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跨平臺方案對比:React Native、weex、Flutter
跨平臺一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cordova、ionic、react-native、weex、kotlin-native、flutter等跨平臺框架百花齊放,頗有一股推倒原生開發者的勢頭。
為什麽我們需要跨平臺開發? 本質上,跨平臺開發是為了增加代碼復用,減少開發者對多個平臺適配的工作量,降低開發成本,提高業務專註的同時,提供比web更好的體驗。
目前移動端跨平臺開發中,備受關註的方案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 1)react native、weex均使用JavaScript作為編程語言,目前JavaScript在跨平臺開發中,可謂占據半壁江山,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
- 2)kotlin-native開始支持 iOS 和 Web 開發,(kotlin已經成為android的一級語言)也想嘗試“一統天下”;
- 3)flutter是Google跨平臺移動UI框架,Dart作為谷歌的親兒子,毫無疑問Dart成為flutter的編程語言。作為巨頭新生兒,在flutter官網也可以看出,flutter同樣“心懷天下”(可支持Web端、Android端、iOS端等)。
本篇主要以react-native、weex、flutter,深入聊聊當前最火的這3種跨平臺移動開發方案的實現原理、現狀與未來。至於為什麽只講它們,因為對比ionic、phoneGap,它們更於 “naive” (? ?? ?)。看完本篇,相信你會對於當下跨平臺移動開發的現狀、實現原理、框架的選擇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1、React Native的原理與特性介紹
React Native技術關鍵詞:
- 1)Facebook 出品;
- 2)JavaScript語言;
- 3)JSCore引擎;
- 4)React設計模式;
- 5)原生渲染。
1.1理念架構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代表著 Facebook對 react native 的定義:學習 react ,同時掌握 web 與 app 兩種開發技能。 react native 用了 react 的設計模式,但UI渲染、動畫效果、網絡請求等均由原生端實現。開發者編寫的js代碼,通過 react native 的中間層轉化為原生控件和操作,比ionic等跨平臺應用,大大提高了的用戶體驗。
總結起來其實就是:React Native是利用 JS 來調用 Native 端的組件,從而實現相應的功能。
react native 的跨平臺實現主要由三層構成,其中 C++ 實現的動態連結庫(.so),作為中間適配層橋接,實現了js端與原生端的雙向通信交互。這裏最主要是封裝了 JavaScriptCore 執行js的解析,而 react native 運行在JavaScriptCore中,所以不存在瀏覽器兼容的問題。
其中在IOS上直接使用內置的javascriptcore, 在Android 則使用webkit.org官方開源的jsc.so。
1.2、實現原理
和前端開發不同,react native 所有的標簽都不是真實控件,JS代碼中所寫控件的作用,類似 Map 中的 key 值。JS端通過這個 key 組合的 Dom ,最後Native端會解析這個 Dom ,得到對應的Native控件渲染,如 Android 中<view> 標簽對應 ViewGroup 控件。
在 react native 中,JS端是運行在獨立的線程中(稱為JS Thread )。JS Thread 作為單線程邏輯,不可能處理耗時的操作。那麽如 fetch 、圖片加載 、 數據持久化 等操作,在 Android 中實際對應的是 okhttp 、Fresco 、SharedPreferences等。而跨線程通信,也意味著 Js Thread 和原生之間交互與通訊是異步的。
可以看出,跨平臺的關鍵在於C++層,開發人員大部分時候,只專註於JS 端的代碼實現。 在原生端提供的各種 Native Module 模塊(如網絡請求,ViewGroup控件),和 JS 端提供的各種 JS Module(如JS EventEmiter模塊),都會在C++實現的so中保存起來,雙方的通訊通過C++中的保存的映射,最終實現兩端的交互。通信的數據和指令,在中間層會被轉為String字符串傳輸,
1.3、打包加載
最終,JS代碼會被打包成一個 bundle 文件,自動添加到 App 的資源目錄下。react native 的打包腳本目錄為/node_modules/react-native/local-cli,打包最後會通過 metro 模塊壓縮 bundle 文件。而bundle文件只會打包js代碼,自然不會包含圖片等靜態資源,所以打包後的靜態資源,其實是被拷貝到對應的平臺資源文件夾中。
其中圖片等存在資源的映射規則,比如放在 react native 項目根目錄下的 img/pic/logo.png 的資源,編譯時,會被重命名後,根據大小 merged 到對應的是drawable目錄下,修改名稱為img_pic_logo.png。
打包Android和IOS,肯定需要相應的平臺項目存在,在 react-native init 時創建的項目,就已經包含了 android 和 ios 的模版工程,打包完的工程會加載bundle文件,然後啟動項目
2、WEEX
Alibaba 出品,JavaScript語言,JS V8引擎,Vue設計模式,原生渲染
2.1、理念架構
“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 weex的定義就像是:寫個 vue 前端,順便幫你編譯成性能還不錯的 apk 和 ipa(當然,現實有時很骨感)。基於 Vue 設計模式,支持 web、android、ios 三端,原生端同樣通過中間層轉化,將控件和操作轉化為原生邏輯來提高用戶體驗。
在 weex 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JS Bridge、Render、Dom,分別對應WXBridgeManager、WXRenderManager、WXDomManager,三部分通過WXSDKManager統一管理。其中 JS Bridge 和 Dom 都運行在獨立的 HandlerThread 中,而 Render 運行在 UI 線程。
JS Bridge 主要用來和 JS 端實現進行雙向通信,比如把 JS 端的 dom 結構傳遞給 Dom 線程。Dom 主要是用於負責 dom 的解析、映射、添加等等的操作,最後通知UI線程更新。而 Render 負責在UI線程中對 dom 實現渲染。
2.2、實現原理
和 react native一樣,weex 所有的標簽也不是真實控件,JS 代碼中所生成存的 dom,最後都是由 Native 端解析,再得到對應的Native控件渲染,如 Android 中 <text> 標簽對應 WXTextView 控件。
weex 中文件默認為 .vue ,而 vue 文件是被無法直接運行的,所以 vue 會被編譯成 .js 格式的文件,Weex SDK會負責加載渲染這個js文件。Weex可以做到跨三端的原理在於:在開發過程中,代碼模式、編譯過程、模板組件、數據綁定、生命周期等上層語法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 JS Framework 層的最後,web 平臺和 Native 平臺,對 Virtual DOM 執行的解析方法是有區別的。
實際上,在 Native 中對 bundle 文件的加載大致經歷以下階段:
- weex 接收到 js 文件以後,JS Framework 根據文件為 Vue 模式,會調用weex-vue-framework 中提供的 createInstance方法創建實例。(也可能是Rax模式)
- createInstance 中會執行 Js Entry 代碼裏 new Vue() 創建一個組件,通過其 render 函數創建出 Virtual DOM 節點。
- 由JS V8 引擎上解析 Virtual DOM ,得到 Json 數據發送至 Dom 線,這裏輸出 Json 也是方便跨端的數據傳輸。
- Dom 線程解析 Json 數據,得到對應的 WxDomObject,然後創建對應的WxComponent 提交 Render 。
- Render在原生端最終處理處理渲染任務,並回調裏JS方法。
得益於上層的統一性,只是通過 weex-vue-framework 判斷是由Vue.js 生成真實的 Dom ,還是通過 Native Api 渲染組件,weex 一定程度上上,用JS 實現了 vue 一統天下的效果。
weex 在原生渲染 Render 時,在接收到渲染指令後,會逐步將數據渲染成原生組件。Render 通過解析渲染數據的描述,然後分發給不同的模塊。
比如 控件渲染屬於 dom 模塊中,頁面跳轉屬於navigator模塊等。模塊的渲染過程並非一個執行完,再執行另一個的流程,而是類似流式的過程。如上一個 <text> 的組件還沒渲染好,下一個 <div> 的渲染又發了過來。這樣當一個組件的嵌套組件很多時,或者可以看到這個大組件內的UI,一個一個渲染出來的過程。
weex 比起react native,主要是在JS V8的引擎上,多了 JS Framework 承當了重要的職責,使得上層具備統一性,可以支持跨三個平臺。總的來說它主要負責是:管理Weex的生命周期;解析JS Bundle,轉為Virtual DOM,再通過所在平臺不同的API方法,構建頁面;進行雙向的數據交互和響應。
2.3、打包
weex 作為 react-native 之後出現的跨平臺實現方案,自然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優化問題,比如:Bundle文件過大問題。
Bundle文件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框架的性能,而 weex 選擇將 JS Framework 集成到 WeexSDK 中,一定程度減少了JS Bundle的體積,使得 bundle 裏面只保留業務代碼。
打包時,weex 是通過 webpack 打包出 bundle 文件的。bundle 文件的打包和 entry.js 文件的配置數量有關,默認情況下之後一個 entry 文件,自然也就只有一個bundle文件。
在 weex 項目的 webpack.common.conf.js 中可以看到,其實打包也是區分了 webConfig 和 weexConfig 的不同打包方式。如下圖,其中weexEntry 就是 weex 打包配置的地方,可以看到本來已經有 index 和 entry.js 存在了。如果有需要,可配置上你需要的打包頁面,具體這裏就不詳細展開了。有興趣可看:Weex原理之帶你去蹲坑 。
3、Flutter
Google 出品,Dart語言,Flutter Engine引擎,響應式設計模式,原生渲染
Flutter 是谷歌2018年發布的跨平臺移動UI框架。相較於本人已經在項目中使用過 react native 和 Weex,Flutter目前僅僅是簡單運行過Demo,畢竟還是beta 階段,這裏更多的聊一下它的實現機制和效果。
與 react native 和 weex 的通過 Javascript 開發不同,Flutter 的編程語言是Drat,(谷歌親兒子,據說是因為 Drat 項目組就在 Flutter 隔壁而被選上(???))所以執行時並不需要 Javascript 引擎,但實際效果最終也通過原生渲染。
Flutter 主要分為 Framework 和 Engine,我們基於Framework 開發App,運行在 Engine 上。Engine 是 Flutter 的獨立虛擬機,由它適配和提供跨平臺支持,目前猜測 Flutter 應用程序在 Android 上,是直接運行 Engine 上 所以在是不需要Dalvik虛擬機。(這是比kotlin更徹底,拋棄JVM的糾纏?)
得益於 Engine 層,Flutter 甚至不使用移動平臺的原生控件, 而是使用自己 Engine 來繪制 Widget (Flutter的顯示單元),而 Dart 代碼都是通過 AOT 編譯為平臺的原生代碼,所以 Flutter 可以 直接與平臺通信,不需要JS引擎的橋接。同時 Flutter 唯一要求系統提供的是 canvas,以實現UI的繪制。咦?這麽想來,支持web端也沒問題吧!
在Flutter中,大多數東西都是widget,而widget是不可變的,僅支持一幀,並且在每一幀上不會直接更新,要更新而必須使用Widget的狀態。無狀態和有狀態 widget 的核心特性是相同的,每一幀它們都會重新構建,有一個State對象,它可以跨幀存儲狀態數據並恢復它。
Flutter 上 Android 自帶了 Skia,Skia是一個 2D的繪圖引擎庫,跨平臺,所以可以被嵌入到 Flutter的 iOS SDK中,也使得 Flutter Android SDK要比 iOS SDK小很多。
三、對比
這算是互相傷害的環節了吧。(///▽///)
類型 |
React Native |
Weex |
Flutter |
平臺實現 |
JavaScript |
JavaScript |
無橋接,原生編碼 |
引擎 |
JS V8 |
JSCore |
Flutter engine |
核心語言 |
React |
Vue |
Dart |
Apk大小 (Release) |
7.6M |
10.6M |
8.1M |
bundle文件大小 |
默認單一、較大 |
較小、多頁面可多文件 |
不需要 |
上手難度 |
稍高? |
容易 |
一般 |
框架程度 |
較重 |
較輕 |
重 |
特點(不局限) |
適合開發整體App |
適合單頁面 |
適合開發整體App |
社區 |
豐富,Facebook重點維護 |
有點殘念,托管apache |
剛剛出道小鮮肉,擁護者眾多 |
支持 |
Android、IOS |
Android、IOS、Web |
Android、IOS(並不止?) |
1、大小
上面Apk大小是通過 react-native init、weex create 和 flutter 創建出的工程後,直接不添加任何代碼,打包出來的 release 簽名 apk 大小。從下圖可以看出,其中大比例都是在so庫。
2、社群
react native 作為 Facebook 主力開源項目之一,至今已有各類豐富的第三方庫,甚至如 realm、lottie 等開源項目也有 react native 相關的版本,社群實際無需質疑。當然,因為並完全正統開發平臺,第三庫的健壯性和兼容性有時候總是良莠不齊。
weex 其實有種生錯在國內的感覺。其實 weex 的設計和理念都很優秀,性能也不錯,但是對比 react native 的第三方支持,就顯得有點後媽養的。2016年開源至今,社區和各類文檔都顯得有點疲弱,作為跨平臺開發人員,大多時候肯定不會希望,需要頻繁的自己增加原生功能支持,因為這樣的工作一多,反而會與跨平臺開發的理念背道而馳,帶來開發成本被維護難度增加。
Flutter目前還處理beta階段,但是谷歌的號召力一直很可觀,這一點無需質疑。
3、性能
理論上 flutter 的性能應該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實際體驗中,卻並沒有感受出來太大的差距,和 react native(0.5.0之後)、weex 在性能上個人體驗差異不是很大。當然,這裏並沒有實測渲染的毫秒時間和幀率數據。
4、其他區別
- Weex的多頁面實現問題
weex 在 native 端是不支持 <keep-alive> 的,這一點和 react-native 不同在與,如果在 native 需要實現頁面跳轉,使用 vue-router 將會慘不忍睹:返回後頁面不做特別處理時,是會空白一片。參考官方Demo playground,native 端 的采用 weex.requireModule(‘navigator‘) 跳轉 Activity 是才正確實現。
同時,weex中 navigator 跳轉的設計,也導致了多頁面的頁面間通訊的差異。weex在多頁面下的數據通訊,是通過url實現的,比如file://assets/dist/SecondPage.js?params=0,而vuex和vue-router在跨頁面是無法共用的;而 react native 在跨 Actvity 使用時,因為是同一個bundle文件,只要 manager 相同,那麽 router 和 store 時可以照樣使用的,數據通信方式也和當個 Actvity 沒區別。
- 項目模板
weex 和 react native 模板代碼模式也不同。weex 的模板是從 cordova 模式修改過來的,根據platform需求,用命令添加固定模塊,而在 .gitignore 對 platforms 文件夾是忽略跟蹤。 react native 在項目創建時模版就存在了,特別是添加第三方插件原生端支持時,會直接修改模板代碼,git代碼中也會添加跟蹤修改。
四、未來趨勢
我們選擇框架的時候,很多時候會關註框架的成熟度和生命力不是麽(???)。
1、React Native
“Airbnb 宣布放棄使用 React Native,回歸使用原生技術” : Airbnb 作為 react native 平臺上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其開源的lottie 同樣是支持原生和 react native。
Airbnb 在宣布放棄的文中,也對 react native 的表示了很大量的肯定,而使得他們放棄的理由,其實主要還是集中於項目龐大之後的維護困難,第三方庫的良莠不齊,兼容上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導致放棄。
ps:( Lottie庫Airbnb出的是一個能夠幫助解析AE導出的包含動畫信息的json文件。這很好的解決了一個矛盾,設計師可以更專註的設計出各種炫酷的動畫效果,而開發只需要將其加入支持即可。)
Facebook 正在重構 React Native,將重寫大量底層。在經歷了開源協議風波後,可以看出 Facebook 對於 react native 還是很看重的, 這些底層重構優化的地方,主要集中於:
首先,改變線程模型。UI 更新不再需要在三個不同的線程上執行,而是可以在任意線程上同步調用 JavaScript 進行優先更新,同時將低優先級工作推出主線程,以便保持對 UI 的響應。
其次,將異步渲染功能引入 React Native 中,允許執行多個渲染並簡化異步數據處理。
最後,簡化橋接,讓它更快、更輕量。原生和 JavaScript 之間的直接調用效率更高,並且可以更輕松地構建調試工具,如跨語言堆棧跟蹤。
2、Weex
沒有死!阿裏公開Weex技術架構,還開源了一大波組件。 2018年初的新聞可以看出,weex 的遭遇有點類似曾經的 Duddo(Dubbo因為內部競爭被阿裏一度放棄維護),這波詐屍後 weex 被托管到了Apache,而github的 weexteam 如今也還保持著更新,希望後續能有多好的發展,拭目以待吧。
3、Flutter
Flutter 是 Google 跨平臺移動UI框架,Dart作為谷歌的親兒子在 Flutter 中使用,並且谷歌新操作系統 Fuchsia 支持 Dart,使用 Flutter 作為操作UI框架。這些集合到一起難免讓你懷疑 Android 是否要被谷歌拋棄的想法。
或者如今先 Android 等平臺上推廣 Flutter 與 Dart,就是為了以後跟好的過渡到新系統上,畢竟開發者是操作系統的生命源泉之一。而 Java 與 JVM 或者可以被谷歌完全拋開。當然,目前看起來 Flutter 貌似還缺少一些語法糖,嵌套下來的代碼有點不忍直視,或者到正式版之後,我們更能感受出它的美麗吧。
移動端跨平臺方案對比:React Native、weex、Flutter