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銀行的祕密》讀書札記(一)

《銀行的祕密》讀書札記(一)

第一章:貨幣的重要性和起源

        在以物易物的制度框架下,需求的雙重巧合是交易達成的關鍵要素,然而以物易物的各種不方便因素導致了交易媒介的產生,這就是貨幣。最初的貨幣也是商品,有商品價值,你可以簡單的認為是一種“好東西”、“好商品”。

第二章:價格的決定:供給與需求

        屬於微觀經濟學的範疇,原理非常簡單,供大於求,價格就會下降;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升。我們周圍的商品之所以被創造出來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同時我們又知道價格在自由市場機制下,價格總是趨向於平衡,也就是說不會一直下降,也不會一直上升。價格下降時,人們的需求便會上升,直至供需平衡;價格上升時,購買慾下降,最終也會導致平衡。擴大至整個經濟,按照此理論,不管何種商品,總體上價格在長期時間內應該處於基本平衡的狀態。但是我們知道現實不是這樣的,商品價格一直在漲(工資不漲,呵呵),持續的通貨膨脹——也就是商品價格的全面持續上漲——要麼是多數或者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供給持續下降造成的,要麼是由貨幣供應量持續增長造成的。我們知道當今世界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是成上升趨勢的,因為科技在發展,人的生產力在提高,所以持續的通貨膨脹必然是貨幣供應量增加造成的。

第三章:貨幣和物價總水平

        單位量的貨幣能夠購買的商品的數量就是該貨幣的購買力,物價高貨幣購買力就會下降,反之上升,這與特定商品價格的供求決定機理沒有什麼不同 。 貨幣購買力下降會使貨幣的需求量增大,這時人們會設法儘量減少開支,直到商品降價貨幣購買力上升,最終貨幣的需求量也會趨於平衡,至此圍觀經濟學與巨集觀經濟學聯絡在了一起。至此我們應該能看出在長時期內人們的貨幣需求總量也應該是平衡的,最起碼不應該突然的增加,所以貨幣供應量也不應該突然的增加。(然而現實中貨幣突然增加的現象應該是經常發生的,所謂印鈔機一開,錢就被印製出來了)

第四章:貨幣供給

        最優的貨幣供應量該是多少?這裡使用了一個“天使加百列模型”來說明問題,天使加百列是以為不懂經濟的仁慈的神,他看到人們都是抱怨錢不夠多,於是某天夜裡將每個人的錢都翻了一番,大家都喜出望外,以為自己的富裕程度也增加了一倍,都急於去消費,在消費的同時,所有商品和服務需求增大,價格也都翻了翻,最終人們發現自己跟以前一樣沒有變的富裕。所以貨幣供應量是多少並不重要,無亂它是多少,都能同樣的執行好交換功能,所以關於貨幣供應量是多少才合適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然而天使加百列將貨幣增倍並不會使所有人變的富裕的論斷並非絕對準確,貨幣翻番之後可能有些人第二天一大早等市場一開門就衝進去把錢花掉,這時價格還沒來得及上漲,他們必然會受益。另一方面哪些決定等待幾天或者幾個星期再開始花錢的人則錯過了機遇,他們來不及花錢物價就已將上漲了。揮霍的人受益,謹慎節儉的人受損,這是對好心天使的一次諷刺。然而這樣的“天使確真的存在”,它就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比加百列更無恥的是他們在增加貨幣時不會使所有的人都增加,他們產生貨幣的時候伴隨著“赤裸裸”的財富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