
也可以在程式中包含系統標頭檔案;“#include”,然後在程式中修改變數,定義為直接地址:
#define MAX197 XBYTE
這樣,Keil C51的設定仍然可以保留高階優化,且編譯結果中,同樣兩次讀取並不會被優化跳過。
附表:Keil C51中的優化級別及優化作用 級別 說明
0 常數合併:編譯器預先計算結果,儘可能用常數代替表示式。包括執行地址計算。
優化簡單訪問:編譯器優化訪問8051系統的內部資料和位地址。
跳轉優化:編譯器總是擴充套件跳轉到最終目標,多級跳轉指令被刪除。
1 死程式碼刪除:沒用的程式碼段被刪除。
拒絕跳轉:嚴密的檢查條件跳轉,以確定是否可以倒置測試邏輯來改進或刪除。
2 資料覆蓋:適合靜態覆蓋的資料和位段被確定,並內部標識。BL51連線/定位器可以通過全域性資料流分析,選擇可被覆蓋的段。
3 窺孔優化:清除多餘的MOV指令。這包括不必要的從儲存區載入和常數載入操作。當儲存空間或執行時間可節省時,用簡單操作代替複雜操作。
4 暫存器變數:如有可能,自動變數和函式引數分配到暫存器上。為這些變數保留的儲存區就省略了。
優化擴充套件訪問:IDATA、XDATA、PDATA和CODE的變數直接包含在操作中。在多數時間沒必要使用中間暫存器。
區域性公共子表示式刪除:如果用一個表示式重複進行相同的計算,則儲存第一次計算結果,後面有可能就用這結果。多餘的計算就被刪除。
Case/Switch優化:包含SWITCH和CASE的程式碼優化為跳轉表或跳轉佇列。
5 全域性公共子表示式刪除:一個函式內相同的子表示式有可能就只計算一次。中間結果儲存在暫存器中,在一個新的計算中使用。
簡單迴圈優化:用一個常數填充儲存區的迴圈程式被修改和優化。
6 迴圈優化:如果結果程式程式碼更快和有效則程式對迴圈進行優化。
7 擴充套件索引訪問優化:適當時對暫存器變數用DPTR。對指標和陣列訪問進行執行速度和程式碼大小優化。
8 公共尾部合併:當一個函式有多個呼叫,一些設定程式碼可以複用,因此減少程式大小。
9 公共塊子程式:檢測迴圈指令序列,並轉換成子程式。Cx51甚至重排程式碼以得到更大的迴圈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