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中國博士生數量增長太快將會導致博士就業難

中國博士生數量增長太快將會導致博士就業難

    全國政協委員王大中說:“必須考慮社會需求、科研投入、導師力量、學校辦學條件等
因素,要加強對博士生教育規模的巨集觀調控。”“現在一些高校的博士生,還延續中小學生
培養方式,讀書本,聽老師講課。”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說,“創新意識弱是當前博士生培養中的一個大問
題,與學生從小就接受應試教育和博士生入學也是以考試為主有關。博士生的培養目標是高
層次專門研究人才,招生規模的過快增長不僅會使培養質量降低,而且將帶來博士生就業難
問題。”

    盲目擴招拉大學術差距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某知名高校僅城市規劃學院就有博士生約30
0人,學校要求每人須發表3篇論文,全國符合發表檔次要求的建築類雜誌不到10份,如一期
雜誌刊登30篇文章,那麼光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生髮的論文就可排滿兩至三期雜誌。

    “美國大學中博士學位授予數量超過700人的只有兩所,培養規模最大的每年授予博士
學位的人數約750人,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名校都不超過600人。而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博
士生招生數超過1000人。”王大中說。他認為,盲目追求博士生培養規模,將導致博士生質
量下滑,勢必拉大與國外一流大學的學術差距。

    “我跟導師一年最多能深談兩次。”某高校材料系一名博士生說,“平均每個導師所帶
博士生數已從2000年的3個增長到2003年的5個。”隨著博士生數量的增長,各個高校博士生
導師力量明顯不足。

    委員們建議:要嚴格導師上崗資格和招生資格審查;加大淘汰率,試行彈性化學制;要
進一步優化我國高等學校的體制結構,嚴格控制博士生授予單位數量。據新華社

    背景資料

    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三

    最新統計表明,目前全國在校博士生數量已超過13萬人,規模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
國和德國。預計到2010年,我國博士生培養規模將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來,全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快速增長,199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為7萬人,2003
年達26萬人。博士生招生規模也在持續增長,2000年全國博士生招生數為25142人,到2003
年博士生招生數已達到48740人。
   
    美國博士教育已經有150年的歷史,目前數十萬學生在美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和專業學
位,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形式多樣的產業。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常常被其他國
家視為“金本位”制度,受到其他國家學術機構的仿效。歐盟準備改革傳統的大學教育制度
,重組大學學位結構,建立學士----碩士----博士三級高等教育模式,並進一步完善歐洲學
分互認系統(ECTS)。美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在世界各地,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都被視為精英分子
。總體上講,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教育,是成功的。但同時,美國博士教育也面
臨著許多挑戰,既有來自社會的,也有來自學術系統內部的。

    研究美國的博士教育,必須從美國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這一更廣闊的視角進行
考察。博士教育通常和研究生教育——包括傳統的文、理學科以及很多專業領域的碩士學位
教育密切相關(Conrad,Haworth SL Millar,1993)。博士學位,特別是哲學博士學位,居
於龐大而複雜的高等教育系統的頂端。本文主要探討研究型學位哲學博士學位的有關問題,
而不是日漸重要的專業博士學位,如工商管理博士、法學博士、教育博士,等等。
     
    美國的博士教育與學術研究產業以及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教學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絡(Gra
ham& Diamond,1997),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博士生更是研究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他們
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提供勞動,在資深教授指導下承擔了大量的研究專案。政府機構(如國家
科學基金會)以及許多私人慈善基金會是各種研究專案的資助者,公司也開始資助博士教育
。很多博士生的學位論文主題與獲得資助的研究專案相關。美國高等教育從這套為博士教育
提供財政資助的體制中獲益匪淺。它不僅確保了教師和博士生能夠得到資助和指導,而且還
確保了研究專案始終有穩定的勞動力資源。由於這些研究基金都是通過競爭獲得的,因此,
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的博士生便成了主要受益者。另一方面,許多學科,尤其是社會科學和人
文科學的博士生,往往通過擔任助教或者本科生課程的講師來獲得資助。博士生承擔了繁重
的本科大課的教學任務,微薄的薪水和助學金是他們得到的回報。通常,他們在資深教授的
指導下工作:指導本科學生的小組討論,幫助閱卷和評分。
     
    美國的研發支出佔世界研發資金的一半左右,絕大部分研發工作都是大學承擔的,尤其
是基礎性研究,更是以大學為基礎。應用性研究支出的很大比例(其中一些由產業界資助)也
流向了大學。因此,大學博士教育的健康發展對美國科學研究事業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義。

    一、博士教育的規模和學校  

    美國高等學校註冊學生人數達1400萬,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由於缺少美國大
學博士生數量的精確統計資料,估計在各學科領域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很可能有40萬左右。
美國的在讀博士生可能佔到全世界在讀博士生人數的一半。
    
    2000年,美國高校授予了44808個博士學位和80 057個專業學位(醫學、法律、神學及其
他)。  

    美國博士教育的規模、學科領域和多樣性使得要對其做出精確的描述是非常困難的。美
國有資格頒發博士學位的大學共有406所,其中50所大學頒發了全部博士學位數的一半(Nera
d,2002),這些大學絕大多數是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包括公、私立大學)。近年來這些名校
授予博士學位數的比例有所下降。人們-一般認為,哈佛和耶魯這樣的大學是最大的博士學
位頒發機構,但事實上,頒發博士學位最多的10所大學中有8所是公立大學(包括加州大學伯
克利分校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o這10所大學中2所私立大學分別是諾瓦東南大學(一所
營利學校,其培養質量令人懷疑)和斯坦福大學。與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其他部分一樣,博
士學位的授予機構也是參差不齊的。
     
    雖然博士教育仍然主要由著名大學承擔,但在過去的30年中,在知名度稍遜一籌、希望
通過授予博士學位來提升其聲譽的公立大學,博士教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競爭激烈的美
國教育體系中,能夠頒發研究性學位和專業學位是一所大學擁有聲望和加入研究型大學“大
聯盟”的一個標誌。有些州規定了博土學位只能由特定的大學授.予,如力¨H規定,博士
學位只能由加州大學授予,其他大學只能頒發學士和碩士學位。頒發博士學位的大學大多位
居名校之列。

    博士學位的頒發者主要還是傳統大學,不過,一些專科大學也可以頒發博土學位。例如
,洛克菲勒大學只頒發生物醫學博士學位,但該校卻是世界上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高校、之
一。這類學校還包括一些獨立的法學院和商學院。另有一些專業機構能夠頒發心理學或精神
療法等學科領域的博士學位。一些著名大學,例如加州理工學院,則是屬於規模很小但在一
些學科領域享有盛譽的學校。在過去的10年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營利性學院,但其中只有極
少數可以頒發博士學位。

    二、博士教育模式  

    美國博教育的基本模式為世界各國所借鑑。傳統上,美國中學後教育包括三個層次:四
年制的學士學位教育、為期一至兩年的碩士學位教育和博士學位教育。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主
要在博士教育階段進行,但博士教育的年限在不同的學科有很大不同。雖然學校行政管理之
類的應用學科的博士學位教育可以在三年內完成(包括一篇學術論文),但在傳統的文理各學
科,博士的修業年限卻有所延長——人文學科的博士教育要將近9年,生命科學學科需要6年
。博士修業年限的延長(尤其是人文科學,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社會科學)已經招致很多批評


    美國高等教育以其多樣性著稱,學院之間、學術單位之間和專業教育計劃之間存在著許
多差異和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科階段,美國高校大多采取開放式註冊入學。社群學院
作為本科教育的一個部分,對獲得中等教育畢業證書者來者不拒。許多四年制學院和一些聲
譽稍低的大學,事實上也接納了所有具有適當資格的學生。但博士生錄取的淘汰率就很高了
,即使不那麼著名的大學也是如此。在美國高等教育的頂尖大學中,博士生的甄選非常嚴格
,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可能被錄取。在有些學科或高校,學生可以在完成學士學位之後直接
進入博士教育階段,而有的高校或學科則要求學生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必須獲得碩士學位。

     
    傳統上認為,博士學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學位,是為從事學術工作或一些領域的應用研
究工作做準備的。然而,多年來,許多博士實際上主要從事教學工作,而在自己的專業方面
做的研究工作並不多。事實上,四年制學院或大學的教師和社群學院的多數教師都擁有博士
學位。博士學位的傳統目的(為研究進行訓練)和博士學位的實際用途日漸分離,這一狀況招
致了人們對博士教育模式的批評。但到現在為止,博士教育模式並沒有實際的改變。

    由於各學科領域甚至高校特點各異,所以,博士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與歐洲的博士
教育傳統相反,美國的博士教育模式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課程學習。美國的博士學位制度非
常看重規定課程的學習,並把它作為整個博士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博士教育的標準模式包括
大約兩年的規定課程的學習,以幫助學生獲得從事研究工作、準備畢業論文所必需的學科知
識基礎。自然科學的博士還可能有大量的實驗工作。課程通常包括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學
科前沿的問題研究和方法論。二是博士資格考試。課程學完之後是博士資格考試,也稱綜合
性考試。不同的學科\系別和大學對博士資格考試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口試和筆試兼而有
之,有的只有筆試,有的還要求學生寫評論性的論文,另一些則會更直接地考查學生對學科
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一名學生沒有通過考試(通常允許幾次機會),將被淘汰。這種情況並
不少見。這樣的學生往往是以獲得碩士學位而結束研究生學習生涯。三是學位論文工作。在
取得博士資格或通過綜合考試之後,學生便開始準備論文,專注於論文選題研究工作。多數
大學還規定:博士生要作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得到批准後學生才能著手開展研究工作。

    論文是所有博士教育計劃的核心要素。對博士論文的要求是進行創·造性研究,對相應
的學科有獨特的貢獻。沒有完成論文的博士生很多,由此形成了美國高等教育中一個新的非
正式的類別ABDS(完成了論文以外所有工作的博士生)o儘管由於不同學校和學科ABDS的比例
有所不同,但目前高校中ABDS的人數已經很多,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當然,由於學科的不同
,對博士論文要求的嚴格程度和關注點並不一致。在自然科學領域,博士論文選題通常與導
師的研究專案相關,可能就是一個團隊的課題的一部分。在社會科學領域,博士論文通常是
個體性的選題,反映了研究者的興趣。論文的指導主要由導師負責,通常其他有關教師也會
提供協助。由於學科、導師的要求、大學的標準、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博士
論文的篇幅、範圍和質量差別非常大。
     
    傳統的文理科博士學位與一些專業博士學位有所不同。例如,教育博士學位(Ed.D.)
的攻讀者一般是對學校行政感興趣並從事與教育有關的工作的人,該學位要求撰寫一篇學術
論文,但與其說這是一項基於創新的研究,還不如說是對研究計劃的描述。其他的專業博士
學位也對以研究為基礎的學術論文的要求做出了調整。儘管許多人批評這是傳統博士學位的
“貶值”,但專業博士學位在管理研究、教育領域的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表明,不同於傳統
的博士學位要求的週末課程和學位論文或其他研究計劃,越來越為人們所承認。
     
    此外,博士後研究也是博士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在有些科學領域中,博士後正逐漸成為
博士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許多博士學位獲得者在完成博士教育之後,用一年或更長
的時間為某個實驗室工作,進行博士後研究,希望在工作市場上更有競爭優勢。博士後研究
為高階研究者與科學家一起近距離工作創造了條件。在有的學科領域,要獲得一份正式的大
學教學工作,博土後經歷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博士後研究主要在自然科學領域,人文科學和
社會科學領域極少。

    三、博士教育的認證和質量保證  

    美國的博士教育主要由傳統大學承擔,這些學校能夠頒發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本科文
憑和研究性學位(包括博士學位)。在美國,所有中學後教育機構都由地區性認證機構負責辦
學資格鑑定。美國六大地區性認證機構都是非營利性社會機構,不是政府機關。認證機構得
到政府認可從事認證活動。未通過認證的教育機構一般沒有資格接受政府貸學金或捐贈基金
。一些專業學科如工程、工商管理、法律、師範教育等,由各專業協會控制,專業協會為有
關學校的相關學科提供認證,授權頒發各種學位。對傳統的文科和理科,認證機構只對學校
整體進行認證,不進行各學科頒發學位資格的認證。
         
    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歷史悠久,總體上要求是相當嚴格的。認證機構要求學校提供詳
細的資料資料和自我評估報告,其中包括博士教育、課外活動、學術資源(如圖書館和實驗
室)、教職員資格等各方面的資訊。經過同行評估小組的評議,認證機構做出是否通過認證
的最後決定。在這種認證中,不以任何方式對學校和各學科學位教育計劃的認證結果進行排
名。當發現一所大學或專業的教育計劃還存在不足時,認證機構會給出一個暫時的認證結果
,並要求學校或有關院系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大學或教育計劃才
有不通過認證的,這就意味著申請認證的學校或教育計劃的終結。

    認證不等於質量控制或評估。事實上,美國聯邦政府並不擔負對高等教育機構或學術計
划進行質量控制的職能,許多州政府對公立高校及其學術計劃的質量進行了有限的、通常也
是不全面的稽核。雖然有很多關於學術計劃質量和提供學術性學位教育的成本的討論,但仍
然沒有開發出系統化的完善的測評教育質量的方案。

    在所有學科都不存在聯邦政府或州政府對博士教育計劃的質量評估。但是,有些組織已
經開始嘗試對高校和學科教育計劃進行評估排名,其中,《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所作的排
名廣為流傳,最有影響。這份雜誌每年都要通過一些統計指標,對各個層次的高校和教育計
劃的學術質量進行評估排名。目前,主要是對部分學術和專業學科領域的研究生教育計劃(
但不是全部)的排名,但還沒有專門針對博士教育計劃的排名。
     
    在美國,最全面的博士教育計劃評估由研究型博士學位教育研究委員會(the Committee
forthe Study“Research-Doctorate programs)組織,由全國研究委員會管理(Goldberger
,Maher,Sl Flattau,1995)。這項研究對不同學術領域的博士教育計劃進行評級,但不包
括專業領域的博士教育計劃。在過去的30年裡,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了一個美國高等
院校分類辦法,其中包括了研究型大學和博士教育大學這一類別。儘管沒有進行排名,但是
這個分類辦法有助於鑑別高校型別。各高等學校,包括已經得到研究生教育計劃授權的院校
,都非常關注質量評估和質量保證。

    總之,美國建立了一套複雜的、高度有效的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在這套制度下,高等教
育的質量認證由非營利性的學術團體負責—,它為中學後教育系統所有層次的學術質量和資
源供給提供了基本的標準。

    四、博士教育的資助

    美國的博士教育資助模式十分複雜。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等教育的資助渠道
越來越多樣化。博士教育資助的渠道包括各州政府(主要通過對公立高校的資助)、聯邦政府
(主要通過向教授個人,偶爾也對學校提供研究資助,以及不同形式的貸學金)、學生學費、
大學的捐贈基金、慈善基金會和產業界。在不同學科和不同型別的學校,博士教育的資助模
式差別很大。
     
    目前,由於經濟不景氣,許多州政府削減了對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資,公立大學所獲得的
政府資助已經減少。儘管如此,州政府仍然是公立大學基本辦學經費的提供者。為了國家利
益,聯邦政府為一些大學的實驗室和研究裝置提供了資助(研究領域並不僅僅和國防有關),
但傳統上聯邦政府並不為大學提供基本的辦學經費資助。有些州政府為私立大學的博士教育
計劃提供了直接的資助,聯邦政府也資助私立大學的一些研究設施,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都
不為私立大學提供基本的辦學經費資助。對於私立大學而言,其基本的辦學經費來源包括學
生學費、大學獲得的捐贈基金、其他基金和研究撥款等。
     
    不同學校的博士教育資助模式各有不同。頂尖的50所可頒發博士學位的大學除了能夠從
聯邦政府申請到大筆的研究基金外,同時還受到基金會和公司研究基金的青睞。這些大學通
常能夠為許多學生,在有些情況下甚至為全部博士生提供全額資助。在很多公立大學和私立
大學,作研究助理,參與教授的課題研究的博士生佔很大的比例。聲望低一些的大學所能獲
得的財政資源也較少一些,這些學校的學生更多的是自己付費,很多博士生擔任教學助理,
而不是像頂尖大學的博士生那樣做科研助理。
     
    不同學科領域的博士教育所獲得資助的情況大不一樣。自然科學通常比人文科學、社會
科學得到更多的資助。自然科學的博士生獲得全額資助以完成專門研究的比例更高,其生活
津貼和獎學金的數額通常也較大。入文科學、社會科學學科所能獲得的外部資助比較少,相
應地,其博士生獲得全額資助的也較少。在這些學科領域,絕大多數的博士生是非全日制的
,申請貸學金的博士生的比例比獲得研究津貼的也更高。為此,越來越多的博士生延長了修
業年限,更多的學生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前就棄學了。
     
    美國博士教育資助所面臨的困難是長期的。由於絕大多數州政府投資模式發生了改變,
加上經濟低迷的衝擊,許多高校困難重重,總體來說,州政府減少了對公立高等教育的資助
,這就意味著高等教育必然面臨著更少的資源、更高的學費、更少對學術設施的投資等,這
種狀況必然影響到博士教育。與此同時,產業界也削減了某些領域的研發支出。雖然到目前
為止,聯邦政府還未大幅削減研究資助,但是,研究資助的重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發生了轉
移。更為重要的是,在許多大學,聯邦貸學金計劃遠遠不能適應學費的增長,不能滿足學生
的需求。

    五、作為國際產業的博士教育  

    國際生是美國博士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一半的國際生在研究生層次學習,其中
多數在攻讀博士學位。在全部研究生中,國際生高達13%,遠遠高於國際生佔本科生2.7%
的比例。同樣重要的是,國際生通常集中在最有聲望的大學和少數研究領域中。商業和管理
是最受國際生青睞的學科領域(這些學科將近20%的註冊學生是國際生),緊隨其後的是工程
、數學和電腦科學。在這些學科領域中,大約一半的博士學位都頒發給了國際生。事實上
,還存在著這樣的情況:美國是最大的留學生接受國,許多國際生在美國獲得學位後,並不
想立刻回到自己的祖國,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國際生會繼續留在美國,很多人進入了美國大學
教授會(Choi,1995)。在工程、電腦科學、數學、工商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學科領域,相當
多的大學教授來自於其他國家。在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博士教育計劃中的國際生特別多。

    儘管19世紀美國大學借鑑了德國博士教育的基本理念,並使其適應了美國國情,但自20
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並沒有受到其他國家太大的影響,相反,主要是美國在影響其他
國家。雖然美國大學還沒有向國外輸出博士教育,但美國的大學已經在海外開辦了一些本科
教育,尤其是專業學位教育。為了加快發展博士教育,有些國家把美國看做學習的範例。例
如,目前日本正在增加博士教育機會。

    六、博士教育面臨的挑戰  

    美國博士教育是成功的,且富有創造力。在規模、多樣性和質量方面,美國博士教育是
無與倫比的。但在許多美國人看來,博士教育和大學科學研究同時也面臨艱鉅的挑戰,為此
,對美國博士教育的批評不絕於耳。

    1.博士教育越來越受到研究資助的影響  

    在美國高等教育中,博士教育和研究產業,尤其和基礎研究密切相關。在傳統的研究資
助模式中,基礎研究的資助者(包括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政府機構和私人慈善基金)是至關重要
的。有證據表明,研究資助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但研究資助的總體水平並沒有明顯的下降。
研究資助模式變化的主要表現是:在自然科學領域,傳統的研究模式承受著重要的壓力,而
應用研究,尤其是能夠從專利和其他創新成果獲得收入的應用研究所面臨的;壓力更大(Bok
,2003)。另外,壓力還來自於私人公司,尤其在生物科技領域,他們積極參與大學科學研
究,目的是為了分享學校的研究成果。在許多情況下,尤其當資助不能帶來有利可圖的產出
的時候,資助者不太願意為博士生提供資助。

    博土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的博士教育與研究資助——提供
的資助金額和研究資助的機構關係十分密切。在自然科學領域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來自
外部的研究資助和博士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絡一直並不穩固。只要有資助,而且資助者允許大
學有充分的自主權,那麼,博士教育和科學研究就能夠相得益彰。但有跡象表明,目前形勢
正在發生變化,而且人們並不清楚基礎研究與博士生的資助之間如何才能維持某種必然的聯
系。在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領域,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的研究資助,所以,研究資助從
來就不是影響博士教育的主要因素。
     
    2.博士教育專業化導致博士素質的狹隘和侷限  

    隨著知識的激增,博土教育出現了專業化的趨勢,這不僅使博士的專業能力受到限制,
而且還影響了就業機會(美國國家科學院,1995)。由於承擔博士生的課程教學和博士教育工
作的教授常常對工作市場一無所知,工業僱主、許多博士生以及近來的畢業生都抱怨博土教
育太狹隘,而且畢業生對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也缺乏瞭解。
     
    另外一個批評是,博土學位獲得者沒有受到良好的教學培訓(也許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
學領域是最普遍的)。這一批評與博士教育課程設定的狹隘性有關,不過它也反映了一個事
實,即博士就職的大多是教學工作,然而,實際上博土教育計劃並沒有提供教學方法的訓練
。批評人土指出,博土學位獲得者中有很高比例的學生,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博士學位獲
得者的大多數,主要從事中學後教育教學工作(包括社群學院的教學)。但即使那些給導師當
助教或實驗室助手的博土生,在他們的學位教育計劃中,通常也沒有得到導師關於如何完成
所承擔的有限的教學任務的指導。批評者呼籲,博士的培養應當包括教學方法訓練。儘管教
學法的訓練從來不是美國博土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為了適應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新角色,
必須改革博土教育計劃。

    許多批評者認為,博士教育已經日益專業化,當博士學位獲得者進入複雜的、變化多端
的工作市場時,他們的不適應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問題便顯露無餘。博士教育的專
業化受到科學知識的膨脹以及發現新知識的要求的影響。但這種專業化的培養方式與當代科
學知識的發展趨勢並不是一致的,在專業化的培養模式中,對合作精神和科學調查研究沒有
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不同的學科領域,這些問題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影響程度也存在較大
差別。

    3.博士教育脫離了變化不定的工作市場的要求  

    由於博士教育過分專業化、學術勞動市場變化不定以及在大學以外就職的博士學位獲得
者不斷增加,有學者對博士學位教育缺乏時代性的問題提出了批評(Altbach,1999)。大學
仍然是按照培養教師的傳統模式在培養博士生。事實上,即使是從事學術職業,教授的任職
條件和情況也已經發生了變化。博士學位獲得者在研究型大學工作的比例有所下降,更多的
人是在教學型的學院和大學工作。而且在許多學科領域中,只有少數,有時甚至是極少數人
能夠獲得學術界的職位。許多博士學位獲得者進入了產業界工作,包括一些嶄新的領域如生
物科技、諮詢公司等,由此,博士的工作市場越來越多樣化。
     
    博士工作市場的拓寬要求博士教育更加靈活,而且要以範圍更為廣泛的工作為目標而不
是僅僅針對傳統的學術職位。儘管有些學科領域在博士教育方面發生了些許的變化,但人們
還沒有將博士教育和變化不定的工作市場聯絡起來予以考慮。研究生教育創新和研究中心(T
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 Graduate Education)的一項研究表明:博士
生的事業發展目標和畢業生實際謀得的工作都在發生變化。舉例來說,在生物化學領域中,
只有32%的博士生日後想成為教授;在電機工程中,有35%的博士生渴望得到教授職位;在
英語學科,有81%的博士生希望得到學術職位;在政治學中,72%的博士生希望得到學術職
位。至於實際的任職情況,一項名為“博士畢業後十年”的研究顯示:在英語、數學、政治
科學領域的所有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到了教授職位,而在生物化學領
域,這個比例只有二分之一,在電腦科學、電機工程領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了教授
職位。(Nerad,2002)在學術界之外工作的博土學位獲得者越來越多。
     
    在美國,從博士教育到工作的變化依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獲得學術界的工作,仍然是
許多博士生的發展目標和許多學科領域博士生最主要的願望。對於哲學博土而言,現在要用
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終身職的學術工作。自然科學博士後人數的增加客觀上延長了獲得學術
工作所需的時間。
     
    4.完成學業時間的延長致使博士生求學的積極性降低  

    許多人指出,現在獲得博士學位平均所花費的時間比過去更長了,這也是博士教育面臨
的問題之一。在各學科領域和大學,現在博士生完成學位教育一般需要花費6~9年的時間。
人文學科的學生修業時間最長,而生命科學的博士生修業時間最短。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
多。大學教授認為,隨著知識的激增,相應地,博土教育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其次,在博
士生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提供的資助卻在減少,許多博士生不得不半工半讀或者推遲自己
的研究計劃。最大的問題是對人文學科的資助過少,為了完成博士學業,學生一般要負擔2
萬到3萬美元不等的貸學金債務。另外,由於資助模式的改變,學生不得不在與自己專業相
關性不大的領域做教學助理或研究助理,這也會延長修業時間。
     
    有人指出,不管對博士生還是對高校,博士教育修業年限的延長都是得不償失的。由於
學生延長了在校時間,大學自然就需要增加支出。學生自己還要面對低收入和繼續學業所需
的費用。延長修業年限降低了學生完成學業的積極性,導致中途棄學的比例提高。

    5.精英人才何處來

    美國博士教育致力於在一所學校實現教學和科研的統一。為高校造就頂尖的學者和科學
家,尤其是確保研究型大學有最優秀的教師,這是未來美國博士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博士教育是學術職業之源,大學教授和所有實驗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常都擁有博士學位,
而且是在研究型大學接受的博士教育。學術職業的頂尖人物都出自美國前20所或前30所研究
型的重點大學。
     
    確保未來科學和學術的領導地位是美國正在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一些嚴重的問題困擾
著美國博士教育和高等教育。持續存在的財政問題對博士教育和高等教育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大學很難與產業界競爭最好的人才。許多最有才智的年輕人不願意攻讀修業年限長、薪酬
低、學習過程繁瑣的博士學位。而哲學博士獲得學術職業的難度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美國高等教育招收了其他國家最有才智的人。一些國外的學術精英在美國大學接受博士
教育,許多人便在美國學術界就業。另外,許多國外大學的學者被美國大學較為優越的薪水
和工作條件所吸引,在美國大學就職。對其他國家而言,這種做法是不公平的,這也不是造
就精英人才的可靠手段。
     
    結論

    20世紀美國博士教育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各個學科和不斷增加的跨學科領域中,美國
博士教育的基本結構已發展成為一種培養有創造力的專家學者的有效方法。在新的科學革命
和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時代,美國博士教育仍然充滿生機。美國博士教育受到其他國家的讚譽
和仿效,然而,美國許多人認為它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
     
    美國博士教育模式的基本特點是:課程學習是博士教育計劃的基本內容。與歐洲模式注
重研究相比,為了擴充套件必須的學科知識,美國博士教育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課程。絕大多數
的博士教育都是由教學質量優秀和研究設施先進的最好的大學所承擔的,而不是由專門的研
究機構來承擔的,這樣,確保了博士教育的質量。博士教育處於一個規模龐大、高度多樣化
的學術系統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總之,美國博士教育的基本結構似乎並不需要做大的改革。但要保證其過去的輝煌能夠
得到持續發展,改革是必須的。可能最重要的是要確保博士教育能夠得到充分的經費資助。
同時,還必須使博士教育計劃根據不斷變化的職業發展趨勢、科學發展的要求,以及博士生
和學術職業的需要做出及時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