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作業系統第四版第一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計算機作業系統第四版第一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章、作業系統引論

一、作業系統基礎

1、作業系統的定義: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個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資源,併合理的組織排程計算機的工作和資源的分配,以提供給使用者和其他軟體方便的介面和環境的程式集合。2、作業系統的目標: 方便有效(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可擴充(模組化,層次化,微核心)、開放3、作業系統的作用:做使用者和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命令,系統呼叫,圖示-視窗),管理資源(處理機,儲存器,I/O裝置,檔案),資源的抽象4、作業系統發展動力:提高利用率更加方便應用需求/體系結構/硬體不斷髮展

二 計算機發展史

1、無作業系統:人工操作
(使用者獨佔全機、CPU等待人工操作、記憶體長期空閒),離線輸入/輸出(Off-Line I/O)(裝好紙帶再上機,節約CPU空間時間,提高I/O速度)2、單道批處理系統:有個監督程式將磁帶上的作業調入計算機,缺點是I/O太慢了,CPU空閒3、多批道處理系統:描述:作業放入外存,形成佇列,間隔執行。優點:資源利用率高,系統吞吐量大缺點:平均週期長、無互動能力存在問題:處理機,記憶體,I/O,檔案,作業,介面4、分時系統描述:提供多個終端,多個使用者使用,命令-反饋-命令第一章優點:人機互動,多使用者共享主機,實際實現:終端有緩衝區暫存使用者命令,作業直接進入記憶體,時間片輪轉方式(每個作業執行一個時間片,換下一個)特徵:多路性,獨立性,及時性,互動性,5、實時系統描述: 及時響應,規定時間內完成,控制所以實時任務協調一致的執行
型別:工業(武器)控制系統、資訊查詢系統、多媒體系統、嵌入式系統實時任務的型別:週期性實時(指定週期)和非週期實時(開始截至和完成截止),硬實時(工業和武器,必須按時)和軟實時(偶爾錯,資訊查詢和多媒體)和分時系統比較:多路性、獨立性、及時性、互動性、可靠性6、微機時代a、單使用者單任務:一個使用者,執行一個任務8位機。CP/M,16位機MS-DOSb、單使用者多工:一個使用者,併發執行多個任務。Windowsc、多使用者多工:多個使用者共享主機,併發執行多個任務。Unix、Solaris、Linux

三、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1、併發

a、併發和並行巨集觀上一樣併發: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單處理機系統,微觀上交替執行並行: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
發生。          多處理機系統,微觀上同時執行b、進入程序程序:在系統中能獨立執行並作為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由機器指令、資料和堆疊組成,是獨立執行的活動實體。多個程序之間可以併發執行和交換資訊

2、共享

概念:系統中資源可供記憶體中多個併發執行的程序共同使用。a.互斥共享方式描述:提出申請,資源空閒使用,不然等待例子:印表機、磁帶機等臨界資源(同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程序訪問)b.同時訪問方式描述:允許多個程序“同時”訪問,微觀還是交替進行例子:磁碟裝置

共享以程序的併發為條件,系統不能對共享有效管理,影響程序的併發

3、虛擬

概念:通過某種技術讓一個物理實體變成若干邏輯上的對應物的功能。(虛擬處理機,虛擬記憶體,虛擬外部裝置,虛擬通道)(多重影分身之術)

a.時分複用技術

描述:利用某裝置為一使用者服務的空閒時間,為其他使用者服務,使裝置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虛擬處理機技術:利用多道程式設計,每個程式至少一個程序,讓多道程式併發

虛擬裝置技術:將I/O裝置虛擬為多臺邏輯上的I/O裝置

平均速度<=1/Nb.空分複用技術描述:利用儲存器的空閒空間分割槽域存放和執行其他的多道程式,以此提高記憶體的利用率虛擬儲存技術:通過分時複用記憶體,100M的程式執行在30M記憶體中,各部分分時進入記憶體執行空間佔用<=1/N4、非同步描述:就是為了讓程序更好的併發,系統會分配程序的執行順序(走走停停)

四、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

處理機管理,儲存器管理,I/O裝置管理,檔案管理,提供介面

1、處理機管理

a.程序控制:為作業建立程序、撤銷已結束的程序,控制程序在執行中的狀態轉換

b.程序同步:為多個程序(含執行緒)的執行進行協調(程序互斥方式,程序同步方式)

c.程序通訊:實現相互合作程序之間的資訊交換

d.排程:作業排程(從後備佇列選出作業,建立程序,插入就緒佇列)和程序排程(從程序的就緒佇列選出程序分配處理機,投入執行)

2、儲存器管理

記憶體分配和回收、記憶體保護、地址對映、記憶體擴充

a.記憶體分配

任務:分配空間,減少碎片記憶體,追加記憶體空間

實現:靜態分配,裝入記憶體時確定,不允許追加,不允許移動;動態分配,裝入記憶體時確定,可以追加和移動

b.記憶體保護

任務:在自己空間執行,互不干擾;不允許使用者程式訪問作業系統的程式和資料,也不允許使用者程式轉移到非共享的其他使用者程式中執行

記憶體保護機制:設定兩個界限暫存器(上界和下界),對每條指令要訪問的地址進行檢查,如果越界就停止該程式

c.地址對映任務:將地址空間中的邏輯地址轉為記憶體空間的實體地址。在硬體的支援下完成d.記憶體擴充

任務:用虛擬儲存技術,從邏輯上擴充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擴充機制:

請求調入(裝入部分使用者程式和資料就能啟動程式,後續再將其他部分調入記憶體),置換(若記憶體不夠,將暫時不用的程式和資料調至硬碟

3、裝置管理

任務1:完成使用者程序提出的I/O請求,為使用者程序分配所需的I/O裝置,並完成指定的I/O操作

任務2:提高CPU和I/O裝置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方便使用者使用I/O裝置

緩衝管理,裝置分配,裝置處理,虛擬裝置

a.緩衝管理

作用:有效地緩和CPU和I/O裝置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了CPU的利用率,進而提高系統吞吐量

手段:在記憶體中設定緩衝區,增加緩衝區容量

緩衝區機制:單緩衝雙緩衝(能實現雙向同時傳送資料),公用緩衝池(能供多個裝置同時使用)

b.裝置分配

任務:根據使用者程序的I/O請求。系統現有資源情況以及按照某種裝置分配策略,為之分配所需的裝置

手段:系統中設定裝置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等資料結構,用以記錄裝置及控制器等識別符號和狀態。根據這些表就能知道指定裝置是否可用,是否忙碌。針對不同的裝置型別採用不同的裝置分配方式。對獨佔裝置的分配還應考慮分配出去後系統是否安全

c.裝置處理

任務:用於實現CPU和裝置控制器之間的通訊(CPU向裝置控制器發出I/O命令,要求他完成指定的I/O操作;CPU接收從控制器發來的中斷請求,並給予迅速的響應和處理)

處理過程:檢查I/O請求的合法性、裝置狀態是否空閒,讀取有關引數、設定裝置的工作方式,然後向裝置控制器發出I/O命令,啟動I/O裝置完成指定的I/O操作。

4、檔案管理

任務:對使用者檔案和系統檔案進行管理以便使用者使用,並保證檔案的安全性

檔案儲存空間的管理,目錄管理,檔案的讀寫管理,檔案的共享和保護

a.檔案儲存空間的管理

背景:多使用者環境,使用者自己管理檔案儲存,困難且低效

任務1:為每個檔案分配額外的外存空間提高外存利用率,進而提高存取速度

任務2:設定相應的資料結構,記錄檔案儲存空間使用情況,以供分配時參考

任務3:分配和回收儲存空間

b.目錄管理

為了使使用者能方便地在外存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檔案,通常由系統為每個檔案建立一個目錄項。目錄項包括檔名檔案屬性、檔案在磁碟上的物理位置等。由若干個目錄項又可構成一個目錄檔案

任務1:為每個檔案建立一個目錄項,並對眾多的目錄項加以有效的組織,以實現方便的按名存取(即使用者只需提供檔名,就能對該檔案進行存取)

任務2:實現檔案共享,只需在外存保留一份該共享檔案的副本

任務3:提供快速的目錄查詢手段,以提高對檔案的檢索速度

c.檔案讀寫管理

任務:根據使用者的請求,從外存讀取資料或將資料寫入外存

過程:根據檔名檢索檔案目錄獲得外存地址,利用讀寫指標對檔案進行讀寫,然後修改讀寫指標,等待下一次讀寫。讀寫不會同時進行,所以共用一個指標

d.檔案保護

1.防止未經核准的使用者存取檔案

2.防止冒名頂替存取檔案3.防止以不正確的方式使用檔案5、作業系統與使用者間的介面a.使用者介面

描述:方便使用者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自己的作業

1、聯機使用者介面:由一組鍵盤操作命令及命令解釋程式組成。使用者通過先後鍵入不同的命令來實現對作業的控制。2、離線使用者介面:為批處理作業的使用者提供,由作業控制語言JCL組成。使用者把對作業進行控制和干預的命令寫在作業說明書中,和作業一起提供給系統。呼叫命令解釋程式按照說明書執行,遇到作業結束語句停止

3、圖形使用者介面:把各項功能、應用等封裝成圖示,選種圖示即可執行相應操作。

b.程式介面:

描述:為使用者程式在執行中訪問系統資源而設定,是使用者取得作業系統服務的唯一途徑。它是由一組系統呼叫組成,每一個系統呼叫都是一個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式,每當應用程式要求OS提供某種功能時,便呼叫具有相應功能的系統呼叫

第二章 程序的描述和控制

一、程序的基本概念程式有順序執行和併發執行順序執行:單道批處理系統,使用者獨佔資源併發執行:多道程式系統,多道程式併發執行,共享資源,引入程序的概念

1、程式的順序執行及其特徵

 僅當前一操作(程式段)執行完後,才能執行後繼操作。S1:     a∶=x+y; S2:     b∶=a-5; S3:     c∶=b+1;

在進行計算時,總須先輸入使用者的程式和資料,然後進行計算,最後才能列印計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