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偷懶的唯一辦法是不偷懶之批處理

偷懶的唯一辦法是不偷懶之批處理

關於批處理的利用,個人一直處於一個盲區,總是認為似乎聽起來也看起來挺難,就一直沒動手寫過大的指令碼檔案,操作都是人工進行,瑣碎而且容易出錯。今天算是體會到它的好了。

之前在CCS3.3下做Profiling實驗時,統計每幀的解碼資料時,需要進行以下步驟:

Profiling Enabling->Run to the BreakPoint->Profiling Disabling->Export the profiling data->Profiling Enabling....如此迴圈下去,每隔2分鐘左右就要進行一次這樣的操作,雖然是很簡單的操作,但一個測試序列有300幀,也就是若要對300幀影象均進行profiling,就需要重複操作300次。繁瑣至極,真佩服當時是怎樣堅持下來去測那些資料的,當時也想過用更方便的方法--比如批處理,但是也僅止於想想而已。

現在由於要測試大量的資料,如果還是沿用之前人工操作,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去嘗試找批處理解決的方案。沒想到的是,之前認為相當複雜的東西,嘗試著去做後,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在嘗試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問題,比如學習使用Perl語言,CCS Scripting API使用過程中遇到的路徑問題。但堅持去做,並想各種方法嘗試和查閱資料,最後硬是給解決了。並實現了將上述操作全部使用Perl指令碼來實現,現在邊寫日誌,邊看CCS Profiling執行,感覺現在像是悠閒地坐著,看著糧食一袋袋地被運進倉庫裡,不禁感嘆批處理真是好。

在CVT實習期間,也深刻體會到批處理的好。當時要在虛擬機器下ubuntu下完成一些編譯和刪除操作,剛開始也是一步步地去敲命令,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後來在師傅的指點下,用批處理來完成這些工作,方便快捷多了,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更重要的事情。當時就覺得批處理真省事。

之前瀏覽李笑來部落格,看到一句話很深刻,“偷懶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偷懶”。當時唸了念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但沒真弄明白,覺得都不偷懶了還怎麼叫偷懶了。今天使用批處理完成實驗profiling,算是深刻體會到這句話。前面做實驗採用人工操作記錄的方式就是以為這樣省事,寫批處理檔案太麻煩了,而且不知道CCS是否提供這類的API,根本就沒有去嘗試,一直都沿用那種簡單但粗暴的方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在使用批處理來做實驗就輕鬆方便多了,而且不用擔心出一些沒必要的錯誤。有種“翻身做主人”的感覺,不再被瑣碎的人工操作所奴役。

人總是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感,沒使用批處理前總認為它有多複雜,一次次地阻擋了想去了解它的念頭。這是一種劣根性,被這種劣根性牽著鼻子走,會喪失大量接觸學習新事物的機會。想想之前花的那些時間在profiling的機械操作上,現在後背都有些發涼。這是自己發現的,沒發現的不知道還浪費了多少這樣的時間。

偷懶的唯一方法是不偷懶,堅持使用批處理,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讓自己從繁瑣而簡單的機械操作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