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依然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攔路虎
阿新 • • 發佈:2019-02-14
最近關注了一下世界銀行釋出的《中國的資訊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報告顯示:資費過高、法規不健全、對國外技術依賴過大以及人才缺乏等四大障礙是目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瓶頸。而目前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價格佔收入水平的10%,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10倍,是中國網際網路成為未來第一大媒體的最大攔路虎。在這份報告裡,有幾組對比資料頗為引人注目:發達國家網際網路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國的比例超過10%,是發達國家的10倍,也高於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約8%的平均水平;中國的總體電話(固話和手機)普及率只有50%,不僅低於巴西、俄羅斯以及多個亞洲國家,更是與發達國家超過130%的水平相去甚遠。該報告作者、世行高階經濟學家強禎蔚表示,儘管中國國內有很多電腦廠家正在製造低價電腦,但價格依然偏高,“100美元/臺的價錢才是合適的。這些電腦只需要簡單的功能,便於操作即可。”(印度和美國都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以網際網路為主幹的現代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接受和認識,在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實行低資費標準等措施,加快現代資訊化步伐。從2006年的資訊產業部發布的發展綱要,我國資訊化建設正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須看到,世界銀行報告中指出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特別是資費過高問題表現比較突出。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其中農業人口占70%多,將近8億農民年收入水平在三四千元人民幣左右,與發達國家沒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使用費卻這麼高,佔收入比竟然是發達國家的10倍。這種資費標準如何能夠推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呢?中國的農民與低收入群體正遭遇“數字資訊鴻溝”,這可能加劇其收入和機會的不平等狀況。以前是一部分先富起來,現在是一部分人優先掌握了各種資訊,這兩種的不平等都會增加社會上不同階級的矛盾,網際網路的使用價格降低達到全社會的普及已經是擺在資訊化全民建設的重大問題。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標誌的資訊化,不但滲透到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方面,而且正在作為一個新型手段滲透到政治、經濟領域,在參與和促進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程序中正在發揮作用。資訊不對稱,可能造成機會不平等,這決不是一個小問題。進一步促進我國資訊化建設,時不我待。因此,必須把過高的網際網路等高資費降下來。從目前網際網路的價格分析,使用資費的確存下降空間,而價格下降的關鍵是市場的充分競爭。希望對壟斷的電信運營商收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和給弱勢群體以補貼,這些都能讓價格首先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